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云金芽孢杆菌Cry1A.301-Vip3A融合杀虫蛋白原核表达及生物活性分析
1
作者 杨小艳 韩垚 +2 位作者 吴红 雷开荣 谢树章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046-3055,共10页
【目的】对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的杀虫蛋白基因(Cry1A.301和Vip3A)进行原核融合表达及生物活性分析,为玉米抗虫基因资源发掘和品种创制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利用连接肽构建不同杀虫机理的Cry1A.301和Vip3A融合... 【目的】对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的杀虫蛋白基因(Cry1A.301和Vip3A)进行原核融合表达及生物活性分析,为玉米抗虫基因资源发掘和品种创制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利用连接肽构建不同杀虫机理的Cry1A.301和Vip3A融合基因,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诱导表达,对融合蛋白进行理化性质和结构域预测分析及定量检测,并采用人工饲料混合饲喂法测定融合蛋白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和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frugiperda)的杀虫活性。【结果】构建的融合基因基本骨架为5'-Cry1A.301-Vip3A-3',中间由编码连接肽(8个氨基酸)的核苷酸序列(TCCACCTGCTCCACCTGCTCCACC)组装而成,经诱导表达形成融合蛋白Cry1A.301-Vip3A。该融合蛋白含有1409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157 kD,为稳定的酸性蛋白,包含Cry1A.301和Vip3A蛋白家族的4个特征结构域。Cry1A.301-Vip3A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BL21(DE3)细胞中成功表达,且Cry1A.301和Vip3A蛋白的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饲喂Cry1A.301-Vip3A融合蛋白7 d后,亚洲玉米螟、草地贪夜蛾和棉铃虫幼虫校正死亡率达100.00%。Cry1A.301-Vip3A融合蛋白与Cry1A.301蛋白对亚洲玉米螟的杀虫活性无显著差异,均显著高于Vip3A蛋白(P<0.05,下同)。Cry1A.301-Vip3A融合蛋白、Vip3A蛋白和Cry1A.301蛋白对棉铃虫的杀虫活性无显著差异。Cry1A.301-Vip3A融合蛋白和Vip3A蛋白对草地贪夜蛾的杀虫活性无显著差异,均显著高于Cry1A.301蛋白。【结论】原核表达的Cry1A.301-Vip3A融合蛋白结构稳定,对亚洲玉米螟、棉铃虫和草地贪夜蛾均具有较好的杀虫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云金芽孢杆菌(bt) 融合蛋白 原核表达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云金芽孢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4
2
作者 苏旭东 檀建新 +1 位作者 张伟 林扬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9期4835-4836,4839,共3页
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自1901年被日本学者发现以来,由于在生物防治中的突出作用,受到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作为基础性研究,Bt的分离与鉴定在发现新型cry蛋白基因与应用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各国对Bt的研究从... 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自1901年被日本学者发现以来,由于在生物防治中的突出作用,受到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作为基础性研究,Bt的分离与鉴定在发现新型cry蛋白基因与应用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各国对Bt的研究从最初的被感染宿主体内分离到土壤资源的发掘,从生物测定到血清型、基因型的划分,以及转基因产品的问世,均体现出全球农业对高毒力、新型广谱抗虫Bt的需求。综述了Bt的分离与鉴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云金芽孢杆菌(bt) 分离 鉴定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龟子绿僵菌MAE921与Bt配伍对铜绿丽金龟幼虫侵染致病效应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思雨 户艳霞 +5 位作者 王新中 徐发华 杜广祖 李秀军 陈斌 罗云方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6-232,共7页
为了明确金龟子绿僵菌与Bt可湿性粉剂配伍后对铜绿丽金龟幼虫的侵染致病的协同增效作用,为该害虫的防治提供新途径,室内生物测定了金龟子绿僵菌MAE921与Bt制剂配伍对铜绿丽金龟2龄幼虫的侵染致病效应。结果表明:绿僵菌MAE921与Bt可湿性... 为了明确金龟子绿僵菌与Bt可湿性粉剂配伍后对铜绿丽金龟幼虫的侵染致病的协同增效作用,为该害虫的防治提供新途径,室内生物测定了金龟子绿僵菌MAE921与Bt制剂配伍对铜绿丽金龟2龄幼虫的侵染致病效应。结果表明:绿僵菌MAE921与Bt可湿性粉剂配伍后能提高绿僵菌对铜绿丽金龟2龄幼虫的侵染致病作用,死亡率随接种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其中绿僵菌MAE921分别与0.1、0.05和0.025 g/m L Bt可湿性粉剂配伍接种后第5、7天的LC50对数估计值分别为5.152 7、5.197 8和5.984 6,3.797 7、3.906 2和4.517 4,均明显低于绿僵菌纯菌剂第5、7天的LC50对数估计值6.472 7和4.806 3。当用1.42×10~5m L^(-1)绿僵菌分别与0.1、0.05、0.025 g/m L Bt配伍后,对铜绿丽金龟2龄幼虫的LT50分别为5.00、5.05和5.80 d,均小于纯菌剂LT50(F<0.05);高剂量1.42×108m L^(-1)绿僵菌与0.1、0.05和0.025 g/m L Bt配置接种后,LT_(50)分别为2.65、2.96和3.62 d,与纯孢子悬浮液的LT_(50)间无显著差异(F>0.05)。由此表明:绿僵菌MAE921与Bt可湿性粉剂配伍对侵染铜绿丽金龟2龄幼虫具有良好的协同增效作用,其侵染致病效应符合"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TD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龟子绿僵菌 铜绿丽金龟 苏云金芽孢杆菌bt 协同增效作用 时间-剂量-死亡率(TD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