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基于光吸收原理的化学需氧量传感器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7
- 1
-
-
作者
赵辉
王勤
戚海燕
王跃
章立
李铭
-
机构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传感技术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环境保护信息中心
松江区环保局
-
出处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73-75,共3页
-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12BAK08B05)
国家"863"计划资助项目(SS2012AA063206)
+2 种基金
上海市信息化发展专项项目(201101042
11CH-15
11391901900)
-
文摘
化学需氧量(COD)是反映水体受还原性生物质污染的程度,是目前衡量水质状况的最重要指标之一。介绍了一种基于光吸收原理的化学需氧量在线监测传感器,通过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标定实验对传感器进行校准,并应用于上海苏州河水化学需氧量的监测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设计的传感器监测苏州河水,水样COD值为23.17mg/L,传感器稳定性和重复性实验CV值分别为0.18%和0.20%因此,设计的传感器实现了对苏州河水COD值的快速监测和分析。
-
关键词
化学需氧量
光吸收
在线监测
苏州河水
-
Keywords
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
light absorbance
on-line monitoring
Suzhou river
-
分类号
TN23
[电子电信—物理电子学]
-
-
题名基于精细化河网水动力模型的长宁区除涝能力评估
被引量:19
- 2
-
-
作者
高丽莎
高程程
汪涛
-
机构
上海碧波水务设计研发中心
-
出处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2-67,共6页
-
基金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16DZ1204800)。
-
文摘
为全面细致地评估上海市长宁区的除涝能力,基于翔实的基础资料构建了苏州河水系精细化河网水动力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率定和验证,采用该模型模拟分析了现状和规划两种工况下,长宁区的面平均最高水位的特征值和主要河道的最高水位。结果表明,长宁区在现状工况下,除涝能力为10~20年一遇;在规划工况下,除涝能力达到20年一遇,但仍未达到上海市《治涝标准》要求的30年一遇标准。经过进一步分析计算,建议增加0.504 km^(2)临时滞蓄区来提高区域调蓄能力,可使长宁区除涝能力达标。
-
关键词
精细化管理
除涝能力评估
苏州河水系
河网水动力模型
上海
-
Keywords
delicacy management
assessment of waterlogging control capacity
Suzhou River network
hydrodynamic model
Shanghai
-
分类号
TV212
[水利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