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祖荫的张力:清代以降清水江下游天柱苗侗地区祠堂的修建 被引量:14
1
作者 吴才茂 李斌 龙泽江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1年第3期37-46,共10页
祠堂,作为宗族祭祀的公共空间,在传统中国社会中由来已久。地处边圉的清水江下游地区,尽管在目前能阅读到的官方文献中,祠堂并未作为主要的对象被关注。然而,近三年田野调查所获之族谱、碑文、契约文书等民间历史文献的整理显示,自清代... 祠堂,作为宗族祭祀的公共空间,在传统中国社会中由来已久。地处边圉的清水江下游地区,尽管在目前能阅读到的官方文献中,祠堂并未作为主要的对象被关注。然而,近三年田野调查所获之族谱、碑文、契约文书等民间历史文献的整理显示,自清代乾隆年间开始,清水江下游天柱苗、侗地区兴起了祠堂修建的风潮,这一现象虽经政治运动而有所中断,但一直延续到现代社会。清水江下游天柱苗侗的祠堂修建及其延续,既是国家王朝制度及正统文化向区域社会不断渗透的结果,也是少数民族地区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组织资源的需求,更是边疆苗、侗地区民众对国家认同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天柱 祠堂 宗族 苗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谐司法语境下的民族习惯法困局——以黔东南苗族地区“挂红”司法个案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向玉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2年第4期74-81,共8页
苗族婚姻习惯法对强奸等案件的处理有特殊的规则,要求违规者用"挂红"的方式向受害人家属赔礼道歉,即将违规者的猪或羊等当众杀掉,聚众分食,在令违规者名誉扫地的同时,受害人也得以挽回面子,苗族婚姻习惯法对此问题特有的处理... 苗族婚姻习惯法对强奸等案件的处理有特殊的规则,要求违规者用"挂红"的方式向受害人家属赔礼道歉,即将违规者的猪或羊等当众杀掉,聚众分食,在令违规者名誉扫地的同时,受害人也得以挽回面子,苗族婚姻习惯法对此问题特有的处理方式适应了小地域的社会治理要求。但随着苗侗地区经济快速发展,这种处理方式与现代司法不相符合,普通民众的司法观念和婚姻习惯法方法与国家法之间的冲突也引发了大量的纠纷。类似的典型司法个案是法官在司法实践中面临的难题之一。如何化解此类个案也成为当前民族地区法院在纠纷解决中的困局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司法 民族习惯法 苗侗地区 司法个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