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处理方法对苦参种子萌发的影响
1
作者 李岩岩 《农家科技》 2024年第10期199-201,共3页
随着近些年来人们对于苦参药用价值的不断了解,苦参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苦参种子具有休眠性,常规处理方法不能使种子萌发。为了提高苦参种子发芽率,本研究采用不同温度和不同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对苦参种子进行处理,探讨苦参种子的萌发特性... 随着近些年来人们对于苦参药用价值的不断了解,苦参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苦参种子具有休眠性,常规处理方法不能使种子萌发。为了提高苦参种子发芽率,本研究采用不同温度和不同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对苦参种子进行处理,探讨苦参种子的萌发特性,为苦参种植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对其在临床上更好地进行应用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处理方法 苦参种子 发芽率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和光照对苦参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张庆霞 杜彦斌 +3 位作者 纪瑛 杨宏生 李秀丽 张煜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52-54,共3页
本试验研究了光照和温度对苦参种子萌发的影响。种子发芽试验的发芽温度分别为10、15、18、20、25、30、35℃;光照条件分别为黑暗和自然光两种条件。完全随机设计。结果表明,10℃低温下种子吸胀和发芽缓慢,随着温度的升高,其吸胀率、发... 本试验研究了光照和温度对苦参种子萌发的影响。种子发芽试验的发芽温度分别为10、15、18、20、25、30、35℃;光照条件分别为黑暗和自然光两种条件。完全随机设计。结果表明,10℃低温下种子吸胀和发芽缓慢,随着温度的升高,其吸胀率、发芽率、发芽指数随之增高,当温度达到35℃时,种子霉烂率最高,但发芽率降低,其中20、25、30℃条件下,种子吸胀速度较快,发芽时间短,发芽率、发芽指数高,与其它温度相比较均达到了显著差异,苦参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为15℃,最适温度为20~30℃,最高温度为35℃。苦参种子在黑暗和光照条件下都能萌发,但黑暗条件下其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种子 光照 温度 发芽率 发芽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处理方法对苦参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庆霞 纪瑛 +1 位作者 杜彦斌 彭涛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3-95,共3页
研究不同处理方法对苦参种子萌发的影响。以苦参种子为试材,采用不同浓度赤霉素和过氧化氢溶液浸种、浓硫酸拌种和浸种、热水浸种和沙搓处理,测定其对种子吸胀率、硬实率、发芽势和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与对照相比较,98%浓... 研究不同处理方法对苦参种子萌发的影响。以苦参种子为试材,采用不同浓度赤霉素和过氧化氢溶液浸种、浓硫酸拌种和浸种、热水浸种和沙搓处理,测定其对种子吸胀率、硬实率、发芽势和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与对照相比较,98%浓硫酸拌种能显著促进苦参种子的萌发,其中浓硫酸拌种40 m in效果最好,发芽势和发芽率分别达到82%和88%,分别较对照提高167.4%,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处理方法 苦参种子 萌发 硬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种子形态解剖结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宋芸 崔芬芬 +2 位作者 陈亮 王立 乔永刚 《种子》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8-50,共3页
用体视显微镜观察苦参种子的形态,并且对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制作的苦参种子横切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苦参的种子呈卵圆形,平滑而有光泽,种皮呈黄褐色,有明显的种脐。苦参种子的横切面解剖结构特征为:最外层为栅栏组织逐渐加厚而形成的... 用体视显微镜观察苦参种子的形态,并且对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制作的苦参种子横切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苦参的种子呈卵圆形,平滑而有光泽,种皮呈黄褐色,有明显的种脐。苦参种子的横切面解剖结构特征为:最外层为栅栏组织逐渐加厚而形成的角质层;表皮层下面为"工"字形的骨状石细胞;种脐部位有较为发达的维管系统;苦参子叶较大,富含大量的淀粉粒。加厚的角质层和骨状石细胞增强了苦参种皮的保护功能,这一特征可能是苦参种子休眠的原因之一。苦参种子形态解剖结构观察为进一步研究苦参种子休眠和硬实性的形成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种子 石蜡切片 形态解剖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种子硬实性的组织解剖学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崔芬芬 陈亮 +3 位作者 曹亚萍 王勇飞 乔永刚 宋芸 《山西农业科学》 2019年第10期1717-1721,1741,共6页
硬实是种子常见的休眠类型之一,制约种子的种质创新利用。为研究硬实性的解剖结构,对不同种源的苦参种子的硬实率进行统计,利用石蜡切片法制作苦参种子及不同发育时期的种皮切片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苦参种子具有很高的硬实率,高达93%;... 硬实是种子常见的休眠类型之一,制约种子的种质创新利用。为研究硬实性的解剖结构,对不同种源的苦参种子的硬实率进行统计,利用石蜡切片法制作苦参种子及不同发育时期的种皮切片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苦参种子具有很高的硬实率,高达93%;苦参种子由种皮、种脐及子叶等结构组成;种皮由角质层、栅栏组织、骨状石细胞、厚壁细胞以及薄壁细胞等组成,种皮结构较复杂,具有典型的豆科种皮结构特征;种脐部位由珠柄残余物和维管系统等组成;苦参子叶富含大量的淀粉粒。并且随着种子的发育,种皮的厚度不断增加,栅栏组织在种皮中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加,这一特征可能是造成苦参硬实的原因之一。不同发育时期苦参种子解剖结构的观察结果可为进一步揭示苦参种子硬实性的形成机制奠定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种子 硬实性 石蜡切片 解剖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优化苦参种子黄酮超声提取工艺 被引量:3
6
作者 徐艳丽 赵文英 +1 位作者 孙彦妮 王倩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7-90,共4页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苦参种子黄酮超声提取工艺。最佳提取条件为液料比13∶1(m L/g)、超声时间105 min、超声频率74 Hz。在此条件下,黄酮提取量预测值为13.49mg/g,验证值为13.41 mg/g,与理论值基本一致,说明此优化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苦参种子黄酮超声提取工艺。最佳提取条件为液料比13∶1(m L/g)、超声时间105 min、超声频率74 Hz。在此条件下,黄酮提取量预测值为13.49mg/g,验证值为13.41 mg/g,与理论值基本一致,说明此优化方法合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种子 黄酮 超声提取 响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种子形态特征及萌发规律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张庆霞 纪瑛 《中国种业》 2009年第11期54-55,共2页
采用称重、测量、解剖等方法,研究苦参种子的形态结构及吸水特性,TTC染色法测定种子生活力,选取来源于岷县和成县的苦参种子,经过沙擦处理和未处理研究其萌发过程和特性。结果表明,苦参种子的硬实率高达90%以上,经测定种子生活力为78%,... 采用称重、测量、解剖等方法,研究苦参种子的形态结构及吸水特性,TTC染色法测定种子生活力,选取来源于岷县和成县的苦参种子,经过沙擦处理和未处理研究其萌发过程和特性。结果表明,苦参种子的硬实率高达90%以上,经测定种子生活力为78%,种子存在吸水困难。未经处理的种子萌发速度缓慢,置23℃恒温条件下的种子吸水膨胀后第5天才有胚根露出种皮,15d完成萌发过程,且萌发率低。经过沙擦处理的种子,其吸水速度加快,种子的发芽率显著高于未处理的种子,说明坚硬的种皮是阻止种子吸水和萌发的主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种子 形态特征 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种子深加工过程油脂类副产物发酵产灵菌红素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倪亮 张森 +3 位作者 郭盛 曾飞 徐明明 段金廒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0-138,共9页
为提升苦参资源的利用效率,本研究以苦参种子提取生物碱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油脂类物质为研究对象,筛选可利用苦参种子废弃油脂生产灵菌红素的菌株并优化其发酵工艺。利用UPLC-Q-TOF-MS /MS对纯化后的发酵产物进行分析,并通过单因素考察... 为提升苦参资源的利用效率,本研究以苦参种子提取生物碱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油脂类物质为研究对象,筛选可利用苦参种子废弃油脂生产灵菌红素的菌株并优化其发酵工艺。利用UPLC-Q-TOF-MS /MS对纯化后的发酵产物进行分析,并通过单因素考察和响应面优化获得菌株利用苦参种子油发酵产灵菌红素的最佳工艺参数。筛选到的菌株经形态和16S rDNA测序鉴定为粘质沙雷氏菌,并命名为粘质沙雷氏菌L9。优化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苦参种子油、牛肉膏和氯化钙的最佳浓度分别为13 g/L、9.5 g/L及0.3 g/L,温度30℃;在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下,灵菌红素最高产量约为317.21 mg/L,产率提高约3.2倍。本研究以苦参种子深加工过程产生的副产物为研究对象,对其油脂类成分进行资源化利用研究,在有效处置苦参种子固废物的同时产生灵菌红素高附加值产品,为以种子类药材深加工过程固废物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种子 粘质沙雷氏菌 灵菌红素 中药资源循环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处理苦参种子的生物学效应 被引量:3
9
作者 谢晓宇 尹美强 温银元 《山西农业科学》 2019年第4期568-572,共5页
利用不同强度的磁化弧光等离子体(电流强度为0,0.5,1.0,1.5,2.0,2.5,3.0 A)处理苦参种子,通过分析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幼苗株高、根长、侧根数及根系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研究等离子体对苦参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利用不同强度的磁化弧光等离子体(电流强度为0,0.5,1.0,1.5,2.0,2.5,3.0 A)处理苦参种子,通过分析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幼苗株高、根长、侧根数及根系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研究等离子体对苦参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苦参种子通过不同参数的等离子体处理后,苦参幼苗株高、根长、侧根数均显著高于对照,且均出现了"双峰"现象,其中,在电流强度为2.0 A时3项形态指标均达到最高,分别为7.74,12.16 cm和8条;另一峰则不稳定存在于某一强度下;经处理后苦参根系的干、鲜质量也有显著提高;0.5~2.5 A等离子体处理的种子的发芽势显著高于对照,以电流强度为2.0 A时苦参种子的发芽势最高,比对照增加了66.67%;等离子体处理显著增加了苦参幼苗根系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及根系活力,分别在电流强度为2.5,0.5,1.0 A时最大。综合分析表明,2.0 A的磁化弧光等离子体处理对促进苦参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效果最佳;磁化等离子体处理可以打破苦参种子休眠,促进物质转化,加速种子的萌发,增加发芽势,提高根系活力,有利于形成齐苗壮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苦参种子 根系活力 可溶性糖 可溶性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