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0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主义能够解决“经济核算”难题吗?——“苏联模式”问题和“中国方案” 被引量:13
1
作者 郭冠清 陈健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21,共10页
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和运行机制的框架下,结合苏联和中国的经济史,对于社会主义是否能够解决米塞斯称谓的社会主义"经济核算"难题所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以指令性的计划经济和中央专业部委的垂直管理的"苏联模式"... 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和运行机制的框架下,结合苏联和中国的经济史,对于社会主义是否能够解决米塞斯称谓的社会主义"经济核算"难题所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以指令性的计划经济和中央专业部委的垂直管理的"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由于专业部委既无法通过改变产业分布来追逐更高的资本收益,也无法通过对资本收益计算和资产调整回避对下属企业的软预算约束,因此,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社会主义"经济核算"问题,而且对这种模式进行市场取向的改革也难以解决这个问题。而具有"条块分割"历史沉淀的中国模式的社会主义却不同,由于地区间的竞争和公有制以外多种经济成分存在,使得地方政府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国有资产组合,并依据资本收益动态调整国有资产组合,从而成功破解了社会主义"经济核算"难题。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对社会主义具有更普遍的指导意义,"中国方案"将代替"苏联模式"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经济核算 中国特色 市场经济 “中国方案” 苏联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苏联模式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被引量:13
2
作者 黄宗良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36-41,共6页
本文概述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特别是其社会发展模式的主要特征;简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体制形成和确立过程中苏联模式的影响;着重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在革除苏联模式的弊端中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科学发展观同苏联模式发展观念... 本文概述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特别是其社会发展模式的主要特征;简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体制形成和确立过程中苏联模式的影响;着重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在革除苏联模式的弊端中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科学发展观同苏联模式发展观念和战略的区别,以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面临的任务和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科学发展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联模式与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被引量:3
3
作者 唐文彰 姜红明 《理论月刊》 2001年第9期22-24,共3页
由于历史的原因,新中国成立之初照搬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这一模式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毛泽东试图突破苏联模式,探索中国式工业化道路,但未获成功。邓小平... 由于历史的原因,新中国成立之初照搬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这一模式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毛泽东试图突破苏联模式,探索中国式工业化道路,但未获成功。邓小平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入手,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最终彻底突破了苏联模式的禁锢,取得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模式 社会主义 毛泽东 邓小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苏联模式社会主义比较 被引量:10
4
作者 冯颜利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5-10,共6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根本突破,前者与后者有诸多方面的不同,但前者并不是对后者的"彻底否定",后者也并非"死路一条"。在正确路线指引下,苏联模式社会主义是可以改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根本突破,前者与后者有诸多方面的不同,但前者并不是对后者的"彻底否定",后者也并非"死路一条"。在正确路线指引下,苏联模式社会主义是可以改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对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前者对后者是一种辩证的否定。正确认识、科学分析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就要把它放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根据它所处的社会环境来进行,要用唯物史观来科学评价,要避免历史虚无主义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苏联模式社会主义 比较 评价 唯物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联模式与郭绍虞“学科变异”——对1959年版“中国文学批评史”作思想史解码 被引量:8
5
作者 夏中义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2-130,2,共9页
所谓旧版史观,是指郭绍虞民国版所构建的批评史观的学理框架。颇具创新意义的是,郭绍虞将演进到魏晋南朝才"由渐而著"的"纯文学"观念,当作其旧版史观的逻辑中轴,嗣后再用它来测定隋、唐、北宋"复古期"对... 所谓旧版史观,是指郭绍虞民国版所构建的批评史观的学理框架。颇具创新意义的是,郭绍虞将演进到魏晋南朝才"由渐而著"的"纯文学"观念,当作其旧版史观的逻辑中轴,嗣后再用它来测定隋、唐、北宋"复古期"对它的偏移,元、明、清传统"完成期"对它的悖离。这就意味着,批评史在郭绍虞笔下,实是历代观念要么积极、要么消极回应"文学性"命题的演绎史。"纯文学"作为旧版史观的逻辑中轴,本是郭绍虞用来识别且搜辑古典文论中的"诗意"意识,并将它与讲究"教化""知性""实用"的台阁"文意"("杂文学")相剥离的基元性参照。所谓"社会因素"不是别的,正是对"日丹诺夫主义"负△的第一要素"反动政治(立场)"的委婉代码。"日丹诺夫主义"负△的第二要素是"唯心哲学(方法)"。"日丹诺夫主义"负△的第三要素是"反现实主义(观点)"。修订版要拿"纯文学"开刀,是因为中国批评史确乎没有其他观念更像"纯文学"一般适合作"反面典型"或试剑石,来见证苏联模式锋芒之厉害了。修订版为"现实主义"△觅得的第一要素叫"人民性",以对应苏联模式的"革命政治(立场)"。修订版为"现实主义"△觅得的第二要素叫"物使—心动",以对应苏联模式的"唯物主义(方法)"。修订版为"现实主义"△觅得的第三要素,是让刘勰"反形式主义"来对应苏联模式的所谓"反现实主义(观点)",虽在局部上很过硬,但就整体逻辑而言,它又与"现实主义"△另两个构成要素相悖离。正是瞄准"情异于志"可能驱动"纯文学"远离所谓"现实主义",故修订版衷心仰慕刘勰《文心雕龙》主"情志合一"。正是上述不可逾越的历史"贫困",从根本上制约着修订版只能从破坏性的负面角度,去模拟苏联模式来打碎民国时的旧版史观(以"纯文学"为中轴),但绝对无法从建设性的正面视角去构建一个与苏联模式"逻辑同构"的"现实主义"△。这既是修订版最后只能践履半个"日丹诺夫主义"的原因,也是修订版最终只能硬撑着写半部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模式 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 学科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改革的是哪个苏联模式——中国、苏东改革研究中一个应当注意的问题 被引量:6
6
作者 郑谦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6-43,共18页
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苏联逐渐出现了一个有别于原斯大林模式的苏联模式。虽然两者尚无根本区别,但它们的差异也是不应忽视的。1956年前后,与苏东等国相同,中国一开始就把斯大林模式确定为改革对象,但不久便因失误走上了维护这种模式的道... 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苏联逐渐出现了一个有别于原斯大林模式的苏联模式。虽然两者尚无根本区别,但它们的差异也是不应忽视的。1956年前后,与苏东等国相同,中国一开始就把斯大林模式确定为改革对象,但不久便因失误走上了维护这种模式的道路,与苏联东欧等国拉开了距离。1978年后,当中国再次开始对斯大林模式的改革后,很快就走到了各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前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与此同时苏东等国对斯大林模式的改革在取得一定进展后陷入停滞,直至引发苏东剧变。社会主义各国改革的艰难揭示了斯大林模式的一些深层次特征,以及落后国家以社会主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一些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大林模式 苏联模式 苏东改革 中国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竞技体育“苏联模式”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余乐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9-32,共4页
尽管现代奥运会的创始人顾拜旦爵士曾把非政治化作为奥林匹克的理想之一,但自从以奥运会为代表的现代竞技体育运动兴起,体育就一直未与政治“绝缘”,二者的关系还有越来越紧密的趋势。两次世界大战、美苏争霸、苏联解体等等国际体系... 尽管现代奥运会的创始人顾拜旦爵士曾把非政治化作为奥林匹克的理想之一,但自从以奥运会为代表的现代竞技体育运动兴起,体育就一直未与政治“绝缘”,二者的关系还有越来越紧密的趋势。两次世界大战、美苏争霸、苏联解体等等国际体系的结构变化都对竞技体育的发展带来了难以估量的影响。就一个国家而言,其政治制度的性质、政治文化的个性也从根本上决定了该国竞技体育的发展道路和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技体育 苏联模式 体育制度 金牌战略 群众体育 人文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划与市场的悖论——再评苏联模式 被引量:1
8
作者 乔瑞雪 孟凡东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6-118,共3页
在当今世界金融危机进程中,市场与国家的关系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再评苏联模式可以正视国家与市场的关系。苏联模式由列宁模式和斯大林模式构成,而在这两个模式中,恰恰反映了苏联模式中计划和市场的运用失误。先计划再市场,否市场再... 在当今世界金融危机进程中,市场与国家的关系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再评苏联模式可以正视国家与市场的关系。苏联模式由列宁模式和斯大林模式构成,而在这两个模式中,恰恰反映了苏联模式中计划和市场的运用失误。先计划再市场,否市场再高度计划,集权化代替了计划化,计划经济成为统制经济的代名词。极端的计划经济为苏联解体埋下了理论和历史的伏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模式 斯大林模式 苏联模式 计划 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暂的体制与长存的精神——中国高等师范教育“苏联模式”的历史解读与反思 被引量:4
9
作者 陆道坤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7-83,共7页
"苏联模式"是在"全面输入"苏联教育理论、经验的前提下,自上而下建立起的"立体"师范教育模式。虽仅存在十余年就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其却从体制和精神两个维度塑造了新中国师范教育,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师范... "苏联模式"是在"全面输入"苏联教育理论、经验的前提下,自上而下建立起的"立体"师范教育模式。虽仅存在十余年就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其却从体制和精神两个维度塑造了新中国师范教育,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师范教育发展走向。从发展角度看,师范教育思维的"苏联模式"已成为当下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障碍。解读"苏联模式"有着重大现实意义:分析其建设历程,汲取其宝贵经验,为推动教师教育体制改革提供借鉴;挖掘该模式得以产生影响的深刻原因,为消除"苏联模式"影响,推动教师教育开放进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 苏联模式 高等师范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理论研究中的“苏联模式”问题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楚克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12,共6页
中国民族政策受"苏联模式"影响甚大。当年列宁创建苏联之初,提出"联邦制"理论及民族自治理论是那个时代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时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采用"苏联模式",有其现实政治和理论原因,但无视... 中国民族政策受"苏联模式"影响甚大。当年列宁创建苏联之初,提出"联邦制"理论及民族自治理论是那个时代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时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采用"苏联模式",有其现实政治和理论原因,但无视中国实际而套用"苏联模式",使得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理论存在弊端,这些弊端在理论研究及社会实践中引发的矛盾越来越多,需要予以重视并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理论 苏联模式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学习到改革:中国体育高等教育与苏联模式 被引量:2
11
作者 谢雪峰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1-15,共5页
中国体育高等教育在很多方面受到苏联模式的影响,有的甚至是苏联模式的直接移植。本文主要从人才培养模式、高教体制模式、高教结构模式三方面对中国体育高教的某些特点和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中国体育高等教育 苏联模式 人才培养 体制 结构 改革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拿来主义的狂欢与落寞——对中国教育苏联模式的追忆与反思 被引量:2
12
作者 焦德杰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83-184,共2页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对中国的意识形态、教育科技和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至今,在教育体制上仍带有浓厚的苏联模式的色彩。本文对中国教育苏联模式的历史和现实影响进行了一些分析,并对中国目前的教育改革提供借鉴意见。
关键词 拿来主义 教育 苏联模式 反思 教育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的苏联模式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构建 被引量:3
13
作者 戴小江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8-71,共4页
邓小平提出苏联模式是指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制度、具体体制。这种界定突破了苏联模式包含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两层含义的观点,既有利于把东欧苏联剧变与社会主义的失败区分开来,又有利于深刻认识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 邓小平提出苏联模式是指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制度、具体体制。这种界定突破了苏联模式包含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两层含义的观点,既有利于把东欧苏联剧变与社会主义的失败区分开来,又有利于深刻认识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性。邓小平认为苏联模式在总的指导思想上看近了共产主义,高估了社会主义,对立了资本主义,忽视了封建主义,从而扭曲僵化了马克思主义。邓小平通过总结苏联模式的历史教训,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自身和处理好与共产主义、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关系,必须根据客观实际的变化发展马克思主义,从而构建起适合中国国情的全新的社会主义观,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平 苏联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苏联模式的关系 被引量:3
14
作者 高继文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5-19,共5页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苏联模式的关系问题上,"一致论"和"突破论"提出了迥然不同甚至对立的观点,分别强调二者的相同、相异,双方争论的焦点集中在对苏联模式和苏联剧变的看法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根本性质和基本...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苏联模式的关系问题上,"一致论"和"突破论"提出了迥然不同甚至对立的观点,分别强调二者的相同、相异,双方争论的焦点集中在对苏联模式和苏联剧变的看法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根本性质和基本制度、思想路线和主要经验、具体制度和体制模式等方面对苏联模式有重大突破和创新,但不是对苏联模式的全面否定。我们应结合历史和现实条件,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历史地、辩证地理解二者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苏联模式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的八大前后毛泽东对农、轻、重比例关系的思考——兼论毛泽东对苏联模式的反思 被引量:1
15
作者 邱观建 曹倩琴 《湖北社会科学》 2006年第10期17-19,共3页
建国后,毛泽东十分重视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三者比例关系对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1956年党的八大前后,毛泽东在借鉴和反思苏联模式,开始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不断调整和修正农、轻、重发展的比例,提出了以农、轻、重为序安... 建国后,毛泽东十分重视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三者比例关系对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1956年党的八大前后,毛泽东在借鉴和反思苏联模式,开始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不断调整和修正农、轻、重发展的比例,提出了以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的正确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苏联模式 农、轻、重比例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联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反思 被引量:2
16
作者 肖引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11期11-13,共3页
对苏联7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历史和苏联模式,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它曾经取得过光辉成就,也存在着严重问题。反思苏联模式,是为了总结其"得"与"失",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
关键词 苏联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苏联模式”的再思考 被引量:2
17
作者 窦凌 《理论月刊》 2002年第8期85-86,共2页
有人认为,原苏联东欧剧变的主要原因是僵化的“苏联模式”所致。这种说法缺乏根据。本文认为僵化的不是“苏联模式”,而是不顾历史条件变化继续推行这种模式的思想观念。苏东演变启示人们: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实际出发,在坚持社会主义制... 有人认为,原苏联东欧剧变的主要原因是僵化的“苏联模式”所致。这种说法缺乏根据。本文认为僵化的不是“苏联模式”,而是不顾历史条件变化继续推行这种模式的思想观念。苏东演变启示人们: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实际出发,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适时进行理论创新和体制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模式 社会主义建设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背景下的前苏联模式和“中国模式”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伟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0-22,共3页
全球化进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历史过程,社会主义的发展更是与全球化息息相关,前苏联模式从简单抵制到盲目迎合全球化最终走向党亡政息,"中国模式"有效契合全球化,从理论到实践显示出无限生机和活力。从全球化视域思考前苏... 全球化进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历史过程,社会主义的发展更是与全球化息息相关,前苏联模式从简单抵制到盲目迎合全球化最终走向党亡政息,"中国模式"有效契合全球化,从理论到实践显示出无限生机和活力。从全球化视域思考前苏联模式和"中国模式"的成败得失,对正确认识与科学把握全球化进程和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苏联模式 “中国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全球化语境下苏联模式的价值与启示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军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18,共4页
20世纪90年代,苏联模式的实践终结了,然而这一实践对当代经济全球化的兴起和发展却起了明显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可以说,这是20世纪苏联模式留给21世纪走向全球化的世界经济最有意义和最重要的历史价值,同时也给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尤其... 20世纪90年代,苏联模式的实践终结了,然而这一实践对当代经济全球化的兴起和发展却起了明显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可以说,这是20世纪苏联模式留给21世纪走向全球化的世界经济最有意义和最重要的历史价值,同时也给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尤其是中国在21世纪初融入经济全球化留下了富有时代意义的重要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苏联模式 历史价值 当代启示 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革命的逻辑与苏联模式的兴亡 被引量:1
20
作者 郑安定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0-45,共6页
体制模式是理论模式的实践样态。苏联模式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但其思想根源深深扎在列宁世界革命的理论逻辑中。世界革命理论是列宁领导十月革命的理论前提,它建立在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基础上,并在长时间内成为苏联对外战略的... 体制模式是理论模式的实践样态。苏联模式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但其思想根源深深扎在列宁世界革命的理论逻辑中。世界革命理论是列宁领导十月革命的理论前提,它建立在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基础上,并在长时间内成为苏联对外战略的重要目标。苏联模式是列宁世界革命理论合乎逻辑的产物,它的备战性质决定其对外部环境的高度依赖。时代主题的变化使苏联模式的功能衰竭成为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世界革命 帝国主义 苏联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