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云南松混沌的苗木群体演变为初始林分的研究
被引量:2
- 1
-
-
作者
杨永祥
张裕农
-
机构
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
出处
《云南林业科技》
2000年第4期10-14,共5页
-
文摘
云南松生长的环境 ,蕴藏着生长所需要的能量 ,也包含低温、干旱、病虫害等破坏性因素 ,是持续涨落波动的“能量流”。“苗木群体”对不稳定“能量流”的适应 ,表现为通过优胜劣汰而演变为初始林分。能够进入初始林分的“苗木群体” ,可由“平均苗龄” 1~ 10年刻划的“苗木株数递减率”来描述。各种密度的“苗木群体”都通过优胜劣汰的过程进入初始林分 ,它是一种整体性的演变过程。用随机调查的 192个“苗木群体”样本进行导算 ,揭示出 1个“苗木度”为 0 3~ 2 0 ,随“平均苗龄”增长而走向初始林分的演变模型。“平均苗龄” 10年时的株数变动为 2 490 0~ 3 6 2 0株 /hm2 ,也就是初始林分形成 (株数—蓄积量 )结构的时刻 ,从此林分演变过程由“内部时间 (T = D)”刻划的“株数递减率 /蓄积量递增率”来描述。具有时间因素的初始林分 ,是“耗散结构”的起点。
-
关键词
云南松
苗木群体
初始林分
耗散结构
能量流
-
Keywords
Pinus yunnanensis,plant population,primary stand,internal time,decrease of tree numb`
-
分类号
S791.257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S718.541
[农业科学—林学]
-
-
题名北京杨苗木群体内土壤预测方法的研究
- 2
-
-
作者
穆天民
-
机构
北京林业管理干部学院
-
出处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51-156,共6页
-
文摘
近代土壤水分运动的研究已引入土壤(S)—植物(P)—大气(A)连续系统的观点和以力学、分子动力学和热力学原理为基础的能量概念。遵循这些观点,以内蒙古林学院教学苗圃内北京杨(Populus beijingensis Hsu)苗木群体与其环境所构成的SPAC系统为对象,根据均质非饱和土壤的一维流动基本方程,考虑植物蒸腾和土壤表面蒸发过程,在确定了一些参数和函数关系的基础上,用BASIC语言编制程序在ALPHA计算机上模拟了该系统中土壤水分的运动。研究结果表明,预测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相对误差多在5%以下,其中最大的也不超过8%。
-
关键词
杨
苗木群体
土壤
非饱和
一维流
-
Keywords
One-dimational flow
Unsaturated homogenous soil
-
分类号
S714
[农业科学—林学]
-
-
题名红皮云杉群体后代苗木形态和生长特征多样性的研究
被引量:3
- 3
-
-
作者
陈树海
刘秀芝
王会玲
张智春
张含国
-
机构
黑龙江省伊春林管局
黑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所
-
出处
《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9-11,共3页
-
-
关键词
红皮云杉
群体后代苗木
形态特征
生长特征
多样性
遗传变异
-
分类号
S791.182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
-
题名云南松在采伐迹地上更新成林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7
- 4
-
-
作者
杨永祥
孟广涛
方向京
李贵祥
柴勇
和丽萍
-
机构
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
出处
《云南林业科技》
2003年第4期12-18,共7页
-
基金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金沙江流域退化天然林恢复重建技术研究示范" (2 0 0 1BA5 10B0 60 3 )
"云南省不同类型区生态恢复重建模式与天然林保护监测
预警研究" (2 0 0 0 -K0 1-0 4-0 5 )项目资助
-
文摘
自种子发芽起 ,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就结合在一起 ,制约着云南松采伐迹地“苗木群体”的苗木死亡率。有一些“苗木群体”的苗木死亡率小于 1而演变为“初始林分” ,另一些“苗木群体”的苗木死亡率等于 1而死亡殆尽。唯一可推演的是“苗木群体”演变为“初始林分”的过程。根据苗木密度把云南松采伐迹地的“苗木群体”归纳成 0 3~ 2 0等 13个“苗木度”等级 ,用“平均苗龄”A =1、 2、 3…… 15 (年 )刻划出“苗木群体”演变为“初始林分”的过程 ,从而揭示出云南松在采伐迹地上更新成林的规律性。
-
关键词
云南松
采伐迹地
成林过程
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苗木群体
初始林分
-
Keywords
Pinus yunnanensis
cut-over area
generation
seedling group
primary stand
-
分类号
S791.257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