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砜基聚酰亚胺膜渗透汽化分离苯/环己烷混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徐利文 杨立明 +1 位作者 王玉玲 索继栓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4-187,共4页
由 DDBT二胺和 DSDA二酐单体进行缩聚反应制备了新型可溶性聚酰亚胺 DSDA- DDBT。用 IR、热力学分析等手段对聚酰亚胺进行了表征 ,研究了聚酰亚胺膜对苯和环己烷的吸附性能、渗透汽化分离苯 /环己烷混合体系的性能 ,以及温度、混合物组... 由 DDBT二胺和 DSDA二酐单体进行缩聚反应制备了新型可溶性聚酰亚胺 DSDA- DDBT。用 IR、热力学分析等手段对聚酰亚胺进行了表征 ,研究了聚酰亚胺膜对苯和环己烷的吸附性能、渗透汽化分离苯 /环己烷混合体系的性能 ,以及温度、混合物组成对分离性能的影响。DSDA- DDBT在分离苯 /环己烷混合体系时对于苯有良好的选择透过性能。 32 3K时 ,含苯 5 7.8%的苯 /环己烷体系 ,分离系数可达到2 6,渗透通量 Q1为 0 .4 kg.μm/ m2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砜基聚酰亚胺膜 渗透汽化分离 苯/环己烷混合物 研究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性聚氨酯膜的制备及渗透汽化分离苯/环己烷 被引量:7
2
作者 宋影 姚路路 +2 位作者 王泽 叶辉 崔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1-26,31,共7页
以低聚物多元醇为软段,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或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为硬段,合成脂肪族或芳香族水性聚氨酯(WPU)膜;对温度为50℃,质量分数为50%苯/环己烷混合溶液进行渗透汽化性能的检测。结果表明,芳香族WPU膜的分离效果优于脂肪族... 以低聚物多元醇为软段,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或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为硬段,合成脂肪族或芳香族水性聚氨酯(WPU)膜;对温度为50℃,质量分数为50%苯/环己烷混合溶液进行渗透汽化性能的检测。结果表明,芳香族WPU膜的分离效果优于脂肪族WPU膜,但渗透性能略差;采用聚己二酸-1,4-丁二醇酯二醇(PBA)作为软段合成的WPU膜的分离和渗透效果均较为理想;对于PBA基WPU膜,软段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离因子越小,渗透通量越大;软段PBA-2000含量从51.6%增加到65.1%,硬段为IPDI的WPU膜的分离因子由4.91减小到4.64,渗透通量由0.28kg/(m^2·h)增加到0.45 kg/(m^2·h)。硬段为TDI的WPU膜的分离因子由6.11减小到5.33,渗透通量由0.095 kg/(m^2·h)增加到0.42 kg/(m^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膜 渗透汽化 苯/环己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A/PVP/Ag^+共混膜渗透汽化分离苯/环己烷混合物 被引量:7
3
作者 周勇 吴礼光 +1 位作者 蔡邦肖 高从堦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2-55,共4页
PVA/PVP/Ag+膜在苯、环己烷混合物中的溶胀实验发现,膜优先吸附苯,且膜中Ag+含量越大,膜在苯中的溶胀率越大,在环己烷中溶胀率越小.渗透汽化测试结果也表明,PVA/PVP/Ag+膜对苯/环己烷的分离性能明显优于PVA/PVP膜.而且,随着膜中Ag+含量... PVA/PVP/Ag+膜在苯、环己烷混合物中的溶胀实验发现,膜优先吸附苯,且膜中Ag+含量越大,膜在苯中的溶胀率越大,在环己烷中溶胀率越小.渗透汽化测试结果也表明,PVA/PVP/Ag+膜对苯/环己烷的分离性能明显优于PVA/PVP膜.而且,随着膜中Ag+含量的增加,膜的渗透通量J增大;分离因子先增大后减小,当膜中w(聚合物)∶w(AgNO3)=1∶1时,分离因子α达到最大值,为47.5,通量为7.8g/(m2·h)(进料的质量分数为10%,20℃).而对膜进行交联改性后,分离因子可进一步提高,但通量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A/PVP/Ag^+共混膜 渗透汽化 分离 苯/环己烷混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性聚氨酯膜渗透蒸发分离苯/环己烷的条件及过程 被引量:4
4
作者 姚路路 叶辉 +1 位作者 宋影 崔鹏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289-295,共7页
以聚己二酸1,4-丁二醇酯二醇(PBA-2000)和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为主要原料合成水性聚氨酯膜,并对苯/环己烷混合液渗透蒸发性能进行测试,讨论了苯/环己烷混合体系的渗透蒸发分离过程特点。结果表明,当膜厚度增大时,分离因子提高而渗透通... 以聚己二酸1,4-丁二醇酯二醇(PBA-2000)和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为主要原料合成水性聚氨酯膜,并对苯/环己烷混合液渗透蒸发性能进行测试,讨论了苯/环己烷混合体系的渗透蒸发分离过程特点。结果表明,当膜厚度增大时,分离因子提高而渗透通量随之下降,这个变化趋势在膜较薄时很明显,达到一定厚度后则变化比较平缓;膜下游侧真空度提高会同时提高膜的分离因子和通量;增大料液中苯的浓度,提高料液温度会提高通量并降低分离因子。液体被分离组分在渗透蒸发膜中经历了吸附溶胀—膜内汽化—气体扩散的质量传递过程,"干区"对分离的影响作用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 渗透蒸发 苯/环己烷 传递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离子液体支撑液膜蒸汽渗透分离苯/环己烷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沈江南 李娟 +2 位作者 陈永盛 阮慧敏 曾淦宁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361-364,共4页
利用AgNO_3,AgBF_4和[bmim]BF_4,[bmim]PF_6离子液体制备Ag^+/离子液体"填充型"支撑液膜,用于苯/环己烷的蒸汽渗透,研究了离子液体的种类、银盐阴离子种类、操作温度及原料液中苯含量等因素对苯/环己烷混合体系的蒸汽渗透膜... 利用AgNO_3,AgBF_4和[bmim]BF_4,[bmim]PF_6离子液体制备Ag^+/离子液体"填充型"支撑液膜,用于苯/环己烷的蒸汽渗透,研究了离子液体的种类、银盐阴离子种类、操作温度及原料液中苯含量等因素对苯/环己烷混合体系的蒸汽渗透膜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AgNO_3/[bmim][PF_6]支撑液膜对等体积配比的苯/环己烷混合体系分离效果较佳,35℃时渗透通量为14.81 g/(m^2·h),分离因子为36.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离子液体 支撑液膜 苯/环己烷混合物 蒸汽渗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子液体支撑液膜的苯/环己烷体系分离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熊国兰 赖晓波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8-93,共6页
以往通过萃取精馏法实现苯/环己烷的体系分离,没有考虑膜液的流失问题,损失量及物料循环量均较高,耗能较大.提出基于离子液体支撑液膜的苯/环己烷体系分离方法,使用离子液体"充填型"支撑液膜,进行苯/环己烷的体系分离实验,分... 以往通过萃取精馏法实现苯/环己烷的体系分离,没有考虑膜液的流失问题,损失量及物料循环量均较高,耗能较大.提出基于离子液体支撑液膜的苯/环己烷体系分离方法,使用离子液体"充填型"支撑液膜,进行苯/环己烷的体系分离实验,分析了不同离子液体、不同操作温度、不同孔状结构的聚偏二氟乙烯超滤膜和原料侧苯蒸汽压等对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对聚偏氟乙烯支撑液膜离子液体填充后,渗透通量明显提高,分离因子也成倍增长.实验结果可以有效说明,离子液体支撑液膜的分离过程可以作为苯/环己烷体系分离的高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支撑液膜 苯/环己烷体系 分离方法 蒸汽渗透 操作温度 孔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填充聚乙烯醇膜渗透蒸发分离苯和环己烷 被引量:1
7
作者 彭福兵 姜忠义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38-842,共5页
采用液相共混法制备了石墨填充聚乙烯醇膜,采用FTIR,SEM,XRD等对石墨填充聚乙烯醇膜的物理和化学结构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石墨与聚乙烯醇存在较强的氢键作用,石墨在聚乙烯醇中分散均匀,且具有一定的取向性.考察了石墨填充聚乙烯醇... 采用液相共混法制备了石墨填充聚乙烯醇膜,采用FTIR,SEM,XRD等对石墨填充聚乙烯醇膜的物理和化学结构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石墨与聚乙烯醇存在较强的氢键作用,石墨在聚乙烯醇中分散均匀,且具有一定的取向性.考察了石墨填充聚乙烯醇膜在苯和环己烷溶液中的溶胀和吸附行为.采用正电子湮没寿命谱仪表征了石墨聚乙烯醇膜的自由体积特性,计算得到石墨聚乙烯醇膜的表观自由体积分数,并且与渗透通量进行关联性对比.最后,研究了石墨含量和粒径对渗透蒸发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石墨的引入有利于苯的优先透过,石墨填充聚乙烯醇膜对苯和环己烷混合物具有良好的分离效果,苯的渗透通量和分离因子分别可达90.7g·m-2·h-1和1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聚乙烯醇 渗透蒸发 苯/环己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酐聚酯型水性聚氨酯渗透汽化膜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2
8
作者 陈亚中 朱昊 +2 位作者 姚路路 叶辉 崔鹏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1-57,68,共8页
以聚邻苯二甲酸-1,6-己二醇酯二醇(PH-56)为软段,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1,4-丁二醇(BDO)和乙二胺(EDA)为硬段,合成了系列软段中含有苯环结构的苯酐聚酯型水性聚氨酯(WPU)膜.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等对膜... 以聚邻苯二甲酸-1,6-己二醇酯二醇(PH-56)为软段,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1,4-丁二醇(BDO)和乙二胺(EDA)为硬段,合成了系列软段中含有苯环结构的苯酐聚酯型水性聚氨酯(WPU)膜.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等对膜进行了表征.对于苯/环己烷混合液(质量比50/50,50℃),测定膜的吸附分离性能和渗透汽化分离性能,并与软段不含苯环的聚己二酸-1,6-己二醇酯二醇(PHA-2000)的脂肪族聚酯型水性聚氨酯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含有苯环结构的PH-56为软段的膜比PHA-2000为软段的膜热稳定性和分离性能更好;软段为PH-56的膜在环己烷中几乎不溶胀,且当膜结构中软段质量分数从55.0%增加到73.6%时,渗透汽化分离因子从6.90缓慢减小为4.91,而通量从6.91kg·μm/(m^2·h)明显增加到23.8kg·μm/(m^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酐聚酯多元醇 水性聚氨酯膜 渗透汽化 苯/环己烷分离 溶胀度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改性水性聚氨酯膜制备及膜性能 被引量:10
9
作者 叶辉 席涛 +2 位作者 姚路路 郝文涛 崔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44-149,共6页
采用甲基丙烯酸甲酯对水性聚氨酯乳液进行共聚改性,制备了甲基丙烯酸甲酯改性水性聚氨酯渗透汽化膜。借助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热重分析等方法,表征了改性前后膜的结构;考察了膜的溶胀率、溶解选择性和渗透汽化性... 采用甲基丙烯酸甲酯对水性聚氨酯乳液进行共聚改性,制备了甲基丙烯酸甲酯改性水性聚氨酯渗透汽化膜。借助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热重分析等方法,表征了改性前后膜的结构;考察了膜的溶胀率、溶解选择性和渗透汽化性能。结果表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改性水性聚氨酯膜较原聚氨酯膜的热稳定性明显提高;改性膜对苯具有良好的亲和性;随着甲基丙烯酸甲酯与聚氨酯的质量比从0∶100提高到15∶100,膜对苯/环己烷(质量比5/95)的溶解选择因子从1.4增加到2.1,分离因子从2.5上升到3.2,但渗透通量由92.8 kg·μm·m^(-2)·h^(-1)下降到50.4 kg·μm·m^(-2)·h^(-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甲酯 水性聚氨酯 渗透汽化 苯/环己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侧链型聚酰亚胺膜的制备及其渗透汽化分离性能 被引量:9
10
作者 秦琳 李继定 +1 位作者 郑冬菊 王涛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90-599,共10页
针对苯/环己烷混合物体系的特点,采用两种新型侧链二胺3,5-二氨基苯甲酸苯酯(PDA)和3,5-二氨基苯甲酸-4-三氟甲基苯酯(FPDA),制备了一系列由不同二酐与二胺单体如4,4′-二氨基二苯醚(ODA)和3,5-二氨基苯甲酸(DABA)聚合而成的用于渗透汽... 针对苯/环己烷混合物体系的特点,采用两种新型侧链二胺3,5-二氨基苯甲酸苯酯(PDA)和3,5-二氨基苯甲酸-4-三氟甲基苯酯(FPDA),制备了一系列由不同二酐与二胺单体如4,4′-二氨基二苯醚(ODA)和3,5-二氨基苯甲酸(DABA)聚合而成的用于渗透汽化分离苯/环己烷的聚酰亚胺膜,对其结构和各项性质进行了表征,并对膜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宏观分离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随着侧链二胺的引入,聚酰亚胺膜的分离效率随之持续增大,分离能力得以改善。渗透汽化实验结果表明,以6FDA为二酐单体的两类聚酰亚胺膜具有较优异的分离性能。乙二醇交联的6FDA-FPDA/ODA/DABA(1∶7∶2)膜综合渗透汽化分离性能最优。在50℃时,对于含苯50%(质量)的苯/环己烷混合物,其渗透通量为9.84kg.μm.m-2.h-1,分离因子达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侧链 渗透汽化 苯/环己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芳烃/烷烃体系蒸汽渗透分离的离子液体支撑液膜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曾昭容 丁立 +1 位作者 彭勇 王保国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62-767,共6页
研究离子液体"填充型"支撑液膜制备规律,以及操作条件对苯/环己烷混合物蒸汽渗透分离过程影响。利用[C4mim][BF4]、[C8mim][BF4]、[C4mim][PF6]、[C6mim][PF6]、[4-Mebupy][BF4]、[3-Mebupy][BF4]离子液体分别制备支撑液膜,... 研究离子液体"填充型"支撑液膜制备规律,以及操作条件对苯/环己烷混合物蒸汽渗透分离过程影响。利用[C4mim][BF4]、[C8mim][BF4]、[C4mim][PF6]、[C6mim][PF6]、[4-Mebupy][BF4]、[3-Mebupy][BF4]离子液体分别制备支撑液膜,用于苯/环己烷混合物蒸汽渗透膜分离过程研究。实验比较了离子液体的种类、操作温度、原料液浓度等因素对苯/环己烷混合体系的蒸汽渗透膜分离性能的影响,其中[3-Mebupy][BF4]制得的支撑液膜对等体积配比的苯和环己烷混合物分离效果最佳,30℃时渗透通量为11.4g?m2?h?1,分离因子可达32.85。通过长时间运行的稳定性实验,证实离子液体支撑液膜的蒸汽渗透过程能够实现苯和环己烷的有效分离,具备良好的稳定性。离子液体"填充型"支撑液膜有望成为降低芳烃/烷烃等有机溶剂体系分离过程能耗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支撑液膜 苯/环己烷混合物 蒸汽渗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酯烷基侧链对水性聚氨酯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姚路路 席涛 +2 位作者 叶辉 郝文涛 崔鹏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8,共8页
分别采用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丁酯(BMA)、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DMA)与带有双键封端的水性聚氨酯共聚,制得甲基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WPUA)乳液,采用浇注法制得WPUA膜,合成了系列不同烷基侧链甲基丙烯酸酯共聚改性水性聚... 分别采用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丁酯(BMA)、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DMA)与带有双键封端的水性聚氨酯共聚,制得甲基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WPUA)乳液,采用浇注法制得WPUA膜,合成了系列不同烷基侧链甲基丙烯酸酯共聚改性水性聚氨酯膜.改性后膜的热稳定性提高;对WPUA膜渗透汽化苯/环己烷(质量比5/95)混合液结果表明:随着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侧链的增长,渗透通量提高,但分离因子有所降低,WPU-MMA膜与WPU-BMA膜的分离选择性较好,改性膜的渗透汽化活化能从25.86kJ/mol增加到31.24kJ/mol,苯和环己烷的渗透活化能均增大,且环己烷渗透活化能均高于苯的渗透活化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环己烷 渗透汽化 水性聚氨酯 共聚 甲基丙烯酸酯 侧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液体储运氢技术经济分析与比较 被引量:5
13
作者 马雪飞 李宗鸿 +1 位作者 肖植煌 李平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02-205,210,共5页
对3种原料成本较低的有机液体储放氢体系(甲苯/甲基环己烷、苯/环己烷、萘/十氢萘)进行了加/脱氢工艺流程模拟,估算了加/脱氢环节的工程成本,发现原料费用是加氢环节成本的决定性因素,而脱氢环节成本取决于公用工程费用,其中萘/十氢萘... 对3种原料成本较低的有机液体储放氢体系(甲苯/甲基环己烷、苯/环己烷、萘/十氢萘)进行了加/脱氢工艺流程模拟,估算了加/脱氢环节的工程成本,发现原料费用是加氢环节成本的决定性因素,而脱氢环节成本取决于公用工程费用,其中萘/十氢萘体系的氢气储存单价最低。3种体系的运输成本分析结果表明,萘/十氢萘体系的氢运输成本也最低。与当前主流储运氢方式(气氢拖车、液氢罐车和气氢管道)进行了技术经济性比较,发现利用有机液体储运氢500 km时的氢气总成本(含加/脱氢及运输)为8.86元/kg,低于同样距离运输的气氢拖车和液氢罐车等的储运成本。因此,在需要大规模长距离运输、海运、长期储存等情况下,有机液体储运氢技术有着明显的经济性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液体储运氢 技术经济分析 苯/甲基己烷 苯/环己烷 萘/十氢萘 气氢拖车 液氢罐车 气氢管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