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8篇文章
< 1 2 9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B_(2)型聚芴-聚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其性能 被引量:1
1
作者 程进 刘长春 +1 位作者 单玉华 薛叙明 《合成树脂及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46,50,共6页
以2,6-二羟基碘苯为分子架构骨架,通过铃木宫浦反应得到末端为双(2-溴代丙烯酸)的聚芴,再利用聚芴引发苯乙烯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得到AB_(2)型聚芴-聚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并将该嵌段共聚物与均聚芴的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者具有相... 以2,6-二羟基碘苯为分子架构骨架,通过铃木宫浦反应得到末端为双(2-溴代丙烯酸)的聚芴,再利用聚芴引发苯乙烯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得到AB_(2)型聚芴-聚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并将该嵌段共聚物与均聚芴的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者具有相似的热性能和光致发光稳定性,嵌段共聚物表现出略高的β相(即平面化高分子链结构)组成,其电子迁移率也从均聚芴的4.5×10^(-7)cm^(2)/(V·s)上升到了AB2型嵌段共聚物的1.3×10^(-6)cm^(2)/(V·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_(2)型 聚芴 苯乙烯 嵌段共聚物 热性能 电子迁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改性聚乙烯消光薄膜的制备与性能
2
作者 吕金龙 曾舒 +3 位作者 黄晓枭 张怡 王聚恒 杨康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68,共6页
为了实现聚乙烯薄膜具备高透光性、高雾度和低光泽等性能特征,本文采用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SBR)对聚乙烯(PE)进行改性,通过流延工艺制备了PE消光膜。同时,通过对SBR/PE共混物薄膜的性能表征与测试,研究了SBR对PE薄膜性能的影响规律。... 为了实现聚乙烯薄膜具备高透光性、高雾度和低光泽等性能特征,本文采用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SBR)对聚乙烯(PE)进行改性,通过流延工艺制备了PE消光膜。同时,通过对SBR/PE共混物薄膜的性能表征与测试,研究了SBR对PE薄膜性能的影响规律。光电雾度仪和光泽度仪的测试结果显示,随着SBR含量的增加,PE消光膜的雾度逐渐上升,而透光率和光泽度则相应降低。当SBR质量分数超过15%时,PE薄膜的雾度超过60%,透光率大于88%,光泽度低于10 GU,展现出优异的消光特性。万能拉力试验机的测试结果表明,PE消光膜在纵向和横向方向上的拉伸强度及断裂伸长率随SBR质量分数的增加趋于一致,显示出良好的纵/横向力学均匀性。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结果进一步证实了SBR对PE具有显著的增韧效应。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表征显示,SBR/PE共混物呈现单一熔融峰,表明两者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同时,随着SBR质量分数的增加,PE的结晶度逐渐降低。毛细管流变仪测试结果表明,SBR能够有效提高PE的加工性能。综上所述,SBR改性PE制备的消光膜在力学性能、加工性能及消光特性等方面表现出优异的综合性能,有望在高端快速包装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 乙烯 消光膜 共混改性 消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马来酸酐苯乙烯交替共聚物的耐候聚丙烯的制备及机理研究
3
作者 赖金梅 郭照琰 +3 位作者 茹越 戚桂村 蔡传伦 宋志海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共5页
基于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微球制备系列耐候聚丙烯样品,研究了改性聚丙烯在人工加速紫外老化前后的相对分子质量、力学性能、黄色指数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马来酸酐苯乙烯交替共聚物含量为0.1%时,样品经紫外加速老化后的力学性能保持率很高... 基于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微球制备系列耐候聚丙烯样品,研究了改性聚丙烯在人工加速紫外老化前后的相对分子质量、力学性能、黄色指数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马来酸酐苯乙烯交替共聚物含量为0.1%时,样品经紫外加速老化后的力学性能保持率很高,与受阻胺光稳定剂改性样品相当;由于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的尺寸为400 nm左右,均匀分散在树脂基体中,对紫外光能产生强反射;同时其可以吸收紫外光并以低能蓝光的形式辐射,从而减少紫外光对聚丙烯的破坏,所以其可以在含量较低时,提高基体材料的耐候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酐苯乙烯交替共聚物 聚丙烯 抗紫外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共聚物改性聚乙烯消光薄膜制备与性能
4
作者 杨康 曾舒 +5 位作者 黄晓枭 张怡 王聚恒 麻玉龙 钟安澜 刘蔚凯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4-31,共8页
以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共聚物(SEPS)共混改性线型低密度聚乙烯(PE-LLD),通过流延工艺制备了PELLD/SEPS共混物消光薄膜。测试了不同SEPS含量下PE-LLD/SEPS共混物的流变性能、熔融结晶行为及相应薄膜的光学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PE-LL... 以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共聚物(SEPS)共混改性线型低密度聚乙烯(PE-LLD),通过流延工艺制备了PELLD/SEPS共混物消光薄膜。测试了不同SEPS含量下PE-LLD/SEPS共混物的流变性能、熔融结晶行为及相应薄膜的光学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PE-LLD/SEPS共混物呈现单一熔融峰,说明两种组分具有良好的相容性;随SEPS含量增加,PE-LLD的结晶度以及共混物的表观黏度逐渐降低,消光薄膜的雾度、纵横向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以及耐穿刺强度和落镖冲击强度逐渐上升,而透光率和光泽度降低。当SEPS质量分数为20%时,薄膜的雾度为68.56%,透光率为89.36%,光泽度为6.04 GU,呈现优异的消光特性;当SEPS质量分数为10%~20%时,薄膜纵横向拉伸强度差值较小,表现出良好的纵横向拉伸强度均匀性。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进一步证实了SEPS对PE-LLD具有显著的增韧效应。综上所述,SEPS改性PE-LLD制备的消光薄膜在力学性能、加工性能及消光特性等方面表现出优异的综合性能,有望在高端快速包装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共聚物 乙烯 消光薄膜 共混改性 消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化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力学性能及阻尼性能
5
作者 莫笑君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8-43,54,共7页
氢化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PS)具有优良的弹性回复性能,因而具备较理想的机械阻尼性能。共聚物的分子结构对机械阻尼性能有着较为明显的影响,通过分子结构设计,可得到具有较宽温域范围(>50℃)的阻尼材料。本文以苯乙... 氢化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PS)具有优良的弹性回复性能,因而具备较理想的机械阻尼性能。共聚物的分子结构对机械阻尼性能有着较为明显的影响,通过分子结构设计,可得到具有较宽温域范围(>50℃)的阻尼材料。本文以苯乙烯和异戊二烯为单体,采用阴离子聚合方法和选择性加氢技术,合成了具有不同3,4-结构含量、苯乙烯含量、相对分子质量及加氢度的SEPS,建立了聚合物主要结构参数与其力学性能和阻尼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聚异戊二烯段3,4结构含量在55%以上、苯乙烯含量在20%、数均分子量控制在1.0×10^(5)以上的SEPS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其有效阻尼温域(阻尼因子>0.3)范围为-20~35℃,温差达到55℃,是较理想的具有实际使用价值的阻尼减震材料,可用作减震、去耦、隔声、消声覆盖层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化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聚异戊二烯3 4-结构 阴离子聚合 选择性加氢 阻尼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纤化纤维素/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6
作者 彭旋华 陈京环 +5 位作者 刘金刚 赵涛 肖贵华 刘文波 许传波 杜秀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57,共8页
目的以阔叶浆为原料制备改性微纤化纤维素,并将其用于增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方法采用共研磨的方式,以Ca(OH)_(2)为研磨助剂和润胀剂,将阔叶浆解离成微纤化纤维素(MFC),再经碳酸化和硬脂酸钠改性后制得硬脂酸钙包覆的微... 目的以阔叶浆为原料制备改性微纤化纤维素,并将其用于增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方法采用共研磨的方式,以Ca(OH)_(2)为研磨助剂和润胀剂,将阔叶浆解离成微纤化纤维素(MFC),再经碳酸化和硬脂酸钠改性后制得硬脂酸钙包覆的微纤化纤维素(CS-MFC)。然后采用溶剂浇铸法将CS-MFC以不同比例添加到ABS中,经双螺杆混合挤出和硫化机压片后制得CS-MFC/ABS复合材料,测定MFC、CS-MFC和CS-MFC/ABS复合材料的性能。结果氢氧化钙具有显著的助研磨作用,得到的CS-MFC中硬脂酸钙以物理吸附的方式包覆在MFC表面,水接触角由18.2°提升到72.3°。将CS-MFC添加到ABS基体中,当CS-MFC的质量分数为5%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达到38.0MPa,增幅为15.5%;当CS-MFC的质量分数为10%时,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达到1.72GPa,增幅为5.5%;CS-MFC对ABS的热稳定性影响较小。结论经共研磨及硬脂酸钠改性得到的CS-MFC能有效提升ABS的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有利于提高ABS的应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纤化纤维素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 硬脂酸钠改性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γ-Al_(2)O_(3)催化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加氢 被引量:1
7
作者 周浩浩 郭方 +2 位作者 荣泽明 侯召民 苏东宁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72-880,共9页
以γ-Al_(2)O_(3)为原料、碳酸铵为沉淀剂,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Ni/γ-Al_(2)O_(3)催化剂,将其应用于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SIS)嵌段共聚物催化加氢。通过XRD、TEM、XPS、1HNMR和DSC对催化剂和产物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载体种类、Ni理... 以γ-Al_(2)O_(3)为原料、碳酸铵为沉淀剂,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Ni/γ-Al_(2)O_(3)催化剂,将其应用于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SIS)嵌段共聚物催化加氢。通过XRD、TEM、XPS、1HNMR和DSC对催化剂和产物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载体种类、Ni理论负载量(以载体质量为基准,下同)、反应条件对SIS加氢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以γ-Al_(2)O_(3)为载体并负载10%的Ni为催化剂、环己烷为溶剂、反应温度为140℃、反应压力为1MPa、反应时间3.0 h的条件下,催化剂具有最优活性,聚异戊二烯嵌段加氢度达到85%,副反应苯环的加氢度<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Ni/γ-Al_(2)O_(3) 非均相催化 催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对羟基苯乙烯衍生物及其共聚物的制备与成膜性能
8
作者 廖耘皎 张睿杰 +2 位作者 王雨楠 张凯 杨鸣波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6-45,共10页
聚对羟基苯乙烯成膜树脂因其优异的抗刻蚀能力和良好的深紫外透过率被广泛用于光刻技术,然而,其衍生物聚对叔丁氧酰氧基苯乙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低,成膜性较差,导致其在光刻胶中的应用受到限制。为解决该问题,文中引入刚性结构3-羟基-1-... 聚对羟基苯乙烯成膜树脂因其优异的抗刻蚀能力和良好的深紫外透过率被广泛用于光刻技术,然而,其衍生物聚对叔丁氧酰氧基苯乙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低,成膜性较差,导致其在光刻胶中的应用受到限制。为解决该问题,文中引入刚性结构3-羟基-1-金刚烷基甲基丙烯酸酯(HADMA)来探究刚性结构及含量对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和成膜性的影响。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凝胶渗透色谱证明了共聚物的合成。进一步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热重分析仪等方法表征了材料的热性能,利用流变仪、台阶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讨论了刚性结构对材料成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HADMA含量的增加,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从111.7℃提升至132.4℃,聚合物膜开裂和孔洞情况得到显著改善,表面粗糙度保持在2nm内,证明引入刚性结构3-羟基-1-金刚烷基甲基丙烯酸酯能有效提高其玻璃化转变温度和成膜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羟基苯乙烯 共聚物 玻璃化转变温度 成膜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含间规聚苯乙烯链段的乙烯/苯乙烯共聚物的合成及力学性能 被引量:1
9
作者 曾玺文 何盼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25,共7页
文中采用半夹芯型稀土金属配合物催化乙烯和苯乙烯共聚,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共聚单体组成、富含间规聚苯乙烯链段的乙烯/苯乙烯共聚物。通过控制苯乙烯的投入量调控共聚物中乙烯的插入率,研究了乙烯插入率对共聚物熔点和力学性能的影... 文中采用半夹芯型稀土金属配合物催化乙烯和苯乙烯共聚,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共聚单体组成、富含间规聚苯乙烯链段的乙烯/苯乙烯共聚物。通过控制苯乙烯的投入量调控共聚物中乙烯的插入率,研究了乙烯插入率对共聚物熔点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乙烯插入率从9.6%升高到27.6%,共聚物中间规苯乙烯连续链段变短,熔点从256.3℃逐渐降低至241.4℃;当乙烯摩尔分数为72.9%时,表现出类似乙烯的熔点126.3℃。随着乙烯插入率的升高,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逐渐降低,断裂伸长率、冲击强度逐渐升高,将乙烯插入间规聚苯乙烯链段有效改善了材料的脆性。当共聚物中乙烯摩尔分数为22.0%时,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为54.3 MPa和20.4 kJ/m^(2)。文中合成的乙烯/苯乙烯共聚物强度大、熔点高,并具有一定的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金属配合物 乙烯/苯乙烯共聚物 配位聚合 间规聚苯乙烯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塑料中的铅、镉、汞、铬、砷 被引量:27
10
作者 王英锋 施燕支 +4 位作者 张华 陈玉红 John Lau Steven Wilbur 李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91-194,共4页
建立了微波消解技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同时测定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塑料中的铅、镉、汞、铬、砷五种元素的方法。对仪器的参数设置、进样系统进行了优化,并对此类塑料样品中上述元素分析的前处理条件,如消解... 建立了微波消解技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同时测定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塑料中的铅、镉、汞、铬、砷五种元素的方法。对仪器的参数设置、进样系统进行了优化,并对此类塑料样品中上述元素分析的前处理条件,如消解体系、消解温度、恒温时间以及酸用量等进行了优化。方法检出限为0.7~6.5ng·g-1;用加标回收的方法评价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加标回收率为89.8%~110.8%;样品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2.8%~11.3%。该方法检出限低、精确度好、准确度高、简单快速、无需基体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P-MS 微波消解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 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茂金属化合物对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BS催化加氢的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徐善生 杨柳 +4 位作者 苑可 王佰全 周秀中 李伟 贺小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2022-2025,共4页
合成了一系列茂金属催化剂 ( C5H4R) 2 Ti Cl2 [R=H( 1 ) ,Me( 2 ) ,C6 H1 1 ( 3) ]和 ( C5H4R) 2 Ti Ar2 [R=H,Ar=C6 H5( 4) ,p-Me C6 H4( 5 ) ,m-Me C6 H4( 6) ;R=Me,Ar=C6 H5( 7) ,p-Me C6 H4( 8) ;R=C6 H1 1 ,Ar=C6 H5( 9) ,p-Me C6... 合成了一系列茂金属催化剂 ( C5H4R) 2 Ti Cl2 [R=H( 1 ) ,Me( 2 ) ,C6 H1 1 ( 3) ]和 ( C5H4R) 2 Ti Ar2 [R=H,Ar=C6 H5( 4) ,p-Me C6 H4( 5 ) ,m-Me C6 H4( 6) ;R=Me,Ar=C6 H5( 7) ,p-Me C6 H4( 8) ;R=C6 H1 1 ,Ar=C6 H5( 9) ,p-Me C6 H4( 1 0 ) ],研究了这些催化剂对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 SBS的催化加氢 ,考察了催化剂种类、用量及催化剂各组分之间的比例对加氢效果的影响 ,得到了较佳的条件 ,可使聚合物加氢度达到 98%以上 ,钛催化剂用量为 0 .0 0 1~ 0 .0 0 3m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茂基钛配合物 加氢 催化剂 苯乙烯 丁二烯 三嵌段共聚物 SB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共聚物增容玻纤增强PA10T/PPE复合材料
12
作者 夏厚胜 姜振 +4 位作者 汤娇 汤家祥 曹永均 盛仲夷 牛俊峰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0-46,共7页
以熔融己内酰胺为溶剂,通过自由基共聚制得一系列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共聚物(PSG),然后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SG增容玻璃纤维(GF)增强聚对苯二甲酰癸二胺(PA10T)/聚苯醚(PPE)复合材料。考察了PSG增容剂的物化特性以及PSG... 以熔融己内酰胺为溶剂,通过自由基共聚制得一系列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共聚物(PSG),然后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SG增容玻璃纤维(GF)增强聚对苯二甲酰癸二胺(PA10T)/聚苯醚(PPE)复合材料。考察了PSG增容剂的物化特性以及PSG增容剂中GMA的含量对GF/PA10T/PPE复合材料热学性能、力学性能、微观结构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PSG增容剂5%热失重温度不低于374℃,满足GF/PA10T/PPE复合材料增容剂的使用要求。加入PSG显著改善了PA10T相与PPE相的相容性,有效细化了PPE分散相,增强了GF与树脂间的界面结合。当PSG中的GMA物质的量分数为4%时,复合材料展现出最佳的力学性能,拉伸强度为130.4 MPa,弯曲强度为164.4 MPa,缺口冲击强度为7.5 kJ/m^(2),同时该复合材料的饱和吸水率降低至1.32%。该复合材料表现出良好的综合性能,有望在汽车、电器和通信等领域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容剂 苯乙烯共聚物 聚对苯二甲酰癸二胺 聚苯醚 玻璃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氢呋喃存在下反应挤出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孙刚 周颖坚 +2 位作者 张锴 胡福增 郑安呐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4-239,共6页
在有机锂(BuLi)引发体系下,以双螺杆挤出机为反应器,苯乙烯、丁二烯混和物作为单体,THF(四氢呋喃)为极性添加剂,本体法一步合成了丁苯共聚物。通过多种表征手段,研究了THF的用量对共聚物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由1H-NMR谱图计算得知,THF的... 在有机锂(BuLi)引发体系下,以双螺杆挤出机为反应器,苯乙烯、丁二烯混和物作为单体,THF(四氢呋喃)为极性添加剂,本体法一步合成了丁苯共聚物。通过多种表征手段,研究了THF的用量对共聚物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由1H-NMR谱图计算得知,THF的加入使1,2-聚丁二烯和无规苯乙烯含量明显增加,但THF/BuLi之比超过5以后,增加趋势减缓。采用H2O2/OsO4体系对聚合物分子链中的丁二烯双键进行了深度氧化降解,利用配备小角激光光散射仪的GPC对降解前后的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THF/BuLi的增加,分子链中长嵌段聚苯乙烯的分子量和含量逐渐降低。TEM分析结果表明随着THF/BuLi的增加,两相界面逐渐变得模糊,两相的相容性增强。拉伸性能测试表明随着THF/BuLi的增加,使拉伸强度逐渐降低,当THF/BuLi=30时,屈服点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挤出 苯乙烯 丁二烯 四氢呋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4
作者 杜丽利 金滟 刘荣梅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2003年第4期70-73,共4页
从相态结构、改性及其共混等几个角度分别概述了氢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的研究近况,并对SEBS在塑料加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作了较详报道。
关键词 氢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研究进展 相态结构 改性 共混 相容性 SEBS SB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溶液粘度的测定和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郑昌仁 徐敏 +2 位作者 吴石山 李洪泊 刘青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8-82,共5页
采用 NEX- 1型锥板粘度计和 HAAK- 10 0型锥板粘度计测定了丁二烯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SBS)两种型号 SBS140 1和 SBS4 4 0 2的环己烷溶液和甲苯溶液的粘度 ,温度范围为 2 0℃~ 60℃ ,浓度范围为1%~ 2 5 %。研究了各种因素对溶液粘度... 采用 NEX- 1型锥板粘度计和 HAAK- 10 0型锥板粘度计测定了丁二烯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SBS)两种型号 SBS140 1和 SBS4 4 0 2的环己烷溶液和甲苯溶液的粘度 ,温度范围为 2 0℃~ 60℃ ,浓度范围为1%~ 2 5 %。研究了各种因素对溶液粘度的影响 ,并计算出了运动粘度。 8%以下溶液呈现牛顿流体的性质 ,粘度基本不随剪切速率改变。浓度从 10 %起 ,溶液呈现出非牛顿性 ,粘度随剪切速率呈幂率变化 ,粘流活化能随剪切速率的增加而增高。在本文的测量范围内 ,绝对粘度与浓度呈三次多项式的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高分子溶液 粘度 测定 锥板粘度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形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的粘弹弛豫与相形态 被引量:4
16
作者 杜淼 郁秋明 +1 位作者 王万杰 郑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53-757,共5页
研究了不同温度下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的粘弹弛豫与相形态.DSC分析发现,SBS的相结构特别是其中质量分数较低的PS相畴的大小受热历史影响显著.用TEM表征了SBS的双相连续形态和两相相畴尺寸.用动态流变学方法研究了不同... 研究了不同温度下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的粘弹弛豫与相形态.DSC分析发现,SBS的相结构特别是其中质量分数较低的PS相畴的大小受热历史影响显著.用TEM表征了SBS的双相连续形态和两相相畴尺寸.用动态流变学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下SBS嵌段大分子的松弛行为.结果表明,在低于PS相玻璃化转变温度时,嵌段分子中的PB段已可发生运动;而当高于PS玻璃化转变温度后,由于PB与PS间的相互作用及PB的链缠结所限制,体系仍保持较高的弹性模量,呈现“第二平台”特征流变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粘弹弛豫 相形态 有序-无序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二烯/苯乙烯/4-乙烯基吡啶共聚物蒙脱土嵌入混杂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一中 张立群 余鼎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1142-1145,共4页
用聚合物乳液与蒙脱土的水分散体共混 共凝的方法制备混杂材料 .在混合过程中乳胶粒与蒙脱土晶层相互穿插 ,用盐酸絮凝 ,带正电的共聚物能够嵌入带负电的蒙脱土层间 .萃取实验发现在混杂材料中蒙脱土吸附了大量的共聚物 ,说明蒙脱土晶... 用聚合物乳液与蒙脱土的水分散体共混 共凝的方法制备混杂材料 .在混合过程中乳胶粒与蒙脱土晶层相互穿插 ,用盐酸絮凝 ,带正电的共聚物能够嵌入带负电的蒙脱土层间 .萃取实验发现在混杂材料中蒙脱土吸附了大量的共聚物 ,说明蒙脱土晶层与共聚物之间存在静电吸附作用 .XRD实验发现在混杂材料中蒙脱土的晶层结构发生了膨胀 ,并且变得混乱 ,而在共混物中蒙脱土晶层结构几乎不变 .用TEM观察在混杂材料中蒙脱土晶层均匀分散于共聚物基体中 ,蒙脱土的层间距大于 6nm .共聚物嵌入蒙脱土的层间 ,受到蒙脱土晶层的限制作用 ,共聚物的Tg 发生了变化 .交联以后的混杂材料的性能比共聚物有了较大的提高 ,蒙脱土晶层在共聚物基体中起到很好的补强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二烯 苯乙烯 乙烯基吡啶 蒙脱土 混杂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醚/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共混合金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4
18
作者 郭正虹 申瑜 方征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6-51,共6页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不同比例的聚苯醚(PPO)/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合金,并以苯乙烯接枝马来酸酐共聚物(SMA)作为增容剂,采用哈克转矩流变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冲击和拉伸试验、热重分析等研究了PPO/ABS共混合金的加工流动...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不同比例的聚苯醚(PPO)/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合金,并以苯乙烯接枝马来酸酐共聚物(SMA)作为增容剂,采用哈克转矩流变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冲击和拉伸试验、热重分析等研究了PPO/ABS共混合金的加工流动性、相形态、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结果发现,PPO和ABS属于热力学不相容聚合物,SMA可以在PPO/ABS合金中起到较好的增容作用; PPO/ABS合金中ABS的含量越高,合金加工流动性越好,SMA可以使PPO/ABS合金的转矩明显降低,但其含量对转矩的影响较小; PPO/ABS合金的力学性能较差,加入适量SMA后合金的冲击性能和拉伸性能都有较大改善; PPO/ABS共混合金中PPO的含量越高,合金的热稳定性越好,SMA对合金的热稳定性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醚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苯乙烯接枝马来酸酐共聚物 共混 增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酸酐接枝氢化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增韧聚苯醚体系的韧性、亚微相态和流变性能 被引量:6
19
作者 汪晓东 张强 金日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39-743,共5页
考察了氢化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弹性体(SEBS)及其马来酸酐接枝共聚物(SEBS-g-MA)增韧聚苯醚(PPO)体系.DSC谱图显示,PPO与SEBS的共混物仅有一个Tg,两者完全相容;PPO与SEBS-g-MA的共混物存... 考察了氢化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弹性体(SEBS)及其马来酸酐接枝共聚物(SEBS-g-MA)增韧聚苯醚(PPO)体系.DSC谱图显示,PPO与SEBS的共混物仅有一个Tg,两者完全相容;PPO与SEBS-g-MA的共混物存在两个Tg,只能达到部分相容.力学性能研究表明,在PPO/SEBS体系中,基体中分散相SEBS的相界面模糊,无法引发基体银纹和剪切屈服,增韧PPO的效果有限;而部分相容的PPO/SEBS-g-MA共混物显示了增韧剂良好的相界面引发基体银纹和剪切屈服的作用,其缺口冲击强度在SEBS-g-MA质量分数为20%时达到1260 J/m的超韧性.亚微相态显示,SEBS在PPO中呈现条形分散相的“海岛”结构;而 SEBS-g-MA在基体中呈现网络结构.流变性能研究显示,PPO/SEBS共混物的表观粘度均高于PPO,并随SEBS的含量增加而变大;而PPO/SEBS-g-MA则完全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醚 马来酸酐 SEBS 增韧 相容性 亚微相态 流变性能 工程 塑料 氢化苯乙烯 丁二烯 嵌段共聚物 接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称型双端过渡态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研制——Ⅰ.共聚合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杨 王钧 +3 位作者 王玉荣 顾明初 杨锦宗 洪定一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2000年第3期1-4,16,共5页
以双卤代烷烃取代型双锂齐聚物为引发剂、环己烷为溶剂,丁二烯(B)、苯乙烯(S)单体采用1次加入的方法,合成了对称型双端过渡态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S/B)-B-(B/S)-S,并对双锂体系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合反应过程进行了研究,将丁二烯... 以双卤代烷烃取代型双锂齐聚物为引发剂、环己烷为溶剂,丁二烯(B)、苯乙烯(S)单体采用1次加入的方法,合成了对称型双端过渡态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S/B)-B-(B/S)-S,并对双锂体系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合反应过程进行了研究,将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合反应动力学数据进行分段处理,求得不同引发温度、不同单体配比、不同极性添加剂用量[二乙二醇二甲醚(2G)/Li]下丁二烯聚合段、苯乙烯聚合段假一级表观增长反应速度常数kp_1、kp_2;求得不同2G/Li下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合反应的表观竞聚率,随着2G/Li的增大,丁二烯的表观竞聚率减小,苯乙烯的表观竞聚率增大,表明随着2G/Li的增大,丁二烯、苯乙烯逐渐向无规共聚合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二烯 苯乙烯 嵌段共聚物 动力学 共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