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苦马豆素对家兔脾脏免疫功能及代谢的影响
1
作者 赵金香 陶大勇 +3 位作者 杜国丰 张家鸣 沈佳宜 矫继峰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80,共7页
为了探讨苦马豆素通过消化系统对家兔脾脏免疫功能和代谢的影响,将体重为(1.9±0.12)kg的24只家兔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雌、雄各半。试验组家兔饲喂含有小花棘豆的自制颗粒饲料,饲喂苦马豆素剂量为2 mg/(kg·d),对照组... 为了探讨苦马豆素通过消化系统对家兔脾脏免疫功能和代谢的影响,将体重为(1.9±0.12)kg的24只家兔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雌、雄各半。试验组家兔饲喂含有小花棘豆的自制颗粒饲料,饲喂苦马豆素剂量为2 mg/(kg·d),对照组家兔饲喂自制颗粒饲料中不含小花棘豆。所有家兔单笼饲养,自由饮水,每天观测并记录家兔的健康状态。在试验的第60天,采取所有家兔脾脏,对脾脏进行基于iTRAQ的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关键蛋白质的Western blot验证。结果显示,所有试验组家兔均呈现明显的中毒现象。与对照组相比,共鉴定出315个与新陈代谢(81%)及免疫相关(15%)的差异表达蛋白质(>1.5倍或<1/1.5倍)。而且,苦马豆素中毒家兔脾脏细胞分解代谢处于激活状态,但其免疫反应处于抑制状态。说明苦马豆素抑制了家兔脾脏的免疫功能,激活了脾脏组织的分解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素 小花棘豆 脾脏 同位素标记的相对和绝对定量技术 蛋白质组 免疫 家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菌中苦马豆素合成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李隐哲 卢萍 《绿色科技》 2025年第10期274-280,共7页
苦马豆素(swainsonine,SW)是疯草内生真菌Alternaria oxytropis产生的,牲畜食用疯草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得疯草病(locoism),严重者死亡,造成了巨大的畜牧业危害。对不同真菌中SW合成相关基因进行综述,包括sac、P 5 CR、swnA、swnK、swnN、s... 苦马豆素(swainsonine,SW)是疯草内生真菌Alternaria oxytropis产生的,牲畜食用疯草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得疯草病(locoism),严重者死亡,造成了巨大的畜牧业危害。对不同真菌中SW合成相关基因进行综述,包括sac、P 5 CR、swnA、swnK、swnN、swnR、swnH 1和swnH2基因,为今后疯草内生真菌中SW合成相关基因的研究及SW合成途径的明晰提供思路,对未来指导疯草中SW的控制有重要价值,对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也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素 疯草内生真菌 基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苦马豆素的疯草内生真菌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丹 卢萍 +4 位作者 袁博 杜玲 李玉玲 高峰 姜凯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8-368,共11页
含苦马豆素(Swainsonine, SW)的棘豆属(Oxytropis DC.)和黄芪属(Astragalus L.)植物称为疯草,其共生着一种疯草内生真菌(Alternaria Section Undifilum oxytropis)。疯草中的SW由其内生真菌产生,而非由宿主植物产生。SW是一种吲哚里西... 含苦马豆素(Swainsonine, SW)的棘豆属(Oxytropis DC.)和黄芪属(Astragalus L.)植物称为疯草,其共生着一种疯草内生真菌(Alternaria Section Undifilum oxytropis)。疯草中的SW由其内生真菌产生,而非由宿主植物产生。SW是一种吲哚里西啶类生物碱,牲畜食用疯草后引起中毒,严重者死亡,对我国畜牧业危害巨大。本文对棘豆属疯草的分类与分布,疯草内生真菌的分类、分布、传播方式及形态学差异,不同真菌中SW的合成相关酶及合成途径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讨论了SW合成途径及其关键酶的作用,旨在为疯草内生真菌的研究、利用及SW合成途径的明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疯草内生真菌 豆素 次级代谢产物 棘豆属植物 疯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花棘豆苦马豆素和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倪苗 马崇勇 +9 位作者 董海娟 乌仁曹 巴图那顺 乌银嘎 季彦华 嘎丽娃 梁艳 苏秦 孙彦楠 余奕东 《现代畜牧科技》 2024年第9期75-78,共4页
该文选取鄂尔多斯市乌审旗3个试验点天然草地小花棘豆,分别在分枝期、现蕾期、盛花期和枯黄期检测其苦马豆素和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小花棘豆中苦马豆素含量和营养成分在不同物候期呈动态变化,苦马豆素在盛花期... 该文选取鄂尔多斯市乌审旗3个试验点天然草地小花棘豆,分别在分枝期、现蕾期、盛花期和枯黄期检测其苦马豆素和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小花棘豆中苦马豆素含量和营养成分在不同物候期呈动态变化,苦马豆素在盛花期含量最高,粗蛋白、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磷平均含量在现蕾期表现最好。综合评定小花棘豆毒素和营养成分,结果为现蕾期>分枝期>盛花期>枯黄期。在小花棘豆综合利用过程中,如提取苦马豆素,最佳刈割期为盛花期,如作饲草料,最佳刈割期为现蕾期,结合脱毒或间歇饲喂等方式进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花棘豆 豆素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抑制色谱法测定棘豆属植物提取物中的苦马豆素 被引量:15
5
作者 郭治安 张小辉 +2 位作者 赵景婵 袁红安 梁小云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56-656,共1页
关键词 离子抑制色谱法(ion suppression chromatography) 豆素(swainsonine) 植物提取物(plant extract) 棘豆属植物(Oxytrop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甲基化-α-D-甘露糖苷内标法测定变异黄芪中的苦马豆素 被引量:14
6
作者 赵兴华 崔忠华 +4 位作者 耿果霞 王建华 张志敏 宋毓民 刘志滨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81-782,共2页
建立以甲基化-α-D-甘露糖苷为内标物,用气相色谱测定变异黄芪中苦马豆素的方法。植物样品经甲醇超声提取、氯仿去除杂质后,将碱性正丁醇萃取物用硅烷化试剂进行衍生化,通过AT.SE-54毛细管柱分离,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测得变异黄芪... 建立以甲基化-α-D-甘露糖苷为内标物,用气相色谱测定变异黄芪中苦马豆素的方法。植物样品经甲醇超声提取、氯仿去除杂质后,将碱性正丁醇萃取物用硅烷化试剂进行衍生化,通过AT.SE-54毛细管柱分离,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测得变异黄芪干草粉中苦马豆素含量为115.7mg/kg,加标回收率为82.6%~94.0%,相对标准偏差为2.8%。该方法能用于疯草样品中苦马豆素的含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GC) 疯草(locoweed) 豆素(swainsonine) 衍生化(derivat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疆地区小花棘豆中苦马豆素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26
7
作者 王帅 吴书奇 +2 位作者 胡建军 张玲 马春晖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94-1197,共4页
小花棘豆(Oxytropis glabra)草粉经稀盐酸浸提、过滤、滤液上732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用1 mol/L氨水洗脱,得到总生物碱。将总生物碱用甲醇完全溶解、过滤,回收甲醇后的残留物,过180μm硅胶柱,用氯仿∶甲醇∶氨水∶水(体积比为70∶26∶2... 小花棘豆(Oxytropis glabra)草粉经稀盐酸浸提、过滤、滤液上732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用1 mol/L氨水洗脱,得到总生物碱。将总生物碱用甲醇完全溶解、过滤,回收甲醇后的残留物,过180μm硅胶柱,用氯仿∶甲醇∶氨水∶水(体积比为70∶26∶2∶2)混合溶剂洗脱,薄层层析检测,合并同类项,挥干后将残留物在90℃、-0.094 MPa条件下升华,得到白色针状结晶。经薄层色谱、熔点、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分析,确定为苦马豆素,提取率为19.95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花棘豆 豆素 提取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花棘豆产苦马豆素内生真菌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21
8
作者 卢围 路浩 +5 位作者 赵宝玉 荣杰 陈基萍 王瑞 高文超 陈占莉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29-436,共8页
通过对小花棘豆内生真菌的分离纯化,筛选产苦马豆素内生真菌,探讨小花棘豆内生真菌与其毒性成分苦马豆素的相互关系。本研究对采自内蒙古西部草地的6份小花棘豆样品进行内生真菌分离纯化,采用薄层色谱和气相色谱技术对内生真菌发酵液进... 通过对小花棘豆内生真菌的分离纯化,筛选产苦马豆素内生真菌,探讨小花棘豆内生真菌与其毒性成分苦马豆素的相互关系。本研究对采自内蒙古西部草地的6份小花棘豆样品进行内生真菌分离纯化,采用薄层色谱和气相色谱技术对内生真菌发酵液进行苦马豆素定性、定量检测,筛选产苦马豆素内生真菌;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内生真菌种属鉴定。从小花棘豆样品中分离得到6株内生真菌。经筛选,其中有2株产苦马豆素,编号为XJ-J-I和XJ-H-1,其发酵液中苦马豆素产量分别为4.209 2mg.L-1和16.733 8mg.L-1。鉴定结果表明,这2株内生真菌虽然形态学存在差异,但基因型相同,同属镰刀属内生真菌—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小花棘豆中存在产苦马豆素内生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花棘豆 内生真菌 豆素 层出镰刀菌 疯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川棘豆生物碱分析及苦马豆素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16
9
作者 李勤凡 王建华 +2 位作者 李蓉 陈亚 刘志滨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339-1343,共5页
冰川棘豆干粉,经甲醇提取,盐酸酸化,酸水液用氯仿萃取数次,NaOH调pH至9~10,依次用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称重表明生物碱多集中在正丁醇组分,且以大极性生物碱为主.薄层层析检查结果显示,氯仿组分有10种生物碱,乙酸乙酯组分有7种... 冰川棘豆干粉,经甲醇提取,盐酸酸化,酸水液用氯仿萃取数次,NaOH调pH至9~10,依次用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称重表明生物碱多集中在正丁醇组分,且以大极性生物碱为主.薄层层析检查结果显示,氯仿组分有10种生物碱,乙酸乙酯组分有7种生物碱,正丁醇组分有5种生物碱.将正丁醇组分经硅胶柱层析,乙酸乙酯一甲醇系统梯度洗脱,每30~50 mL收集1份,薄层层析监测,同类合并.Ehrlich's试剂显色明显段油浴升华,得到白色针状结晶,与苦马豆素标准样品进行薄层层析对照,其斑点形状、颜色相同,Rf值相近.通过熔点和IR、MS、1HNMR、13CNMR等鉴定其化学结构,为苦马豆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棘豆 生物碱 豆素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南疆地区小花棘豆中苦马豆素含量 被引量:24
10
作者 王帅 陈根元 +1 位作者 胡建军 马春晖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28-733,共6页
【目的】建立以甲基-α-D-吡喃甘露糖苷(me-Gal)为内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小花棘豆中苦马豆素含量的方法。【方法】在柱温200℃、进样口温度300℃、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温度280℃、高纯氮气载气压力200 kPa条件下,对苦马豆素(SW)进行气相... 【目的】建立以甲基-α-D-吡喃甘露糖苷(me-Gal)为内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小花棘豆中苦马豆素含量的方法。【方法】在柱温200℃、进样口温度300℃、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温度280℃、高纯氮气载气压力200 kPa条件下,对苦马豆素(SW)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结果】在0.375~6 mg/mL SW质量浓度范围内对SW和me-Gal峰面积比值的线性关系良好,加标平均回收率为102.18%,RSD=1.724%(n=5)。小花棘豆中各部位苦马豆素含量为:种子(58.09±0.48)mg/kg;叶(21.81±0.58)mg/kg;全株(19.14±0.16)mg/kg;茎(12.30±0.23 mg/kg)。【结论】该方法结果准确,可用于小花棘豆中苦马豆素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花棘豆 豆素 气相色谱 内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苦马豆素真菌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22
11
作者 马尧 路浩 +6 位作者 赵宝玉 来航线 李蓉 王占新 陈基萍 卢围 荣杰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21-629,共9页
为探明青海及内蒙古多种疯草类植物及其根际土壤中是否存在产生苦马豆素的真菌,并对其种属进行鉴定,同时测定其苦马豆素产率。本试验拟对采自内蒙古和青海的疯草样品中的内生真菌及根际土壤真菌进行分离;应用薄层色谱和气相色谱法分别... 为探明青海及内蒙古多种疯草类植物及其根际土壤中是否存在产生苦马豆素的真菌,并对其种属进行鉴定,同时测定其苦马豆素产率。本试验拟对采自内蒙古和青海的疯草样品中的内生真菌及根际土壤真菌进行分离;应用薄层色谱和气相色谱法分别检测菌丝及发酵液中苦马豆素含量,筛选可产生苦马豆素的真菌;运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属种进行鉴定。从青海采集的疯草样品中分离并筛选出2株可产苦马豆素真菌,一株为土壤真菌,一株为内生真菌,分别命名为FS-5和EFG-7;菌丝中苦马豆素含量分别为0.773和0.11 mg.g-1,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试验结果,确定这2株真菌分别为裂褶菌属真菌和镰孢菌(霉)属三线镰刀菌。结果显示,我国青海疯草及根际土壤中存在可产生苦马豆素的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素 内生真菌 裂褶菌属 三线镰刀菌 疯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棘豆中产苦马豆素内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31
12
作者 余永涛 王建华 +7 位作者 赵清梅 李海利 宋毓民 王妍 张志敏 崔忠华 耿果霞 李勤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0-46,51,共8页
【目的】确定甘肃棘豆中是否存在产生苦马豆素(SW)的内生真菌。【方法】对甘肃棘豆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应用薄层色谱法和气相色谱-甲基化--αD-甘露糖苷内标法分别对菌丝中SW进行检测,筛选可生成SW的疯草内生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应用... 【目的】确定甘肃棘豆中是否存在产生苦马豆素(SW)的内生真菌。【方法】对甘肃棘豆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应用薄层色谱法和气相色谱-甲基化--αD-甘露糖苷内标法分别对菌丝中SW进行检测,筛选可生成SW的疯草内生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对5.8S rDNA-ITS序列进行扩增,并对扩增序列进行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对其进行种属分类。【结果】筛选出1种可以产生SW的甘肃棘豆内生真菌FEL3,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得其菌丝中SW含量为400.52μg/g。根据形态学、5.8S 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和文献报道,确定FEL3为埃里格孢属真菌。【结论】甘肃棘豆中存在生成SW的内生真菌Embellisiasp.FEL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棘豆 豆素 内生真菌 埃里格孢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马豆素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3
作者 路浩 王建军 +5 位作者 孙莉莎 赵宝玉 王占新 马尧 陈基萍 刘忠艳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7-90,共4页
苦马豆素(SW)是一种吲哚里西啶生物碱,最早是从灰苦马豆中分离得到,是疯草类植物的主要毒性成分。它能抑制肿瘤细胞表面糖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与转移。此外,SW能促进脾细胞增殖,增强巨噬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还能促... 苦马豆素(SW)是一种吲哚里西啶生物碱,最早是从灰苦马豆中分离得到,是疯草类植物的主要毒性成分。它能抑制肿瘤细胞表面糖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与转移。此外,SW能促进脾细胞增殖,增强巨噬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还能促进机体淋巴细胞活性升高,刺激机体骨髓细胞增殖,增强机体杀灭肿瘤细胞的能力。由于SW具有很好的抗肿瘤活性和免疫增强作用,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并作为抗肿瘤药物筛选的后备药物。目前,国外SW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已进入Ⅲ期临床试验阶段,而国内才刚起步。论文主要介绍了SW抗肿瘤作用及其临床治疗效果,并对SW下一步研究重点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素 抗肿瘤 免疫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马豆素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14
作者 张志敏 王建华 +5 位作者 赵兴华 余永涛 刘志滨 耿果霞 马保华 赵晓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1-66,共6页
【目的】探索苦马豆素(SW)对小鼠免疫器官发育、外周血液中细胞数及淋巴细胞增殖功能的影响,为SW免疫研究提供新的试验依据。【方法】将80只昆白系小鼠随机分为8组,其中5个试验组按0.05,0.2,0.8,3.2和6.4mg/kg剂量每天灌... 【目的】探索苦马豆素(SW)对小鼠免疫器官发育、外周血液中细胞数及淋巴细胞增殖功能的影响,为SW免疫研究提供新的试验依据。【方法】将80只昆白系小鼠随机分为8组,其中5个试验组按0.05,0.2,0.8,3.2和6.4mg/kg剂量每天灌服不同质量浓度的SW生理盐水溶液,连续21d;其他3组均为对照组(分别为生理盐水组、环磷酰胺组和空白对照组)。检测小鼠胸腺和脾脏指数,用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液中白细胞、红细胞及淋巴细胞数;用MTT法检测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活化。【结果】在SW剂量为0.2~0.8mg/kg,小鼠脏器(胸腺和脾脏)指数及外周血液中的细胞数均增加;SW单独作用或其协同刀豆蛋白A(ConA)和植物血凝素P(PHA-P)刺激时,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增强,SW协同脂多糖(LPS)刺激时,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活性降低。SW剂量为6.4mg/kg时,小鼠的脏器指数和外周血液中的细胞数均减少;无论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受丝裂原刺激与否,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均降低。【结论】SW可以通过提高小鼠脏器指数及外周血液中细胞数提高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增强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SW剂量为6.4mg/kg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提示SW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具有选择性和双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素 淋巴细胞 脏器指数 外周血液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马豆素对小鼠肝脏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帅 张玲 +2 位作者 陈根元 吴书奇 马春晖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304-2309,2318,共7页
【目的】探讨苦马豆素对小鼠肝脏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进一步揭示苦马豆素的毒性作用机理。【方法】将64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将小花棘豆全草粉碎后,按Ⅰ组添加15%(含苦马豆素30 mg/kg)、Ⅱ组添加30%... 【目的】探讨苦马豆素对小鼠肝脏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进一步揭示苦马豆素的毒性作用机理。【方法】将64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将小花棘豆全草粉碎后,按Ⅰ组添加15%(含苦马豆素30 mg/kg)、Ⅱ组添加30%(含苦马豆素60 mg/kg)、Ⅲ组添加45%(含苦马豆素90 mg/kg)的比例制作颗粒饲料,饲喂至典型中毒症状出现。攻毒第14、28、42、63 d每次每组随机采集4只小鼠的肝脏,检测SOD、GSH-Px、CAT、NOS活性及MDA、NEFA、·OH、NO和Glu含量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试验组小鼠肝脏SOD、GSH-Px、CAT等抗氧化物酶的活性极显著下降(P<0.01),MDA、NEFA、·OH、NO含量极显著上升(P<0.01),Glu含量极显著下降(P<0.01)。【结论】苦马豆素对小鼠肝脏抗氧化功能有显著影响,而且具有一定的时间和剂量效应关系,长期低剂量摄入苦马豆素可引起小鼠不同程度的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素 自由基 小鼠 肝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棘豆中苦马豆素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60
16
作者 童德文 曹光荣 李绍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5-8,共4页
用升华法从甘肃棘豆中分离到一种白色细针状结晶,经TLC、MP、IR、MS鉴定分析确定为苦马豆素,经计算甘肃棘豆中的提取率为 14μg/g。
关键词 甘肃棘豆 豆素 升华法 分离 鉴定 抗癌作用 饲草中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异黄芪中苦马豆素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3
17
作者 陈绍淑 樊月圆 +4 位作者 赵宝玉 王银朝 邵耀东 达能太 哈斯巴图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10期59-61,共3页
 变异黄芪经甲醇热回流提取,浸膏用稀盐酸溶解,氯仿萃取除杂质,然后用氢氧化钠调pH值至9~11,依次用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正丁醇萃取物经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得到一种白色针状晶体25.3mg。通过熔点和IR、MS、1HNMR、13C...  变异黄芪经甲醇热回流提取,浸膏用稀盐酸溶解,氯仿萃取除杂质,然后用氢氧化钠调pH值至9~11,依次用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正丁醇萃取物经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得到一种白色针状晶体25.3mg。通过熔点和IR、MS、1HNMR、13CNMR等鉴定其化学结构,确定为苦马豆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黄芪 豆素 分离鉴定 甲醇 热回流提取 浸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豆类丝核菌发酵代谢产物中苦马豆素的测定 被引量:12
18
作者 张黎 杨鸣琦 +2 位作者 周宏超 蒲鹏 曹光荣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24-126,共3页
 利用气相色谱法,对实验室分离保存的6株豆类丝核菌发酵代谢产物中的苦马豆素(swainsonine,SW)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豆类丝核菌发酵代谢产物中含有大量SW,其中02-6B与02-3A2株菌代谢产物中苦马豆素含量分别达到1093.17与119...  利用气相色谱法,对实验室分离保存的6株豆类丝核菌发酵代谢产物中的苦马豆素(swainsonine,SW)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豆类丝核菌发酵代谢产物中含有大量SW,其中02-6B与02-3A2株菌代谢产物中苦马豆素含量分别达到1093.17与1199.64mg/L,说明这2株菌可用于SW生物合成的研究,并有利于降低SW生物合成的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类丝核菌 豆素 发酵 代谢产物 测定 气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马豆素的来源、药理作用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9
作者 黄鑫 梁剑平 +1 位作者 高旭东 郝宝成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75-1085,共11页
吲哚里西啶类生物碱苦马豆素是疯草及其内寄生真菌的代谢产物,其有良好的抗病毒、抗肿瘤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具有巨大的药用潜力。作者简要阐述了苦马豆素的药理作用、检测方法、药用价值和研发潜力,并对其来源及疯草内生真菌合成... 吲哚里西啶类生物碱苦马豆素是疯草及其内寄生真菌的代谢产物,其有良好的抗病毒、抗肿瘤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具有巨大的药用潜力。作者简要阐述了苦马豆素的药理作用、检测方法、药用价值和研发潜力,并对其来源及疯草内生真菌合成苦马豆素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丰富苦马豆素的来源,为其在科研和医疗上的广泛应用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素 来源 药理作用 检测方法 内生菌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主要疯草中苦马豆素的动态变化规律 被引量:12
20
作者 吴晨晨 赵宝玉 +5 位作者 路浩 马烽 曹丹丹 刘晓学 刘忠艳 王占新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1-58,共8页
通过研究疯草中主要毒性成分—苦马豆素的动态变化规律,为疯草防治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在采集疯草时对其生长环境进行观察和GPS定位,确定样品采集信息。采用气相色谱方法,对不同地区采集的不同种类、不同生长时期和不同生长部位的疯草样... 通过研究疯草中主要毒性成分—苦马豆素的动态变化规律,为疯草防治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在采集疯草时对其生长环境进行观察和GPS定位,确定样品采集信息。采用气相色谱方法,对不同地区采集的不同种类、不同生长时期和不同生长部位的疯草样品中的苦马豆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苦马豆素动态变化规律。按照疯草种类区分,甘肃棘豆苦马豆素平均含量最高,达到0.148‰,最低为哈密黄芪,为0.044‰;按照区域区分,采于青海野牛坡的花期急弯棘豆苦马豆素含量最高,达到0.277‰;按照生长阶段区分,花期苦马豆素含量最高,平均达到0.139‰;不同部位中,花的含量最高,平均达到0.162‰。不同种类疯草中苦马豆素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甘肃棘豆、急弯棘豆、茎直黄芪、小花棘豆、变异黄芪、哈密黄芪;按区域区分,不同区域疯草中苦马豆素含量随海拔升高而升高;按生长阶段区分,不同生长时期的疯草中苦马豆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花期、花果期、果期和花前期,按生长部位区分,苦马豆素含量也有差别,由高到低分别是花、叶、荚果、根和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疯草 豆素 气相色谱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