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0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里格气田二叠系山西组曲流河储集层岩相与构型
1
作者 马志欣 李进步 +4 位作者 付斌 白慧 李浮萍 马生晖 贾金娥 《新疆石油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0-287,共8页
常规曲流河储集层表征通常利用直井密井网资料,缺少井间资料,导致曲流河构型单元平面组合不可靠。以苏里格气田二叠系山西组为钻探目标的SSF-AH水平井+大井组为例,利用水平井和直井资料进行曲流河储集层岩相识别及构型解剖。结果表明:... 常规曲流河储集层表征通常利用直井密井网资料,缺少井间资料,导致曲流河构型单元平面组合不可靠。以苏里格气田二叠系山西组为钻探目标的SSF-AH水平井+大井组为例,利用水平井和直井资料进行曲流河储集层岩相识别及构型解剖。结果表明:研究区岩相划分为4类,从Ⅰ类到Ⅳ类,沉积时期水动力逐渐减弱,Ⅰ类和Ⅱ类是主要的含气岩相,Ⅲ类和Ⅳ类岩相多不含气;水平井钻遇曲流河储集层构型单元组合模式主要有横跨式、纵跨式和穿越式3种;曲流河河道砂体宽度为900~1100 m,边滩砂体长度为650~800 m,平均为720 m,边滩砂体宽度为800~1000 m,平均为910 m,废弃河道宽度小于100 m;边滩砂体通常由4~5期侧积砂体构成,侧积体厚度为0.4~1.5 m,平面宽度为120~220 m;侧积泥岩厚度为0.2~0.4 m,垂向密度为0.5~0.8条/m,平面密度为0.011条/m。利用水平井+大井组资料能够提高构型表征结果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苏里格气田 山西组 曲流河 岩相 构型单元 水平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致密气藏经济极限井网密度确定方法
2
作者 李鹏 范倩倩 +3 位作者 徐文 刘莉莉 范继武 白慧 《新疆石油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2-387,共6页
致密气藏井网优化均针对井网整体部署阶段,然而苏里格气田中区已开发至中—后期,产能建设已进入加密部署阶段,为了保障加密井的开发效果,需评价不同储集层条件、加密时机及天然气价格条件下经济极限井网密度。在苏里格气田中区分别选取... 致密气藏井网优化均针对井网整体部署阶段,然而苏里格气田中区已开发至中—后期,产能建设已进入加密部署阶段,为了保障加密井的开发效果,需评价不同储集层条件、加密时机及天然气价格条件下经济极限井网密度。在苏里格气田中区分别选取不同储量丰度典型井区开展数值模拟研究,结合不同井网密度气井及气藏开发指标,评价不同井网密度气井干扰程度和老井不同生产年限地层压力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预测加密井最终累计产气量;结合天然气价格等经济参数,确定不同加密时机经济极限井网密度,实现了加密井经济效益部署。在苏里格气田的应用显示,当天然气价格为1.119元/m^(3)时,在未动用区可直接整体部署密度为4.5口/km^(2)的经济极限井网;当需要进行井网加密时,在生产3年内的老井附近井网可加密到3.5口/km^(2);当天然气价格上涨到1.550元/m^(3)时,在生产5年内的老井附近井网可加密到5.0口/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气田 致密气藏 经济极限井网密度 累计产气量 内部收益率 加密时机 采收率 储量丰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致密砂岩气藏CCUS-EGR:物模与数模
3
作者 高树生 刘华勋 +4 位作者 吕伟峰 叶礼友 熊伟 朱文卿 安来志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5-137,共13页
根据气体状态方程,废弃气藏注CO_(2)不仅可以实现CO_(2)埋存,还可以提高气藏采收率,CCUS-EGR的研究重点为气藏工程与数值模拟,通常采用达西渗流模型,基础物理模型缺乏实验支撑。为此,针对苏里格气田CCUS-EGR先导试验区苏东41-53井区储... 根据气体状态方程,废弃气藏注CO_(2)不仅可以实现CO_(2)埋存,还可以提高气藏采收率,CCUS-EGR的研究重点为气藏工程与数值模拟,通常采用达西渗流模型,基础物理模型缺乏实验支撑。为此,针对苏里格气田CCUS-EGR先导试验区苏东41-53井区储层物性与开发特征,运用物理模拟与数值模拟技术研究废弃气藏注CO_(2)埋存与提高采收率的动态过程,预测了CO_(2)埋存与提高气藏采收率效果。研究结果表明:①气藏废弃压力越高,相应的碳埋存量与气藏采收率提高值越大;含水饱和度越高,相应的碳埋存量与气藏采收率提高值越小。②非均质性会导致碳埋存量与采收率提高值极低;注气速度越高,突破时间越早,存在最佳注气速度;温度越高,突破时间越早,相应的碳埋存量越少,当温度低于CO_(2)临界温度时,可以大幅度提高碳埋存量,而温度对气藏采收率提高值影响较小。③建立了考虑气水两相渗流、气体间扩散效应的苏里格气田致密砂岩气藏注CO_(2)埋存与提高气藏采收率动态预测渗流模型,注CO_(2)突破时气藏采收率提高值高,受扩散效应影响,突破后还可以继续产出CH_(4),进一步提高气藏采收率,当产物中CO_(2)含量达到50%后,碳埋存量与气藏采收率增长缓慢,可作为注CO_(2)埋存与气藏提高采收率的截止条件。结论认为,通过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得到的新认识,不仅为该先导试验区CCUS-EGR一体化技术实施提供了理论支撑与矿场试验指导,而且对于国内不同类型气藏CCUS-EGR项目的实施也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苏里格气田 CCUS-EGR 致密砂岩气藏 物理模拟 数值计算 气体驱替与扩散渗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采出水无纯化电解制氢试验
4
作者 何战友 徐自强 +5 位作者 赵明洋 王百 周子健 吴红钦 林松涛 李佩珊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3-211,共9页
气田开发过程中随天然气一起采出的凝析水和地层水(简称采出水)具有水量大、水质复杂、处理难度高等特点,利用气田采出水电解制氢,可在实现废水资源化再利用的同时促进气田氢能业务的发展,但目前由于纯化水的处理成本过高,限制了气田采... 气田开发过程中随天然气一起采出的凝析水和地层水(简称采出水)具有水量大、水质复杂、处理难度高等特点,利用气田采出水电解制氢,可在实现废水资源化再利用的同时促进气田氢能业务的发展,但目前由于纯化水的处理成本过高,限制了气田采出水电解制氢的规模应用和发展。为此,基于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的采出水样本,在分析水质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了膜耐受、补水、水处理、电解制氢等室内预实验,再将采出水进行絮凝沉降预处理,开展为期31 d的无纯化电解制氢现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①室内实验的补水速率约为0.06~0.1 g/(cm^(2)·h),其中1号水样的补水效果较好,按照后续现场试验0.4 m^(3)/h的氢气产量计算,所需膜面积约为0.5 m^(2);明矾对6种水样的絮凝沉降效果均较好,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超过98%。②现场试验结果表明,仅需对高矿化度、高COD的气田采出水进行简单针对性的预处理,即可实现无纯化电解制氢且氢气纯度达到99.999%,符合储氢、用氢等后续工艺链条的标准。结论认为:①该工艺技术路线能够有效解决气田采出水处理及去向问题,对促进新能源与油气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技术推动作用;②后续应扩大试验及应用规模,引入绿电以及工业化高集成高能效制氢设备,从而大幅降低系统能耗,使其具备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气田 电解水制氢 气田采出水 无纯化 聚四氟乙烯膜 预处理 絮凝沉降 C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东南部马五段地层水分布规律、主控因素及其对油气开采量的影响
5
作者 张凯笑 郭艳琴 +3 位作者 暴文博 孟宇涛 李百强 吴珍珍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07-1020,共14页
【研究目的】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东南部奥陶系马家沟组五段储层主要为碳酸盐岩储层,在生产过程中地层出水严重,气水关系复杂,主控因素不明确,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该区的天然气生产。【研究方法】在地层水化学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利用... 【研究目的】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东南部奥陶系马家沟组五段储层主要为碳酸盐岩储层,在生产过程中地层出水严重,气水关系复杂,主控因素不明确,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该区的天然气生产。【研究方法】在地层水化学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氯钠系数、脱硫系数、钠钙系数等参数对地层水的形成环境进行分析;进而通过单井识别、连井对比及平面展布特征刻画研究了气水分布规律;最后结合构造、古地貌、储层物性等方面研究了气水分布的主控因素及其对油气开采量的影响。【研究结果】结果表明,苏里格气田东南部马五1亚段地层水矿化度较高,平均148905.46 mg/L,pH显示弱—中酸性,水型均表现为CaCl_(2)型,地层水整体表现为低氯钠系数、钠钙系数和脱硫系数,高氯镁系数、变质系数和盐化系数特征,地层封闭性较好,有利于气藏保存。纵向上,根据成因差异及空间分布形态将地层水分为构造低部位水、孤立透镜状水和低渗带滞留水,构造低部位水常见于研究区西部构造相对较低处和东南方向构造相对较低的鼻凹处;孤立透镜状水较为不发育。平面上看,产水井主要集中在G4-8、S158等5个区域,其中东部含水面积较大,主要为气水混合区。【结论】地层水分布受构造和前石炭纪古地貌格局及储层非均质性3个因素同时控制。构造高点控制纵向上气水分异,更容易产水,岩溶古地貌控制气水横向分布非均质性,使得某些区域渗透率低,影响开发效果,储层特征控制气驱水效率,物性较好的储层富含天然气,物性差的区块滞留水多,影响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水 分布规律 主控因素 马家沟组 苏里格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油气开采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苏54区块山2—盒8段河流相沉积特征及演化
6
作者 杨顺智 庞军刚 +4 位作者 笱顺超 李昊隆 王赞 张杰 袁晓琪 《地质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98-1113,共16页
苏里格气田苏54区块的勘探开发目标逐渐转向气水同层、含水气层,表现出高含水井逐渐增多、有效砂体连通性差、储层非均质性较强等特点,且对主力层位盒8、山1及山2段沉积相类型、沉积演化等方面的认识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应用沉积... 苏里格气田苏54区块的勘探开发目标逐渐转向气水同层、含水气层,表现出高含水井逐渐增多、有效砂体连通性差、储层非均质性较强等特点,且对主力层位盒8、山1及山2段沉积相类型、沉积演化等方面的认识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应用沉积学理论,基于岩心相标志特征,结合测井相分析,开展了单井及对比剖面相分析,分析了河流沉积微相类型及特征,并统计各段(亚段)砂体厚度与地层厚度比值(砂地比),以砂地比30%为边界,绘制了沉积微相河床心滩或边滩砂体边界。研究认为,苏54区块山2—盒8段属于河流相沉积,其中早期(山2、山1段)及晚期(盒8上亚段)主要发育曲流河边滩及河漫滩,而中期(盒8下亚段)发育辫状河心滩及泛滥平原。边滩表现为高幅锯齿状或光滑状钟形;心滩主要表现为锯齿状箱形或光滑状箱形。其中,盒8下段砂体厚度大,平面展布范围广,河道发育规模大,叠加型砂体发育。山2及山1段曲流河的边滩沉积砂体垂向上叠置,横向上连片,其中山1段部分井区砂体发育,砂体厚层叠置较为常见。心滩和边滩为研究区上古生界天然气聚集的主要储集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古地理演化 山2—盒8段 苏里格气田 苏54区块 鄂尔多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低渗储层解水锁剂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被引量:5
7
作者 孙妩娟 杨欢 +3 位作者 杨志成 李星蓉 柯从玉 张群正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78-883,共6页
针对苏里格气田低渗储层岩石表面特性及水锁成因,通过对润湿反转剂、酸液及缓蚀剂等药剂进行筛选优化,确定出最优的解水锁剂配方;并在此最优解水锁剂配方下,进行了解水锁剂性能评价、岩心自吸实验及苏里格气田5口低产井解水锁实验。实... 针对苏里格气田低渗储层岩石表面特性及水锁成因,通过对润湿反转剂、酸液及缓蚀剂等药剂进行筛选优化,确定出最优的解水锁剂配方;并在此最优解水锁剂配方下,进行了解水锁剂性能评价、岩心自吸实验及苏里格气田5口低产井解水锁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最优的解水锁配方为0.5%(w)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0.01%(w)非离子表面活性剂+10%(w)CH_(3)CH_(2)OH+1.5%(w)缓蚀剂+0.5%(w)HCl+1.0%(w)CH_(3)COOH+3.0%(w)HF;解水锁剂可将亲水性岩石表面反转为强气润湿性,接触角从58.73°增加到130.81°;解水锁剂处理后的岩心自吸水量降低74.8%,岩心气测渗透率回复率达到80.6%~88.7%;施工后的气井产能显著提高,日增气量达到(0.54~3.09)×10^(4)m^(3),起到了很好的解水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气田 低渗储层 润湿反转剂 解水锁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西南部致密储层非均质性特征及对成藏的制约 被引量:7
8
作者 崔明明 李进步 +1 位作者 李莹 李义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4-230,共17页
致密砂岩气藏是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的重要组成,其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影响了致密气成藏和甜点区优选,进而制约了气田高效开发。为进一步揭示储层非均质性成因及对致密气成藏的影响,选取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西南部山1段和盒8段致密储层为... 致密砂岩气藏是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的重要组成,其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影响了致密气成藏和甜点区优选,进而制约了气田高效开发。为进一步揭示储层非均质性成因及对致密气成藏的影响,选取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西南部山1段和盒8段致密储层为例,通过岩芯观察、扫描电镜、薄片鉴定、生产和测井分析等技术手段,研究储层非均质特征,探讨沉积作用和微观孔隙演化对非均质性和成藏的影响。结果表明,储层非均质性多表现为层内粒度的垂向韵律性、夹层的不均匀分布、渗透率的平面分布差异等;储层非均质性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共同影响,沉积作用控制了水动力条件、砂体展布、厚度和砂体构型,储层微观非均质性受岩矿组构和孔隙演化影响;不同厚度和构型的复合砂体,多样的矿物组分、孔隙结构,致密气的选择性充注,共同造成了苏里格地区致密储层的非均质性及含气性差异。复合砂体的高孔渗部位是致密气开采的甜点区,但是在优选有利区时不应只关注这些厚层的高孔渗砂体,也应关注规模小、非均质性稍强的透镜状砂体,需要充分考虑到储层非均质性对致密气成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气田 非均质性 砂体构型 复合砂体 有利区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质辫状河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以苏里格气田石盒子组8段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田兵 苑艺瀚 +4 位作者 段志强 唐俊 邱尚锟 张杰 郭程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7-394,402,共9页
文中基于丰富的岩心、测井、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物性分析等资料,对苏里格气田东区密井网区石盒子组8段(盒8段)砂质辫状河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盒8段砂岩平均孔隙度和渗透率分别为8.79%和0.219... 文中基于丰富的岩心、测井、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物性分析等资料,对苏里格气田东区密井网区石盒子组8段(盒8段)砂质辫状河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盒8段砂岩平均孔隙度和渗透率分别为8.79%和0.219×10^(-3)μm^(2),是典型的低孔、低渗—特低渗储层;孔渗关系呈分区特征,发育低孔低渗、低孔特低渗和特低孔特低渗3类储层;(假杂基化)岩屑溶蚀孔为主要孔隙类型,储层孔喉偏细,连通性较差;辫状河心滩厚层粗粒砂岩是优质储层发育的基础,并影响后续成岩作用类型及进程,差异化、韵律性成岩演化是决定储层非均质性的关键;厚层砂体中部以岩屑溶蚀段为主,两侧过渡为硅质胶结段,边缘发育钙质胶结段;粗粒岩屑砂岩为主的强溶蚀厚层心滩砂体中部多为气层、含气水层,可作为剩余气开发“甜点”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储层特征 辫状河 成岩作用 苏里格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46区盒8段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6
10
作者 孙超国 黄文明 +4 位作者 梁家驹 钱利军 左银辉 刘帆 刘畅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7-206,215,共11页
为查明苏里格气田46区盒8段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文中利用铸体薄片、岩心物性、扫描电镜、压汞、T2核磁等测试分析,对盒8段致密砂岩储层开展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盒8段致密砂岩储层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粒间溶孔、粒内溶孔... 为查明苏里格气田46区盒8段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文中利用铸体薄片、岩心物性、扫描电镜、压汞、T2核磁等测试分析,对盒8段致密砂岩储层开展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盒8段致密砂岩储层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粒间溶孔、粒内溶孔、杂基孔,平均孔隙度为6.93%,平均渗透率为1.620×10-3μm2,为一套特低孔—超低孔、超低渗储层。孔喉分布不均匀,分选相对较差,以中小孔-细微喉组合为主。低体积分数岩屑、高体积分数石英、大粒径颗粒是优质储层发育的物质基础;沉积作用保留的原生粒间孔隙是次生孔隙、成岩裂缝发育的基础,也是寻找优质储层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储层特征 主控因素 盒8段 苏里格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西区与天环坳陷北段二叠系地层水地球化学特征、成因及来源对比 被引量:1
11
作者 颜凯 李博偲 +5 位作者 徐建斌 徐学敏 丁佳伟 郑少威 潘志强 何大祥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3-676,共14页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西区与天环坳陷北段是鄂尔多斯盆地重要的天然气富集区,其气水关系复杂,气水共存在二者上古生界二叠系气藏中大量存在,目前对上述两个地区二叠系地层水成因及来源的对比研究较为薄弱。通过对苏里格气田西区与天...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西区与天环坳陷北段是鄂尔多斯盆地重要的天然气富集区,其气水关系复杂,气水共存在二者上古生界二叠系气藏中大量存在,目前对上述两个地区二叠系地层水成因及来源的对比研究较为薄弱。通过对苏里格气田西区与天环坳陷北段二叠系35口井地层水样品开展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进一步揭示上述两个地区地层水成因、来源及保存条件的异同。结果表明:苏里格气田西区与天环坳陷北段二叠系地层水主体为CaCl_(2)型,总矿化度平均值分别为31.4和34.6 g·L^(-1);不同类型水化学参数指示了天环坳陷北段地层封闭性更好,两个地区整体经历了强烈的水-岩相互作用,油气保存条件好;苏里格气田近源运移成藏以及生烃强度与储层非均质性的特点控制了气、水分布格局,天环坳陷北段存在的一系列构造裂缝系统对该区域的气、水分布具有一定的调整作用;上述两个地区地层水主体为原始沉积地层水,地层中发生了斜长石的钠长石化及白云石化等作用,具有Ca^(2+)富集、Na^(+)轻微亏损、Mg^(2+)亏损的特点。综合研究表明,苏里格气田西区地层水没有统一的气、水界面,局部井位遭受了外来水等流体影响;天环坳陷北段各井位地层水可能属于统一的流体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地层水 离子组成 保存条件 二叠系 苏里格气田 天环坳陷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辫状河储层特征控制的地震反演砂体刻画——以苏里格气田盒8下段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翟羽佳 马君霞 +2 位作者 马旭 杨洋 张润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11-1722,共12页
【目的】干扰试井显示苏里格气田主力产气层盒8下段砂体连通性差,SD27-36区块密井网(500 m×600 m)条件下砂体展布特征仍不明确。亟需探索砂体规模及叠置方式的刻画方法,以明确井间砂体的连通性。【方法】将现代河流和野外露头观测... 【目的】干扰试井显示苏里格气田主力产气层盒8下段砂体连通性差,SD27-36区块密井网(500 m×600 m)条件下砂体展布特征仍不明确。亟需探索砂体规模及叠置方式的刻画方法,以明确井间砂体的连通性。【方法】将现代河流和野外露头观测结果与地质统计学反演结合,以观测结果优化反演参数并建立刻画模型,精细识别砂体边界及其叠置关系,实现砂体三维空间定量刻画。【结果与结论】观测显示盒8下段辫状河单心滩砂体纵横向剖面上呈孤立、对接、切叠等多种接触关系,单砂体平面规模小(长200~600 m,宽50~250 m),以叠置、复合方式形成特定形态的复合心滩砂体。地质统计学反演获得的砂体三维刻画结果边界清晰,井间砂体与井点岩性过渡自然,砂体规模与沉积观测结果相似,砂体连通性认识与干扰试井试验结果符合率达87%。本次砂体刻画结果及方法不仅能指导苏里格气田的勘探和开发部署,也可以为其他辫状河砂体认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气田 盒8下段 辫状河沉积 地质统计学反演 砂体刻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东区奥陶系H2S分布特征及TSR成因证据
13
作者 姬鹏程 常鹏 +5 位作者 李兵刚 周琼 成育红 朱泊承 刘建章 陈诚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85-286,共2页
苏东气藏区位于苏里格气田东部和靖边气田北部,下古生界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1—马五4亚段是主要产气层。在气藏开发过程中不同井区H_(2)S含量变化极大,为气藏高效、安全开发造成极大干扰。通过对历年800多口井7500多次的H_(2)S含量测试... 苏东气藏区位于苏里格气田东部和靖边气田北部,下古生界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1—马五4亚段是主要产气层。在气藏开发过程中不同井区H_(2)S含量变化极大,为气藏高效、安全开发造成极大干扰。通过对历年800多口井7500多次的H_(2)S含量测试数据的梳理,结合区域地质条件和天然气、储层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苏东区下古生界H2S分布特征,揭示其成因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R H_(2)S 苏里格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苏6井区下石盒子组盒8段沉积相特征 被引量:148
14
作者 文华国 郑荣才 +2 位作者 高红灿 戴朝成 李国军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0-98,共9页
苏6井区是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主要产气区,主产层为中二叠统下石盒子组第8段,其沉积相类型及特征长期倍受众多研究机构和学者的争议。根据钻井、测井及岩芯分析化验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苏6井区盒8段属河流沉积体系,其中盒8下... 苏6井区是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主要产气区,主产层为中二叠统下石盒子组第8段,其沉积相类型及特征长期倍受众多研究机构和学者的争议。根据钻井、测井及岩芯分析化验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苏6井区盒8段属河流沉积体系,其中盒8下段为辫状河,盒8上段为曲流河。在深入细致的微相分析基础上,分别建立了缓坡型辫状河与多河道低弯度曲流河两种沉积模式,认为最有利的储集砂体主要为高能水道心滩和边滩叠置砂体,其次为河床滞留砂体。上述沉积相类型划分和沉积模式的建立为包括苏6井区在内的整个苏里格气田储集相带预测、储层评价以及大规模开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气田 盒8段 辫状河 曲流河 沉积模式 有利储集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致密砂岩气藏水平井体积压裂矿场试验 被引量:70
15
作者 马旭 郝瑞芬 +6 位作者 来轩昂 张燕明 马占国 何明舫 肖元相 毕曼 马新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42-747,共6页
基于苏里格气田致密砂岩储集层天然微裂缝发育情况、岩石脆性、两向应力等地质条件,分析苏里格气田采用体积压裂技术增产的可行性,并通过现场试验进行验证。苏里格气田致密砂岩天然微裂缝较发育、裂缝复杂指数主要分布在0.3-0.5、岩石... 基于苏里格气田致密砂岩储集层天然微裂缝发育情况、岩石脆性、两向应力等地质条件,分析苏里格气田采用体积压裂技术增产的可行性,并通过现场试验进行验证。苏里格气田致密砂岩天然微裂缝较发育、裂缝复杂指数主要分布在0.3-0.5、岩石脆性指数分布在36-52、两向应力非均质系数为0.17,对比国外非常规气藏开发经验,苏里格气田具备开展体积压裂试验的地质条件。通过室内模拟和现场先导性试验研究,形成了"低黏度液体造缝、高黏度液体携砂、多尺度支撑剂组合、高排量大规模注入"的体积压裂工艺技术。截至2013年底,已在苏里格气田试验42口水平井,投产初期日均产气量是邻近常规压裂水平井的1.2倍,实现了苏里格气田水平井单井产量的大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气田 致密砂岩 体积压裂 天然裂缝 脆性 水平井 裂缝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优质储层的控制因素 被引量:67
16
作者 李会军 吴泰然 +2 位作者 马宗晋 朱雷 张文才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2-13,16,共3页
苏里格气田优质储层具有埋藏深度大、深埋时间长、成岩演化阶段高、物性好的特点。该套储层的分布主要受沉积环境、石英含量、颗粒粒度、埋藏史、成岩作用、裂缝发育程度、异常高压等因素的控制。其中分流河道为最有利的微相 ;石英含量... 苏里格气田优质储层具有埋藏深度大、深埋时间长、成岩演化阶段高、物性好的特点。该套储层的分布主要受沉积环境、石英含量、颗粒粒度、埋藏史、成岩作用、裂缝发育程度、异常高压等因素的控制。其中分流河道为最有利的微相 ;石英含量大于 90 %、特别是大于 95 %时 ,孔渗明显变好 ;孔隙度大于 8%、渗透率大于 0 .5×10 -3 μm2 的样品通常分布于粒度中值在 0 .5 0mm以上的粗砂岩中 ;裂缝对储层物性有较大的改善 ;异常高压对优质储层的发育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应特别加强对裂缝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气田 储层 成岩作用 异常高压 渗透率 粒度 裂缝 保护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致密砂岩气藏体积压裂技术与实践 被引量:51
17
作者 李进步 白建文 +3 位作者 朱李安 贾建鹏 祖凯 韩红旭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65-69,共5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水平井单井产量,对该气田致密砂岩储层开展了天然微裂缝、岩石脆性、岩石抗张强度与三向应力和储层敏感性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体积压裂试验。结合该气田致密砂岩储层特点,首先确定了苏里格气田... 为了进一步提高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水平井单井产量,对该气田致密砂岩储层开展了天然微裂缝、岩石脆性、岩石抗张强度与三向应力和储层敏感性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体积压裂试验。结合该气田致密砂岩储层特点,首先确定了苏里格气田水平井体积压裂的选井原则,在压裂技术措施上形成了以下工艺技术:研发大通径压裂管柱,满足大排量注入;采用低黏、低伤害液体体系造复杂缝网;组合粒径陶粒支撑主裂缝;段内多缝压裂进一步增加改造体积。同时建议排量在10m2/min以上时,压裂液体系采用滑溜水和交联胶组合方式,支撑剂以40~70目和20~40目的组合粒径陶粒为主。2012年进行了10口井的现场试验,平均天然气无阻流量达68.07×10^4m3/d,取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实践证明:上述工艺技术是提高该气田天然气单井产量的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气田 致密砂岩 储集层 改造 体积压裂 缝网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水平井开发技术 被引量:63
18
作者 李建奇 杨志伦 +2 位作者 陈启文 王赞 周通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0-64,134,共5页
苏里格气田属典型的"三低"气田,主要目的层属冲积平原背景下辫状河沉积体系,叠置砂体具有明显的方向性,气藏规模小,砂体展布范围有限,有效砂体连通性差,储层非均质性强,采用常规井开发难以提高单井产量。水平井开发作为提高... 苏里格气田属典型的"三低"气田,主要目的层属冲积平原背景下辫状河沉积体系,叠置砂体具有明显的方向性,气藏规模小,砂体展布范围有限,有效砂体连通性差,储层非均质性强,采用常规井开发难以提高单井产量。水平井开发作为提高单井产量及采收率的重要手段已在苏里格气田得到推广应用,但如何确保水平井顺利实施、提高储层钻遇率和实施效果已成为水平井开发的技术难点。为此,以苏6、苏36-11区块所实施水平井为例,系统梳理了近年来水平井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类复杂问题,通过对水平井实施情况进行分析,结合气田基本地质特征,分别从水平井选井、水平井入靶、水平段地质导向等关键环节入手,总结出了适合苏里格气田水平井开发相关配套技术。通过现场应用,其效果明显,对类似地区的水平井施工也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气田 水平井 开发 选井 地质导向 配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致密砂岩气田有效开发与提高采收率技术对策——以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为例 被引量:70
19
作者 冀光 贾爱林 +4 位作者 孟德伟 郭智 王国亭 程立华 赵昕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02-612,共11页
以致密气采收率影响因素及储集层地质特征分析为基础,从剩余气成因角度对苏里格气田已开发区致密气剩余储量进行分类,估算不同类型剩余气储量,并提出相应提高采收率技术对策。苏里格气田致密气剩余储量可划分为4类:井网未控制型、水平... 以致密气采收率影响因素及储集层地质特征分析为基础,从剩余气成因角度对苏里格气田已开发区致密气剩余储量进行分类,估算不同类型剩余气储量,并提出相应提高采收率技术对策。苏里格气田致密气剩余储量可划分为4类:井网未控制型、水平井漏失型、射孔不完善型和复合砂体内阻流带型,其中,井网未控制型和复合砂体内阻流带型井间未动用剩余气是气田挖潜提高采收率的主体,井网加密调整是主要手段。综合考虑储集层地质特征、生产动态响应和经济效益要求,建立定量地质模型法、动态泄气范围法、产量干扰率法、经济技术指标评价法4种直井井网加密技术,以及直井与水平井联合井网优化设计方法,论证气田富集区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合理井网密度为4口/km^2,可将采收率由当前的32%提高到50%左右。同时针对层间未动用型剩余储量形成老井挖潜、新井工艺技术优化、合理生产制度优化、排水采气、降低废弃产量5种提高采收率配套技术,可在井网加密的基础上再提高采收率5%左右。研究成果为苏里格气田230×10~8 m^3/a规模长期稳产及长庆气区上产提供了有效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苏里格气田 致密气 剩余储量 井网加密 提高采收率 配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东二区砂岩成岩作用与致密储层成因 被引量:60
20
作者 杨仁超 王秀平 +3 位作者 樊爱萍 韩作振 赵娟 王言龙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1-119,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东二区主力气层储层岩性致密,成为制约该区天然气勘探开发的主要因素。为了查明储层物性变差的主要原因,利用砂岩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等实验手段,深入研究了对苏里格气田东二区主力气层二叠...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东二区主力气层储层岩性致密,成为制约该区天然气勘探开发的主要因素。为了查明储层物性变差的主要原因,利用砂岩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等实验手段,深入研究了对苏里格气田东二区主力气层二叠系山西组山1段、石盒子组盒8段储层砂体的岩石学特征与成岩作用。研究发现,储层砂体以岩屑砂岩、岩屑石英砂岩为主,砂岩成熟度较低;研究区砂岩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和交代作用。结论认为:成岩作用达到中成岩阶段B期;早成岩的压实作用是孔隙度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中成岩期A期在酸性介质条件下由溶蚀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对砂岩的储集性能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中成岩B期的胶结作用是储层物性变差的最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苏里格气田 二叠系 致密储层 成岩作用 孔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