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苦丁皂苷L、苦丁皂苷N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胡夏恬
倪帅帅
+4 位作者
焦安妮
于敏
关玥
张凤清
焦连庆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55-60,共6页
为研究不同温度下苦丁皂苷L(kudinoside L)、苦丁皂苷N(kudinoside N)与牛血清白蛋白(BSA)间结合和转运的机制及BSA二级结构变化情况。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kudinoside L、kudinoside N与BSA间荧光猝灭机制;采用圆二色谱法研究BSA二级结...
为研究不同温度下苦丁皂苷L(kudinoside L)、苦丁皂苷N(kudinoside N)与牛血清白蛋白(BSA)间结合和转运的机制及BSA二级结构变化情况。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kudinoside L、kudinoside N与BSA间荧光猝灭机制;采用圆二色谱法研究BSA二级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kudinoside L、kudinoside N均能有效猝灭BSA内源荧光,猝灭类型为动态猝灭,分子间作用力主要为疏水作用,两个化合物与BSA各形成1个结合位点。此外,kudinoside L与BSA结合后,BSA中的α-螺旋和β-折叠含量增加;kudinoside N与BSA结合后,BSA中α-螺旋和无规卷曲含量减少,表明上述两种皂苷与BSA结合后,BSA内部结构环境均发生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丁皂苷
L
苦丁皂苷
N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法
圆二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苦丁皂苷D的分离纯化及其纳米粒的制备表征
2
作者
胡夏恬
张凤清
于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15-20,共6页
目的:为了提高苦丁皂苷D的水溶性。方法:采用常压柱层析法、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手段从苦丁茶冬青中分离纯化皂苷,获得化合物苦丁皂苷D(Kudinoside D)。以聚谷氨酸(γ-PGA)和L-苯丙氨酸乙酯(LPAE)为原料,分别采用沉淀法、透析法制备...
目的:为了提高苦丁皂苷D的水溶性。方法:采用常压柱层析法、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手段从苦丁茶冬青中分离纯化皂苷,获得化合物苦丁皂苷D(Kudinoside D)。以聚谷氨酸(γ-PGA)和L-苯丙氨酸乙酯(LPAE)为原料,分别采用沉淀法、透析法制备苦丁皂苷D纳米粒,利用透射电镜和动态纳米粒度仪对纳米粒理化性质进行表征,利用透析法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结果:与沉淀法相比,透析法制备的苦丁皂苷D纳米粒的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提高了1.5、4.5倍,包封率达65.46%,载药量达13.24%。苦丁皂苷D纳米粒呈规则球形,平均粒径为(75±25)nm,Zeta电势为33.7。结论:体外释药实验表明苦丁皂苷D纳米粒可提高药物的水溶性,具有良好的体外缓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丁皂苷
D
γ-PGA-PAE
纳米粒
表征
分离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叶冬青皂苷与牛血清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
2
3
作者
焦安妮
于敏
+2 位作者
关玥
倪帅帅
焦连庆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8-14,共7页
为研究不同温度下大叶冬青皂苷G(Latifoloside G)、大叶冬青皂苷C(Latifoloside C)及苦丁皂苷G(Kudinoside G)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情况,为大叶冬青皂苷在体内运输及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本文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小分子与...
为研究不同温度下大叶冬青皂苷G(Latifoloside G)、大叶冬青皂苷C(Latifoloside C)及苦丁皂苷G(Kudinoside G)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情况,为大叶冬青皂苷在体内运输及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本文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小分子与蛋白的结合机制、结合模式、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等,采用圆二色谱法研究蛋白质的构象变化。结果表明:三种皂苷均能有效猝灭BSA内源荧光,Kudinoside G为静态猝灭,Latifoloside G、Latifoloside C为动态猝灭。随着三种药物小分子浓度的增加,BSA的内源荧光强度降低,两种温度下BSA的最大发射峰皆发生轻微蓝移,三种皂苷的发射波长皆由347 nm蓝移到345 nm,三种皂苷与BSA结合能力的顺序为Latifoloside G>Latifoloside C>Kudinoside G。Kudinoside G与BSA之间主要作用力类型为氢键和范德华力,Latifoloside G及Latifoloside C与BSA之间主要作用力为疏水作用。发现Latifoloside G和Kudinoside G两种小分子与BSA的结合能力与C-28位所连的极性基团有关,且齐墩果烷型的Latifoloside C比Kudinoside G更易于插入到BSA的疏水腔中。圆二色光谱表明,三种皂苷与BSA的结合均可使BSA内部结构环境发生改变,α-螺旋含量增加,微环境极性减小,疏水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冬青
皂
苷
苦丁皂苷
牛血清白蛋白
相互作用
荧光光谱法
圆二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苦丁皂苷L、苦丁皂苷N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胡夏恬
倪帅帅
焦安妮
于敏
关玥
张凤清
焦连庆
机构
长春工业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
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
吉林大学药学院
出处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55-60,共6页
基金
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20150311037YY)
吉林省卫生计生科研计划项目(2014z206)
吉林省中医药科技项目(2014-ZD28)。
文摘
为研究不同温度下苦丁皂苷L(kudinoside L)、苦丁皂苷N(kudinoside N)与牛血清白蛋白(BSA)间结合和转运的机制及BSA二级结构变化情况。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kudinoside L、kudinoside N与BSA间荧光猝灭机制;采用圆二色谱法研究BSA二级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kudinoside L、kudinoside N均能有效猝灭BSA内源荧光,猝灭类型为动态猝灭,分子间作用力主要为疏水作用,两个化合物与BSA各形成1个结合位点。此外,kudinoside L与BSA结合后,BSA中的α-螺旋和β-折叠含量增加;kudinoside N与BSA结合后,BSA中α-螺旋和无规卷曲含量减少,表明上述两种皂苷与BSA结合后,BSA内部结构环境均发生了改变。
关键词
苦丁皂苷
L
苦丁皂苷
N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法
圆二色谱法
Keywords
kudinoside L
kudinoside N
bovine serum albumin(BSA)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circular dichroism
分类号
TS201.3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苦丁皂苷D的分离纯化及其纳米粒的制备表征
2
作者
胡夏恬
张凤清
于敏
机构
长春工业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
出处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15-20,共6页
基金
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0C032-6)
吉林省卫生计生科研计划项目(2014z206)
吉林省中医药科技项目(2014-ZD28)。
文摘
目的:为了提高苦丁皂苷D的水溶性。方法:采用常压柱层析法、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手段从苦丁茶冬青中分离纯化皂苷,获得化合物苦丁皂苷D(Kudinoside D)。以聚谷氨酸(γ-PGA)和L-苯丙氨酸乙酯(LPAE)为原料,分别采用沉淀法、透析法制备苦丁皂苷D纳米粒,利用透射电镜和动态纳米粒度仪对纳米粒理化性质进行表征,利用透析法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结果:与沉淀法相比,透析法制备的苦丁皂苷D纳米粒的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提高了1.5、4.5倍,包封率达65.46%,载药量达13.24%。苦丁皂苷D纳米粒呈规则球形,平均粒径为(75±25)nm,Zeta电势为33.7。结论:体外释药实验表明苦丁皂苷D纳米粒可提高药物的水溶性,具有良好的体外缓释效果。
关键词
苦丁皂苷
D
γ-PGA-PAE
纳米粒
表征
分离纯化
Keywords
Kudinoside D
γ-PGA-PAE
nanoparticles
characterization
isolation and purification
分类号
TS101.8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叶冬青皂苷与牛血清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
2
3
作者
焦安妮
于敏
关玥
倪帅帅
焦连庆
机构
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
出处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8-14,共7页
基金
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200404092YY)
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0C032-6)。
文摘
为研究不同温度下大叶冬青皂苷G(Latifoloside G)、大叶冬青皂苷C(Latifoloside C)及苦丁皂苷G(Kudinoside G)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情况,为大叶冬青皂苷在体内运输及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本文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小分子与蛋白的结合机制、结合模式、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等,采用圆二色谱法研究蛋白质的构象变化。结果表明:三种皂苷均能有效猝灭BSA内源荧光,Kudinoside G为静态猝灭,Latifoloside G、Latifoloside C为动态猝灭。随着三种药物小分子浓度的增加,BSA的内源荧光强度降低,两种温度下BSA的最大发射峰皆发生轻微蓝移,三种皂苷的发射波长皆由347 nm蓝移到345 nm,三种皂苷与BSA结合能力的顺序为Latifoloside G>Latifoloside C>Kudinoside G。Kudinoside G与BSA之间主要作用力类型为氢键和范德华力,Latifoloside G及Latifoloside C与BSA之间主要作用力为疏水作用。发现Latifoloside G和Kudinoside G两种小分子与BSA的结合能力与C-28位所连的极性基团有关,且齐墩果烷型的Latifoloside C比Kudinoside G更易于插入到BSA的疏水腔中。圆二色光谱表明,三种皂苷与BSA的结合均可使BSA内部结构环境发生改变,α-螺旋含量增加,微环境极性减小,疏水性增加。
关键词
大叶冬青
皂
苷
苦丁皂苷
牛血清白蛋白
相互作用
荧光光谱法
圆二色谱法
Keywords
the saponins of Ilex latifolia Thunb
kubutin
bovine serum albumin
interaction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circar dichroism
分类号
O6 [理学—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苦丁皂苷L、苦丁皂苷N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
胡夏恬
倪帅帅
焦安妮
于敏
关玥
张凤清
焦连庆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苦丁皂苷D的分离纯化及其纳米粒的制备表征
胡夏恬
张凤清
于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大叶冬青皂苷与牛血清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
焦安妮
于敏
关玥
倪帅帅
焦连庆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