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轼文集》纪年勘误一则
1
作者 赵瑞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2-22,共1页
中华书局本《苏轼文集》与《苏轼诗集》堪称苏轼诗、文整理成果的双璧,其中《苏轼文集》对考订苏轼生平尤为重要。《苏轼文集》源出于南宋《东坡外集》,其中"题跋"与"杂记"两类是由久佚的麻沙书坊所刻《东坡志林》拆分而成。麻沙书... 中华书局本《苏轼文集》与《苏轼诗集》堪称苏轼诗、文整理成果的双璧,其中《苏轼文集》对考订苏轼生平尤为重要。《苏轼文集》源出于南宋《东坡外集》,其中"题跋"与"杂记"两类是由久佚的麻沙书坊所刻《东坡志林》拆分而成。麻沙书坊的经营者大多出自民间,文化素养不高,刻书多以盈利为目的,拼凑、删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文集 苏轼 东坡外集 东坡志林 书局本 双璧 知贡举 黄鲁直 香雨斋 锁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轼“杀之三宥之三”的标点问题
2
作者 杨海文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5-105,共1页
“杀之三宥之三”一语,出自苏轼的名作《省试刑赏忠厚之至论》。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如下: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第1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3页)两宋... “杀之三宥之三”一语,出自苏轼的名作《省试刑赏忠厚之至论》。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如下: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第1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3页)两宋有关苏轼“何须出处”的典故,亦出自于此。诸如赵令畤《侯鲭录》即有所记载,孔凡礼点校如下:东坡先生召试直言极谏科时,答《刑赏忠厚之至论》有云:“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坡先生 孔凡礼 苏轼文集 侯鲭录 赵令畤 直言极谏 点校 尧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愈优于扬雄》非苏轼所作考论 被引量:1
3
作者 徐江 赵义山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2-137,共6页
《苏轼文集》收有《韩愈优于扬雄》一文,内容与《二程遗书》中相关文字重出。从文献出处、语体特征、作者思想等多方面考察,此篇文字不当属于苏轼,而是《二程遗书》中一段语录,且很可能是程颐之言。《东坡外集》是现在所知的最早收该文... 《苏轼文集》收有《韩愈优于扬雄》一文,内容与《二程遗书》中相关文字重出。从文献出处、语体特征、作者思想等多方面考察,此篇文字不当属于苏轼,而是《二程遗书》中一段语录,且很可能是程颐之言。《东坡外集》是现在所知的最早收该文的集子,而致误的源头应产生于《韩愈文集》的注本系统中,该文被误收进苏轼文集,盖与苏轼好批评扬雄有关,这也可能是该文重出却一直未被指出的根本原因。明辨此文作者归属,对于研究二程与苏轼思想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文集 《二程遗书》 《韩愈优于扬雄》 苏轼 程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邦创演《大风歌》
4
作者 刘忆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90年第2期38-39,共2页
秦始皇统治时期,江苏沛县丰乡阳里村有个叫刘执嘉的农民,生性长厚,为里人所称美。公元前256年(一作前247年)刘妻王氏生下第三子,长得长颈高鼻,左股有72颗黑痣,取名刘邦字季。刘邦到了弱冠年龄,充当泗水亭长,秦朝十里设一亭,亭长是主管... 秦始皇统治时期,江苏沛县丰乡阳里村有个叫刘执嘉的农民,生性长厚,为里人所称美。公元前256年(一作前247年)刘妻王氏生下第三子,长得长颈高鼻,左股有72颗黑痣,取名刘邦字季。刘邦到了弱冠年龄,充当泗水亭长,秦朝十里设一亭,亭长是主管一亭的乡官。有次刘邦为沛县送一批刑徒到骊山服役,半路上逃跑了很多,当走到丰邑西的泽中亭,半夜放走了囚犯並说:“你们都逃走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人 江苏沛县 丰邑 鸡鸣歌 里村 泽中 侯王 袁子才 平民文学 苏轼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