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苄达赖氨酸片剂在家犬体内药代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
1
作者 朱延勤 严汉英 +2 位作者 王珂 周国林 王德才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515-517,共3页
目的:比较苄达赖氨酸两种片剂在家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高效液相—荧光检测法。结果:家犬口服后,其体内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一室开放模型。国产片和进口片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Cmax:13.78... 目的:比较苄达赖氨酸两种片剂在家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高效液相—荧光检测法。结果:家犬口服后,其体内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一室开放模型。国产片和进口片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Cmax:13.78±1.86mg·L-1和14.0±1.50mg·L-1;Tmax:6.24±0.59h和6.39±0.82h;AUC:883.28±156.35mg·h-1·L-1和905.10±173.80mg·h-1·L-1。结论:国产苄达赖氨酸片剂对进口苄达赖氨酸片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7.99%±5.87%,可以认为国产片与进口片生物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苄达赖氨酸 药物动力学 生物利用度 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甲苷与苄达赖氨酸合用对抑制大鼠肾系膜细胞外基质增生的增强作用
2
作者 印晓星 张银娣 +2 位作者 余俊先 沈建平 邱俊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237-1241,共5页
目的在大鼠肾系膜细胞上观察黄芪甲苷与苄达赖氨酸合用对细胞外基质(ECM)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大鼠系膜细胞在含不同药物的培养液中孵育后,放免法测定Ⅳ型胶原和层粘蛋白含量;以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RT-PCR法测定肾皮质TGFβ-1 m... 目的在大鼠肾系膜细胞上观察黄芪甲苷与苄达赖氨酸合用对细胞外基质(ECM)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大鼠系膜细胞在含不同药物的培养液中孵育后,放免法测定Ⅳ型胶原和层粘蛋白含量;以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RT-PCR法测定肾皮质TGFβ-1 mRNA的相对含量;比色法测定各抗氧化指标。结果高剂量ASI与高剂量BDL合用组(AH+BH组)和低剂量ASI与低剂量BDL合用组(AL+BL组)的Ⅳ型胶原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mRNA相对含量较高糖组降低,高剂量ASI组(AH组)和高剂量BDL组(BH组)分别与AH+BH组相比差异都有显著性。AH+BH组和AL+BL组的S期细胞比例分别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与单用ASI组和单用BDL组相当。AH组和BH组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分别与AH+BH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合用ASI和BDL可增强它们的降低TGFβ-1水平、抑制Ⅳ型胶原生长和抗氧化的作用;从而增强了对高糖引起的ECM增生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甲苷 苄达赖氨酸 大鼠肾系膜细胞 细胞外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苄达赖氨酸滴眼液对实验性白内障的治疗作用观察
3
作者 杨彬 潘伟娜 严汉英 《眼科新进展》 CAS 1997年第3期131-135,共5页
关键词 白内障 苄达赖氨酸 滴眼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苄达赖氨酸脂质体的制备
4
作者 段竣鹏 王洪光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7年第5期58-60,70,共4页
以苄达赖氨酸、大豆卵磷脂、胆固醇为原料制备了苄达赖氨酸脂质体。以包封率为主要指标,选取药脂比、超声时间、水相pH值和孵育温度4个因素进行正交实验优化制备工艺,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包封率,用粒度和Zeta电位分析仪测定所制备脂质... 以苄达赖氨酸、大豆卵磷脂、胆固醇为原料制备了苄达赖氨酸脂质体。以包封率为主要指标,选取药脂比、超声时间、水相pH值和孵育温度4个因素进行正交实验优化制备工艺,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包封率,用粒度和Zeta电位分析仪测定所制备脂质体的粒径分布及Zeta电位。确定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药脂比1∶5(g∶g)、超声时间15min、水相pH值5、孵育温度60℃,在该条件下所制得的3批苄达赖氨酸脂质体的平均包封率为81.54%,平均粒径为(99.85±9.60)nm,平均Zeta电位为(-30.6±1.8)mV,体外释放实验证明释放速度慢于市售制剂。表明所制备的苄达赖氨酸脂质体包封率高、稳定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苄达赖氨酸 脂质体 包封率 粒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藏能降低苄达赖氨酸滴眼液的刺激性
5
作者 曾晓瑜 林荣霞 +4 位作者 张银锑 戴南平 高逸龙 沈建平 严汉英 《眼科新进展》 CAS 2000年第5期322-324,共3页
目的 分别滴用室温保存和冰箱冷藏后的苄达赖氨酸滴眼液 ,判断冷藏后的苄达赖氨酸滴眼液能否降低对眼的刺激。方法 对照眼 80例 ,滴用室温保存的本眼药液 ,试验眼 80例 ,滴用冰箱冷藏后的苄达赖氨酸滴眼液 ,男女各半 ,按配对设计方案... 目的 分别滴用室温保存和冰箱冷藏后的苄达赖氨酸滴眼液 ,判断冷藏后的苄达赖氨酸滴眼液能否降低对眼的刺激。方法 对照眼 80例 ,滴用室温保存的本眼药液 ,试验眼 80例 ,滴用冰箱冷藏后的苄达赖氨酸滴眼液 ,男女各半 ,按配对设计方案双盲法进行。结果 滴眼后眼球刺激的出现率 :对照眼为 19.38% ,受试眼为 6 .2 5 % ;出现 B级和 C级反应者 :对照眼为 31例 ,试验眼为 10例 ;平均刺激等级 :对照眼为 1.2 1,试验眼为 1.0 7。经秩和检验 ,两者有显著差异。出现局部刺激性记分改变 :对照眼为 1.5 7± 1.5 0 ,试验眼为0 .79± 1.40 ,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眼球出现刺激的开始反应时间及刺激反应的持续时间两者无显著差异。结论 滴用冰箱冷藏后的滴眼液“一过性灼烧感”在刺激反应发生率和反应程度上 ,均比滴用在室温下保存的滴眼液有明显的改善 (P<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苄达赖氨酸 滴眼液 冷藏 刺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