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光吸收原理的化学需氧量传感器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赵辉 王勤 +3 位作者 戚海燕 王跃 章立 李铭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73-75,共3页
化学需氧量(COD)是反映水体受还原性生物质污染的程度,是目前衡量水质状况的最重要指标之一。介绍了一种基于光吸收原理的化学需氧量在线监测传感器,通过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标定实验对传感器进行校准,并应用于上海苏州河水化学需氧量的... 化学需氧量(COD)是反映水体受还原性生物质污染的程度,是目前衡量水质状况的最重要指标之一。介绍了一种基于光吸收原理的化学需氧量在线监测传感器,通过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标定实验对传感器进行校准,并应用于上海苏州河水化学需氧量的监测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设计的传感器监测苏州河水,水样COD值为23.17mg/L,传感器稳定性和重复性实验CV值分别为0.18%和0.20%因此,设计的传感器实现了对苏州河水COD值的快速监测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需氧量 光吸收 在线监测 苏州河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精细化河网水动力模型的长宁区除涝能力评估 被引量:19
2
作者 高丽莎 高程程 汪涛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2-67,共6页
为全面细致地评估上海市长宁区的除涝能力,基于翔实的基础资料构建了苏州河水系精细化河网水动力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率定和验证,采用该模型模拟分析了现状和规划两种工况下,长宁区的面平均最高水位的特征值和主要河道的最高水位。结果... 为全面细致地评估上海市长宁区的除涝能力,基于翔实的基础资料构建了苏州河水系精细化河网水动力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率定和验证,采用该模型模拟分析了现状和规划两种工况下,长宁区的面平均最高水位的特征值和主要河道的最高水位。结果表明,长宁区在现状工况下,除涝能力为10~20年一遇;在规划工况下,除涝能力达到20年一遇,但仍未达到上海市《治涝标准》要求的30年一遇标准。经过进一步分析计算,建议增加0.504 km^(2)临时滞蓄区来提高区域调蓄能力,可使长宁区除涝能力达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化管理 除涝能力评估 苏州河水 河网水动力模型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