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女性大网膜腺癌2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刘艳丽 刘爽 +2 位作者 张文 安杰 刘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83-984,共2页
目的探讨女性大网膜腺癌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大网膜腺癌进行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研究,并结合文献与卵巢原发癌对比分析。结果大网膜腺癌组织学特征:例1由复层非黏液性柱状上皮细胞构成,细胞排列成圆形或卵圆形腺... 目的探讨女性大网膜腺癌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大网膜腺癌进行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研究,并结合文献与卵巢原发癌对比分析。结果大网膜腺癌组织学特征:例1由复层非黏液性柱状上皮细胞构成,细胞排列成圆形或卵圆形腺样结构,部分腺体融合呈筛网状,诊断为腹膜内膜样腺癌。例2由输卵管型上皮细胞构成,细胞呈腺管状、乳头状结构,诊断为腹膜浆液性腺癌。2例肿瘤细胞均表达间皮素(mesothelin,MSLN)、CA125等卵巢上皮抗原。结论大网膜腺癌病理学形态、临床经过与卵巢原发上皮癌无差别,分子改变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网膜腺肿瘤 第二苗勒系统 免疫组化 分子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腹膜透明细胞癌1例并文献复习
2
作者 陈燕坪 卢建平 +2 位作者 陈宝珍 张红 陈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17-920,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1例原发性腹膜透明细胞癌进行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39岁,大网膜肿物,子宫及双侧附件未见明显异常。镜下见肿瘤细胞呈实性片状、管...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1例原发性腹膜透明细胞癌进行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39岁,大网膜肿物,子宫及双侧附件未见明显异常。镜下见肿瘤细胞呈实性片状、管囊状、乳头状和腺管状排列,伴出血、坏死,核分裂易见。高倍镜下见肿瘤主要由透明细胞、嗜酸性细胞和鞋钉样细胞构成。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K7、CEA、CA125、PAX-8、HNF1-β和Ber-EP4均阳性,CK20、CK5/6、CR、MC、CDX-2、WT-1、TTF-1、ER、PR、Villin、vimentin、CD10和CD15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约70%。结论原发性腹膜透明细胞癌是非常罕见的苗勒系统肿瘤,具有特征性的形态学及免疫表型,在排除转移性卵巢或子宫透明细胞癌后方可确诊。此外,还需与浆液性腺癌、子宫内膜样癌、恶性间皮瘤、卵黄囊瘤等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肿瘤 透明细胞癌 苗勒系统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盆腔大囊肿为表现的广泛型输卵管内膜异位囊肿:1例报告 被引量:1
3
作者 黄胡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65-867,共3页
本文报道一例罕见的广泛型输卵管内膜异位囊肿。患者为绝经后女性,主要表现为卵巢囊肿伴盆腔多个小囊肿样病变。有慢性盆腔疼痛病史,超声诊断为盆腔多囊性病变。由于并未意识到这种罕见的输卵管内膜异位大囊肿,在行腹腔镜探查时才予以... 本文报道一例罕见的广泛型输卵管内膜异位囊肿。患者为绝经后女性,主要表现为卵巢囊肿伴盆腔多个小囊肿样病变。有慢性盆腔疼痛病史,超声诊断为盆腔多囊性病变。由于并未意识到这种罕见的输卵管内膜异位大囊肿,在行腹腔镜探查时才予以明确诊断。只有少数文献报道菜花状输卵管内膜异位囊肿表现为卵巢或盆腔肿物。本文不仅重点描述这一罕见表现,同时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包括术前诊断、腹腔镜下病灶外观、病理特点,并讨论应否在高风险患者中例行输卵管切除术,旨在减少高级别浆液性卵巢肿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卵管内膜异位症 腹腔镜 多囊病变 苗勒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