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联历史上对音乐家的两次批判 被引量:5
1
作者 冯灿文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22-28,共7页
苏共中央在1936年和1948年曾两次批判肖斯塔科维奇等音乐家.两次均在斯大林和日丹诺夫当权的时期.我国音乐界曾宣传过这两次批判的内容,对我国音乐界影响很深.现在回顾这两次批判的经过及教训,对我国音乐美学、音乐社会学的建设,对音乐... 苏共中央在1936年和1948年曾两次批判肖斯塔科维奇等音乐家.两次均在斯大林和日丹诺夫当权的时期.我国音乐界曾宣传过这两次批判的内容,对我国音乐界影响很深.现在回顾这两次批判的经过及教训,对我国音乐美学、音乐社会学的建设,对音乐事业的发展都是会有好处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丹诺夫 肖斯塔科维奇 作曲家 斯大林 音乐学院 音乐家 苏联历史 歌剧 批判 形式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斯大林晚期苏联历史案件的特点
2
作者 郝承敦 《齐鲁学刊》 CSSCI 1994年第3期72-77,共6页
论斯大林晚期苏联历史案件的特点郝承敦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苏联的政治生活曾有过短暂的和谐时期。1947年5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颁布法令,废除死刑,这在一定意义上是对30年代苏共“党内斗争”的间接否定。但从19... 论斯大林晚期苏联历史案件的特点郝承敦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苏联的政治生活曾有过短暂的和谐时期。1947年5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颁布法令,废除死刑,这在一定意义上是对30年代苏共“党内斗争”的间接否定。但从1948年开始,苏联政治生活中又相继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大林 犹太人 列宁格勒 苏联历史 土耳其 克里米亚 格鲁吉亚 反犹太主义 二次世界大战 亚美尼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赫鲁晓夫成为苏联领袖是历史发展的选择 被引量:1
3
作者 唐士润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59-66,共8页
斯大林逝世后,苏联最高领导集团在“集体领导”的原则下,对高级领导职务进行了重新安排,马林可夫最有权势名列第一,赫鲁晓夫只是名列第五。然而,出人意料,在解决苏联面临的严重社会、政治、经济问题的短期过程中,他竞名列前茅,成为苏联... 斯大林逝世后,苏联最高领导集团在“集体领导”的原则下,对高级领导职务进行了重新安排,马林可夫最有权势名列第一,赫鲁晓夫只是名列第五。然而,出人意料,在解决苏联面临的严重社会、政治、经济问题的短期过程中,他竞名列前茅,成为苏联领袖。如何解释这一历史现象,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众说纷纭。有人说他是搞阴谋活动篡党夺权上台的;有人又说他是靠“双重品格”成为个人崇拜的“掘墓人”;西方学者则认为是争权夺利的结果。他“在同包括莫洛托夫在内的强大的有影响的对手角逐中取得了胜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鲁晓夫 贝利亚 林可夫 斯大林 苏联历史 领袖 个人崇拜 沃兹 内务部 大清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供给过剩与苏联政治的衰朽 被引量:3
4
作者 郝宇青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12-16,共5页
所谓制度供给过剩,是指相对于社会对于制度的需求而言,有些制度是多余的,或者一些过时甚至是无效的制度仍然发挥作用。十分明显的是,苏联是一个高度集权和政府管制较多的国家,制度供给过剩成为其政治生活中的一种常态。虽然在苏联历史... 所谓制度供给过剩,是指相对于社会对于制度的需求而言,有些制度是多余的,或者一些过时甚至是无效的制度仍然发挥作用。十分明显的是,苏联是一个高度集权和政府管制较多的国家,制度供给过剩成为其政治生活中的一种常态。虽然在苏联历史上也曾有过一些政治体制方面的改革,但是,制度供给过剩的状况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变。而制度供给过剩则使得苏联的政治生态恶化,导致了其政治的衰朽,这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苏联解体、苏共败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这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供给过剩 苏联历史 政治生活 政府管制 高度集权 政治体制 生态恶化 苏联解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联在历史科学上的重要贡献和成就 被引量:1
5
作者 朱庆永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58年第2期9-22,共14页
本文的目的只是要把苏联四十年来在历史科学上的重要成就加以综合报道。如果这篇报道能引起我国历史工作者更加感到有学习苏联的必要,从而更进一步认真学习苏联,那便是本文的最大收获。在我们国家今天人人充满了干劲的时代,各方面都... 本文的目的只是要把苏联四十年来在历史科学上的重要成就加以综合报道。如果这篇报道能引起我国历史工作者更加感到有学习苏联的必要,从而更进一步认真学习苏联,那便是本文的最大收获。在我们国家今天人人充满了干劲的时代,各方面都要求跃进,向苏联学习也需要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历史 历史科学 苏联 中世 共和国史 古代史 俄国 历史著作 重要贡献 史学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议苏联解体的经济原因 被引量:2
6
作者 罗肇鸿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5期18-19,共2页
几十年来对世界事务发挥巨大影响,几乎同美国平起平坐的超级大国苏联解体了。1991年12月25日晚上,在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69个春秋的苏联国旗徐徐降下,苏联历史翻过它最后的一页。苏联的解体是本世纪的大事。不可否认,在苏联解体过程中... 几十年来对世界事务发挥巨大影响,几乎同美国平起平坐的超级大国苏联解体了。1991年12月25日晚上,在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69个春秋的苏联国旗徐徐降下,苏联历史翻过它最后的一页。苏联的解体是本世纪的大事。不可否认,在苏联解体过程中,外部因素如外国的政治压力、思想意识和文化的渗透等等确实起了一定的作用。不过,这些都是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的解体 苏联解体 经济原因 苏共 经济体制 文化的渗透 军工生产 克里姆林宫 苏联历史 政治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修课怎样突出学术性——讲授《苏联史》的体会 被引量:1
7
作者 叶书宗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3期152-156,共5页
选修课是为高年级大学生在学完基础课以后开设的。选修课是“选”的,即提供给那些对某门学科有更浓的兴趣,并愿意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对此门学科再重点下些功夫的大学生选学的。因此,选修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讲课的深度和广度,和基础课... 选修课是为高年级大学生在学完基础课以后开设的。选修课是“选”的,即提供给那些对某门学科有更浓的兴趣,并愿意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对此门学科再重点下些功夫的大学生选学的。因此,选修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讲课的深度和广度,和基础课既有联系、又要有较大的区别。选修课和基础课在这方面的主要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修课 建设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建设 学术性 新经济政策 基础课 苏联历史 高年级大学生 无产阶级 战时共产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联中学取消两门社科课程的考试
8
作者 肖甦 《课程.教材.教法》 1988年第9期64-64,共1页
苏联国家国民教育委员会接受了讲授《历史和社会学》的教师及学生家长们的建议,决定从1988年开始取消各类型中学中《历史和社会学》及《苏联历史》两门课程的综合毕业考试,以不打分数的座谈形式取而代之。
关键词 社科课程 社会学 苏联历史 国民教育 中学 教师及学生 毕业考试 课任教师 打分数 教学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校研究孙中山和国民党的成果受到苏联学者重视
9
作者 苏森祜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3期79-80,共2页
“在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诞辰120周年之际,中国广泛地开展纪念活动。中国史学工作者,首先是中山大学(广州)的史学工作者,准备了有关下列课题的论文:孙中山与国民党、孙中山与中国共产党、孙中山与第一次国共合作。”这是苏联历... “在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诞辰120周年之际,中国广泛地开展纪念活动。中国史学工作者,首先是中山大学(广州)的史学工作者,准备了有关下列课题的论文:孙中山与国民党、孙中山与中国共产党、孙中山与第一次国共合作。”这是苏联历史学副博士H·Л·玛玛耶娃发表于苏联科学院远东研究所《远东问题》杂志1988年第6期上的《研究孙中山与国民党的新成果》一文中的话。这篇文章,介绍了我国学术界有关孙中山和国民党这两个密切相关的课题的研究情况。文中注明引用的论点和资料绝大部分来自我校陈锡祺、周兴梁等人的研究成果(其中周兴梁的论文被引用17次)。作者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切相关 苏联历史 孙中山研究 副博士 国民党 科学院 史学工作者 中国共产党 国共合作 新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一部电影看苏联文艺界的新动向
10
《文艺理论研究》 1988年第6期60-60,共1页
夏仲翼在《从停滞到活跃——改革中的八十年代苏联文学》(《上海文论》88年4期)一文中指出: 1987年初一部被禁三年的格鲁吉亚电影《悔悟》在莫斯科首映。这部电影背景画面象是革命前,又象是革命后,主角阿拉维泽市长从上衣看是革命前政... 夏仲翼在《从停滞到活跃——改革中的八十年代苏联文学》(《上海文论》88年4期)一文中指出: 1987年初一部被禁三年的格鲁吉亚电影《悔悟》在莫斯科首映。这部电影背景画面象是革命前,又象是革命后,主角阿拉维泽市长从上衣看是革命前政府官员,从吊裤带看又象革命初期的领导人,大鼻眼镜象当时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小胡子颇似希特勒。作品写了这么一个身后颇得令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特勒 苏联历史 莫斯科 新动向 八十年代 斯大林 苏联文学 电影 文艺界 知识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联对外政策的“思想库”
11
作者 王炳啸 《国际展望》 1988年第10期25-,共1页
有关西方“思想库”的介绍多见于报端,而对苏联的“思想库”人们却了解甚少。苏联研究西方的专门机构,最早建于1925年4月,后因在观点上同斯大林相悖,于1947年关闭。 10年后,在苏共二十大结束后不久,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宣布成立。... 有关西方“思想库”的介绍多见于报端,而对苏联的“思想库”人们却了解甚少。苏联研究西方的专门机构,最早建于1925年4月,后因在观点上同斯大林相悖,于1947年关闭。 10年后,在苏共二十大结束后不久,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宣布成立。它是苏联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大的对外政策思想库。第一任所长阿尔舒曼扬,是米高扬的堂弟。1966年伊诺谢姆采夫继任,他毕业于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先后担任过《共产党人》杂志顾问、塔斯社副社长、最高苏维埃联盟院外交事务委员会委员、苏共中央委员等职是勃列日涅夫外交政策写作班子的成员。 1982年伊诺谢姆尔夫猝死后,接替他的是目的身居苏共要职的雅可夫列夫。1958年雅可夫列夫曾在美国钻研历史,负责过苏共中央宣传部,奉召出任所长前曾任驻加拿大大使达10年之久。据说除戈尔巴乔夫本人外,雅可夫列夫是苏共中央政治局中唯一不害怕西方议会民主制度的人。1985年雅可夫列夫担任苏共中央领导工作后,由原东方学研究所所长、苏共中央候补委员普里马科夫继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对外政策 苏共中央 勃列日涅夫 雅可夫列夫 苏共二十大 苏联历史 外交事务 国际关系研究 伊诺 联盟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的见证——哈默自传
12
作者 郑锡荣 《国际展望》 1988年第13期27-29,共3页
(二)列宁我于1921年8月底返回莫斯科。回莫斯科的第二天,由苏俄官员陪同前往克里姆林宫。门卫已接到列宁的电话,准许我入内。我们穿过一个很多人正在忙碌工作的大房间,由列宁的女秘书格拉塞领入他的办公室,
关键词 格拉塞 女秘书 历史的见证 托洛茨基 苏联大使馆 告诉我 原子弹爆炸 苏联政府 苏联历史 就这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苏联简史》
13
作者 虞友廉 田青 《学海》 1996年第1期96-96,共1页
评《苏联简史》虞友廉,田青由南京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曹廷清、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历史系教授杨成竹合著的《苏联简史》1991年12月由香港中华书局出版,1993年3月又在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再版。在台湾,不仅将该书作为“学术著... 评《苏联简史》虞友廉,田青由南京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曹廷清、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历史系教授杨成竹合著的《苏联简史》1991年12月由香港中华书局出版,1993年3月又在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再版。在台湾,不仅将该书作为“学术著作”,而且已把它列入“大专用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 苏联历史 苏共二十大 社会主义法制 社会主义工业化 马克思列宁主义 大清洗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 科学技术 农业全盘集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斯大林与中学历史教学
14
作者 王铎全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1期140-143,共4页
历史,是中学的一门普通学科。相当一个时期以来,在某些同志(包括教育部门的一些同志)的眼里,它成了一门可有可无的学科,被放在很不恰当的位置上。因此,很有必要回顾一下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斯大林对苏联中学历史教学的关注和重视,以... 历史,是中学的一门普通学科。相当一个时期以来,在某些同志(包括教育部门的一些同志)的眼里,它成了一门可有可无的学科,被放在很不恰当的位置上。因此,很有必要回顾一下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斯大林对苏联中学历史教学的关注和重视,以引起某些同志的注意和思考,以推动和促进中学历史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历史教学 斯大林 苏联历史 人民委员会 历史教科书 历史科学 日丹诺夫 社会主义建设 克罗夫 中学历史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共运学科四十年回顾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光明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40,167,168,共12页
本文是对改革开放四十年间国际共运学科发展情况的一项综述。文章根据时间顺序,大略叙述了这一发展进程,并简要地提出了自己的若干评价性意见,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在国际共运领域或在世界社会主义领域中,成就是显著的和巨大的。学术发展... 本文是对改革开放四十年间国际共运学科发展情况的一项综述。文章根据时间顺序,大略叙述了这一发展进程,并简要地提出了自己的若干评价性意见,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在国际共运领域或在世界社会主义领域中,成就是显著的和巨大的。学术发展有其自然的法则,对学问本身的无私忘我的探求,是发展的真正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共运学科 世界社会主义 社会民主主义 苏联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罗斯史学界十月革命的研究与展望(访谈录) 被引量:2
16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77-81,共5页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俄罗斯所副教授张广翔同志曾于1996年8月~1997年8月赴莫斯科大学历史系进修。期间他围绕俄国史学界对十月革命的研究现状及前景,请教了俄罗斯科学院俄国史所史学副博士、俄国革命史学术委员会副主席、...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俄罗斯所副教授张广翔同志曾于1996年8月~1997年8月赴莫斯科大学历史系进修。期间他围绕俄国史学界对十月革命的研究现状及前景,请教了俄罗斯科学院俄国史所史学副博士、俄国革命史学术委员会副主席、十月革命史国际委员会总秘书布尔达科夫·弗拉基米尔·普罗霍罗维奇。苏联解体后,俄史学界对十月革命的研究更为活跃,各种观点和主张纷纷亮相。从总的趋势看,俄史学界马克思主义史学明显受到非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挑战,否定十月革命的趋势加强,布尔达科夫的观点就很有代表性。他曾坦言他不是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力主运用新方法重新研究十月革命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月革命 马克思主义史学 历史编纂学 研究与展望 俄罗斯科学院 史学界 反共产主义 莫斯科 苏联历史 史学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瓦伦斯坦 被引量:1
17
作者 孔祥民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5期37-44,共8页
瓦伦斯坦是三十年战争时期(1618—1648年)神圣罗马帝国即德国的一位有影响的军事统帅,其经历曲折复杂,史家历来褒贬不一,各执一端。贬者称他是一位有过无功的雇佣兵头子,甚至是对皇帝不忠的霸王和卖国贼,在历史上没有任何积极影... 瓦伦斯坦是三十年战争时期(1618—1648年)神圣罗马帝国即德国的一位有影响的军事统帅,其经历曲折复杂,史家历来褒贬不一,各执一端。贬者称他是一位有过无功的雇佣兵头子,甚至是对皇帝不忠的霸王和卖国贼,在历史上没有任何积极影响。褒者则把他捧为自上而下统一德国和建立专制王权的最伟大的政治家,好象没有什么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圣罗马帝国 三十年战争 苏联历史 政治家 德国 王权 自上而下 军事 史家 统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赫鲁晓夫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家福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60-70,共11页
在苏联历史上,赫鲁晓夫(1894—1971)是位新旧两个时代交叉点上的重要人物。本文依次追踪他的生命运行轨迹,截取其中三个主要时期,对其进行全面的论评,以求温故知新。
关键词 赫鲁晓夫 斯大林体制 苏联历史 个人崇拜 领导人 政治家 新经济政策 国家管理 列宁 社会主义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午战争的史实不容歪曲
19
作者 卢骅 《江淮论坛》 1981年第5期106-107,共2页
一八九四年至一八九五年的甲午中日战争,开始于朝鲜,结束在中国,这是无可否认的历史事实。然而,苏联科学院主编的《世界通史》第七卷却肆意颠倒。说什么甲午战争“基本上是在朝鲜的土地上进行的”,对我国人民以及陆海军爱国官兵在朝鲜... 一八九四年至一八九五年的甲午中日战争,开始于朝鲜,结束在中国,这是无可否认的历史事实。然而,苏联科学院主编的《世界通史》第七卷却肆意颠倒。说什么甲午战争“基本上是在朝鲜的土地上进行的”,对我国人民以及陆海军爱国官兵在朝鲜、中国土地上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勇斗争,则只字不提。苏联历史学者齐赫文斯基主编的《中国近代史》,也闭口不谈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对此,必须给以批驳,以还历史的本来面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午战争 《中国近代史》 甲午中日战争 抗日斗争 日本侵略者 苏联历史 历史事实 科学院 通史 陆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笔试的短与长
20
作者 Г.Г.克里夫奇克 李小平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91-92,共2页
1984年,第聂们罗彼得罗夫斯克大学的校务委员会作出了对所有学科的入学考试都实行笔试的决定。报考历史系的中学应届毕业生们参加了苏联历史、社会学、俄语(或乌克兰语)和文学几门课的笔试。让我们从苏联历史考试的程序为例来谈一谈。... 1984年,第聂们罗彼得罗夫斯克大学的校务委员会作出了对所有学科的入学考试都实行笔试的决定。报考历史系的中学应届毕业生们参加了苏联历史、社会学、俄语(或乌克兰语)和文学几门课的笔试。让我们从苏联历史考试的程序为例来谈一谈。在考试即将开始前,考生们分别抽取座席证,座席证上指定了他们应去的考场的地点和考签的号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历史 乌克兰语 考签 座席 入学考试 历史 校务委员会 得罗 中学历史 历史课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