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6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金花茶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CfPAL的克隆及体外酶活鉴定
1
作者 王何泽 母德锦 +2 位作者 陈思慧 田自能 唐军荣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4-63,共10页
为给云南金花茶(Camellia fascicularis)调控黄酮类化合物分子育种提供基因来源及依据,本研究对从前期转录组测序数据获得的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进行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利用体外酶活测定进行功能鉴定。结果从云南金花茶中克隆获得Cf... 为给云南金花茶(Camellia fascicularis)调控黄酮类化合物分子育种提供基因来源及依据,本研究对从前期转录组测序数据获得的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进行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利用体外酶活测定进行功能鉴定。结果从云南金花茶中克隆获得CfPAL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PP502845。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CfPAL的cDNA全长为2145 bp,编码714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为77.76 kDa;CfPAL基因的表达偏好A和T,最优密码子为AGG;无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是一个位于细胞质和内质网的亲水稳定型的酸性蛋白;其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三级结构呈现典型的“海马状”结构;CfPAL从属于裂解酶ILike超家族,具有PAL家族保守序列(GTITASGDLVPLSYIAG),与9条同源PAL蛋白序列相似性为90.21%;与茶(C.sinensis)和狭叶油茶(C.lanceoleosa)的亲缘进化关系最近,相似度分别为99.02%、98.19%;CfPAL蛋白与黄酮类化合物特异性合成途径的关键酶CHS存在关联性。体外酶促反应结果表明,CfPAL蛋白能催化苯丙氨酸生成反式肉桂酸,但不能将酪氨酸催化生成对香豆酸。CfPAL属于典型的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家族,在调控黄酮类化合物合成途径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金花茶 苯丙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功能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新型红酵母苯丙氨酸解氨酶制备低苯丙氨酸酪蛋白
2
作者 张阿娜 韩雪 +2 位作者 谷天一 辛凤姣 王钰璐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09-319,共11页
【目的】挖掘高活性、高稳定性的苯丙氨酸解氨酶(EC 4.3.1.24;p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为后续在制备无(低)苯丙氨酸特膳食品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从胶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和双倒卵形红酵母(Rhodotorula diobo... 【目的】挖掘高活性、高稳定性的苯丙氨酸解氨酶(EC 4.3.1.24;p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为后续在制备无(低)苯丙氨酸特膳食品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从胶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和双倒卵形红酵母(Rhodotorula diobovata)中克隆到基因RmPAL和RdPAL,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两个酶的序列和结构特征;在大肠杆菌中异源表达纯化RmPAL和RdPAL蛋白,测定最适反应条件和底物特异性;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和苯丙氨酸试剂盒测定了RmPAL和RdPAL转化酸解酪蛋白(casein acid hydrolysate,CAH)中苯丙氨酸(L-phenylalanine,L-Phe)的能力。【结果】RmPAL和RdPAL是真菌来源的PAL,分别由3个结构域组成:MIO结构域(MIO domain)、核心结构域(core domain)和屏蔽结构域(shielding domain),活性中心具有催化氨基酸Tyr和底物特异性特征氨基酸His;RmPAL和RdPAL在溶液中均以四聚体形式存在,两个酶的最适pH和最适温度均为8.9和50℃,且具有较宽泛的pH和温度稳定性,优于黏红酵母来源的商用PAL酶;此外,两种酶均能催化L-Phe和酪氨酸(L-tyrosine,L-Tyr)反应,且对L-Phe的催化效率较高,约为L-Tyr的5倍,脱除酸解酪蛋白中L-Phe的转化率分别为88%和93%。【结论】RmPAL和RdPAL具有较强稳定性和L-Phe水解偏好性,可从食源蛋白中有效去除L-Ph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酮尿症 苯丙 低L-Phe蛋白 催化活性 热稳定性 L-Phe转化率 特医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在大肠杆菌中的重组表达及活性鉴定 被引量:11
3
作者 宋柬 马会勤 +2 位作者 郝佳 任发政 陈尚武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29-35,共7页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克隆了大豆(Glycinemax(L.)Merr.)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ammonialyase,PAL)全基因,构建pET-GMPAL工程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E.coli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并利用细胞裂解液得到的粗酶液转化L-苯丙氨酸生成肉...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克隆了大豆(Glycinemax(L.)Merr.)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ammonialyase,PAL)全基因,构建pET-GMPAL工程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E.coli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并利用细胞裂解液得到的粗酶液转化L-苯丙氨酸生成肉桂酸。通过8%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表明,获得了分子量在77.9kD的一条蛋白质特异表达带,特异蛋白质表达量达到总蛋白质含量的8%左右。通过初步发酵,获到具有PAL活性的粗酶液裂解液,粗酶的比活力达到211.7μmol/gpro·min(3529μkat/kg),高于红酵母PAL和欧芹重组PAL表达的比活力。结果表明克隆重组的大豆PAL基因通过表达质粒pET-GMPAL在E.coli中能高效地表达为有催化功能的高活力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pal) pET-31b(+) 基因克隆 重组表达 肉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大豆接种大豆疫霉根腐病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淑珍 靳立梅 +5 位作者 徐鹏飞 陈维元 吴俊江 李文滨 邱丽娟 常汝镇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44-1048,共5页
对大豆疫霉根腐病菌胁迫下抗感不同野生大豆品种根、茎、叶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接种疫霉根腐病菌1号生理小种后,抗病野生大豆根和茎中的PAL活性在病程的大部分阶段比相应对照增加,并且变化的幅... 对大豆疫霉根腐病菌胁迫下抗感不同野生大豆品种根、茎、叶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接种疫霉根腐病菌1号生理小种后,抗病野生大豆根和茎中的PAL活性在病程的大部分阶段比相应对照增加,并且变化的幅度较大,而感病品种相反。抗感野生大豆叶中PAL活性与对照相比变化幅度均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疫霉根腐病 野生大豆 苯丙(pal) 活性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5
5
作者 崔建东 李艳 牟德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06-308,共3页
对苯丙氨酸解氨酶的分布、特点进行了概括,并分别对植物、微生物苯丙氨酸解氨酶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生产苯丙氨酸解氨酶的微生物选育方法以及提高酶活性、酶稳定性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该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苯丙 特点 菌种选育 活性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桦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基因的分离及其表达 被引量:11
6
作者 宋福南 邢磊 +2 位作者 陈肃 戴超 刘雪梅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4-17,47,共5页
利用RT-PCR和RACE技术从白桦(Betulaplatyphylla)中克隆了编码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cD-NA,其2322bp的ORF编码773个氨基酸,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包含PAL-HAL和PAL2个功能域以及酶活性中心序列GTITASGDLVPLSYIA,该序列同其它5种植物的序列... 利用RT-PCR和RACE技术从白桦(Betulaplatyphylla)中克隆了编码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cD-NA,其2322bp的ORF编码773个氨基酸,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包含PAL-HAL和PAL2个功能域以及酶活性中心序列GTITASGDLVPLSYIA,该序列同其它5种植物的序列一致性为60%~73%,其中与美洲红(Rhizophoraman-gle)树最高为73.1%。以该序列构建了系统进化树,白桦与美洲红树聚为一类,其余3种裸子植物长白松、沙地海岸松和银杏聚为一类。BplPAL1基因在各组织中均有不同的转录表达,在次生木质部表达最强,其次是幼叶,在花序中的表达量较低,说明BplPAL1基因在各组织中的调控和表达是不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 基因表达 木质素生物合成 抗病性 次生代谢 木材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荞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PAL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李成磊 蒙华 +3 位作者 张晓伟 陈惠 邵继荣 吴琦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55-257,共3页
利用RT-PCR技术,首次从甜荞(Fagopyrum esculentum)中克隆得到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PAL)的cDNA ORF序列,命名为FePAL。该序列长2169bp,编码722个氨基酸,与其他植物PAL基因同源性较高,为80%~97%,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含有PAL酶活性中心特... 利用RT-PCR技术,首次从甜荞(Fagopyrum esculentum)中克隆得到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PAL)的cDNA ORF序列,命名为FePAL。该序列长2169bp,编码722个氨基酸,与其他植物PAL基因同源性较高,为80%~97%,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含有PAL酶活性中心特征序列GTITASGDLVPLSYIA和多个脱氨基、催化活性位点。系统发育树表明,甜荞PAL基因与苦荞PAL基因聚类关系最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荞 苯丙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大豆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在不同诱导条件下变化规律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必弦 胡小梅 +5 位作者 朱延明 来永才 李炜 肖佳磊 李琬 毕影东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03-705,709,共4页
以野生大豆(龙野01-177)为材料,根据PAL酶活性的影响因素,选取48 h为一个周期,每3 h进行取样,研究低温(-4℃)诱导、机械损伤诱导、紫外线照射诱导、激素BAP诱导和正常对照组条件下的酶活性、蛋白含量、酶比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4种诱... 以野生大豆(龙野01-177)为材料,根据PAL酶活性的影响因素,选取48 h为一个周期,每3 h进行取样,研究低温(-4℃)诱导、机械损伤诱导、紫外线照射诱导、激素BAP诱导和正常对照组条件下的酶活性、蛋白含量、酶比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4种诱导条件下野生大豆PAL的酶活性和蛋白质含量变化趋势均相同且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通过比较酶比活性,发现4种诱导条件中,低温诱导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苯丙 诱导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剑麻苯丙氨酸裂解酶基因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黄兴 习金根 +4 位作者 陈涛 覃旭 谭施北 陈河龙 易克贤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82-1089,共8页
剑麻是热带地区重要的纤维作物,但其分子生物学研究基础薄弱,纤维发育机制尚未明确。苯丙氨酸裂解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是纤维重要组分木质素生物合成的起始酶,近年来转录组测序技术快速发展,使开展剑麻PAL基因相关研究... 剑麻是热带地区重要的纤维作物,但其分子生物学研究基础薄弱,纤维发育机制尚未明确。苯丙氨酸裂解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是纤维重要组分木质素生物合成的起始酶,近年来转录组测序技术快速发展,使开展剑麻PAL基因相关研究更为便利。本文根据已报道转录组数据成功鉴定出2个含完整编码序列的剑麻PAL基因,其在剑麻叶片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与前人报道的PAL在纤维发育过程中的活性变化规律一致,表明其与木质素生物合成密切相关。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剑麻和番麻PAL基因进化关系更近,选择压力分析结果显示,剑麻和番麻PAL基因序列选择压力一致且高于太匮龙舌兰PAL基因,这一现象可能由剑麻和番麻纤维性状的趋同进化引起。此外,剑麻PAL基因在铜铅胁迫后差异表达不显著,其可能在重金属胁迫后受到转录后调控。值得一提的是,在烟草疫霉侵染后,剑麻PAL基因表达水平上调倍数较高,其可能同时参与苯丙烷类代谢途径中抗病相关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和细胞壁介导的免疫机制。因此开展剑麻PAL基因功能解析可加深对剑麻纤维发育机制和抗病机制的理解,对培育高产、优质、多抗剑麻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麻 苯丙基因 遗传进化 选择压力 表达模式 逆境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粱苯丙氨酸解氨酶(SbPAL)编码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晓瑛 刘宝玲 +1 位作者 郝青婷 薛金爱 《山西农业科学》 2016年第11期1584-1588,共5页
高粱是世界上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具有耐寒耐高温等优良性质,挖掘高粱抗病基因(如PAL),在基因水平上进行遗传改良,提高高粱对贫瘠土地的耐受性仍是研究热点之一。以高粱的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SbPAL)为研究对象,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 高粱是世界上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具有耐寒耐高温等优良性质,挖掘高粱抗病基因(如PAL),在基因水平上进行遗传改良,提高高粱对贫瘠土地的耐受性仍是研究热点之一。以高粱的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SbPAL)为研究对象,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编码蛋白的结构、理化性质及功能结构域进行分析,以期揭示苯丙解氨酶的基本信息。结果表明,高粱SbPAL基因的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s,CDS)全长为2 145 bp,编码714个氨基酸;高粱SbPAL蛋白主要位于细胞基质中,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和α-螺旋为主,三级结构预测其为同源四聚体结构,由4个相同亚基对称性组成,各亚基之间由配体DTT共价连接。多序列比对结果表明,高粱SbPAL蛋白与拟南芥、水稻、葡萄、烟草等蛋白的同源性较高,为83.31%,SbPAL基因与玉米、水稻和大麦有着较近的亲缘关系,PAL在这些作物中主要参与木质素和植保素的合成。此分析结果将为后续进一步研究SbPAL对木质素、植保素等合成的分子机制与抗病性关系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苯丙 木质素 抗病性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E法对大豆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基因拼接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宋柬 马会勤 陈尚武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28-233,共6页
利用SOE(Splicing by Overlap Extension)法对大豆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两个外显子进行拼接,得到完整的PAL基因,表明这种方法是有效可行的。这种技术是作为对cDNA克隆的初步改进与尝试,节约了成本,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SOE法 CDNA克隆 苯丙(pa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芥蓝(Brassica alboglabra)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BaPAL的克隆、表达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蒋明 李艳 +2 位作者 陈珍 李钧敏 杜照奎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9-145,共7页
根据NCBI数据库中拟南芥、甘蓝型油菜和菘蓝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基因序列设计简并引物,从芥蓝叶片cDNA中克隆到1个PAL基因,定名为BaPAL.BaPAL编码区全长2 145 bp,编码714个氨基酸,在NCBI的登录号为FJ8490... 根据NCBI数据库中拟南芥、甘蓝型油菜和菘蓝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基因序列设计简并引物,从芥蓝叶片cDNA中克隆到1个PAL基因,定名为BaPAL.BaPAL编码区全长2 145 bp,编码714个氨基酸,在NCBI的登录号为FJ849059.半定量RT-PCR结果表明,BaPAL基因在茎、叶、花蕾、开放花朵和嫩角果中均有表达,而且以开放花朵的表达量最大,根中未能检测到.BaPAL与其他植物PAL序列比对的结果表明:芥蓝与甘蓝型油菜、白菜的关系最为接近,与同科的菘蓝和拟南芥的关系稍远,但它们都处于同一进化分支;跟蕨类植物的同源性最低,亲缘关系最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蓝 苯丙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根腐长蠕孢毒素对小麦苯丙氨酸氨裂解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必达 《湖南农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5期479-484,共6页
在根腐毒素浸黄化苗根和离体苗试验中,感病品种PAL比活力显著高于对照,在一定范围内酶活性与毒素浓度成正相关,而抗病品种PAL比活力变化不大。在旗叶圆片试验中,感病品种处理后12h,PAL比活力明显低于对照,24h后回... 在根腐毒素浸黄化苗根和离体苗试验中,感病品种PAL比活力显著高于对照,在一定范围内酶活性与毒素浓度成正相关,而抗病品种PAL比活力变化不大。在旗叶圆片试验中,感病品种处理后12h,PAL比活力明显低于对照,24h后回升,接近对照的水平;抗病品种PAL活性除个别场合外变化不大。在酶波中直接加毒素波几乎可以完全抑制感病品种PAL活性,对抗病品种PAL活性也有强烈抑制作用。认为在浸根试验中未直接接触毒素的叶组织中PAL活性变化的差异能反映品种的抗感差异,PAL活性的相对稳定性与小麦抗根腐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根腐病 毒素 苯丙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葡萄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PAL)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陈蒙 张雪 +2 位作者 张宇 杨铭慧 刘海峰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4-71,共8页
为了探究山葡萄果皮转色阶段影响花色苷组成的关键酶的表达,以山葡萄幼叶为试验材料,提取山葡萄基因组DNA,应用同源克隆方法获得了PAL基因(GenBank登录号:MH045991)的全长序列,并进行了生物学信息分析。采用Q-PCR方法对山葡萄果皮8个不... 为了探究山葡萄果皮转色阶段影响花色苷组成的关键酶的表达,以山葡萄幼叶为试验材料,提取山葡萄基因组DNA,应用同源克隆方法获得了PAL基因(GenBank登录号:MH045991)的全长序列,并进行了生物学信息分析。采用Q-PCR方法对山葡萄果皮8个不同着色时期的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PAL基因的DNA序列全长是1 763 bp,具有一个1 671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556个氨基酸。分子量为61. 07 ku,等电点为5. 76,为稳定蛋白质。整个多肽链具有跨膜螺旋结构,无信号肽,分子进化树分析表明,与欧亚种葡萄同源性较高; PAL基因在山葡萄果皮8个时期的表达规律,分析PAL基因在后4个时期表达量的不规则变化,PAL基因在转色50%和转色100%这2个时期几乎不表达。PAL基因的表达调控受很多因素调节,在山葡萄生长发育前期呈一定规律变化,在后4个时期表达量呈不规则变化,PAL基因在转色50%和转色100%2个时期几乎不表达,这可能受到某种抑制PAL酶活性因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葡萄 苯丙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柱花草苯丙氨酸解氨酶(SgPALs)对生物胁迫与非生物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15
15
作者 郭鹏飞 雷健 +3 位作者 罗佳佳 刘攀道 虞道耿 罗丽娟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742-1751,共10页
本研究以热研2号柱花草为材料,分析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总酚含量、类黄酮含量、总抗氧化能力和SgPALs基因表达模式对生物胁迫(炭疽菌侵染)与非生物胁迫(干旱和盐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在3种胁迫处理下,柱花草不同组织部位的PA... 本研究以热研2号柱花草为材料,分析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总酚含量、类黄酮含量、总抗氧化能力和SgPALs基因表达模式对生物胁迫(炭疽菌侵染)与非生物胁迫(干旱和盐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在3种胁迫处理下,柱花草不同组织部位的PAL活性增加18.58%~123.56%,且叶片的总酚含量、类黄酮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分别增加65.11%~68.00%、51.00%~76.87%和83.00%~262.08%,差异显著。在干旱和盐胁迫处理下,根系的总酚含量、类黄酮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也显著提高43.77%~51.12%、45.46%~45.98%和60.45%~97.89%。随后对SgPALs的表达模式分析表明,除SgPAL4外,其他3个SgPALs受炭疽菌侵染诱导上调表达;在干旱胁迫下,根系中4个SgPALs均增强表达,但叶片中仅SgPAL1和SgPAL4上调表达;在盐胁迫下,根系中4个SgPALs也都上调表达,叶片中除SgPAL3下调表达外,其他3个SgPALs增强表达。综上所述,在遭受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时,柱花草中的SgPALs基因表达及PAL酶活性升高,伴随着总酚与类黄酮含量的同步升高,表明其对环境胁迫的抗性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花草 苯丙 类黄酮 生物胁迫 非生物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涮辣与昆明皱皮椒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祥 刘雨婷 +4 位作者 张婧柔 李平平 谢志和 张芮豪 邓明华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20-329,共10页
【目的】解析涮辣与昆明皱皮椒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的差异,研究不同发育时期、不同环境和外源因子处理下PAL基因表达规律。【方法】基于基因克隆和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PAL基因和蛋白特性;利用荧光定量PCR及... 【目的】解析涮辣与昆明皱皮椒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的差异,研究不同发育时期、不同环境和外源因子处理下PAL基因表达规律。【方法】基于基因克隆和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PAL基因和蛋白特性;利用荧光定量PCR及酶活性测定方法测定PAL表达量及酶活性。【结果】克隆得到涮辣PAL基因为2166 bp,昆明皱皮椒PAL基因为2154 bp,分别编码721和717个氨基酸。顺式元件预测结果显示:辣椒PAL可能受赤霉素、光与干旱的影响。PAL蛋白预测结果表明:PAL为脂溶性、亲水性的稳定蛋白,主要定位于质膜,无信号肽与跨膜结构,含58个磷酸化位点。在进化上PAL有保守性,但在亚组上存在一定差异。在不同发育阶段,2种辣椒PAL表达水平与酶活性的趋势都为先升高后急剧降低,且在大部分发育阶段均表现为露地栽培高于大棚栽培;同一环境条件下,涮辣PAL表达与酶活性整体高于昆明皱皮椒;且不同外源物质在一定时间内可影响涮辣PAL的表达。【结论】涮辣与昆明皱皮椒PAL基因和蛋白特性相似但存在差异,在辣椒生长发育、环境和外源物质响应方面有重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涮辣 昆明皱皮椒 苯丙(pal) 生物信息学 外源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香果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PePAL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翠凤 滕峥 +1 位作者 韦春 刘正鲁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0-108,共9页
为探讨百香果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编码基因的序列结构和蛋白质功能,以台农1号百香果(Passiflora edulis Sims)为材料,以cDNA为模板对PePAL基因进行同源克隆,同时对PePAL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及功能进行预测。结果表明,PePAL基因cDNA全长24... 为探讨百香果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编码基因的序列结构和蛋白质功能,以台农1号百香果(Passiflora edulis Sims)为材料,以cDNA为模板对PePAL基因进行同源克隆,同时对PePAL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及功能进行预测。结果表明,PePAL基因cDNA全长2499 bp,含有1个完整开放阅读框(2124 bp),编码707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质量为173.43 ku。利用ProtParam、SignalP 4.1软件及TMHMM等软件对PePAL蛋白的结构预测显示,该蛋白质是一个亲水性的非分泌型蛋白,无跨膜结构域,无信号肽。PePAL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叶绿体、细胞质、细胞膜、线粒体、液泡等部位,其二级结构由α螺旋、延伸链、β转角及无规则卷曲组成。PePAL在不同品种百香果的同一结果枝上的表达模式均呈现花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茎,在成熟叶中表达量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香果 苯丙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品种的抗病性与叶片内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1
18
作者 刘亚光 李海英 杨庆凯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95-198,共4页
在抗病品种东农 9674、东农 1 5 72和感病品种黑农 3 9、东农 95 -1 65上接种大豆灰斑病菌的1号 ,2号 ,4号 ,6号 ,7号等 5个生理小种 ,测定从接种到显症前与抗性有关的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 ,抗病的大豆品种接种不同... 在抗病品种东农 9674、东农 1 5 72和感病品种黑农 3 9、东农 95 -1 65上接种大豆灰斑病菌的1号 ,2号 ,4号 ,6号 ,7号等 5个生理小种 ,测定从接种到显症前与抗性有关的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 ,抗病的大豆品种接种不同生理小种的灰斑病菌后 ,PAL的活性分别从第 6~ 7天起呈上升趋势且明显高于对照 ;相反感病品种从 8~9天起PAL活性明显低于对照。因此说明PAL的活性与大豆抗灰斑病性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 pal 大豆 灰斑病 抗病性 活性 相关性 抗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与苜蓿白粉病抗性的关系 被引量:35
19
作者 邢会琴 李敏权 +2 位作者 徐秉良 雷玉明 马建仓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76-380,共5页
以8个对白粉病有不同抗性的苜蓿品种(Medicgo sativa L.)为材料,研究人工接菌后叶片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变化及其与抗病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未接菌的品种间PAL活性差异不显著,而POD活性则差异显著(P<0.05);... 以8个对白粉病有不同抗性的苜蓿品种(Medicgo sativa L.)为材料,研究人工接菌后叶片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变化及其与抗病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未接菌的品种间PAL活性差异不显著,而POD活性则差异显著(P<0.05);感病品种POD活显著高于抗病品种;接种白粉病菌后,供试品种间叶片PAL活性和POD活性均升高,其中抗病品种间PAL活性升高幅度显著大于感病品种,其变化与病情指数呈负相关,而POD活性的变化则相反;POD活性和PAL活性与苜蓿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白粉病 过氧化物 苯丙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的表达调控与研究展望 被引量:95
20
作者 程水源 陈昆松 +1 位作者 刘卫红 杜何为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51-357,共7页
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ammonia-lyase,PAL,EC4.3.1.5)是催化苯丙烷代谢途径第一步反应的酶,也是这个途径的关键酶,对植物有非常重要的生理意义。根据有关文献综述了植物PAL的分布与定位、酶学性质,总结了生长发育、钝化因子与调... 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ammonia-lyase,PAL,EC4.3.1.5)是催化苯丙烷代谢途径第一步反应的酶,也是这个途径的关键酶,对植物有非常重要的生理意义。根据有关文献综述了植物PAL的分布与定位、酶学性质,总结了生长发育、钝化因子与调节因子、末端产物等内部因素及光、温、机械损伤与生长调节剂等外部因素对PAL的调控作用,得出外部因子是在转录水平上对酶活性实施调控的结论,并运用酶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知识阐述了其调控机理。还着重阐述了PAL酶在果树上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并对其今后的研究及在果树上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 基因表达与调控 调控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