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氏圆腹对6种常用饲料原料的表观消化率 被引量:5
1
作者 刘修英 王岩 王建华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78-781,共4页
关键词 苏氏圆腹 表观消化率 饲料原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磷脂水平对苏氏圆腹血清生化指标和肌肉磷脂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麻艳群 黄凯 +1 位作者 于丹 陈涛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74-276,共3页
研究饲料磷脂水平对苏氏圆腹血清生化、肌肉磷脂等生理机制的影响。将900尾苏氏圆腹(Pangasius sutchi)[初始体质量约(1.45±0.08)g/尾]随机分成5组,分别投喂5组饲料,各组磷脂水平分别为0%(PL0组)、1%(PL1组)、2%(PL2组)、3%(PL... 研究饲料磷脂水平对苏氏圆腹血清生化、肌肉磷脂等生理机制的影响。将900尾苏氏圆腹(Pangasius sutchi)[初始体质量约(1.45±0.08)g/尾]随机分成5组,分别投喂5组饲料,各组磷脂水平分别为0%(PL0组)、1%(PL1组)、2%(PL2组)、3%(PL3组)、4%(PL4组)。结果表明:(1)各组间血清磷脂含量差异不明显;(2)PL4组的胆固醇含量最低,为(5.53±0.23)mmol/L;(3)苏氏圆腹肌肉磷脂含量随饲料磷脂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可以看出:饲料中添加磷脂能有效阻止胆固醇在血管内壁沉积,促进脂类的代谢;同时相应增加苏氏圆腹幼鱼肌肉中贮存的磷脂量,从而满足鱼体生长需要、提高苏氏圆腹肉的品质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 苏氏圆腹 血清生化指标 肌肉磷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氏圆腹耗氧率与窒息点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黄钦华 苏小华 +1 位作者 游永珍 罗福广 《广西畜牧兽医》 2008年第1期3-4,共2页
试验对两种规格苏氏圆腹的耗氧率、耗氧量及窒息点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苏氏圆腹的耗氧率和窒息点都随体重增加而降低,而耗氧量随体重的增加而上升。平均体长7.00cm、体重2.49g的苏氏圆腹的耗氧率为0.6589mg/g.h,耗氧量1.6406mg/... 试验对两种规格苏氏圆腹的耗氧率、耗氧量及窒息点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苏氏圆腹的耗氧率和窒息点都随体重增加而降低,而耗氧量随体重的增加而上升。平均体长7.00cm、体重2.49g的苏氏圆腹的耗氧率为0.6589mg/g.h,耗氧量1.6406mg/尾.h,窒息点0.2254mg/L;平均体长4.95cm、体重0.87g的苏氏圆腹的耗氧率为0.7387mg/g.h,耗氧量0.6447mg/尾.h,窒息点0.3531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氏圆腹 耗氧率 窒息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氏圆腹胚胎发育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申玉春 黄木珍 苏秋生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41-44,共4页
观察两批苏氏圆腹受精卵的胚胎发育,描述并记录胚胎发育各期的形态特征及发育时间。结果表明:苏氏圆腹成熟卵呈圆球形,淡黄色,富有光泽,卵黄分布均匀,相对密度略大于水,卵径0.93~1.11 mm,平均0.98±0.19 mm。受精卵吸水后呈微... 观察两批苏氏圆腹受精卵的胚胎发育,描述并记录胚胎发育各期的形态特征及发育时间。结果表明:苏氏圆腹成熟卵呈圆球形,淡黄色,富有光泽,卵黄分布均匀,相对密度略大于水,卵径0.93~1.11 mm,平均0.98±0.19 mm。受精卵吸水后呈微黏性,属黏性卵,卵膜略膨胀,卵径0.99~1.15 mm,平均1.08±0.27 mm。苏氏圆腹胚胎发育属于盘状卵裂,与其他淡水硬骨鱼类基本相似。其发育过程可分为: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器官分化期、出膜期和初孵仔鱼。在水温26±1℃的条件下,苏氏圆腹胚胎孵化历时24 h 45 min,总积温640.90 h.℃。初孵仔鱼体全长3.20~3.6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氏[鱼芒] 胚胎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氏圆腹人工繁殖与育苗技术 被引量:5
5
作者 黄廷河 《水利渔业》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8-38,40,共2页
苏氏圆腹鱼芒经4冬龄培育达性成熟,人工催产,雌雄1∶1配组,多种激素混合使用,共催产亲鱼36组,产卵22组2、500万粒。孵出鱼苗500万尾,最高受精率80%,最高孵化率70%。提高育苗成活率是技术研究重点。
关键词 苏氏Mang 人工繁殖 苗种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氏圆腹生物学初步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金霞 邓勇辉 张桂芳 《江西水产科技》 2013年第2期19-21,共3页
本文对苏氏圆腹的形态结构进行了描述。介绍了苏氏圆腹的分类地位、地理分布、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食性与生长、繁殖习性,进行了在不同温度下的反应及摄食试验,开展了养殖试验,为苏氏圆腹的进一步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苏氏(鱼芒) 生物学 繁殖 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氏圆腹(♂)与南方大口鲶(♀)杂交种的胚胎学观察
7
作者 朱杰 郭海燕 蒋伟 《水产养殖》 CAS 2011年第4期24-27,共4页
在(26+1)℃水温条件下以苏氏圆腹为父本,南方大口鲶为母本采用干法授精进行杂交,用双筒显微镜对其子一代的胚胎发育过程续跟综观察。结果显示:两者杂交受精率80%,胚胎畸形率72%,孵化率22.4%,整个胚胎发育历时26h35min,其发育过程与其... 在(26+1)℃水温条件下以苏氏圆腹为父本,南方大口鲶为母本采用干法授精进行杂交,用双筒显微镜对其子一代的胚胎发育过程续跟综观察。结果显示:两者杂交受精率80%,胚胎畸形率72%,孵化率22.4%,整个胚胎发育历时26h35min,其发育过程与其父本、母本基本一致。杂交种既有父本的特征,又有母本的特征,说明绝非单性生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氏圆腹 南方大口鲶 杂交子一代 胚胎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氏圆腹人工繁育技术初步研究
8
作者 袁林聪 白嘎发 +5 位作者 杨建才 李进劳 罗志刚 刀贵民 李杰者 范伟 《云南农业》 2011年第12期23-25,共3页
2011年8月云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与元江县鱼种站对苏氏圆腹人工繁育技术进行联合攻关,在人工催产、孵化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孵化鱼苗100万尾,实现了该鱼苗种的批量生产。通过测量,该鱼的相对怀卵量在73~109粒/g;水温为30℃条件下... 2011年8月云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与元江县鱼种站对苏氏圆腹人工繁育技术进行联合攻关,在人工催产、孵化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孵化鱼苗100万尾,实现了该鱼苗种的批量生产。通过测量,该鱼的相对怀卵量在73~109粒/g;水温为30℃条件下,催产药物效应时间12~13h;发育有效积温为2100h.℃;采用孵化桶孵化方式效果较为理想;孵化水温控制在27~31℃,最佳孵化水温为30℃。对人工繁育技术和经验进行总结,为今后实现苗种的批量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氏圆腹 效应时间 孵化积温 怀卵量 人工繁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氏圆腹高产养殖技术 被引量:4
9
作者 黄延河 黄建丁 +1 位作者 蔡葆青 阙炳根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9-10,共2页
关键词 苏氏mang 产量 养殖技术 鱼种放养 日常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箱养殖苏氏圆腹试验
10
作者 郭铭芳 李玉生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苏氏Mang 网箱养殖 苗种培育 日常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对苏氏圆腹(鱼芒)消化酶活性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黄永春 黄福建 +2 位作者 杜红心 陈启辉 王好镇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265-270,共6页
初步探讨了不同pH值对苏氏圆腹(鱼芒)(淡水白鲨和淡水黑鲨)的消化器官(肝、肠、胃)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pH值的变化,酶活性也随之变化;淡水白鲨的肝、肠、胃蛋白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7.0、7.8和3.0,淀粉酶的最适pH... 初步探讨了不同pH值对苏氏圆腹(鱼芒)(淡水白鲨和淡水黑鲨)的消化器官(肝、肠、胃)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pH值的变化,酶活性也随之变化;淡水白鲨的肝、肠、胃蛋白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7.0、7.8和3.0,淀粉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7.0、6.2和7.0;淡水黑鲨的肝、肠、胃蛋白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7.0、7.8和3.0,淀粉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7.0、7.0和7.0。其中蛋白酶活性表现为胃>肝>肠,淀粉酶活性表现为肝>胃>肠。淡水黑鲨的酶活性>淡水白鲨的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氏 消化酶 蛋白酶 淀粉酶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氏圆腹(鱼芒)鲇的生物学和人工繁殖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潘炯华 郑文彪 《水产科技情报》 1982年第3期11-13,共3页
苏氏圆腹mang鲇Pangasius sutchi(Fowler)隶属于鲢科.Pangasiidae,原产于印度、东南亚一带,是一种肉质好、体形大、生长速度快的优良淡水养殖品种,是泰国池塘、湖泊及网箱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1978年6月,我们从泰国引进的鱼苗213... 苏氏圆腹mang鲇Pangasius sutchi(Fowler)隶属于鲢科.Pangasiidae,原产于印度、东南亚一带,是一种肉质好、体形大、生长速度快的优良淡水养殖品种,是泰国池塘、湖泊及网箱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1978年6月,我们从泰国引进的鱼苗213尾,平均体长为2.12厘米,平均体重为0.89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氏mang鲇 生物学 人工繁殖 鲢科 形态特征 生活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氏圆腹肌肉化学成分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修英 刘叶子 +1 位作者 朱崇梅 赵德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49-353,共5页
以池塘养殖苏氏圆腹(Pangasius hypophthalmus)为材料,分析了肌肉化学成分,评价了它们的营养价值。结果显示,苏氏圆腹鲜肉中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灰分的含量依次为79.56%、17.44%、2.07%和1.11%。苏氏圆腹肌肉中含有18种氨基酸,总量... 以池塘养殖苏氏圆腹(Pangasius hypophthalmus)为材料,分析了肌肉化学成分,评价了它们的营养价值。结果显示,苏氏圆腹鲜肉中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灰分的含量依次为79.56%、17.44%、2.07%和1.11%。苏氏圆腹肌肉中含有18种氨基酸,总量(TAA)占肌肉的79.90%(干基),肌肉干物质中必需氨基酸(EAA)和非必需氨基酸(NEAA)含量分别为32.32%和47.58%,EAA/TAA和EAA/NEAA比值分别为40.45%和67.93%,其必需氨基酸构成比例符合WHO/FAO推荐标准。按照氨基酸评分和化学分数,苏氏圆腹肌肉中赖氨酸含量最丰富,色氨酸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另外,苏氏圆腹肌肉必需氨基酸指数(78.59)和呈味氨基酸(DAA)含量(30.80%干基)均高于多种经济鱼类。苏氏圆腹肌肉脂肪酸的构成特点是饱和脂肪酸比例高(43.70%),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低(18.31%),DPA(C22∶5)和DHA(C22∶6)比例非常低(0.50%和0.42%),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之比为0.42。以上结果表明,苏氏圆腹圆腹可作为人类优质蛋白质和赖氨酸源,也是潜在多不饱和脂肪酸源和低脂食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氏[鱼芒] 肌肉 化学成分 营养价值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氏圆腹(鱼芒)人工繁殖及杂交子代胚胎发育观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袁宗伟 陈诏 +4 位作者 徐鸿飞 卢飞麟 杨宾兰 滕云 温守欧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6期73-78,共6页
为改良苏氏圆腹[鱼芒]人工繁殖技术,采用不同剂量配比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多潘立酮注射液(DOM)、注射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2(LHRH-A2)对苏氏圆腹[鱼芒]进行人工催产,并比较了不同人工授精方法中黑色♂×黑色♀、黑色♂×... 为改良苏氏圆腹[鱼芒]人工繁殖技术,采用不同剂量配比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多潘立酮注射液(DOM)、注射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2(LHRH-A2)对苏氏圆腹[鱼芒]进行人工催产,并比较了不同人工授精方法中黑色♂×黑色♀、黑色♂×粉色♀、粉色♂×黑色♀、粉色♂×粉色♀配对苏氏圆腹[鱼芒]子代的受精率、孵化率和成活率,同时对黑色♂×粉色♀杂交子代的胚胎发育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催产素催产苏氏圆腹[鱼芒]的最佳剂量是(DOM 8mg+LHRH-A2 10μg+HCG 800 IU)/kg,28~30℃时最佳人工授精时间为第2次注射后8~10h,最佳人工授精方法为湿法授精。28℃时黑色♂×粉色♀苏氏圆腹[鱼芒]杂交子代的胚胎孵化总时长为24h18min。苏氏圆腹黑色×粉色正反交子代的受精率、孵化率和出池成活率高于黑色×黑色和粉色×粉色正反交子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氏[鱼芒] 人工繁殖 胚胎发育 体色 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规格苏氏圆腹(鱼芒)生长性状和肌肉质构特性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韦玲静 叶香尘 +3 位作者 甘宝江 滕忠作 莫飞龙 张盛 《水产养殖》 CAS 2020年第8期22-25,共4页
该研究测定了3种不同规格苏氏圆腹(鱼芒)的生长性状、肌肉质构特性,并对各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3种规格苏氏圆腹(鱼芒)的肥满度、脏体比及肝体比的排名均为小鱼>中鱼>大鱼,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小鱼到中鱼... 该研究测定了3种不同规格苏氏圆腹(鱼芒)的生长性状、肌肉质构特性,并对各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3种规格苏氏圆腹(鱼芒)的肥满度、脏体比及肝体比的排名均为小鱼>中鱼>大鱼,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小鱼到中鱼的月增重率较高(22.12%);大鱼和中鱼的硬度、弹性和咀嚼性均显著大于小鱼(P<0.05),但中鱼的粘性、内聚性、回复性和粘力与小鱼相比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大鱼肌肉系水力显著高于小鱼,pH值显著低于中鱼。说明大鱼和中鱼的肌肉比小鱼更结实,口感更有嚼劲,同时中鱼的肌肉鲜嫩程度与小鱼相当。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苏氏圆腹(鱼芒)的体质量和体长与肌肉的硬度、粘性、咀嚼性、弹性、回复性和粘力呈显著正相关,与内聚性和弹力呈显著负相关。综上所述,大鱼和中鱼的生长状况和肌肉质构品质均优于小鱼,因此结合考虑养殖成本,中鱼是最佳的上市规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氏(鱼芒) 生长性状 质构特性 肌肉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规格苏氏圆腹(鱼芒)肌肉营养成分分析鱼芒 被引量:7
16
作者 韦玲静 叶香尘 +3 位作者 莫飞龙 滕忠作 刘康 张盛 《养殖与饲料》 2020年第7期15-20,共6页
本研究以3种不同规格的苏氏圆腹(鱼芒)(简称小鱼、中鱼和大鱼)为材料,比较分析其肌肉营养成分,并进行营养价值评价。试验结果显示,中鱼和大鱼的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小鱼,而水分含量显著低于小鱼;中鱼的粗脂肪含量显著低... 本研究以3种不同规格的苏氏圆腹(鱼芒)(简称小鱼、中鱼和大鱼)为材料,比较分析其肌肉营养成分,并进行营养价值评价。试验结果显示,中鱼和大鱼的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小鱼,而水分含量显著低于小鱼;中鱼的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大鱼。检测出的17种氨基酸中Asp、Glu和Lys的含量最高,中鱼和大鱼的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总量均显著高于小鱼,鲜味氨基酸总量显著低于小鱼,小鱼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Val,中鱼和大鱼的均为Met+Cys,大鱼必需氨基酸指数最高(90.24),其次为中鱼(88.47)、小鱼最低(79.94)。脂肪酸检测结果发现二十四碳烷酸为小鱼特有的脂肪酸,3种规格苏氏圆腹(鱼芒)肌肉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高于饱和脂肪酸,中鱼、大鱼的棕榈酸和油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小鱼,但EPA、DH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低于小鱼。表明苏氏圆腹(鱼芒)肌肉的蛋白含量高,脂肪含量低,是优质的蛋白质来源。3种规格中,大鱼的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含量和组成比例更能满足人体需求,小鱼肌肉味道更鲜美,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因此,出于对营养价值、出肉率和养殖成本的考虑,大鱼是最适合上市加工的规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氏(鱼芒) 肌肉 营养成分 肌肉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部公布7个水产养殖新品种
17
《水产养殖》 CAS 2005年第4期44-44,共1页
日前,农业部发布第485号公告.公布了经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第三届第二次会议审定的7个水产养殖新品种:豫选黄河鲤为适宜推广的优良养殖品种(品系),“大连1号”杂交鲍、“荣福”海带、“东方2号”杂交海带为适宜推广的杂交... 日前,农业部发布第485号公告.公布了经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第三届第二次会议审定的7个水产养殖新品种:豫选黄河鲤为适宜推广的优良养殖品种(品系),“大连1号”杂交鲍、“荣福”海带、“东方2号”杂交海带为适宜推广的杂交新品种,鳄龟、苏氏圆腹鱼芒和池蝶蚌为适宜推广的从境外引进的品种。其中。豫选黄河鲤、“大连1号”杂交鲍、鳄龟、苏氏圆腹鱼芒、池蝶蚌5个品种应严格控制在人工可控的水体中养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水产养殖业 大连1号杂交鲍 荣福海带 鳄龟 苏氏鱼芒 池蝶蚌 品种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个水产养殖新品种
18
《湖南农业》 2005年第7期16-16,共1页
关键词 新品种 水产养殖 养殖业 苏氏鱼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