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8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溶液共聚合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高庆 陈正国 +2 位作者 程时远 管蓉 彭顺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3-56,共4页
利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 Poly(St- BA- AA) ,对影响聚合反应的各因素及聚合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聚合体系中 ,甲苯的用量、单体 St/ BA的配比、AA的用量、引发剂 AIBN的用量以及聚合温度对聚合转化率及共聚合的 Mw 有很大... 利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 Poly(St- BA- AA) ,对影响聚合反应的各因素及聚合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聚合体系中 ,甲苯的用量、单体 St/ BA的配比、AA的用量、引发剂 AIBN的用量以及聚合温度对聚合转化率及共聚合的 Mw 有很大的影响 ;St- BA- AA在甲苯中的溶液聚合动力学方程为 :Rp=k.exp(- 7710 0 / RT) [St]1.55[BA]1.40 [AA]1.0 3 [AIBN]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液聚合 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 聚合动力学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保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乳液聚合中的应用
2
作者 任红星 王雨欣 +2 位作者 易凡丰 赵宝建 袁才登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5-372,共8页
针对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剂存所在的环境问题,选取两种常用的阴离子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分别与两种绿色环保型非离子乳化剂腰果酚聚氧乙烯醚和异十三醇聚氧乙烯醚(X-100)进行复配,得到不同的乳化剂复... 针对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剂存所在的环境问题,选取两种常用的阴离子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分别与两种绿色环保型非离子乳化剂腰果酚聚氧乙烯醚和异十三醇聚氧乙烯醚(X-100)进行复配,得到不同的乳化剂复配体系。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苯乙烯-丙烯酸丁酯聚合物乳液,探究了复合乳化剂种类、阴/非离子乳化剂比例以及乳化剂用量对水性聚合物乳液的稳定性及乳胶膜疏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AES与X-100的比例为1∶2且用量为单体总量的2%(质量分数)时,所得到的苯丙共聚乳液综合性能最佳。此时乳液聚合的单体转化率96%以上,凝胶率低于0.5%,乳胶粒平均粒径为123 nm,乳液稳定性良好,尤其是钙离子稳定性优异,乳胶膜的吸水率为2.48%,水接触角为76.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剂 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乳液 乳液聚合 钙离子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丁酯反应精馏节能工艺设计
3
作者 陈自浩 韩春瑞 +3 位作者 张博宇 刘恒 孙富伟 靳凤英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18-222,228,共6页
为了解决传统甲基丙烯酸丁酯间歇生产工艺产率低且产物分离困难的问题,基于钛酸四丁酯催化反应动力学和热力学数据,设计甲基丙烯酸丁酯反应精馏生产工艺。通过单因素分析优化确定最优操作条件,得到甲基丙烯酸甲酯转化率99.12%,单位产品... 为了解决传统甲基丙烯酸丁酯间歇生产工艺产率低且产物分离困难的问题,基于钛酸四丁酯催化反应动力学和热力学数据,设计甲基丙烯酸丁酯反应精馏生产工艺。通过单因素分析优化确定最优操作条件,得到甲基丙烯酸甲酯转化率99.12%,单位产品能耗为813.71 kJ/kg的结果。为了进一步降低过程能耗,采用隔壁塔节能技术进行工艺集成,建立反应精馏隔壁塔工艺流程。通过对2种工艺进行详细对比,结果表明,反应精馏隔壁塔生产甲基丙烯酸丁酯过程中能耗降低17.0%,具有显著节能优势,为后续工艺放大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丁酯 反应精馏 反应精馏隔壁塔 节能 单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细乳液的制备 被引量:14
4
作者 谭必恩 胡芳 +1 位作者 李建宗 张洪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0-83,共4页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 ( SDS)作乳化剂 ,不同链长的脂肪烃或脂肪醇作共乳化剂 ,分别用搅拌和超声乳化方法制备一系列苯乙烯 ( St) /丙烯酸丁酯 ( BA)细乳液。测定细乳液稳定性的结果表明 ,SDS/十六烷( HDE)的乳化效果最佳 ,HDE先与单体混合...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 ( SDS)作乳化剂 ,不同链长的脂肪烃或脂肪醇作共乳化剂 ,分别用搅拌和超声乳化方法制备一系列苯乙烯 ( St) /丙烯酸丁酯 ( BA)细乳液。测定细乳液稳定性的结果表明 ,SDS/十六烷( HDE)的乳化效果最佳 ,HDE先与单体混合结合超声波制备的细乳液最稳定。乳化剂、共乳化剂的种类和浓度、乳化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 丙烯酸丁酯 细乳液 稳定性 均质化 制备 乳液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丙烯酸丁酯超浓乳液聚合的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张洪涛 林柳兰 尹朝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3-46,共4页
用一种新的乳液聚合方法——超浓乳液聚合制备了苯乙烯 (St) -丙烯酸丁酯 (BA)的复合聚合物。研究了引发剂的含量、单体体积分数及乳化剂的复配等因素对聚合速率及胶乳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 ,超浓乳液聚合较之本体聚合可得到较高的聚合... 用一种新的乳液聚合方法——超浓乳液聚合制备了苯乙烯 (St) -丙烯酸丁酯 (BA)的复合聚合物。研究了引发剂的含量、单体体积分数及乳化剂的复配等因素对聚合速率及胶乳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 ,超浓乳液聚合较之本体聚合可得到较高的聚合速率和更大的分子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 丙烯酸丁酯 超浓乳液聚合 复合聚合物 单分散乳胶粉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三元无皂乳液共聚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建 黄凯兵 +2 位作者 赵上元 任丹凤 彭秀琴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247-1252,共6页
对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三元无皂乳液聚合体系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聚合体系中丙烯酸用量、中和度和过硫酸钾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乳液稳定性、单体转化率、乳胶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并对乳胶粒子的成核机理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聚... 对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三元无皂乳液聚合体系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聚合体系中丙烯酸用量、中和度和过硫酸钾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乳液稳定性、单体转化率、乳胶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并对乳胶粒子的成核机理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聚合体系中丙烯酸钠起反应型乳化剂的作用,在丙烯酸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10%、体系pH为5.6时,可制得稳定的乳液;在中和度一定的条件下,单体转化率随丙烯酸和过硫酸钾用量的增加而增大;体系以均相成核方式为主,乳胶粒子的分散系数小于1.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 丙烯酸丁酯 丙烯酸 无皂乳液共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腈乳液聚合动力学 被引量:8
7
作者 刘振国 韩业 +3 位作者 周超 张明耀 任仲佳 张会轩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2-15,共4页
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异丙苯过氧化氢/硫酸亚铁/焦磷酸钠/葡萄糖(CHP/FES/SPP/Dx)引发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腈核壳乳液聚合。系统研究了引发体系的引发机理以及各组分的量及配比等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聚合速率和转化率随... 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异丙苯过氧化氢/硫酸亚铁/焦磷酸钠/葡萄糖(CHP/FES/SPP/Dx)引发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腈核壳乳液聚合。系统研究了引发体系的引发机理以及各组分的量及配比等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聚合速率和转化率随CHP或Dx量增加而提高;恒定CHP和Dx量及SPP/Fe2+质量比,聚合速率和转化率随着SPP、Fe2+量增加先迅速增加后变化不大;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聚合物乳胶粒的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 氧化还原体系 聚合反应速率 粒子形态和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PS引发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微乳液共聚合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安静 王德松 +4 位作者 朱学旺 李雪艳 罗青枝 殷容 李发堂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12-15,19,共5页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乳化剂,水溶性的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进行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微乳液共聚合反应。研究了单体浓度c(M)、引发剂浓度c(I)、乳化剂浓度c(E)、聚合温度T对St/BA微乳液共聚合反应的...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乳化剂,水溶性的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进行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微乳液共聚合反应。研究了单体浓度c(M)、引发剂浓度c(I)、乳化剂浓度c(E)、聚合温度T对St/BA微乳液共聚合反应的最大聚合速率Rmax和聚合物粘均分子量Mη的影响,测定了共聚单体的竞聚率,结果得到:Rmax∝c(I)0.15c(M)1.60c(E)-0.79·e-6549/T,Mη∝c(I)-0.31c(M)0.47c(E)-0.47e2970/T;r(St)=3.93,r(BA)=0.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丁酯 共聚合反应 苯乙烯 微乳液 引发 乳化剂 共聚单体 竞聚率 聚合速率 单体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和丙烯酸丁酯自由基共聚合竞聚率测定与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吴平平 吴玉芳 +2 位作者 杨全兴 韩哲文 朱清仁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0期1653-1655,共3页
苯乙烯和丙烯酸丁酯自由基共聚合竞聚率测定与研究吴平平,吴玉芳,杨全兴,韩哲文朱清仁(华东理工大学高分子材料研究所,上海,200237)(中国科技大学结构分析开放实验室)关键词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竞聚率,序列分布苯乙烯... 苯乙烯和丙烯酸丁酯自由基共聚合竞聚率测定与研究吴平平,吴玉芳,杨全兴,韩哲文朱清仁(华东理工大学高分子材料研究所,上海,200237)(中国科技大学结构分析开放实验室)关键词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竞聚率,序列分布苯乙烯和丙烯酸丁酯是重要的共聚合体系。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 丙烯酸丁酯 竞聚率 自由基共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还原低温引发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细乳液聚合粒度分布和成核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23
10
作者 张洪涛 谭必恩 +1 位作者 胡芳 李建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56-159,共4页
用氧化还原引发剂 (NH4 ) 2 S2 O8/ Na HSO3研究了苯乙烯 (St) /丙烯酸丁酯 (BA)低温下的细乳液共聚合 ,细乳液单体液滴在亚微米级 (1 0 0~ 40 0 nm) .测定了聚合过程中粒子大小及分布的变化 ,发现细乳液聚合随引发剂、乳化剂和共乳化... 用氧化还原引发剂 (NH4 ) 2 S2 O8/ Na HSO3研究了苯乙烯 (St) /丙烯酸丁酯 (BA)低温下的细乳液共聚合 ,细乳液单体液滴在亚微米级 (1 0 0~ 40 0 nm) .测定了聚合过程中粒子大小及分布的变化 ,发现细乳液聚合随引发剂、乳化剂和共乳化剂浓度的增加 ,乳胶粒子尺寸变小 ,分布变宽 ,并且比相同条件下传统乳液聚合的粒子大 .计算了聚合过程中粒子数变化规律及乳化剂覆盖率 ,讨论了细乳液与传统乳液中引发剂、乳化剂对反应过程的影响及成核机理的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乳液聚合 粒度分布 成核机理 苯乙烯 丙烯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引发剂引发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微乳液共聚合竞聚率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安静 李雪艳 王德松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198-201,共4页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S/SDBS)为复合乳化剂,分别以水溶性引发剂过硫酸钾(KPS)、油溶性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BPO)和氧化-还原引发体系K2S2O8/Na2SO3(OR)引发苯乙烯/丙烯酸丁酯(St/BA)微乳液聚合反应,研究了St/BA微乳液共...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S/SDBS)为复合乳化剂,分别以水溶性引发剂过硫酸钾(KPS)、油溶性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BPO)和氧化-还原引发体系K2S2O8/Na2SO3(OR)引发苯乙烯/丙烯酸丁酯(St/BA)微乳液聚合反应,研究了St/BA微乳液共聚合行为,用红外光谱法定量测定了3种引发剂下的共聚物化学组成,绘制了共聚物组成曲线,计算出了竞聚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 丙烯酸丁酯 微乳液聚合 竞聚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丙烯酸丁酯表面改性的超细颜料性质 被引量:6
12
作者 孟庆豪 房宽峻 付少海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2-95,共4页
为提高涂料印花中织物摩擦牢度,减少黏合剂等助剂的使用,以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为单体用微乳液聚合法对颜料蓝15∶1进行表面包覆改性,探讨了表面活性剂用量、单体用量等对所制备的超细颜料平均粒径、粒径分布和分散稳定性的影响,用扫描... 为提高涂料印花中织物摩擦牢度,减少黏合剂等助剂的使用,以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为单体用微乳液聚合法对颜料蓝15∶1进行表面包覆改性,探讨了表面活性剂用量、单体用量等对所制备的超细颜料平均粒径、粒径分布和分散稳定性的影响,用扫描探针显微镜观察了改性颜料的形貌。结果表明:随着单体用量的增加,颜料的平均粒径先增大后减少;颜料分散时表面活性剂的用量影响体系的分散稳定性及颜料的平均粒径;表面改性后的超细颜料在无黏合剂存在的情况下,对纯棉织物的摩擦牢度有一定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丙烯酸丁酯 微乳液聚合 超细颜料 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丙烯酸丁酯无皂乳液聚合动力学及TEM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戴李宗 邹友思 潘容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1期1424-1427,共4页
讨论了温度对十一烯酸钠存在下的苯乙烯、丙烯酸丁酯无皂乳液聚合体系pH值的影响,描述了聚合反应动力学曲线,求出不同温度下的聚合反应速率常数.利用TEM对几种乳化剂体系的乳液聚合进行比较后发现,在无皂乳液聚合体系中,乳胶粒的均匀性... 讨论了温度对十一烯酸钠存在下的苯乙烯、丙烯酸丁酯无皂乳液聚合体系pH值的影响,描述了聚合反应动力学曲线,求出不同温度下的聚合反应速率常数.利用TEM对几种乳化剂体系的乳液聚合进行比较后发现,在无皂乳液聚合体系中,乳胶粒的均匀性和粘连、形变等都得到了控制.由于体系中不存在游离乳化剂,乳液的稳定性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皂乳液聚合 苯乙烯 丙烯酸丁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苯甲酰引发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微乳液共聚合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雪艳 王德松 +4 位作者 安静 朱学旺 殷蓉 罗青枝 李发堂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00-103,共4页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乳化剂,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进行了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微乳液共聚合反应。研究了引发剂浓度[I]、单体总浓度[M]、乳化剂含量CE和聚合温度T对微乳液共聚合的最大聚合速率Rmax和共聚物粘均分子量M...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乳化剂,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进行了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微乳液共聚合反应。研究了引发剂浓度[I]、单体总浓度[M]、乳化剂含量CE和聚合温度T对微乳液共聚合的最大聚合速率Rmax和共聚物粘均分子量Mη的影响,测定了共聚单体的竞聚率,结果得到Rmax∝[I]0.90[M]1.49C0.73Eexp(3496/T);rSt=0.55,rBA=0.23。Eexp(-6116/T),Mη∝[I]-1.60[M]-1.22C-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苯甲酰 引发剂 苯乙烯 丙烯酸丁酯 微乳液共聚合 竞聚率 乳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的结构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会轩 韩业 +1 位作者 张会良 冯之榴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74-76,共3页
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的结构与力学性能张会轩,韩业,张会良,冯之榴(吉林工学院化工系长春130012)(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春)关键词ASA,乳液聚合,粒子,力学性能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腈共聚... 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的结构与力学性能张会轩,韩业,张会良,冯之榴(吉林工学院化工系长春130012)(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春)关键词ASA,乳液聚合,粒子,力学性能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ASA)是两相结构,聚丙烯酸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液聚合 力学性能 丙烯酸丁酯 苯乙烯 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大单体与丙烯酸丁酯接枝共聚物的微观分相与表面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马克勤 胡春圃 +2 位作者 王世容 吴树森 应圣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402-405,共4页
研究了以大单体技术合成的不同侧链长度的苯乙烯与丙烯酸丁酯的接枝共聚物的侧链长度对其微观分相与表面性能的影响,发现仅当聚苯乙烯侧链分子量大于5900时,才可能发生部分微观相分离,分离后对其表面性能影响不明显。临界表面张力rc虽... 研究了以大单体技术合成的不同侧链长度的苯乙烯与丙烯酸丁酯的接枝共聚物的侧链长度对其微观分相与表面性能的影响,发现仅当聚苯乙烯侧链分子量大于5900时,才可能发生部分微观相分离,分离后对其表面性能影响不明显。临界表面张力rc虽有差异,但色散力部分y_s^D的计算值却较一致,与所用参照液无关。实验证实,接枝共聚物的表面几乎全被低表面能的聚丙烯酸丁酯骨架所复盖,呈现出明显的表面富集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 丙烯酸乙酯 接枝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丁酯/苯乙烯共聚乳胶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3
17
作者 曹有名 于德梅 孙军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2000年第6期13-15,共3页
以聚乙烯醇及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对以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为主单体,以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为次要单体实施乳液共聚反应,研究了单体用量及单体配比与乳胶剪切性能之间的关系。在反应体系中,单体总用量对乳胶的剪切强度具有决定性影响,... 以聚乙烯醇及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对以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为主单体,以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为次要单体实施乳液共聚反应,研究了单体用量及单体配比与乳胶剪切性能之间的关系。在反应体系中,单体总用量对乳胶的剪切强度具有决定性影响,随着单体总用量的增加,剪切强度呈现出先缓慢增加而后急剧下降的变化趋势;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单体对乳胶性能影响以丙烯酸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丁酯 苯乙烯 剪切强度 共聚乳胶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酯/苯乙烯超浓乳液聚合及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凌锦龙 张利娟 王康成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0-83,共4页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十六醇(HD)为复合乳化体系,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丁酯(BMA)/苯乙烯(St)为混合单体,在40℃~45℃引发聚合,制备了分散相占85%以上的稳定超浓乳液。探讨了引发剂种类、浓度,...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十六醇(HD)为复合乳化体系,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丁酯(BMA)/苯乙烯(St)为混合单体,在40℃~45℃引发聚合,制备了分散相占85%以上的稳定超浓乳液。探讨了引发剂种类、浓度,复合乳化剂配比、浓度,聚合温度等因素对乳液稳定性和聚合速率的影响。建立了该聚合反应的动力学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酯/苯乙烯 超浓乳液 聚合稳定性 聚合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丁酯-苯乙烯共聚物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玉婷 肖长发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8-42,共5页
采用水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了甲基丙烯酸丁酯(BMA)-苯乙烯(St)共聚物,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波谱仪和动态力学分析仪研究了共聚物的化学结构。将共聚物溶于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中调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测定了BMA-St/DMAc... 采用水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了甲基丙烯酸丁酯(BMA)-苯乙烯(St)共聚物,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波谱仪和动态力学分析仪研究了共聚物的化学结构。将共聚物溶于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中调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测定了BMA-St/DMAc溶液的流变性能。结果表明,BMA-St共聚物对煤油、石油醚和庚烷的饱和吸附率分别为3.7,53,4.1g/g。BMA-St/DMAc溶液属于非牛顿假塑性流体,溶液的表观黏度随溶液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溶液浓度的升高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丁酯 苯乙烯 共聚物 流变性能 吸附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有机硅/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超浓乳液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3
20
作者 贾少晋 张臻麒 +4 位作者 丁振刚 李荣毅 董鹏 刘臻 江平开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93-496,共4页
以甲基丙烯酸丁酯、苯乙烯、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为分散相,偶氮二异丁腈(azobisisobutyronitrile,AIBN)为引发剂,通过超浓乳液聚合制各具有一定核一壳结构的复合高分子材料.采用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观测了... 以甲基丙烯酸丁酯、苯乙烯、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为分散相,偶氮二异丁腈(azobisisobutyronitrile,AIBN)为引发剂,通过超浓乳液聚合制各具有一定核一壳结构的复合高分子材料.采用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观测了材料的形态特征,并表征了共聚物的吸水率和接触角.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超浓乳液体系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聚合材料耐水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浓乳液 八甲基环四硅氧烷 甲基丙烯酸丁酯 核-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