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吴文化的特征——兼论吴文化与苏州文化的关系 被引量:22
1
作者 汪长根 王明国 《学海》 2002年第3期85-91,共7页
对吴文化的评价与定位 ,既要从广义的吴地背景出发 ,努力把握吴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大系的关系 ,更要从吴文化与苏州文化的包容关系中把握其基本特征。这种特征主要表现在 :鲜明的水乡文化色彩、浓郁的市民文化特色、外柔内刚的文化品格... 对吴文化的评价与定位 ,既要从广义的吴地背景出发 ,努力把握吴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大系的关系 ,更要从吴文化与苏州文化的包容关系中把握其基本特征。这种特征主要表现在 :鲜明的水乡文化色彩、浓郁的市民文化特色、外柔内刚的文化品格、重文重教的文化理念、精巧细腻的文化品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苏州文化 特征 包容关系 水乡文化 市民文化 文化品格 文化品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陆文夫小说的“苏州文化诠释”
2
作者 范嵘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4-130,共7页
从20世纪50年代起,陆文夫便开始了"说苏州故事"的历程,他毫不疲倦地在这条道路上前行,诠释着苏州文化。在他心中,苏州是一个文化贮藏宝库,应当许以全部生命的力量探寻其精华,揭示其特征,彰显其文化张力。虽然对于苏州来说,陆... 从20世纪50年代起,陆文夫便开始了"说苏州故事"的历程,他毫不疲倦地在这条道路上前行,诠释着苏州文化。在他心中,苏州是一个文化贮藏宝库,应当许以全部生命的力量探寻其精华,揭示其特征,彰显其文化张力。虽然对于苏州来说,陆文夫是一个外来者,然而他已经完全在地化,甚至以其对历史传统的认知,更理解苏州文化的密码,完全以"文化持有者的内部眼界"进行地方性知识的书写与诠释。他以小巷的日常,作为透视苏州底层的典型视角;凭借精致化描写,建构苏州的美学世界;以理想主义情怀,显示出深厚的人文精神。陆文夫也由此成为苏州的文化符号,成为那一代小说家的典范,登上文学创作的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文夫 苏州文化 地方性知识 在地书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文化创意产业品牌定位与整合策略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谢丹丹 范书斌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43-348,364,共7页
目的通过对苏州文创产业品牌发展现状及其定位问题的分析,探寻苏州文化创意产业品牌发展的最佳定位,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品牌建设相关策略和方法。方法从文化创意产业理论出发,分析苏州文化创意产业品牌的建设现状及问题,对照社会学、文... 目的通过对苏州文创产业品牌发展现状及其定位问题的分析,探寻苏州文化创意产业品牌发展的最佳定位,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品牌建设相关策略和方法。方法从文化创意产业理论出发,分析苏州文化创意产业品牌的建设现状及问题,对照社会学、文化学、人类学、产业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对苏州文化创意产业品牌链接社会生产生活的手段进行了重构,并提出推进苏州文化创意产业品牌定位与整合的策略。结论通过强化品牌战略意识,明确品牌定位,以城市文化IP为驱动,丰富苏州文创产业品牌,融合数字化思维拓宽苏州文创品牌的传播渠道,优化“创意—品牌—产品”的生成路径是苏州文化创意产业转型升级与形成新业态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 苏州文化创意产业品牌 品牌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尽苏州事 小巷多情韵
4
作者 顾清 《中国出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9-69,共1页
2024年一部以20世纪70年代苏州为背景的连续剧《小巷人家》热播,剧中出现的拙政园、观前街、松鹤楼等经典元素,对于苏州人来说再熟悉不过,也激起了更多人的探索欲望。想要全方位了解苏州文化历史、地理人文,苏州大学出版社的“苏州文化... 2024年一部以20世纪70年代苏州为背景的连续剧《小巷人家》热播,剧中出现的拙政园、观前街、松鹤楼等经典元素,对于苏州人来说再熟悉不过,也激起了更多人的探索欲望。想要全方位了解苏州文化历史、地理人文,苏州大学出版社的“苏州文化丛书”是一套不可多得的经典佳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文化丛书 小巷 20世纪70年代 松鹤楼 观前街 拙政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苏州地域文化的针织旗袍设计与工艺研究
5
作者 孙静 尹雪峰 傅菊芬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7-122,共6页
文章对苏州地域文化可视化元素进行提炼,设计相关图案,并应用于针织旗袍及其配饰设计中。从针织旗袍的廓型、提花组织选择、局部结构创新设计、针织工艺实现手法4个方面进行实践研究。在电脑横机编织实践中,运用收放针、加弹力丝、衣片... 文章对苏州地域文化可视化元素进行提炼,设计相关图案,并应用于针织旗袍及其配饰设计中。从针织旗袍的廓型、提花组织选择、局部结构创新设计、针织工艺实现手法4个方面进行实践研究。在电脑横机编织实践中,运用收放针、加弹力丝、衣片边缘包边处理等方法,处理针织旗袍较大的胸腰差和腰臀差,通过组织变化处理局部造型,更好地呈现出迎合当代人们生活需要与精神需求的针织旗袍,旨在让旗袍文化和苏州地域文化得到进一步发扬,亦使国内的针织服装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设计出具有差异化以及将传统文化与流行元素相融合的针织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地域文化元素 针织旗袍 图案设计 电脑横机 编织工艺 创新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叙事理论下城市物质文化遗产价值评估与保护策略——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苏州段)为例 被引量:8
6
作者 许雯 刘韩昕 +1 位作者 刘宁 赵屹男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3-90,共8页
根据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苏州段)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存在问题,以12处试点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以空间叙事理论的在地性应用为目标导向,在构建城市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分级评估指标体系对遗产价值进行分级评估的基础上,从时空维度对... 根据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苏州段)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存在问题,以12处试点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以空间叙事理论的在地性应用为目标导向,在构建城市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分级评估指标体系对遗产价值进行分级评估的基础上,从时空维度对遗产进行主题挖掘、主体适配和场景串联,进而从叙事场景体系的整体架构及总体风貌控制两个层级探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苏州段)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策略,以期为同类型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空间叙事 分级评估 保护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苏州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网络分析视角下历史文化街区空间结构探析——以苏州市平江路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7
作者 周洪玉 徐达 郑国全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17期121-126,共6页
“文脉”的转向推动了历史文化街区发展的逻辑化、延续化和优质化。“人”社交是街区空间活化的需求核心,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究居民与街区空间的互动逻辑有助于延续街区“文脉”传承与空间活化。以苏州市平江路历史文化街区为例,通过... “文脉”的转向推动了历史文化街区发展的逻辑化、延续化和优质化。“人”社交是街区空间活化的需求核心,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究居民与街区空间的互动逻辑有助于延续街区“文脉”传承与空间活化。以苏州市平江路历史文化街区为例,通过构建历史文化街区的物质空间网络与“居民-空间”关系网络的语义模型,利用双层网络嵌合的拓扑对比出平江路的可达性、资源分布、社区凝聚力还有待提升,需要实现街区空间可持续发展的“具象”和“意象”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网络分析 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 空间结构 城市更新 规划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苏州城市诗性文化的经济底气 被引量:4
8
作者 严明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9-21,共3页
关键词 苏州文化 诗性文化 经济发达 城市文化 明清时期 生活方式 生活态度 多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历程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13
9
作者 顿明明 王勇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76-83,共8页
历史文化街区是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近40年5版名城保护规划的划定和增补,目前历史城区范围内公布了7处历史文化街区。本文基于文献和调研,以名城保护规划修编过程为主线,梳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历程,并对保护经验进... 历史文化街区是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近40年5版名城保护规划的划定和增补,目前历史城区范围内公布了7处历史文化街区。本文基于文献和调研,以名城保护规划修编过程为主线,梳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历程,并对保护经验进行总结思考。本文认为保护历程分为萌芽、拓展和深耕3个阶段,经历了从“古城街坊”保护到“名城街区”保护的演化过程,通过双层次保护体系的建构,以“动态整合、规划引领、活态为本、平衡利益”为原则,使历史文化街区成为体验“姑苏繁华图”历史意境的文化场所,同时也是承载当代苏式日常生活的城市街区,其保护经验具有示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历史文化街区 保护历程 经验总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龙亚萍 《福建茶叶》 2020年第10期142-143,共2页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茶文化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苏州茶历史悠久,有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碧螺春茶,还拥有茶园、茶文化博物馆等多种茶文化旅游资源,茶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但苏州茶文化旅游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茶文化旅游资...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茶文化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苏州茶历史悠久,有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碧螺春茶,还拥有茶园、茶文化博物馆等多种茶文化旅游资源,茶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但苏州茶文化旅游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茶文化旅游资源利用形式单一、开发利用层次较低等问题。为此,本文对苏州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文化 旅游资源 开发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