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政府机制的创业模式发展研究——苏南、温州、珠江模式再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毛帅 聂锐 程平平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6-39,共4页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和珠江模式各放异彩。但随着上世纪末的金融危机,3种模式各自的缺点也都暴露了出来,其中温州模式似乎活力更足,于是业界和理论界便呈现一边倒的倾向,认为温州模式会替代苏南模式和珠江模...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和珠江模式各放异彩。但随着上世纪末的金融危机,3种模式各自的缺点也都暴露了出来,其中温州模式似乎活力更足,于是业界和理论界便呈现一边倒的倾向,认为温州模式会替代苏南模式和珠江模式而一枝独秀。从政府机制出发,运用创业环境理论的研究思路,从培养引进经营人才、扶持高新技术企业、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推动社会协调持续发展4个角度,重点分析了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的发展前景,认为苏南模式将是我国创业发展的良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机制 创业模式 苏南模式 温州模式 珠江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惠州地区珠江组控砂机制及地层-岩性圈闭发育模式 被引量:32
2
作者 陈维涛 杜家元 +4 位作者 龙更生 陈淑慧 李小平 张尚锋 张昌民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49-458,共10页
惠州地区是目前珠江口盆地勘探程度最高的地区,珠江组作为主力产油层段,具有寻找地层岩性圈闭的有利条件。通过对惠州地区珠江组砂岩发育的控制因素分析,认为盆地转换期的古地貌特征、层序地层发育特征、以三角洲为主体的沉积体系展布... 惠州地区是目前珠江口盆地勘探程度最高的地区,珠江组作为主力产油层段,具有寻找地层岩性圈闭的有利条件。通过对惠州地区珠江组砂岩发育的控制因素分析,认为盆地转换期的古地貌特征、层序地层发育特征、以三角洲为主体的沉积体系展布、海陆过渡相区的水动力条件和后期构造运动都对砂体的形成和展布具有重要的影响;其中沉积相决定了砂体的宏观展布,层序结构影响砂体在不同体系域平面上的分布和纵向上的发育程度及叠置样式,二者是控砂的主要因素。在对控砂机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对已发现岩性圈闭油气藏的解剖分析,建立了惠州地区珠江组地层岩性圈闭的发育模式,分析了有利地层岩性圈闭区带和类型,认为沉积坡折附近和海进体系域退积砂岩岩性尖灭圈闭是惠州地区珠江组最为有利的地层岩性圈闭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模式 控砂机制 地层-岩性圈闭 珠江 惠州地区 珠江口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惠州26-6大中型泛潜山油气田勘探发现及成藏模式 被引量:68
3
作者 田立新 刘杰 +2 位作者 张向涛 刘军 代一丁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1,共11页
位于南海东部海域的惠州26-6构造在中生界潜山及古近系获得油气勘探重大突破,是珠江口盆地古潜山及浅水区中深层凝析气勘探的首个规模发现。为进一步指导该区油气勘探,对惠州26-6构造开展了烃源岩、储层、运移通道、聚集方式和气藏封盖... 位于南海东部海域的惠州26-6构造在中生界潜山及古近系获得油气勘探重大突破,是珠江口盆地古潜山及浅水区中深层凝析气勘探的首个规模发现。为进一步指导该区油气勘探,对惠州26-6构造开展了烃源岩、储层、运移通道、聚集方式和气藏封盖等石油地质条件深入研究,提出了其油气成藏模式。研究表明:①惠州凹陷文昌组发育大面积、厚层的优质高成熟湖相烃源岩,具有油气兼生、晚期快速生气特征;②中生界火成岩叠加上覆古近系扇三角洲砂砾岩,构成了惠州26-6构造区泛潜山储层,其中恩平组储层以低孔-低渗的中砂岩和砂砾岩为主,文昌组储层以中低孔-中渗的含砾粗砂岩和砂砾岩为主,潜山储层以裂缝-孔洞型及裂缝型的蚀变闪长岩及蚀变花岗岩为主;③中生代以来,多期挤压-伸展构造作用下的断裂差异性活化塑造了巨厚泛潜山裂缝型储集体;持续活动的断裂沟通了高熟烃源灶和泛潜山储层;湖相泥岩为天然气提供了严密的封盖;距今10 Ma以来,文昌组湖相烃源岩大面积成熟,高压强势充注、晚期快速成藏。惠州26-6大中型泛潜山油气田的发现,揭开了珠江口盆地富烃洼陷周缘深埋潜山凝析气勘探序幕,对中国东部晚期构造活跃的中新生代盆地潜山油气勘探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惠州凹陷 惠州26-6 泛潜山 勘探发现 成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PY30-1气田陆相石英砂岩储集层成岩作用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姜辉 于兴河 +1 位作者 施和生 侯国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1-55,共5页
珠江口盆地发现的PY30-1气田其规模储量在300亿m3以上。依据岩心、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等资料,详细研究该气田PY30-1-3井储集层特征及成岩作用,按照最新碎屑岩成岩阶段划分标准,该区主力气层SB13.8层处于开启性弱碱型水(pH值为7.53)... 珠江口盆地发现的PY30-1气田其规模储量在300亿m3以上。依据岩心、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等资料,详细研究该气田PY30-1-3井储集层特征及成岩作用,按照最新碎屑岩成岩阶段划分标准,该区主力气层SB13.8层处于开启性弱碱型水(pH值为7.53)循环环境,胶结作用不强烈,成岩作用较弱,处于早成岩B期;主力气层MFS18.5层处于中成岩A期,属于相对封闭性弱酸型水(pH值为6.41)循环环境,温度的增加催化了溶蚀作用的进程,为次生孔隙带的发育提供了条件。据此建立了陆相石英砂岩类储集层的成岩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PY30-1-3井 储集层 成岩阶段 成岩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荔湾3-1深水气田成藏模拟实验 被引量:5
5
作者 高岗 刚文哲 +4 位作者 张功成 何文军 崔鑫 沈怀磊 苗顺德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6-35,共10页
为了厘清深水区天然气成藏过程及其成藏控制因素,在对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荔湾3-1气田基本地质特征、天然气来源与成藏过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深水天然气成藏物理模拟实验,最终建立了白云凹陷的天然气成藏模式,明确了其成藏特征。... 为了厘清深水区天然气成藏过程及其成藏控制因素,在对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荔湾3-1气田基本地质特征、天然气来源与成藏过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深水天然气成藏物理模拟实验,最终建立了白云凹陷的天然气成藏模式,明确了其成藏特征。实验研究的结果表明:1荔湾3-1断背斜型气田的形成与大断层的长期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天然气组成以烃类为主,非烃类含量很低,高成熟阶段的湿气垂向运移效应显著;2天然气伴生液态烃来自晚始新统—早渐新统恩平组和晚渐新统珠海组烃源岩,而天然气则以恩平组烃源岩来源为主,但早始新统文昌组烃源岩也有贡献;3白云凹陷天然气在早期由于断裂活动性较强,虽有运移,但以散失为主,晚期断裂活动逐渐减弱,天然气开始聚集成藏;4油气的垂向运移作用明显大于侧向运移作用,断裂沟通有效烃源岩与储集层的部位最有利于气藏的形成;5源—断—储时空晚期有效耦合是该区天然气成藏的关键;6圈闭距大断裂和烃源灶越近,越有利于天然气的晚期聚集,反之则天然气成藏效率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白云凹陷 荔湾3-1气田 深水区 气藏形成 模拟实验 源—断—储耦合成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陆缘差异拆离作用结构样式与控制因素——以珠江口盆地白云-荔湾深水区为例 被引量:15
6
作者 李洪博 郑金云 +2 位作者 庞雄 任建业 李瑞彪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4-35,共12页
珠江口盆地白云-荔湾深水区处于南海北部陆缘地壳伸展薄化的细颈化带和远端带,其盆形结构十分复杂且差异性显著。基于陆缘伸展拆离薄化模式和构造解析方法,综合运用重磁、地震、钻井等资料,对白云-荔湾深水区裂陷期伸展拆离作用进行了研... 珠江口盆地白云-荔湾深水区处于南海北部陆缘地壳伸展薄化的细颈化带和远端带,其盆形结构十分复杂且差异性显著。基于陆缘伸展拆离薄化模式和构造解析方法,综合运用重磁、地震、钻井等资料,对白云-荔湾深水区裂陷期伸展拆离作用进行了研究,明确了不同拆离作用控制洼陷结构特征的差异性,分析了差异拆离作用的控制因素,提出了差异拆离作用发育演化模式。研究表明,白云-荔湾深水区裂陷期地壳发育向陆和向洋的2套拆离断裂系统,形成4种类型拆离结构样式及其控制下的洼陷结构,即白云东洼为壳上拆离同改造型前展式箕状断陷,白云主洼为壳幔拆离扩展型多级断阶式宽深断陷,白云西洼为弱拆离过渡型双断复式断陷,荔湾凹陷为壳内拆离强改造型前展式宽断陷;控制差异拆离样式的主要因素为岩石圈圈层流变性差异、先存中生代分布格局及岩石圈横向结构差异、周缘板块的伸展应力迁移与集中以及深部岩浆底侵作用的差异隆升;南海北部陆缘岩石圈差异伸展和盆地发育过程分为初始裂陷期、拆离期及断拗期等3个演化阶段,其中拆离期与断拗期是盆形结构发生分异的主要阶段。本文研究成果对于认识被动陆缘岩石圈破裂过程具有新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白云-荔湾深水区 差异拆离作用 结构样式 控制因素 演化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西江经济带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武月 刘俊杰 《农业展望》 2020年第12期94-100,106,共8页
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农业集专业化、集约化、标准化于一体发展的重要平台,剖析其发展现状及特征对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基于珠江-西江经济带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的总体概况,梳理出高效农业生产模式、农产品加工模式... 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农业集专业化、集约化、标准化于一体发展的重要平台,剖析其发展现状及特征对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基于珠江-西江经济带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的总体概况,梳理出高效农业生产模式、农产品加工模式、品牌农业模式、休闲多功能模式及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等五大产业园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分析得出制约珠江-西江经济带11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用地难、劳动力短缺、建设资金筹集问题、农户增收机制单一、科技支撑力量薄弱等。为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转型升级,实现农村产业振兴,园区建设应以提高产业园经济效益为着力点,兼顾生态效应和社会效益,从加强用地保障、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拓宽融资渠道、提高科研投入水平等多角度出发,逐步形成多主体参与、多产业链集聚、多环节创新的现代化农业生产平台,推动园区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农业产业园 发展现状 典型模式 珠江-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陆丰13-1油田古近系恩平组突破及其重要意义 被引量:35
8
作者 罗东红 梁卫 +5 位作者 李熙盛 邹信波 李彬 侯月明 刘伟新 张伟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1-75,共5页
基于立体开发理念,在剖析陆丰凹陷构造演化和成藏组合特征、深化陆丰13-1油田新近系挖潜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古近系到新近系惠陆低凸起构造高点"漂移"的新认识;采用从定性到定量的储层描述技术组合,揭示了古近系恩平组地层... 基于立体开发理念,在剖析陆丰凹陷构造演化和成藏组合特征、深化陆丰13-1油田新近系挖潜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古近系到新近系惠陆低凸起构造高点"漂移"的新认识;采用从定性到定量的储层描述技术组合,揭示了古近系恩平组地层沉积特征和储盖组合配置关系;通过陆丰地区钻井资料分析,总结了陆丰凹陷古近系油气成藏模式。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成功地推动了古近系评价井LF13-1-9PH井的钻探,发现了珠江口盆地第一个具商业价值的古近系恩平组油藏。构造高点"漂移"规律认识上的突破,推动了陆丰13-1油田古近系恩平组的突破,对南海珠江口盆地古近系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陆丰13-1油田 古近系 恩平组 构造高点“漂移” 油气成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狐隆起WC15-1构造油气成藏模式探讨 被引量:4
9
作者 陈少平 刘丽芳 黄胜兵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17,151,共4页
从油气藏形成的地质背景、原油类型和烃源岩演化过程等方面,对神狐隆起WC15-1油气藏原有的3种油气运聚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前人研究所得出的3种模式均存在一定的缺陷。在对珠三坳陷的充填演化、凹陷结构及珠三南断裂研究的基础上提... 从油气藏形成的地质背景、原油类型和烃源岩演化过程等方面,对神狐隆起WC15-1油气藏原有的3种油气运聚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前人研究所得出的3种模式均存在一定的缺陷。在对珠三坳陷的充填演化、凹陷结构及珠三南断裂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WC15-1构造油气成藏的新模式。研究认为,WC15-1油气藏油气主要来源于文昌C凹陷文昌组。该构造油气成藏模式的准确建立对文昌C凹陷本身及类似的边缘凹陷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油气成藏模式 断裂 WC15-1构造 珠江口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三角洲体系微相控烃及机理研究:以珠江口盆地恩平组煤系烃源岩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燕 邓运华 李友川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65-1077,共13页
河流-三角洲体系煤系烃源岩是重要的油气来源,传统的研究方法主要为单井点分析,对研究区的勘探程度和资料情况的依赖性大,而且认识滞后于勘探,很难在油气勘探和有利生烃洼陷的预测中发挥作用。对珠江口盆地恩平组煤系烃源岩进行系统研究... 河流-三角洲体系煤系烃源岩是重要的油气来源,传统的研究方法主要为单井点分析,对研究区的勘探程度和资料情况的依赖性大,而且认识滞后于勘探,很难在油气勘探和有利生烃洼陷的预测中发挥作用。对珠江口盆地恩平组煤系烃源岩进行系统研究,揭示煤系烃源岩发育的特征和有利地质条件,并将沉积微相分析与烃源岩的地球化学指标(有机质丰度、生烃潜量、氢指数)相结合,提出微相控烃的特点及机理,建立了珠江口盆地恩平组河流-三角洲体系煤系烃源岩的发育模式。珠江口盆地恩平组沉积时期构造稳定,沉积、沉降速率近平衡;气候温暖湿润,植被繁茂,并且河流和三角洲环境的广泛分布为煤系烃源岩的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河流和三角洲环境发育的煤层均呈薄层状产出,纵向上发育层数多,横向连续性差;河流和三角洲环境发育的煤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均较高,生烃潜力和氢指数相近,有机质主要来自陆生高等植物。研究区煤系烃源岩非均质性很强,呈现明显的微相控烃的特点,由河道、分流河道向远离河道、分流河道的河漫沼泽、沼泽有机质丰度增高,有机质类型变好,河流的河漫沼泽和三角洲平原沼泽微相是最有利的沉积相带。各微相的古地形、水动力条件、氧化还原条件等古地理条件的不同是造成各微相烃源岩发育差异的重要原因。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反映研究区河流和三角洲环境各微相烃源岩发育差异及煤层展布特征的煤系烃源岩发育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三角洲体系 煤系烃源岩 煤层 沉积模式 珠江口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惠州26-6烃源岩热压模拟实验及生气潜力 被引量:4
11
作者 史玉玲 刘杰 +2 位作者 温华华 龙祖烈 牛胜利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53-59,共7页
数十年勘探实践表明,珠江口盆地浅水区和深水区商业油气发现呈现“北油南气”的分布格局;随着浅水区中深层勘探不断深入,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惠州凹陷惠州26-6构造在中生界潜山和古近系获得首个凝析气规模商业发现,引起了大家对珠江口盆... 数十年勘探实践表明,珠江口盆地浅水区和深水区商业油气发现呈现“北油南气”的分布格局;随着浅水区中深层勘探不断深入,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惠州凹陷惠州26-6构造在中生界潜山和古近系获得首个凝析气规模商业发现,引起了大家对珠江口盆地浅水区天然气资源潜力的关注。为客观有效评价珠江口盆地浅水区油型烃源岩生气潜力,选取了惠州26-6文昌组半深湖相暗色泥岩样品(Ⅱ_(1)型)进行了半开放体系下热压模拟实验,研究了珠一坳陷惠州凹陷惠州26洼油型烃源岩在生油气高峰阶段和在不同演化阶段的产油气率,综合分析了惠州26洼油型烃源岩的生排烃模式及生烃潜力;并从烃源岩热演化程度、烃源岩生气潜力及优势汇聚方向等方面分析了惠州26-6油气田的成藏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压模拟实验 生排烃模式 半开放体系 惠州26-6 珠江口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西江主洼油气运聚主控因素及运聚模式 被引量:14
12
作者 朱文奇 梁建设 +3 位作者 郭刚 丁亮 郝建荣 于开平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20,共7页
珠江口盆地西江主洼是一个典型的古近纪"北断南超"箕状断陷,具有"下断上坳"的二元结构。西江主洼古近纪经历了两幕裂陷作用,形成了2个完整的沉积旋回,其中裂陷I幕(文昌组沉积期)发育了洼陷内最重要的烃源岩,裂陷II... 珠江口盆地西江主洼是一个典型的古近纪"北断南超"箕状断陷,具有"下断上坳"的二元结构。西江主洼古近纪经历了两幕裂陷作用,形成了2个完整的沉积旋回,其中裂陷I幕(文昌组沉积期)发育了洼陷内最重要的烃源岩,裂陷II幕(恩平组沉积期)发育了洼陷深层关键的地区性泥岩盖层。受"势"、"路"、"梯"三大主控因素的控制,西江主洼生成的油气主要向洼陷长轴以南运聚。三大主控因素的空间配置关系不同,导致该洼陷发育3种油气运聚模式,即"势-路"二元主控模式——中央隆起模式、"势-路-梯"三元主控模式——东南隆起模式和"势-梯"二元主控模式——南部隆起模式。综合分析认为,西江主洼中央隆起的深层、东南隆起的中—深层以及南部隆起的中层均具有很好的油气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沉积特征 主控因素 油气运移 油气运聚模式 西江主洼 珠江口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典型区域发展模式的实践与启示 被引量:4
13
作者 蔡武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4期63-66,共4页
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在新发展阶段,如何调整现有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保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使中国由中等收入国家转变为发达国家,避免落入中等国家陷阱意义重大。基于此,本文在重新考察比... 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在新发展阶段,如何调整现有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保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使中国由中等收入国家转变为发达国家,避免落入中等国家陷阱意义重大。基于此,本文在重新考察比较东亚-拉美模式和苏南-温州-珠江模式等典型国内外区域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总结提炼了几点关于在新的历史阶段创新中国现有区域发展模式的政策启示,即经济增长须内需与外需均衡拉动,利用外资的同时应注意资本的内化,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意社会公平,政府与市场的作用要动态调整和有效结合,产业调整应本土化、专业化、多元化、国际化,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推动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发展模式 东亚-拉美模式 苏南-温州-珠江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典型区域发展模式的实践与启示 被引量:5
14
作者 蔡武 程小军 《现代管理科学》 CSSCI 2012年第9期82-84,共3页
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在新发展阶段,如何调整现有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保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使中国由中等收入国家转变为发达国家,避免落入中等国家陷阱意义重大。基于此,文章在重新考察比... 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在新发展阶段,如何调整现有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保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使中国由中等收入国家转变为发达国家,避免落入中等国家陷阱意义重大。基于此,文章在重新考察比较东亚—拉美模式和苏南—温州—珠江模式等典型国内外区域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总结提炼了几点关于在新的历史阶段创新中国现有区域发展模式的政策启示,即,经济增长须内需与外需均衡拉动,利用外资的同时应注意资本的内化,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意社会公平,政府与市场的作用要动态调整和有效结合,产业调整应本土化、专业化、多元化、国际化,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推动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发展模式 东亚—拉美模式 苏南温州珠江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乡镇企业发展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仲生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27,共4页
一、乡镇企业的发展 中国的乡镇企业起源于改革开放前的农村社队企业,大多数社队企业规模小,资金短缺,经济效率低下,属于以加工业为主的粗放式经营模式.
关键词 中国 乡镇企业 发展模式 苏南模式 温州模式 耿车模式 珠江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