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诊治问题 被引量:22
1
作者 赵敏 郝伟 《上海精神医学》 2011年第6期324-328,共5页
近年国内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日益严重,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障碍成为精神科临床的一个重要挑战。本文介绍了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障碍的分子遗传及病理机制方面的研究,并对其临床表现、诊断及药物治疗问题进行了综述,同时提出了未... 近年国内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日益严重,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障碍成为精神科临床的一个重要挑战。本文介绍了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障碍的分子遗传及病理机制方面的研究,并对其临床表现、诊断及药物治疗问题进行了综述,同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问题及方向。作者期望本文有助于深化读者对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障碍的了解及临床治疗疗效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 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障碍 遗传及病理机制 临床特征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场促进下的单滴微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尿中6种苯丙胺类兴奋剂 被引量:4
2
作者 宋爱英 杨晶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03-808,共6页
建立了电场促进下的单滴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技术测定尿中6种苯丙胺类兴奋剂(ATSs)的分析方法。通过对影响萃取效率因素的优化,确定了最佳萃取条件:二氯甲烷萃取溶剂2μL、萃取时间3 min、样品溶液p H 7和电压-2.5 V。采用HP-5毛细管色谱... 建立了电场促进下的单滴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技术测定尿中6种苯丙胺类兴奋剂(ATSs)的分析方法。通过对影响萃取效率因素的优化,确定了最佳萃取条件:二氯甲烷萃取溶剂2μL、萃取时间3 min、样品溶液p H 7和电压-2.5 V。采用HP-5毛细管色谱柱(30 m×0.32 mm×0.25μm)进行分离,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进行检测。6种ATSs在20~1 000μ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989~0.997,检出限(S/N=3)为3.2~7.6μg/L;对尿样进行加标回收试验(50、100和500μg/L),6种ATSs的回收率为91.6%~111.2%,相对标准偏差为2.9%~6.2%(n=3)。该法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线性范围宽、对环境友好的特点,可用于尿样中6种ATSs的分析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 单滴微萃取 电场促进 苯丙胺类兴奋剂 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氮平治疗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临床分析
3
作者 陶用富 周豪 +1 位作者 宋辉 蒋志铭 《环球中医药》 CAS 2015年第S2期63-63,共1页
目的分析奥氮平治疗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40例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利用奥氮平进行治疗,利用相关量表进行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分析。结果利用奥氮平对患者进行治疗,... 目的分析奥氮平治疗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40例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利用奥氮平进行治疗,利用相关量表进行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分析。结果利用奥氮平对患者进行治疗,4周后疗效总有效率为97.5%。治疗4周后患者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结果均低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结论利用奥氮平对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氮平 苯丙胺类兴奋剂 精神障碍 行为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的相关因素
4
作者 严国建 蒲丽 +12 位作者 蒋富贵 胡萱怡 雷家铃 曹悦圣 周顺真 任华 陈佳佳 万姝 罗云兮 周郎斌 宋旭峰 杨俊 纪伟 《四川精神卫生》 2021年第4期341-344,共4页
目的探索苯丙胺类兴奋剂(ATS)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的相关因素,为ATS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纳入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105例。分为肇事肇祸组和... 目的探索苯丙胺类兴奋剂(ATS)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的相关因素,为ATS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纳入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105例。分为肇事肇祸组和无肇事肇祸组。收集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患者的社会支持情况进行评定,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患者出现肇事肇祸的相关因素。结果肇事肇祸组SSRS总评分[(24.10±6.59)分vs.(28.94±5.59)分,t=3.364,P=0.001]、客观支持评分[(5.50±1.96)分vs.(8.20±2.13)分,t=5.183,P<0.01]、对支持的利用度评分[(4.60±2.26)分vs.(6.28±1.90)分,t=3.435,P=0.001]均低于无肇事肇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6.061,P=0.014)是ATS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发生肇事肇祸的危险因素,高社会支持水平(OR=0.873,P=0.018)是ATS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发生肇事肇祸的保护因素。结论男性和低社会支持的ATS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发生肇事肇祸的可能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支持 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障碍 肇事肇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障碍临床特征及随访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大文 曹青 +1 位作者 袁爱萍 马昌明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26期142-143,共2页
目的探讨ATS所致精神障碍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及相关的量表对入住本院的ATS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调查和随访。结果 ATS所致精神障碍多发生在慢性滥用者,发病急,症状以幻听、被害妄想为主,治疗效果好,容易发生精神闪回。... 目的探讨ATS所致精神障碍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及相关的量表对入住本院的ATS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调查和随访。结果 ATS所致精神障碍多发生在慢性滥用者,发病急,症状以幻听、被害妄想为主,治疗效果好,容易发生精神闪回。结论防治ATS所致精神障碍必须采用医学、社会和心理系统的综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胺类兴奋剂 精神障碍 临床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丙胺类兴奋剂急性中毒的临床观察
6
作者 李晓雷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第4期117-117,共1页
目的探讨苯丙胺类兴奋剂急性中毒的诊治方法及效果。方法对该院2011年7月—2012年7月治疗的16例苯丙胺类兴奋剂急性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在治疗结束后的48h内症状得到控制,24h内病情恢复27例(84.38%)。均在24... 目的探讨苯丙胺类兴奋剂急性中毒的诊治方法及效果。方法对该院2011年7月—2012年7月治疗的16例苯丙胺类兴奋剂急性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在治疗结束后的48h内症状得到控制,24h内病情恢复27例(84.38%)。均在24~72h后出院,但出院时仍有不同程度纳差、肌肉痛、虚弱状态等。结论苯丙胺类兴奋剂针对的是中枢神经,在治疗时要注意多系统以及多器官具有的毒性作用,要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胺类兴奋剂 急性中毒 诊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灌流救治摇头丸中毒的临床观察
7
作者 叶中景 郭东风 +3 位作者 易峰 周铁 陈波 徐月明 《中国血液净化》 2006年第7期393-394,共2页
关键词 血液灌流救治 摇头丸中毒 临床观察 苯丙胺类兴奋剂 第一人民医院 常规治疗 “摇头丸” 21世纪 中毒患者 同时进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