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来酸酐-苯乙烯多组分单体熔融接枝聚丙烯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71
1
作者 李颖 谢续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637-642,共6页
用单螺杆挤出机研究了马来酸酐 ( MAH) -苯乙烯 ( St)对聚丙烯 ( PP)的多组分单体自由基熔融接枝体系 .研究结果表明 ,用 St作共单体能够显著提高 MAH的接枝率 .讨论了 St用量、引发剂用量对接枝反应的影响 ,发现当两种单体物质的量比约... 用单螺杆挤出机研究了马来酸酐 ( MAH) -苯乙烯 ( St)对聚丙烯 ( PP)的多组分单体自由基熔融接枝体系 .研究结果表明 ,用 St作共单体能够显著提高 MAH的接枝率 .讨论了 St用量、引发剂用量对接枝反应的影响 ,发现当两种单体物质的量比约为 1∶ 1时 ,接枝物的接枝率最高 ,熔体流动速率 ( MFR)也最大 .通过对反应机理的探讨 ,认为 St和 MAH的相互作用或反应在接枝反应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自由基的作用下 ,St可与 MAH反应生成 St-MAH共聚物 ( SMA) ,该共聚物对 PP的接枝可大幅度提高 MAH的接枝率 .当两种单体的物质的量比约为 1∶ 1时 ,体系中的接枝反应主要以 SMA对 PP大分子自由基的接枝为主 ,因此接枝物的接枝率较高 .当 MAH单体用量多于 St单体时 ,一部分 MAH单体与 St反应生成 SMA,另一部分可直接与 PP大分子自由基进行接枝反应 ;当 St单体用量多于 MAH单体时 ,除与 MAH反应生成SMA之外的 St单体可先与 PP大分子自由基反应 ,并起到稳定 PP自由基的作用 ,这时接枝物的 MFR较小 ,亦即接枝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熔融 马来酸酐 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酸酐、苯乙烯双单体固相接枝聚丙烯及其应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方治齐 唐龙祥 刘春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3-85,共3页
用马来酸酐 ( MAH)、苯乙烯 ( St)双单体固相接枝聚丙烯 ( PP)制备相容剂 PSM,并研究了 PSM在PP/ Talc/ TPU体系中的应用。
关键词 马来酸酐 苯乙烯 单体 固相 聚丙烯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苯乙烯多单体熔融接枝粉末聚丙烯 被引量:7
3
作者 李书召 肖苗苗 +3 位作者 危大福 管涌 郑安呐 胡福增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4-50,共7页
用转矩流变仪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和粉末聚丙烯(PP)的熔融接枝反应。研究表明:采用粉末PP有利于吸收液态接枝单体,使各组分均匀分散在PP基体中,从而使GMA的接枝效率显著提高。加入第2单体苯乙烯(St)可有效控制PP降解,促进GM... 用转矩流变仪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和粉末聚丙烯(PP)的熔融接枝反应。研究表明:采用粉末PP有利于吸收液态接枝单体,使各组分均匀分散在PP基体中,从而使GMA的接枝效率显著提高。加入第2单体苯乙烯(St)可有效控制PP降解,促进GMA接枝。通过对苯乙烯用量、引发剂用量、温度等影响接枝反应因素的系统研究,确定了优化的熔融接枝反应工艺条件为:在100 g PP粉末中,加入St和GMA各12 g,过氧化二异丙苯DCP 1.4 g,反应温度170℃时,GMA的接枝效率最高,可以达到94.0%,接枝率达11.3%,此时接枝产物的熔体流动速率(MFR)也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聚丙烯 熔融 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苯乙烯多单体熔融接枝微孔聚丙烯 被引量:15
4
作者 柯华 谢续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16-218,223,共4页
用单螺杆挤出机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苯乙烯(St)多组分单体熔融接枝微孔聚丙烯(PP)体系。研究表明,以微孔型PP做接枝基体吸收接枝单体,能够大幅度提高单体的接枝率。当GMA和St的物质的量比约为16∶8时,所得接枝物的接枝率最... 用单螺杆挤出机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苯乙烯(St)多组分单体熔融接枝微孔聚丙烯(PP)体系。研究表明,以微孔型PP做接枝基体吸收接枝单体,能够大幅度提高单体的接枝率。当GMA和St的物质的量比约为16∶8时,所得接枝物的接枝率最高,而此时接枝产物的熔体流动速率最小。二者有良好的对应关系。体系中所采用的PP具有特殊的微孔结构,使得单体接枝率获得极大提高。此外还探讨了单体用量比、温度和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苯乙烯 单体 熔融 微孔聚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熔融接枝马来酸酐和苯乙烯的研究 被引量:23
5
作者 张心亚 傅和青 +1 位作者 黄洪 陈焕钦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9-114,共6页
用双螺杆挤出机研究了加入助剂和不加助剂的马来酸酐(MAH))和苯乙烯(St)对聚丙烯(PP)的熔融接枝改性。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了熔融接枝工艺条件。系统研究了单体MAH、St,引发剂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和助剂——一种硫代酸酯(AB)用量对MAH接枝... 用双螺杆挤出机研究了加入助剂和不加助剂的马来酸酐(MAH))和苯乙烯(St)对聚丙烯(PP)的熔融接枝改性。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了熔融接枝工艺条件。系统研究了单体MAH、St,引发剂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和助剂——一种硫代酸酯(AB)用量对MAH接枝率的影响,并对其影响因素作了分析。用FTIR表征了产物结构。分析了助剂AB抑制PP降解的机理。研究表明AB助剂不仅能降低PP降解,同时也提高了MAH的接枝率。得出较佳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挤出温度T1=190℃,T2=190℃,停留时间t=2.5min,转速r=100r·min-1,较佳的原料质量配比为m(PP):m(MAH):m(St):m(DCP):m(AB)=100:8:3:0.5: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马来酸酐 苯乙烯 AB助剂 降解机理 熔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存在下马来酸酐熔融接枝聚丙烯的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才亮 许忠斌 +2 位作者 冯连芳 王嘉骏 顾雪萍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48-653,共6页
分别在哈克流变仪(Haake)和双螺杆挤出机(TSE)中,研究了苯乙烯(St)存在下马来酸酐(MAH)熔融接枝聚丙烯(PP)的过程。讨论了过氧化二异丙苯(DCP)用量、St用量、MAH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螺杆转速以及反应器型式对接枝反应的影响。实... 分别在哈克流变仪(Haake)和双螺杆挤出机(TSE)中,研究了苯乙烯(St)存在下马来酸酐(MAH)熔融接枝聚丙烯(PP)的过程。讨论了过氧化二异丙苯(DCP)用量、St用量、MAH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螺杆转速以及反应器型式对接枝反应的影响。实验发现:随DCP用量的增加,MAH的接枝率先增加后减小,熔体流动速率(MFR)一直增加;保持MAH用量不变增加St用量时,MAH的接枝率在MAH与St的摩尔比为1:1时达到最大,MFR却一直减小;保持St用量不变增加MAH用量,MAH的接枝率先增加后略有减小,MFR却存在极大值;随反应时间的增加,MAH的接枝率与MFR都先增加后减小;温度过高,MAH的接枝率降低,PP热降解较严重;螺杆转速较低时,MAH的接枝率较低,螺杆转速较高时,PP降解增加;在TSE中的MAH接枝率比Haake中的低,但降解比Haake中的小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马来酸酐 苯乙烯 熔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二乙烯苯协助马来酸酐熔融接枝聚丙烯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祝宝东 王鉴 +2 位作者 李红伶 董维超 董群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0-56,共7页
采用液-固溶胀的方法将马来酸酐(MAH)、共单体[苯乙烯(St)、二乙烯苯(DVB)]和引发剂过氧化二异丙苯分散到聚丙烯(PP)颗粒内部,利用流变仪研究了共单体协助MAH熔融接枝PP反应,采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水接触角对接枝物的结构及性能进行... 采用液-固溶胀的方法将马来酸酐(MAH)、共单体[苯乙烯(St)、二乙烯苯(DVB)]和引发剂过氧化二异丙苯分散到聚丙烯(PP)颗粒内部,利用流变仪研究了共单体协助MAH熔融接枝PP反应,采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水接触角对接枝物的结构及性能进行分析,并对接枝反应机理加以探讨。结果表明,在最优反应条件下,添加St时接枝物的MAH接枝率和凝胶率分别为2.25%、1.56%;添加DVB时接枝物的MAH接枝率和凝胶率分别为3.06%、46.31%,并且接枝物的热稳定性和极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接枝机理分析认为,在接枝反应时共单体首先接枝到PP链上,有效抑制了PP的降解,并与MAH主要以共聚形式接枝到PP主链上;DVB在分子结构上比St多了一个碳碳双键,一方面显著提高MAH接枝率,另一方面明显增大接枝PP大分子自由基间双基偶合终止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马来酸酐 乙烯 苯乙烯 单体 熔融 凝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对马来酸酐熔融接枝聚丙烯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刘秀森 姚永南 +3 位作者 胡江涛 朱艳秋 敖玉辉 张会轩 《合成树脂及塑料》 EI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9,共5页
用双螺杆挤出机分别制备了马来酸酐(MAH)和MAH-苯乙烯(St)共单体接枝共聚聚丙烯(PP)。红外光谱分析表明:MAH单体被接枝到PP大分子链上;引入St后,产物熔体流动速率从16.42 g/10min降为0.60 g/10 min;吸光度比从0.021升高到0.778,但St含... 用双螺杆挤出机分别制备了马来酸酐(MAH)和MAH-苯乙烯(St)共单体接枝共聚聚丙烯(PP)。红外光谱分析表明:MAH单体被接枝到PP大分子链上;引入St后,产物熔体流动速率从16.42 g/10min降为0.60 g/10 min;吸光度比从0.021升高到0.778,但St含量过高时,PP基体发生交联,影响接枝共聚物的加工性能。探讨了共单体St的作用机理以及交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聚聚丙烯 熔融 马来酸酐 苯乙烯 交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酸酐苯乙烯双单体接枝聚丙烯的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周春怀 杨军忠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1-38,共8页
研究了聚丙烯(PP)采用熔融法接枝马来酸酐(MAH)苯乙烯(St)双单体。实验表明:马来酸酐接枝率随其加入量增加而提高;添加两种单体时,马来酸酐添加量保持不变,马来酸酐接枝率随苯乙烯添加量增加而提高。经转矩流变、红外... 研究了聚丙烯(PP)采用熔融法接枝马来酸酐(MAH)苯乙烯(St)双单体。实验表明:马来酸酐接枝率随其加入量增加而提高;添加两种单体时,马来酸酐添加量保持不变,马来酸酐接枝率随苯乙烯添加量增加而提高。经转矩流变、红外、热失重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表明:马来酸酐、苯乙烯均与聚丙烯发生接枝反应,且有交联网络出现,因此推断出苯乙烯和马来酸酐预先发生交替共聚,共聚物与聚丙烯反应生成最终接枝物。接枝物应用于PP/CaCO3体系有一定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酐 苯乙烯 单体 聚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酸酐及苯乙烯同时接枝聚丙烯的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陈秀娟 许国志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2003年第3期8-11,共4页
用过氧化二异丙苯 (DCP)作为引发剂 ,采用双螺杆反应挤出的苯乙烯、马来酸酐 2种单体同时接枝聚丙烯。研究了单体总浓度、单体比例、引发剂浓度对PP的接枝率、接枝效率和熔体流动速率的影响。
关键词 马来酸酐 苯乙烯 熔融 聚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双单体接枝体系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雅珍 贾宏葛 菜英慧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28-30,共3页
以过氧化二异丙苯 /过氧化二苯甲酰引发体系引发制备了各种聚丙烯的双单体接枝物 ,并对这些接枝物进行各种性能测试 ,确定了最佳的接枝单体组合。
关键词 聚丙烯 引发 单体 单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单体接枝聚丙烯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蒋智强 杨其 +3 位作者 赵亮 于清泉 赵红军 冯彦龙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2-15,共4页
研究了以苯乙烯(St)为共聚单体,聚丙烯(PP)熔融接枝丙烯酸(AA)的反应工艺。探讨了AA、共聚单体及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接枝反应的影响。通过FTIR分析证实,AA和St接枝到PP链上形成PP-g-AASt接枝物,并且随着引发剂DCP用量的增大,接枝率呈现... 研究了以苯乙烯(St)为共聚单体,聚丙烯(PP)熔融接枝丙烯酸(AA)的反应工艺。探讨了AA、共聚单体及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接枝反应的影响。通过FTIR分析证实,AA和St接枝到PP链上形成PP-g-AASt接枝物,并且随着引发剂DCP用量的增大,接枝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通过TGA、WAXD及DSC等方法表征了接枝物的热性能和结晶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接枝产物的接枝率的提高,其分解温度及最大失重率温度先上升,维持一段后再下降。而AA和St主要接枝在PP表面上,未破坏原来的晶型,少量的AA有利于结晶成核,提高结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融 聚丙烯 丙烯 单体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单体熔融接枝聚丙烯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孙莉 徐立新 钟明强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5期218-220,共3页
采用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接枝的方法,研究了多组分体系下不同单体熔融接枝聚丙烯(PP)的性能。结果表明:在共单体苯乙烯、引发剂和PP相同的条件下,接枝物的极性均较未接枝PP的极性增加,不同单体所得接枝物的接枝率不同。不同熔体质量流动速... 采用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接枝的方法,研究了多组分体系下不同单体熔融接枝聚丙烯(PP)的性能。结果表明:在共单体苯乙烯、引发剂和PP相同的条件下,接枝物的极性均较未接枝PP的极性增加,不同单体所得接枝物的接枝率不同。不同熔体质量流动速率造成接枝物的加工性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接枝物极性的增加的趋势依次按接枝单体马来酸酐(MAH)、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递增。这说明GMA接枝聚丙烯对提高PP极性的效果最明显,MMA其次,而MAH则相对较弱。接枝物的偏光显微镜分析发现,接枝支链的生成可以促进PP的异相成核,造成晶粒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单体 熔融马来酸酐 甲基丙烯酸甲酯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单体熔融接枝聚丙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甲敏 陈晓勇 李连杰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9-101,共3页
介绍了聚丙烯(PP)多单体熔融接枝聚合技术,总结了现阶段对多单体熔融接枝PP的研究现状,分别阐述了多单体熔融接枝PP的影响因素、性能及结构,以及多单体熔融接枝PP在尼龙中的应用;并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 聚丙烯 单体 熔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单体熔融接枝聚丙烯的微相分离结构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宾 张景春 谢续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572-1575,M008,共5页
用熔融接枝方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接枝率的 GM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 /St(苯乙烯 )多单体接枝聚丙烯 [PP-g-( GMA-co-St) ],基体聚丙烯包括均聚聚丙烯和共聚聚丙烯 (乙烯的摩尔分数分别是 6.0 % ,1 2 % ,3 3 % ) .接枝聚丙烯经过分离... 用熔融接枝方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接枝率的 GM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 /St(苯乙烯 )多单体接枝聚丙烯 [PP-g-( GMA-co-St) ],基体聚丙烯包括均聚聚丙烯和共聚聚丙烯 (乙烯的摩尔分数分别是 6.0 % ,1 2 % ,3 3 % ) .接枝聚丙烯经过分离提纯后 ,用四氧化钌 ( Ru O4 )进行染色 ,然后用透射电子显微镜 ( TEM)观察其微观形态 .发现在接枝聚丙烯中形成了长程有序的、球状的微相分离结构 ,这种在分子量和分子结构都是多分散体系中形成的微相分离结构尚未见报道 .同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相分离 聚丙烯 单体熔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不饱和单体熔融接枝聚丙烯 被引量:5
16
作者 丁艳芬 郑梅梅 +2 位作者 苏一凡 王秀兰 邓煜东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1992年第4期27-33,共7页
研究了影响不饱和单体与聚丙烯熔融接枝反应的诸因素,如引发剂种类及用量、不饱和单体类型及用量、抗氧剂及阻降解剂的用量、挤出机螺杆温度等,并将国外样品与本实验样品进行了比较,发现本实验样品与国外样品相当。
关键词 不饱和单体 熔融 聚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单体固相接枝聚丙烯的制备与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肖潇 郑玉婴 +2 位作者 卢鑫 赵波 张欣涛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1-37,共7页
以马来酸酐(MAH)/苯乙烯(St)双单体固相接枝聚丙烯(PP)制备了PP-g-MAH/St接枝物,采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谱仪、差式扫描量热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接枝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 以马来酸酐(MAH)/苯乙烯(St)双单体固相接枝聚丙烯(PP)制备了PP-g-MAH/St接枝物,采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谱仪、差式扫描量热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接枝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最佳接枝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120℃,反应时间1h,nSt/nMAH=1.2∶1(摩尔比),mMAH/mPP=0.14,mBPO/mPP=0.02(质量比);接枝前后PP的晶型保持不变,均为α晶,但是PP结晶度降低,结晶温度则有所提高;作为相容剂,PP-g-MAH/St可显著提高PP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 单体 聚丙烯 苯乙烯 马来酸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助交联剂为第二单体的聚丙烯熔融接枝反应 被引量:1
18
作者 袁宗伟 王旭华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3-117,共5页
以助交联剂三烯丙基异氰尿酸酯(TAIC)或三聚氰酸三烯丙酯(TAC)作为聚丙烯(PP)熔融接枝马来酸酐(MAH)过程中的第二单体制备PP-g-MAH,与苯乙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等常用的第二单体进行了对比,对其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以TAIC为例,研... 以助交联剂三烯丙基异氰尿酸酯(TAIC)或三聚氰酸三烯丙酯(TAC)作为聚丙烯(PP)熔融接枝马来酸酐(MAH)过程中的第二单体制备PP-g-MAH,与苯乙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等常用的第二单体进行了对比,对其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以TAIC为例,研究了其用量对PP-g-MAH接枝率、熔体流动速率(MFR)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苯乙烯等第二单体相比,以助交联剂TAIC或TAC为第二单体,制备的PP-g-MAH接枝率更高,MFR更低,且未产生刺激性气味;在MAH用量不变的条件下,当TAIC用量(占PP-g-MAH中PP质量的百分数)由0%增加至0.5%时,接枝率由0.36%增至0.85%,MFR由95.7 g/10 min降至38.2 g/10 min。将制备的PP-g-MAH应用于PP/玻璃纤维(GF)复合材料和PP/尼龙(PA)6合金中,结果表明,随TAIC用量增加,两种材料的力学性能整体提高,TAIC用量以0.5%为宜。在PP/GF/PP-g-MAH质量比为70/30/0.7或PP/PA6/PP-g-MAH质量比为20/70/10时,与未加TAIC的相比,PP/GF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弯曲强度和弯曲弹性模量分别提升了10.9%,20.8%和17.7%,PP/PA6合金的断裂伸长率、冲击强度、弯曲强度和弯曲弹性模量分别提升了42.9%,8%,12.9%和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马来酸酐 熔融 助交联剂 三烯丙基异氰尿酸酯 三聚氰酸三烯丙酯 苯乙烯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接枝双单体制备极性聚丙烯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文燕 李波 +2 位作者 安彦杰 张明强 李广东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7-19,41,共4页
以马来酸酐(MAH)和甲基丙烯酸(MAA)为复合单体,采用固相接枝法,制备了具有高极性的接枝聚丙烯[PP-g-(MAA/MAH)]样品;并表征与分析了该接枝物结构,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复合单体用量和引发剂浓度对接枝率和润湿角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马来酸酐(MAH)和甲基丙烯酸(MAA)为复合单体,采用固相接枝法,制备了具有高极性的接枝聚丙烯[PP-g-(MAA/MAH)]样品;并表征与分析了该接枝物结构,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复合单体用量和引发剂浓度对接枝率和润湿角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时间为105min,反应温度是125℃,复合单体用量8g/100gPP,引发剂用量为0.4g/100gPP时,能够制备出接枝率4.01%的PP-g-(MAA/MA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 聚丙烯 单体 润湿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和苯乙烯改性PP/PS结晶与熔融行为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宇 黄勇平 麦堪成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15,共5页
制备了苯乙烯(St)、St与丙烯酸(AA)混合物、丙烯酸接枝聚丙烯(PP-g-AA)改性聚丙烯/聚苯乙烯(PP/PS)共混物以及AA,St改性PP(原位形成PP/PS共混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3种改性方法对共混物中PP结晶与熔融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P... 制备了苯乙烯(St)、St与丙烯酸(AA)混合物、丙烯酸接枝聚丙烯(PP-g-AA)改性聚丙烯/聚苯乙烯(PP/PS)共混物以及AA,St改性PP(原位形成PP/PS共混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3种改性方法对共混物中PP结晶与熔融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PS对PP的结晶与熔融温度影响不大,PP-g-AA则提高共混物中PP的结晶温度。St以及St与AA混合单体对PP/PS中PP结晶温度影响不大,但AA改性提高PP/PS中PP结晶温度。St加入PP导致PP结晶温度下降,St与AA混合单体原位聚合则提高PP的结晶温度。改性对共混物中PP的熔融温度影响不大,但是熔融峰形与结晶温度高低有关。红外光谱证实St与AA混合单体改性PP中有PP-g-AA形成,但改性共混物中没有PP-g-AA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苯乙烯 苯乙烯 丙烯 共混 结晶 熔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