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苯乙烯多单体熔融接枝粉末聚丙烯 被引量:7
1
作者 李书召 肖苗苗 +3 位作者 危大福 管涌 郑安呐 胡福增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4-50,共7页
用转矩流变仪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和粉末聚丙烯(PP)的熔融接枝反应。研究表明:采用粉末PP有利于吸收液态接枝单体,使各组分均匀分散在PP基体中,从而使GMA的接枝效率显著提高。加入第2单体苯乙烯(St)可有效控制PP降解,促进GM... 用转矩流变仪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和粉末聚丙烯(PP)的熔融接枝反应。研究表明:采用粉末PP有利于吸收液态接枝单体,使各组分均匀分散在PP基体中,从而使GMA的接枝效率显著提高。加入第2单体苯乙烯(St)可有效控制PP降解,促进GMA接枝。通过对苯乙烯用量、引发剂用量、温度等影响接枝反应因素的系统研究,确定了优化的熔融接枝反应工艺条件为:在100 g PP粉末中,加入St和GMA各12 g,过氧化二异丙苯DCP 1.4 g,反应温度170℃时,GMA的接枝效率最高,可以达到94.0%,接枝率达11.3%,此时接枝产物的熔体流动速率(MFR)也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聚丙烯 熔融 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苯乙烯多单体熔融接枝微孔聚丙烯 被引量:15
2
作者 柯华 谢续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16-218,223,共4页
用单螺杆挤出机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苯乙烯(St)多组分单体熔融接枝微孔聚丙烯(PP)体系。研究表明,以微孔型PP做接枝基体吸收接枝单体,能够大幅度提高单体的接枝率。当GMA和St的物质的量比约为16∶8时,所得接枝物的接枝率最... 用单螺杆挤出机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苯乙烯(St)多组分单体熔融接枝微孔聚丙烯(PP)体系。研究表明,以微孔型PP做接枝基体吸收接枝单体,能够大幅度提高单体的接枝率。当GMA和St的物质的量比约为16∶8时,所得接枝物的接枝率最高,而此时接枝产物的熔体流动速率最小。二者有良好的对应关系。体系中所采用的PP具有特殊的微孔结构,使得单体接枝率获得极大提高。此外还探讨了单体用量比、温度和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苯乙烯 多单体 熔融 微孔聚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腈(AN)三元接枝共聚塑合木研制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强 曹爱丽 +2 位作者 黄积涛 王友诚 孙继友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82-86,共5页
本文报道了采用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SMA)三元共聚单体浸入木材细胞壁与激活的纤维素进行接枝聚合反应,构成新型的高分子复合材料(SMA-WPC),经物理机械性能、吸水性、耐酸性检测,该材料硬度比素木提高了2... 本文报道了采用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SMA)三元共聚单体浸入木材细胞壁与激活的纤维素进行接枝聚合反应,构成新型的高分子复合材料(SMA-WPC),经物理机械性能、吸水性、耐酸性检测,该材料硬度比素木提高了20%~35%,抗压强度提高了35%~45%,经98%浓硫酸3天浸泡,重量损失率下降22%,而在水介质8天浸渍,吸水率下降50%,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塑化前后的微观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腈 三元共聚 塑合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接枝苯乙烯-丙烯酸酯表面施胶剂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春雁 李小瑞 +1 位作者 费贵强 刘钦 《中华纸业》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41-45,共5页
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在淀粉分子链上接枝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和N-羟甲基丙烯酰胺(HMAM)单体,合成了一种淀粉接枝表面施胶剂。探讨了过硫酸铵、引发剂和单体用量对施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其最佳合成工艺条件是:过硫酸铵用量为5... 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在淀粉分子链上接枝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和N-羟甲基丙烯酰胺(HMAM)单体,合成了一种淀粉接枝表面施胶剂。探讨了过硫酸铵、引发剂和单体用量对施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其最佳合成工艺条件是:过硫酸铵用量为5%,m(FeSO4)/m(H2O2)为0.03,m(单体)/m(淀粉)为2,m(St)/m(BA)为3,HMAM用量为3%。当施胶浓度为0.09%,硫酸铝用量为0.3%时,施胶度可达60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改性 苯乙烯-丙烯酸丁酯 N-甲基丙烯酰胺 表面施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腈-三元乙丙橡胶-苯乙烯接枝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8
5
作者 瞿雄伟 商淑瑞 +2 位作者 刘国栋 姬荣琴 张留成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04-107,共4页
以正己烷 /苯为溶剂 ,过氧化二苯甲酰 (BPO)为引发剂 ,溶液法合成了丙烯腈 -三元乙丙橡胶 -苯乙烯接枝共聚物 (AES)。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其结构进行表征 ,用称量法计算接枝参数 ,并就接枝机理进行了讨论 ;研究了反应时间、引发剂... 以正己烷 /苯为溶剂 ,过氧化二苯甲酰 (BPO)为引发剂 ,溶液法合成了丙烯腈 -三元乙丙橡胶 -苯乙烯接枝共聚物 (AES)。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其结构进行表征 ,用称量法计算接枝参数 ,并就接枝机理进行了讨论 ;研究了反应时间、引发剂浓度、EPDM含量及 St/ AN质量比等条件对接枝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 ,选择适当的引发剂浓度及 EPDM用量可得到具有较高接枝参数的 AES。用热重分析法表征了产物的热性能 ,表明 AES耐热性优于 A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三元乙丙橡胶-苯乙烯共聚物 合成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联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与丙烯腈的辐照接枝 被引量:2
6
作者 熊洁 许云书 黄玮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75-977,共3页
聚苯乙烯系列的树脂颗粒有很强的耐辐照性,采用预辐照法所需剂量很大。苯环有共轭π结构,它的π电子是非定域的,辐射时苯基吸收的能量虽然足以使键断裂,但由于能量很快在整个分子重新分布,把能量集中于某一键使其断裂几率是很低的... 聚苯乙烯系列的树脂颗粒有很强的耐辐照性,采用预辐照法所需剂量很大。苯环有共轭π结构,它的π电子是非定域的,辐射时苯基吸收的能量虽然足以使键断裂,但由于能量很快在整个分子重新分布,把能量集中于某一键使其断裂几率是很低的,所以采用预辐照接枝法所需的吸收剂量很大,相关的研究报道很少。本工作主要就共辐照和预辐照接枝聚合丙烯腈的方法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辐照 预辐照 苯乙烯-乙烯基苯 丙烯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丁苯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接枝粉的加工应用技术 被引量:2
7
作者 谈敦礼 张庆国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647-649,共3页
基于传统塑料改性方法,采用ABS接枝粉直接或间接地改性丁苯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聚氯乙烯(PVC)合金及ABS/聚碳酸酯(PC)合金的性能,突出了ABS接枝粉作为一种有效的改性剂,其使用上的方便灵活性.
关键词 丁苯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 聚氯乙烯 聚碳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腈-氯化聚乙烯-苯乙烯悬浮溶胀接枝共聚——复合分散体系的作用 被引量:9
8
作者 徐昊 包永忠 +1 位作者 黄志明 翁志学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858-1861,共4页
为了提高丙烯腈-氯化聚乙烯-苯乙烯(AN-CPE-St)悬浮溶胀接枝共聚的稳定性和制备颗粒特性良好的共聚树脂,研究了聚乙烯醇/活性磷酸钙(PVA/HAP)复合分散体系在悬浮共聚合中的作用.通过分析共聚树脂的颗粒特性和分散剂在树脂颗粒中的分布,... 为了提高丙烯腈-氯化聚乙烯-苯乙烯(AN-CPE-St)悬浮溶胀接枝共聚的稳定性和制备颗粒特性良好的共聚树脂,研究了聚乙烯醇/活性磷酸钙(PVA/HAP)复合分散体系在悬浮共聚合中的作用.通过分析共聚树脂的颗粒特性和分散剂在树脂颗粒中的分布,阐明复合分散体系的分散和稳定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当PVA或HAP分散剂单独使用时,聚合都出现产物结块现象.当PVA/HAP质量比为1.0∶2.2时,共聚树脂颗粒规整,粒度适宜.随着复合分散体系用量的增加,共聚树脂的平均粒径减小,而AN-St共聚物细粒子增多.PVA/HAP复合使用时,可在分散油相表面形成双层保护膜,对分散油相起胶体保护和机械隔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氯化聚乙烯-苯乙烯 悬浮溶胀共聚 活性磷酸钙 乙烯 复合分散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微球表面接枝丙烯腈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张凯 傅强 +1 位作者 黄渝鸿 周德惠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73-676,共4页
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出平均粒径为3.85μm的窄分布聚苯乙烯微球,并在此基础上引入第二单体丙烯腈进行共聚反应,制备出平均粒径为4.02μm的窄分布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微球.对聚苯乙烯微球和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微球进行了形貌及粒径、红... 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出平均粒径为3.85μm的窄分布聚苯乙烯微球,并在此基础上引入第二单体丙烯腈进行共聚反应,制备出平均粒径为4.02μm的窄分布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微球.对聚苯乙烯微球和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微球进行了形貌及粒径、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结果表明丙烯腈基团均匀分布在聚苯乙烯微球表面,提高了聚苯乙烯微球表面的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微球 表面 丙烯腈 分散共聚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纤维共辐射接枝苯乙烯-二乙烯苯的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邓琼 曾庆轩 +1 位作者 冯长根 周绍箕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76-280,共5页
以Coγ射线为辐射源,研究了聚丙烯(PP)纤维共辐射接枝苯乙烯?二乙烯苯反应中的影响因素。结60果表明,当单体浓度为20%—25%,吸收剂量>15kGy时,自由基利用率高,产生的共聚物少,导入率高。接枝反应前纤维在接枝液中的溶胀时间大于7h以... 以Coγ射线为辐射源,研究了聚丙烯(PP)纤维共辐射接枝苯乙烯?二乙烯苯反应中的影响因素。结60果表明,当单体浓度为20%—25%,吸收剂量>15kGy时,自由基利用率高,产生的共聚物少,导入率高。接枝反应前纤维在接枝液中的溶胀时间大于7h以上,可避免扩散效应对反应的影响,提高导入率。当溶剂以溶胀作用为主导作用时,可促进接枝反应的进行。同时保持一定的接枝反应后效应时间,可提高导入率。通过研究,得到了接枝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制备出导入率在200%—280%且机械强度很好的产品,为工业化生产离子交换纤维提供了良好的中间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PP)纤维 苯乙烯-乙烯 辐射 导入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丙烯腈在炭黑表面的阴离子接枝聚合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长生 刘安华 +1 位作者 吴璧耀 蒋子铎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5-8,共4页
利用正丁基锂(nBuLi)与炭黑(CB)表面含氧基团反应制得了表面含—OLi基团的反应型炭黑,以该炭黑与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苯乙烯((PEOPPOPS)n)多嵌段聚合物组成了阴离子引发中心,使苯乙烯和丙烯腈在... 利用正丁基锂(nBuLi)与炭黑(CB)表面含氧基团反应制得了表面含—OLi基团的反应型炭黑,以该炭黑与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苯乙烯((PEOPPOPS)n)多嵌段聚合物组成了阴离子引发中心,使苯乙烯和丙烯腈在炭黑表面产生阴离子接枝聚合反应.FTIR和TEM结果证实了其为接枝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黑 阴离子 聚合 苯乙烯 改性 丙烯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接枝4-乙酰氧基苯乙烯的制备及电性能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文龙 胡德帅 +2 位作者 李春雨 马英一 戴亚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1-87,共7页
为了研究聚丙烯材料的制备工艺及电性能,采用熔融法制备了聚丙烯(PP)接枝4-乙酰氧基苯乙烯(AOS),研究了制备工艺对接枝率的影响及接枝率对空间电荷、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P用量为50 g时,过氧化二异丙苯(DCP)用量对产物接枝率呈... 为了研究聚丙烯材料的制备工艺及电性能,采用熔融法制备了聚丙烯(PP)接枝4-乙酰氧基苯乙烯(AOS),研究了制备工艺对接枝率的影响及接枝率对空间电荷、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P用量为50 g时,过氧化二异丙苯(DCP)用量对产物接枝率呈不同的影响规律。在DCP用量为0.12 g时,随AOS用量的增加,接枝率逐渐增大,后趋于平稳;而当DCP用量为0.04 g和0.08 g时,AOS用量的增加,接枝率先增加,后反而降低。随着温度、转速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接枝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因此,PP-g-AOS接枝材料的最佳工艺为m(PP)∶m(AOS)∶m(DCP)=50∶1.4∶0.08,温度190℃、转速80 r/min、时间8 min,接枝率1.14%。接枝产物抑制内部空间电荷的能力、击穿强度、体积电阻率随着接枝率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而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变化不大;当接枝率为1.14%时,接枝材料的电性能最佳,此时,PP-g-AOS接枝材料抑制空间电荷的效果最好,体积电阻率为5.1×10^15Ω·m,比纯PP提高了3.25倍,击穿强度为48.7 kV/mm,是纯PP的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 4-乙酰氧基苯乙烯 过氧化二异丙苯 空间电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苯乙烯丙烯腈在聚丁二烯乳胶粒上接枝共聚反应的因素
13
作者 张明耀 徐新峰 +3 位作者 杨海东 张会轩 索廷辉 沙中瑛 《胶体与聚合物》 2000年第4期4-7,共4页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在聚丁二烯 ( PB)乳胶粒上接枝共聚苯乙烯 ( St)和丙烯腈 ( AN) ,合成了一系列 PB-g-SAN共聚物 ( ABS)。将这些共聚物用丙酮溶解并在超速离心机上将 PB-g-SAN和未接枝在 PB上的游离 SAN分离 ,计算出 SAN在 PB上的...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在聚丁二烯 ( PB)乳胶粒上接枝共聚苯乙烯 ( St)和丙烯腈 ( AN) ,合成了一系列 PB-g-SAN共聚物 ( ABS)。将这些共聚物用丙酮溶解并在超速离心机上将 PB-g-SAN和未接枝在 PB上的游离 SAN分离 ,计算出 SAN在 PB上的接枝率和接枝效率。通过改变共聚单体的组成和加料时间 ,研究了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 SAN的接枝率随着 PB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在共聚单体中增加引发剂 ( CHP)和分子量调节剂 ( TD-DM)的含量 ,SAN在 PB上的接枝率和接枝效率表现出了下降的趋势 ,而共聚单体的配比 St/ AN和加料时间对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 丙烯腈 聚丁二烯 乳胶 共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醚/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共混合金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3
14
作者 郭正虹 申瑜 方征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6-51,共6页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不同比例的聚苯醚(PPO)/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合金,并以苯乙烯接枝马来酸酐共聚物(SMA)作为增容剂,采用哈克转矩流变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冲击和拉伸试验、热重分析等研究了PPO/ABS共混合金的加工流动...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不同比例的聚苯醚(PPO)/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合金,并以苯乙烯接枝马来酸酐共聚物(SMA)作为增容剂,采用哈克转矩流变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冲击和拉伸试验、热重分析等研究了PPO/ABS共混合金的加工流动性、相形态、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结果发现,PPO和ABS属于热力学不相容聚合物,SMA可以在PPO/ABS合金中起到较好的增容作用; PPO/ABS合金中ABS的含量越高,合金加工流动性越好,SMA可以使PPO/ABS合金的转矩明显降低,但其含量对转矩的影响较小; PPO/ABS合金的力学性能较差,加入适量SMA后合金的冲击性能和拉伸性能都有较大改善; PPO/ABS共混合金中PPO的含量越高,合金的热稳定性越好,SMA对合金的热稳定性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醚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 共混 增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生产工艺及产品牌号 被引量:9
15
作者 潘宏丽 崔英 刘虹昌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20年第6期431-440,共10页
采用乳液接枝-本体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掺混工艺可制备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树脂)。从乳液聚合制备大粒径聚丁二烯乳液,橡胶相质量分数的控制,乳液接枝聚合条件,共混技术等对ABS树脂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对世界ABS树... 采用乳液接枝-本体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掺混工艺可制备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树脂)。从乳液聚合制备大粒径聚丁二烯乳液,橡胶相质量分数的控制,乳液接枝聚合条件,共混技术等对ABS树脂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对世界ABS树脂主要生产商、生产技术和产品牌号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在ABS树脂通用产品质量升级过程中,需要对聚丁二烯乳液、ABS接枝粉料、SAN共聚物等制备工艺进行深入研究,开发综合性能优异的ABS树脂,增加产品附加值;具有增韧、耐热、低挥发性、高流动性、高光泽度、高抗静电等特殊功能的ABS树脂将逐步占领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乳液-本体SAN掺混法 连续本体法 生产能力 产品牌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H_2P_2O_7)_3]^(3-)引发淀粉与丙烯腈和AMPS接枝共聚 被引量:5
16
作者 童群义 张干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6-109,共4页
首次以[Mn(H2P2O7)3]3-为引发剂,研究了淀粉与丙烯腈和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接枝共聚反应,并用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法证明了接枝共聚物的存在,并考察了皂化后接枝产物的吸水性随反应条件的变化。结果显示,最适宜的反应条件为:... 首次以[Mn(H2P2O7)3]3-为引发剂,研究了淀粉与丙烯腈和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接枝共聚反应,并用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法证明了接枝共聚物的存在,并考察了皂化后接枝产物的吸水性随反应条件的变化。结果显示,最适宜的反应条件为:单体中AMPS的摩尔百分含量为5%;单体/淀粉的摩尔比为1.5;[Mn(H2P2O7)3]3-浓度2.0×10-3mol/L;反应温度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丙烯腈 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 共聚 吸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接枝物制备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彭娅 刘曌 +4 位作者 胡章润 李亮 陈中华 杨煜培 莫钦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5期10-14,共5页
氢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EBS)接枝物在利用接枝基团的极性或反应性起到增容和增韧作用的同时又赋予材料新性能的特点使其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SEBS接枝物的制备方法,包括自由基接枝聚合、表面紫外接枝、原子转移自... 氢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EBS)接枝物在利用接枝基团的极性或反应性起到增容和增韧作用的同时又赋予材料新性能的特点使其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SEBS接枝物的制备方法,包括自由基接枝聚合、表面紫外接枝、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接枝和其他接枝方法,介绍了接枝方法的相关机制和优缺点。最后对SEBS接枝物的高性能化、功能化和工程化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自由基聚合 表面紫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胺肟螯合树脂的辐射接枝合成 被引量:2
18
作者 熊洁 许云书 黄玮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92-296,共5页
以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SDB)树脂颗粒为基体,通过预辐照接枝聚合途径在空气气氛中接枝丙烯腈(AN),然后用盐酸羟胺作功能化处理而引入胺肟基团。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镜等对产物的化学结构及表面微观形貌进行分析。分析结... 以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SDB)树脂颗粒为基体,通过预辐照接枝聚合途径在空气气氛中接枝丙烯腈(AN),然后用盐酸羟胺作功能化处理而引入胺肟基团。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镜等对产物的化学结构及表面微观形貌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只有在高吸收剂量(O.6~2.4MGy)条件下才能发生接枝反应,且接枝率随吸收剂量增加而提高。在选定的吸收剂量(2.4MGy)条件下,以丙烯腈单体与水体积比1:7,于80℃下反应4h所得的接枝产物(SDB-AN)再与盐酸羟胺溶液反应,在中性条件下获得了性能良好的偕胺肟基螯合树脂(SDBA0)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乙烯基苯 丙烯腈 预辐照聚合 胺肟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聚丁二烯接枝聚苯乙烯改性沥青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贵秋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8,23,共5页
通过自由基聚合获得1,2-聚丁二烯接枝聚苯乙烯,将其与沥青通过高速剪切共混制备了1,2-SB改性沥青。考察了1,2-SB改性沥青的高温储存稳定性、感温性、耐老化性和抗低温开裂性并进行DSC分析。结果表明,当1,2-SB的质量分数为4%时,与基质沥... 通过自由基聚合获得1,2-聚丁二烯接枝聚苯乙烯,将其与沥青通过高速剪切共混制备了1,2-SB改性沥青。考察了1,2-SB改性沥青的高温储存稳定性、感温性、耐老化性和抗低温开裂性并进行DSC分析。结果表明,当1,2-SB的质量分数为4%时,与基质沥青、SBS改性沥青及1,4-SB改性沥青相比,改性沥青的高温储存稳定性、感温性、耐老化性和抗低温开裂性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聚丁二烯苯乙烯 改性沥青 储存稳定性 感温性 耐老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饰性产物SDB-g-MMA与丙烯腈单体的辐射接枝
20
作者 熊洁 许云书 +2 位作者 谢续兵 黄玮 傅中华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10年第4期208-214,共7页
以共辐照接枝共聚物SDB-g-MMA为基材,利用γ射线在空气中对SDB-g-MMA进行预辐照,然后在场外接枝丙烯腈单体,获得了SDB-g-MMA-AN材料。通过FT-IR分析和接枝率测定,确认了预辐照接枝反应的进行。XRD和SEM分析结果表明,丙烯腈侧链的引入对... 以共辐照接枝共聚物SDB-g-MMA为基材,利用γ射线在空气中对SDB-g-MMA进行预辐照,然后在场外接枝丙烯腈单体,获得了SDB-g-MMA-AN材料。通过FT-IR分析和接枝率测定,确认了预辐照接枝反应的进行。XRD和SEM分析结果表明,丙烯腈侧链的引入对材料的整体结构有序度具有显著影响。探讨了SDB-g-MMA二次辐照过程中的降解与氧化反应机理,获得了预辐照接枝产物SDB-g-MMA-AN的结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饰性共聚物 交联聚苯乙烯 预辐照 丙烯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