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苯丙氨酸衍生物的色谱手性拆分——采用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色谱固定相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萍 林保平 +1 位作者 胡濬喆 袁春伟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27,共3页
合成苯丙氨酸衍生物的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色谱固定相 ,对其对映异构体进行手性拆分 ;流动相中加入乙酸增加极性 ,分离效果较好 ,但乙酸含量太高 ,分离因子会降低 ,甚至会破坏柱材料 ,进样样品浓度越低 ,分离效果越好 ,色谱柱温度升高 ,... 合成苯丙氨酸衍生物的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色谱固定相 ,对其对映异构体进行手性拆分 ;流动相中加入乙酸增加极性 ,分离效果较好 ,但乙酸含量太高 ,分离因子会降低 ,甚至会破坏柱材料 ,进样样品浓度越低 ,分离效果越好 ,色谱柱温度升高 ,分离因子α会增大 ,温度为65℃时α为1.8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相 分子印迹聚合物 手性拆分 高效液相色谱 苯丙氨酸衍生物 模板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卤代苯丙氨酸衍生物的合成与拆分 被引量:11
2
作者 于文胜 梁远军 +1 位作者 刘克良 赵玉芬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1314-1317,共4页
以苯胺类化合物为起始原料 ,经重氮化、丙烯酸加成、氨解等过程合成了 5种消旋苯环取代苯丙氨酸衍生物 ,并采用α-糜蛋白酶和枯草杆菌蛋白酶对所有氨基酸进行了拆分 ,通过 IR,1 H NMR,元素分析和旋光等技术进行表征 .其中
关键词 卤代苯丙氨酸衍生物 合成 Α-糜蛋白酶 枯草杆菌蛋白酶 重氮化 拆分 非灰 高效液相色谱 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苯丙氨酸衍生物与脂肪胺构筑双组分超分子凝胶 被引量:4
3
作者 钟金莲 潘虹 +3 位作者 罗序中 洪三国 张宁 黄建滨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688-1696,共9页
设计合成了系列单链L-苯丙氨酸衍生物,该系列衍生物单组分没有胶凝性能.选择脂肪胺作为配对物,与L-苯丙氨酸衍生物组成双组分体系后能够胶凝许多有机溶剂形成凝胶.流变学测试显示该凝胶体系弹性模量(G′)比粘性模量(G′′)约高一个数量... 设计合成了系列单链L-苯丙氨酸衍生物,该系列衍生物单组分没有胶凝性能.选择脂肪胺作为配对物,与L-苯丙氨酸衍生物组成双组分体系后能够胶凝许多有机溶剂形成凝胶.流变学测试显示该凝胶体系弹性模量(G′)比粘性模量(G′′)约高一个数量级,有着很好的机械性能,并且呈现出典型的类固体的流变学行为.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核磁共振(NMR)谱、小角X射线衍射(SAXS)和扫描电镜(SEM)结果表明,凝胶中胶凝剂分子形成纤维状或片层状的聚集体,羧基(―COOH)和氨基(―NH2)的酸碱作用、酰胺基团间(―CONH―)的氢键作用以及分子间范德华作用力是形成该凝胶的主要驱动力.凝胶中胶凝剂分子自组装形成具有周期性的层状有序结构,层状结构进一步组装形成纤维状聚集体,最终形成三维网状结构阻碍溶剂流动形成凝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组分超分子凝胶 L-苯丙氨酸衍生物 自组装 碱作用 氢键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螯合型手性双膦铑对脱氢苯丙氨酸的不对称催化加氢反应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军 谭问非 杨世琰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421-426,共6页
报道从D-甘露醇出发合成手性双膦(2S,5S)-3,6-双(二苯膦)-1,4∶3,6-双脱水-2,5-双去氧-L-艾杜醇(BDPI,Ⅲ).原位下BDPI与3种铑配合物作用生成手性非螯合型双膦铑催化剂,常压下对4种脱氢... 报道从D-甘露醇出发合成手性双膦(2S,5S)-3,6-双(二苯膦)-1,4∶3,6-双脱水-2,5-双去氧-L-艾杜醇(BDPI,Ⅲ).原位下BDPI与3种铑配合物作用生成手性非螯合型双膦铑催化剂,常压下对4种脱氢苯丙氨酸衍生物进行不对称催化氢化反应.对反应结果及e.e.值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对称氢化 手性双膦 苯丙氨酸衍生物 铑配合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