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思想的价值向度与时代启示 |
张元奎
|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
2024 |
6
|
|
2
|
发掘与重构:苏霍姆林斯基难管教儿童教育思想探究 |
李保强
徐礼祥
|
《中小学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3
|
苏霍姆林斯基论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
续润华
陈春梅
|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13
|
|
4
|
苏霍姆林斯基“差生"教育观探析 |
张正君
|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22
|
|
5
|
新时代教师角色的应然、实然与使然——基于苏霍姆林斯基人学教育思想的审视 |
肖甦
宋瑞洁
|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25
|
|
6
|
从困难儿童到快乐儿童—苏霍姆林斯基的儿童体育思想解读 |
王立华
张海峰
|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7
|
苏霍姆林斯基的学生学习困难观及其启示 |
叶长文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16
|
|
8
|
苏霍姆林斯基论学生的自我教育 |
续润华
|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16
|
|
9
|
苏霍姆林斯基健康教育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
周丛改
刘梅英
|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10
|
苏霍姆林斯基的创造教育思想 |
王富平
|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10
|
|
11
|
同情:沟通教师与儿童心灵的艺术——来自苏霍姆林斯基的启示 |
武秀霞
|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2
|
|
12
|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师研究思想 |
吴义昌
|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1
|
|
13
|
更新观念 成人为先——重温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把握其精神实质 |
刘范美
|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5
|
|
14
|
论苏霍姆林斯基的研究性学习法 |
鲁保华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0 |
26
|
|
15
|
苏霍姆林斯基主体参与思想评析 |
王升
|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6
|
|
16
|
蓝天下的快乐学校——苏霍姆林斯基幼儿教育思想与实践述评 |
边霞
|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
2006 |
6
|
|
17
|
苏霍姆林斯基论校长素质及其现实价值 |
李保强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4
|
|
18
|
苏霍姆林斯基论学生学业成绩不良的预防 |
续润华
周长虹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
2008 |
1
|
|
19
|
手脑结合:新课程的选择与期待——苏霍姆林斯基手脑结合思想对课程改革的启示 |
孙大君
|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2
|
|
20
|
苏霍姆林斯基的德育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
肖浩
|
《探索》
北大核心
|
2005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