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杀虫活性成分6β-丙氧基苦皮藤素Ⅴ的微量合成 被引量:2
1
作者 杨征敏 姬志勤 +3 位作者 张继文 胡兆农 叶庆富 吴文君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3-227,共5页
苦皮藤根皮粉经苯回流提取、大孔树脂层析和硅胶层析后获得苦皮藤素Ⅴ。以正丙醇和苦皮藤素Ⅴ为原料,建立了基于无水碘代反应和威廉姆逊反应的6β-丙氧基苦皮藤素Ⅴ的微量合成方法,反应总收率约为17%。最终产物以HRMS、1H NMR和13C NMR... 苦皮藤根皮粉经苯回流提取、大孔树脂层析和硅胶层析后获得苦皮藤素Ⅴ。以正丙醇和苦皮藤素Ⅴ为原料,建立了基于无水碘代反应和威廉姆逊反应的6β-丙氧基苦皮藤素Ⅴ的微量合成方法,反应总收率约为17%。最终产物以HRMS、1H NMR和13C NMR确认为6β-丙氧基苦皮藤素Ⅴ。HPLC分析表明,该产物纯度大于98%。该方法为杀虫活性成分6β-丙氧基苦皮藤素Ⅴ的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合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源杀虫剂 苦皮藤素ⅴ 6β-丙氧基苦皮藤素ⅴ 微量合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皮藤素Ⅴ对粘虫Mythimna separata细胞色素P450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诱导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吕敏 寇娟 +1 位作者 刘惠霞 吴文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80-184,共5页
【目的】研究解毒酶系在苦皮藤素V代谢中的作用。【方法】利用UV-Vis分光光度计,研究了苦皮藤素V对6龄5日龄粘虫Mythimna separata的中肠及脂肪体细胞色素P450(包括P450、NADPH-P450还原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诱导作用。【结果... 【目的】研究解毒酶系在苦皮藤素V代谢中的作用。【方法】利用UV-Vis分光光度计,研究了苦皮藤素V对6龄5日龄粘虫Mythimna separata的中肠及脂肪体细胞色素P450(包括P450、NADPH-P450还原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诱导作用。【结果】粘虫幼虫的细胞色素P450与CO完全结合后,逐渐失活变为细胞色素P420;经苦皮藤素V处理后,粘虫幼虫的中肠P450含量较未经苦皮藤素V处理的对照增加了2.4倍,NADPH-P450还原酶活性、GST活性均低于对照,而脂肪体P450含量、NADPH-P450还原酶活性、GST活性分别为对照的1.32,1.30和1.13倍。【结论】苦皮藤素V对粘虫中肠P450具有较强的诱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虫 细胞色素P450 谷胱甘肽S-转移酶 苦皮藤素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皮藤素Ⅴ-BSA对家兔的免疫原性研究
3
作者 杨润亚 祁志军 吴文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27-29,33,共4页
 研究了苦皮藤素 (CA)分别采用混合酸酐法和碳化二亚胺法合成的苦皮藤素 人工抗原CA-BSA1,CA-BSA2的免疫原性。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合成的人工抗原都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可诱导家兔产生抗苦皮藤素 的特异性抗体,但产生的抗体浓度较低,用...  研究了苦皮藤素 (CA)分别采用混合酸酐法和碳化二亚胺法合成的苦皮藤素 人工抗原CA-BSA1,CA-BSA2的免疫原性。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合成的人工抗原都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可诱导家兔产生抗苦皮藤素 的特异性抗体,但产生的抗体浓度较低,用琼脂双扩散法不能检测到产生的抗体,而ELISA法可检测到苦皮藤素 的特异性抗体,且检测结果表明,随免疫次数的增加,家兔体内抗苦皮藤素 特异性抗体浓度也随之增加,但增加幅度并不为指数增长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源杀虫剂 苦皮藤素ⅴ 家兔 免疫原性 人工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第32卷总目次
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Z001-Z008,共8页
关键词 小麦条锈菌 颖柄锈菌 江河源区 苦皮藤素ⅴ 王长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自然科学版 学报 连续出版物 目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