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 被引量:8
1
作者 孙云 张菁菁 +5 位作者 孙亦骏 陈玉林 张瑾 黄美莲 梁晓威 蒋涛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研究江苏地区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PAHD)患儿的基因突变特点,构建本地区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突变谱,讨论PAHD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方法应用基因测序技术对70例PAHD患儿及其父母进行PAH基因第1-13外显子及两侧内含子序列... 目的研究江苏地区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PAHD)患儿的基因突变特点,构建本地区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突变谱,讨论PAHD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方法应用基因测序技术对70例PAHD患儿及其父母进行PAH基因第1-13外显子及两侧内含子序列分析。结果70例患儿的140个等位基因中125个检测出突变,检出率为89.29%,常见突变依次为EX6—96A〉G(19/125,15.20%),R243Q(18/125,14.40%)和R241C(17/125,13.60%)。经典型苯丙酮尿症(PKU)患儿最常见突变为R243Q和EX6—96A〉G,共占42.86%;中度PKU患儿最常见突变为EX6-96A〉G,R241C和R111X,共占40.74%;轻度PKU患儿最常见的突变是R241C,EX6-96A〉G和R243Q,共占57.89%;轻度HPA患儿最常见的突变是R241C和R243Q,共占40.00%。通过基因型预测的生化表型与患儿实际生化表型一致率为65.63%,其中经典型PKU的预测一致率较高,为81.25%;预测生化表型(即AV值评分)与患儿治疗前血苯丙氨酸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77,P〈0.001)。结论江苏地区PAH基因突变谱与其他地区有所不同,基因型与表型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 基因型 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筛查确诊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患者基因变异及长期随访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孙萌 李育霖 +3 位作者 李盼盼 李改杰 闫妍 邹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01-706,共6页
目的:了解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变异的特点,观察PAH缺乏症新生儿的长期治疗效果及随访情况。方法:收集1996至2021年198例济南地区新生儿筛查确诊PAH缺乏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随访结果,总结其中完善基因检测的55例及济南周边地区转... 目的:了解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变异的特点,观察PAH缺乏症新生儿的长期治疗效果及随访情况。方法:收集1996至2021年198例济南地区新生儿筛查确诊PAH缺乏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随访结果,总结其中完善基因检测的55例及济南周边地区转诊的213例患者的基因分析结果。采用定制Panel检测基因变异,定期监测血苯丙氨酸浓度及患者身高、体重等体格发育指标,采用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和学习成绩评估智力发育,颅脑磁共振成像检测评估患者脑损伤情况。结果:PAH基因以c.728G>A、c.158G>A、c.721C>T、c.1068C>A、c.611A>G变异多见;c.158G>A变异的基因型主要为复合杂合变异,以轻度高苯丙氨酸血症为主。随访期间,168例PAH缺乏症患者的体格发育均正常,无矮小及营养不良。33例学龄期前接受智能发育评估的患者中,2例智能发育落后,初始治疗年龄均超过6月龄。9例平均年龄为(17.13±2.42)岁的患者完成颅脑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正常1例,异常8例(以T2WI上双侧侧脑室旁小斑片状或片状高信号灶多见),智能发育均正常;结果正常的这例患者较其他8例患者的血苯丙氨酸浓度控制更佳。结论:PAH基因以c.728G>A、c.158G>A、c.721C>T、c.1068C>A、c.611A>G变异多见;经筛查确诊的PAH缺乏症患者规范治疗后,青少年期绝大部分能够获得正常的体格发育和智力发育,但脑白质存在不同程度的器质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 新生儿筛查 基因 预后 随访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患儿基因型和表型关系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张璋 张立琴 +4 位作者 杜玮 陆薇冰 王岩艳 解洁 邢泉生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671-678,共8页
目的构建苯丙氨酸羟化酶(PAH)缺乏症患儿的PAH基因变异谱,研究基因型和表型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76例经新生儿筛查确诊的PAH缺乏症患儿的PAH基因变异位点,建立基因型-表型预测模型。对等位基因进行赋值,设定变异位点特定值(AV),并计算A... 目的构建苯丙氨酸羟化酶(PAH)缺乏症患儿的PAH基因变异谱,研究基因型和表型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76例经新生儿筛查确诊的PAH缺乏症患儿的PAH基因变异位点,建立基因型-表型预测模型。对等位基因进行赋值,设定变异位点特定值(AV),并计算AV评分之和,进而预测临床表型。结果应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多重连接酶探针依赖扩增检测(MLPA)技术,在76例新生儿152个PAH等位基因中共检测出146个变异位点,频率为96.1%。70例新生儿检测出2个变异等位基因,其中3例纯合变异,67例复合杂合变异;另外6例检测出1个变异等位基因。共检测出变异类型45种,变异频率较高的位点为c.728G>A(26/146,17.8%)、c.158G>A(13/146,8.9%)、c.1068C>A(11/146,7.5%)、c.721C>T(10/146,6.8%),c.1238G>C(8/146,5.5%)、c.331C>T(8/146,5.5%)、c.1301C>A(7/146,4.8%)。其中c.95A>G位点未曾被BIOPKU数据库报道。患儿治疗前血苯丙氨酸(Phe)浓度与AV评分之和呈显著负相关(r=-0.83,P<0.001)。随访发现2例轻度高苯丙氨酸血症患儿血Phe浓度<120μmol/L者无需治疗。结论构建常见PAH基因变异谱,验证了PAH基因突变和表型的相关性,有助于PAH确诊及分型、早期判断预后以及遗传咨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血症 苯丙羟化酶 基因型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部分地区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患儿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冬娟 张娟 +7 位作者 刘浩 杨静 万科星 袁召建 余朝文 张大勇 刘姗 邹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76-882,共7页
目的探讨重庆部分区域苯丙氨酸羟化酶(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PAH)缺乏症基因突变频率和特征,为PAH缺乏症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20年10月25日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的45例PAH缺乏症患儿,... 目的探讨重庆部分区域苯丙氨酸羟化酶(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PAH)缺乏症基因突变频率和特征,为PAH缺乏症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20年10月25日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的45例PAH缺乏症患儿,将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分型为经典型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轻度PKU及轻度高苯丙氨酸血症(hyperphenylalaninemia,HPA),分析其二代高通量测序及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检测的PAH基因突变情况以及Sanger测序技术对其父母相应变异位点的验证结果。结果①45例高苯丙氨酸血症患者中43例均检出2个变异位点(40例为复合杂合突变,3例为纯合突变),且所检测突变位点均来自父母;另外2例为杂合突变,仅检测到1个变异位点。②45例PAH缺乏症患者共检出34种突变,主要以错义突变(52.9%)为主,c.728G>A突变频率最高(15.9%,14/88),其次为c.158G>A(11.4%,10/88)、c.1197A>T(9.1%,8/88)及c.721C>T(9.1%,8/88)。高频突变的区域在第7外显子,包含4种突变,26个变异位点(29.5%)。③13例经典型PKU患者检测到11种PAH基因突变,其中突变频率最高的为c.728G>A(8/25,32%);8例轻度PKU患者检测到9种PAH基因突变,c.728G>A(3/15,20%)突变频率最高;24例轻度HPA患者共检出24种PAH基因突变,其中c.158G>A(10/48,20.8%)突变频率最高。结论重庆市PAH缺乏症患者PAH基因突变以复合杂合为主,主要变异类型为错义突变,具有明显的热点突变(c.728G>A、c.158G>A、c.721C>T及c.1197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血症 新生儿疾病筛查 苯丙羟化酶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氨酸羟化酶缺乏症导致多巴反应性肌张力不全患儿临床及遗传特点 被引量:2
5
作者 朱海霞 李小晶 +5 位作者 梁惠慈 吴汶霖 侯池 陈连凤 田杨 陈文雄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07-312,共6页
【目的】探讨酪氨酸羟化酶缺乏症(THD)导致多巴反应性肌张力不全患儿的临床、遗传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11月神经内科住院部收治的6例THD导致多巴反应性肌张力不全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结果... 【目的】探讨酪氨酸羟化酶缺乏症(THD)导致多巴反应性肌张力不全患儿的临床、遗传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11月神经内科住院部收治的6例THD导致多巴反应性肌张力不全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结果】6例患儿来自4个不同家庭,男4例,女2例,均患有肌张力障碍。中位发病年龄为11.5个月(3个月~4岁),6例患者发现TH基因复合杂合突变。TH基因共检测到7个突变,包括5个已知突变c.698G>A(p.R233H)、c.1145T>C(p.I382T)、c.739G>A(p.G247S)、c.1481C>T(p.T494M)、c.880G>C(p.G294R),以及2个新突变:c.1279A>G(p.Y427H)和c.1128_1138del(p.Q377GfsTer12)。他们服用美多芭治疗,维持剂量为2~15 mg(/kg·d)。所有患者对美多芭反应良好,但病例4遗留有脊柱侧弯。【结论】THD临床表现多样,尽早识别和启动左旋多巴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本研究检测到TH基因2个新的突变,错义突变c.1279A>G及移码突变c.1128_1138del。本研究拓宽了THD的基因型谱,为了解THD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思路。基因检测是THD最重要的诊断方法,对后续治疗及遗传咨询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不全 羟化酶缺乏症 TH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外显子7及其两侧内含子的突变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宋昉 金煜炜 +3 位作者 王红 张玉敏 杨艳玲 张霆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3-56,共4页
为探讨中国苯丙酮尿症(PKU)人群中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外显子7的突变特征,对147例PKU患儿的294个PAH基因外显子7以及两侧部分内含子序列,应用PCR 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及基因序列分析的方法进行了筛查和确定。共发现13种突变基... 为探讨中国苯丙酮尿症(PKU)人群中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外显子7的突变特征,对147例PKU患儿的294个PAH基因外显子7以及两侧部分内含子序列,应用PCR 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及基因序列分析的方法进行了筛查和确定。共发现13种突变基因:G239D、R241C、R241fs、R243Q、G247S、G247V、R252Q、L255S、R261Q、M276K、E280G、P281L、Ivs7+2T>A,其中7种突变基因在中国PKU人群首次发现;G239D、R241fs、G247S、E280G、L255S、R261Q、P281L,前4种在国际上尚未见到报道,并已提交到国际PAH突变数据库(www.pahdb.mcgill.ca)。突变基因的总频率为30.61%(90/294)。突变涉及了错义、缺失、移码和剪接位点4种突变类型。结果明确了PAH基因外显子7的突变种类和分布等特征,表明外显子7是中国人PAH基因突变的热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羟化酶 外显子 基因突变 单链构象多态性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的10种新突变 被引量:10
7
作者 宋昉 金煜炜 +3 位作者 王红 杨艳玲 张玉敏 张霆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2-144,共3页
目的 研究中国人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突变的分子基础。方法 应用PCR/SSCP、序列分析等技术,分析中国北方地区120个经典型苯酮尿症(PKU)核心家系,对PAH基因外显子3、5、7、10、11、12进行突变基因的筛查和确定。结果 在确定的31种突... 目的 研究中国人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突变的分子基础。方法 应用PCR/SSCP、序列分析等技术,分析中国北方地区120个经典型苯酮尿症(PKU)核心家系,对PAH基因外显子3、5、7、10、11、12进行突变基因的筛查和确定。结果 在确定的31种突变中(另文报道)有10种突变首次在中国PKU人群中发现:165T、S70del、G239D、R241fsdelG、L255S、P281L、G346R、L367fsinsC、R400S和Ivsllnt2t→c。其中4种突变G239D、R241fsdelG、R400S和Ivsllnt2t→c在国际PAH数据库未见公布(至投稿日期)。新突变显示中国人PAH基因虽以点突变为主,但存在小的碱基插入、缺失以及移码突变。新突变主要发生在外显子7中(4/10),每种突变的发生频率均很低(0.42%-1.3%)。结论 中国人PAH基因存在高度异质性和突变的多样性,外显子7是PAH基因的突变热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羟化酶 基因突变 异质性 单链构象多态性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丙酮尿症患儿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学红 杨莉 +1 位作者 陆彪 桂玉芳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96-601,共6页
目的了解宁夏地区苯丙酮尿症(PKU)儿童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突变的特征。方法以经新生儿疾病筛查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确诊的30例宁夏PKU儿童为病例组,30例正常儿童为对照组,应用PCR技术扩增PAH基因的3、5、6、7、11和12,六个外显... 目的了解宁夏地区苯丙酮尿症(PKU)儿童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突变的特征。方法以经新生儿疾病筛查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确诊的30例宁夏PKU儿童为病例组,30例正常儿童为对照组,应用PCR技术扩增PAH基因的3、5、6、7、11和12,六个外显子,再经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和DNA测序分析PCR扩增产物。结果在60个等位基因中检出51个突变基因,检出率85%;六个外显子共检出16种致病突变,包括8种错义突变(R241C、R243Q、R252Q、G 257 V、R359K*、R408Q、R 413 P、Q419R),3种剪接突变(IVS 4-1 G>A、Y 204 C、IVS 7+2 T>A),3种无义突变(R 111 X、Q160X、Y356X),1种同义突变(V399V)和1种缺失突变(N183del);R243Q突变频率最高,检出率为18.3%,其次是Y 204 C(11.7%)、IVS 4-1 G>A(10.0%)、R 111 X(6.7%)和IVS 7+2 T>A(6.7%)。病例组中发现Exon 6的N183del(C.547-549del GAA)缺失突变和Exon 11的R359K(C.1078G>A)错义突变,为国内首次发现;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均检出V245V(C.735G>A)和Q232Q(C.696A>G)两种静止突变,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宁夏PKU儿童PAH基因六个外显子最常见的突变类型是错义突变,特别是R243Q;发现中国人群PAH基因的2种新的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酮尿症 苯丙羟化酶 基因突变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PCR-SSCP分析技术检测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和多态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学 孙开来 +5 位作者 姜莉 余明焕 金春莲 董贵章 黄尚志 方炳良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3期169-171,共3页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分析(PCR-SSCP分析)技术检测苯丙酮尿症患者和正常人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外显子7。在9例苯丙酮尿症患者中检出3例为突变纯合子,在正常人和苯丙酮尿症患者中均检出DNA多态。研究结果对苯丙酮尿症的基因...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分析(PCR-SSCP分析)技术检测苯丙酮尿症患者和正常人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外显子7。在9例苯丙酮尿症患者中检出3例为突变纯合子,在正常人和苯丙酮尿症患者中均检出DNA多态。研究结果对苯丙酮尿症的基因诊断和突变基因分析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 羟化酶基因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克隆及其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志 黄宗青 +6 位作者 沈琪 刘洪涛 邓英太 李爱东 周国强 汪华侨 何蕴韶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8-291,共4页
【目的】克隆健康人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全长cDNA序列,构建并鉴定其原核表达质粒pTrcHisB/PAH。【方法】采用RT-PCR方法从人肝组织中扩增PAH基因全长cDNA,T/A克隆到pMD18-T载体中,双酶切后将cDA亚克隆入pTrcHisB载体,构建pTrcHisB/PAH质... 【目的】克隆健康人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全长cDNA序列,构建并鉴定其原核表达质粒pTrcHisB/PAH。【方法】采用RT-PCR方法从人肝组织中扩增PAH基因全长cDNA,T/A克隆到pMD18-T载体中,双酶切后将cDA亚克隆入pTrcHisB载体,构建pTrcHisB/PAH质粒,经限制性内切酶鉴定并测序。【结果】人PAH基因cDNA正确克隆入pTrcHisB表达载体,与Genebank中PAH基因序列一致。【结论】成功构建pTrcHisB/PAH表达质粒,为进一步进行研究PAH蛋白表达和重组蛋白活性鉴定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酮尿症 苯丙羟化酶 克隆 原核表达质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的一个新的切接位点突变的鉴定 被引量:2
11
作者 马继红 黄尚志 +2 位作者 王玫 李辉 罗会元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1-33,共3页
本文鉴定了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355位密码子上的一个新的错义突变Q355H,此突变导致谷氨酰胺变成了组氨酸。此突变位点恰位于外显子10和内含子11的交界处,因此将引起mRNA形成过程中的剪接错误而产生异常的mRNA。
关键词 苯丙酮尿症 苯丙羟化酶 切接位点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c.158G>A(p.Arg53His)突变患儿随访及突变位点功能评估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杰 朱博 +3 位作者 张丽春 赵一桐 王晓华 贾跃旗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44-453,共10页
目的:评价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c.158G>A(p.Arg53His)突变的临床意义。方法:持续监测2例携带PAH基因p.Arg53His突变的疑似高苯丙氨酸血症患儿血液中苯丙氨酸(Phe)浓度,分析患儿的临床生化特征,应用T-Coffee系统分析PAH蛋白的跨种... 目的:评价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c.158G>A(p.Arg53His)突变的临床意义。方法:持续监测2例携带PAH基因p.Arg53His突变的疑似高苯丙氨酸血症患儿血液中苯丙氨酸(Phe)浓度,分析患儿的临床生化特征,应用T-Coffee系统分析PAH蛋白的跨种属保守性,应用Swiss-Model对正常结构及变异结构的PAH进行蛋白质三维结构建模及比对分析突变所致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检索现有数据库及文献统计p.Arg53His突变的人群携带率,应用等位基因表型值(APV)与基因型表型值(GPV)预测系统对该突变相关表型进行预测。结果:2例新生儿在PAH基因上分别检出两个突变:c.611A>G(p.Tyr204Cys)、c.158G>A(p.Arg53His)和c.1238G>C(p.Arg413Pro)、c.158G>A(p.Arg53His)。2例新生儿能耐受正常饮食,在随访期间血Phe水平在正常范围内。例2的母亲为p.Arg53His纯合突变,长期未进行低蛋白质、低Phe饮食干预,血Phe浓度、Phe/酪氨酸比值均在正常范围。突变的氨基酸在13个不同物种间并非高度保守。三维结构建模结果显示,p.Arg53His突变使得PAH第53位和第49位氨基酸之间的氢键由2个减少为1个,降低了二聚体的稳定性。p.Arg53His在高苯丙氨酸血症患者中的等位基因频率为0.01508,在健康人群中的等位基因频率为0.001621,其中东亚人群中的携带率最高,为0.01373。APV与GPV系统预测结果显示,该突变与轻度高苯丙氨酸血症型别相关。结论:PAH基因p.Arg53His突变与不同突变组合为复合杂合状态可引起临床表型差异。p.Arg53His突变引起体内酶活性的降低不足以出现苯丙酮尿症临床症状,分类为“可能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血症 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 p.Arg53His突变 表型 苯丙 随访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丙酮尿症患者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外显子5突变鉴定 被引量:1
13
作者 余伍忠 仇东辉 +11 位作者 宋昉 刘丽 金煜炜 何江 桂俊豪 王瑞 邹红云 王铮 周郁 雷权 张占平 刘兴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0-212,共3页
目的研究新疆地区苯丙酮尿症(PKU)患者中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第5外显子的突变特点。方法应用PCR-SSCP分析技术结合基因序列测定方法进行筛查和鉴定。结果在37例PKU患者共74条染色体中,检出基因突变4种,即错义突变F161S、剪接位点突变IVS4... 目的研究新疆地区苯丙酮尿症(PKU)患者中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第5外显子的突变特点。方法应用PCR-SSCP分析技术结合基因序列测定方法进行筛查和鉴定。结果在37例PKU患者共74条染色体中,检出基因突变4种,即错义突变F161S、剪接位点突变IVS4-1G→A、错义突变R158Q及无义突变Y166X,其突变发生率分别为4.1%、1.4%、1.4%和1.4%,外显子5的等位基因突变频率是8.1%。对国内外研究资料和本文外显子5突变类型频率的比较分析显示,R158Q是欧洲及拉美等国普遍存在的突变型,IVS4-1G→A是亚洲黄种人常见的突变体,而F161S和Y166X则是新疆地区PKU患者特有的基因突变类型。结论新疆地区是我国与亚欧地区之间一个较为特殊的PAH突变基因分布带,是研究突变基因多样性、PAH基因异质性特点以及人类起源、迁徙等的理想资源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酮尿症 苯丙羟化酶 突变 外显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丙氨酸缺乏症临床分析与防治 被引量:2
14
作者 叶军 高晓岚 顾学范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68-169,共2页
关键词 苯丙缺乏症 临床分析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苯丙酮尿症患者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第11、12外显子点突变分析
15
作者 余伍忠 仇东辉 +11 位作者 宋昉 刘丽 金煜炜 何江 桂俊豪 王瑞 邹红云 王铮 周郁 雷权 张占平 刘兴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26-328,共3页
目的分析新疆地区苯丙酮尿症(PKU)患者中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第11、12外显子点突变。方法应用PCR及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技术结合基因序列测定方法进行筛查和鉴定。结果在37例PKU患者共74条染色体中,检出基因突变5种,其中第11... 目的分析新疆地区苯丙酮尿症(PKU)患者中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第11、12外显子点突变。方法应用PCR及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技术结合基因序列测定方法进行筛查和鉴定。结果在37例PKU患者共74条染色体中,检出基因突变5种,其中第11外显子2种,即无义突变Y356X和剪接位点突变V399V,突变发生率分别为5.4%和5.4%,外显子11的等位基因频率是10.8%;第12外显子3种,全部为错义突变,分别是R413P、R408W及A434D,其突变发生率为4.1%、1.4%和1.4%,外显子12的等位基因频率占6.8%。上述突变中,R413P以日本人最为常见,Y356X和V399V多集中于我国北方地区,而R408W则是欧美及拉美等国最多见的基因突变。结论新疆地区是中国与亚欧地区之间一个较为特殊的PAH突变基因分布带,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酮尿症 苯丙羟化酶 突变 外显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丙氨酸羟化酶测定和初步评价
16
作者 王艳林 余斌杰 +3 位作者 梁奕铨 曲颖蕃 胡少梅 欧香忠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6年第S1期126-128,共3页
本文介绍用酶-偶联速率法测定大鼠血清和肝细胞质中苯丙氨酸羟化酶活性的方法,并作出了初步评价,选用正常鼠及糖尿病模型鼠,分别测定其血清及肝细胞质提取液中此酶活性,结果显示:本方法精密度好,重复性高。
关键词 苯丙羟化酶 测定方法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吾尔族苯丙酮尿症患者中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分析
17
作者 余伍忠 仇东辉 +4 位作者 宋昉 刘丽 金煜炜 余良宽 石小湘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8期1167-1169,共3页
目的:研究维吾尔族苯丙酮尿症(PKU)家系中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突变。方法:采用PCR-SSCP(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技术和PCR产物直接测序方法确定PAH基因突变类型。结果:对患者及其父母PAH基因第7、6、11、3、12、5外显子分别进行了SSCP... 目的:研究维吾尔族苯丙酮尿症(PKU)家系中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突变。方法:采用PCR-SSCP(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技术和PCR产物直接测序方法确定PAH基因突变类型。结果:对患者及其父母PAH基因第7、6、11、3、12、5外显子分别进行了SSCP实验筛检,在外显子7中,患儿及父母双亲三者的SSCP电泳行为均与正常对照不同,并且三者之间也存在差异。测序结果显示,父亲的PAH基因cDNA第842位发生了C→T置换,是P281L突变型杂合子。母亲的PAH基因cDNA第728位发生了G→A置换,是R243Q突变型杂合子。患儿的PAH基因cDNA在上述两个位点都分别发生了类似突变,是P281L/R243Q双重突变杂合子。查阅国内外文献发现P281L是欧洲较为普遍的基因突变,而R243Q为东方国家黄种人PAH基因的高频突变基因。结论:国内在维吾尔族中报道P281L/R243Q双重突变杂合子尚属首次。研究表明,受历史、地理及民族等诸多因素影响,新疆的PAH突变基因已形成了我国与亚欧之间一个较为特殊的分布带,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羟化酶 基因突变 单链构象多态性 序列测定 苯丙酮尿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内点突变的检测与分析
18
作者 魏丽珠 伏洁 +1 位作者 王晓燕 刘光陵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7年第3期201-203,共3页
目的  为了检测江苏省地区苯丙酮尿症 ( phenylketonuria,PKU)患者血苯丙氨酸羟化酶 ( phenylanine hydroxylase,PAH)基因内突变点及其对 PKU致病的相关性 ,从分子水平上提高诊断率。  方法 :采用了 4对引物 ,外显子 4、7、11( E4、E7... 目的  为了检测江苏省地区苯丙酮尿症 ( phenylketonuria,PKU)患者血苯丙氨酸羟化酶 ( phenylanine hydroxylase,PAH)基因内突变点及其对 PKU致病的相关性 ,从分子水平上提高诊断率。  方法 :采用了 4对引物 ,外显子 4、7、11( E4、E7、E11)及 STR,应用多聚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 ( PCR- SSCP)银染技术检测分析了 6个 PKU家系共 2 1个成员。  结果 :2 1例检测样品中 1个家系 4位成员测出 E4存在基因突变 ,父母为不同的点突变的携带者 ,子女为遗传复合体。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酮尿症 苯丙羟化酶 突变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色色杆菌苯丙氨酸羟化酶的异源表达及重组酶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曹淑慧 周丽 +2 位作者 崔文璟 刘中美 周哲敏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52-158,共7页
来源于紫色色杆菌(Chromobacterium violaceum)的苯丙氨酸羟化酶结构简单,性质更接近于人的苯丙氨酸羟化酶,具有潜在的医药应用价值。从紫色色杆菌基因组中克隆得到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pah。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24a-pah,并在Escherichia ... 来源于紫色色杆菌(Chromobacterium violaceum)的苯丙氨酸羟化酶结构简单,性质更接近于人的苯丙氨酸羟化酶,具有潜在的医药应用价值。从紫色色杆菌基因组中克隆得到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pah。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24a-pah,并在Escherichia coli BL21(DE3)中实现高效表达。离子层析纯化后,重组蛋白比酶活高达503.2 U/mg。酶学性质研究显示,该重组酶的最适温度为40℃左右,50℃时PAH的半衰期为15 min;最适pH在7.5左右,在pH6-8范围内较稳定。37℃,pH7.5条件下,Km值为1.5 mmol/L,Vmax为0.5 mmol/min,kcat为5.05/s,催化效率kcat/Km为3.37 L/mmo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羟化酶 紫色色杆菌 表达 纯化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保护剂筛选及优化策略提高苯丙氨酸羟化酶热稳定性 被引量:5
20
作者 叶双双 周丽 周哲敏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6-61,共6页
苯丙氨酸羟化酶(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PAH)具有治疗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的潜在药用价值,而热稳定性和储存稳定性差是限制其应用的重要因素。文中考察了多种保护剂对PAH热稳定性的影响,表明添加10%的甘油可将PAH在50... 苯丙氨酸羟化酶(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PAH)具有治疗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的潜在药用价值,而热稳定性和储存稳定性差是限制其应用的重要因素。文中考察了多种保护剂对PAH热稳定性的影响,表明添加10%的甘油可将PAH在50℃处理10 min的酶活保留率提高3.1倍,达到(98.3±0.8)%,同时海藻糖、棉籽糖和甘露醇均能将PAH酶活保留率提高到78%以上。鉴于甘油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对后3种保护剂进行正交实验,获得最佳复合保护剂组合:2.5 mmol/L甘露醇、1 mmol/L棉籽糖和1.5 mmol/L海藻糖,可将50℃酶活保留率提高3.1倍,达到(99.3±1.2)%。10%甘油和复合保护剂均能显著提高PAH在4、20、37℃的储存稳定性,其中添加10%甘油或复合保护剂使得PAH在37℃下储存半衰期分别延长到129.9 h和237.5 h,比未添加保护剂的分别提高了1.9倍和4.3倍。该结果为PAH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羟化酶(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 PAH) 保护剂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