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响应面优化十六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改性蒙脱土脱除玉米油中玉米赤霉烯酮工艺
1
作者 杨长娥 张海龙 +6 位作者 谌刚 杨凡 龚任 韩立娟 贺军波 齐玉堂 张维农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64,共6页
为提高十六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改性蒙脱土(1627-MMT)脱除玉米油中玉米赤霉烯酮(ZEN)的效率,在对比不同改性蒙脱土对玉米油中ZEN脱除效果的基础上,以ZEN吸附脱除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优化1627-MMT脱除玉米油中ZEN... 为提高十六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改性蒙脱土(1627-MMT)脱除玉米油中玉米赤霉烯酮(ZEN)的效率,在对比不同改性蒙脱土对玉米油中ZEN脱除效果的基础上,以ZEN吸附脱除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优化1627-MMT脱除玉米油中ZEN的工艺条件(1627-MMT添加量、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并测定脱毒前后玉米油的理化性质及总甾醇和总生育酚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相比其他3种改性蒙脱土,1627-MMT的ZEN脱除效果最佳;1627-MMT脱除玉米油中ZEN的最优工艺条件为1627-MMT添加量5%、吸附温度105℃、吸附时间23 min,在此条件下ZEN吸附脱除率为(89.16±0.10)%,脱毒后玉米油中ZEN含量为349.64μg/kg,符合欧盟标准限量要求(≤400μg/kg);脱毒后玉米油的红值下降了72.34%,酸值下降了41.67%,过氧化值下降了42.00%,总甾醇和总生育酚的保留率分别为92.07%和85.34%,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无明显变化。综上,1627-MMT不仅可有效脱除玉米油中ZEN,还可降低玉米油的酸值、过氧化值及色泽,并对玉米油中的甾醇、生育酚含量及脂肪酸组成影响较小,在玉米油中ZEN的脱除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脱土 十六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改性 玉米赤霉烯酮 玉米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萃取Au(CN)_2^-的微观机理 被引量:6
2
作者 姜健准 周维金 +2 位作者 高宏成 吴瑾光 徐光宪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2230-2233,共4页
通过萃取平衡、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及分峰技术研究了季铵盐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 ( TDM-BAC) -磷酸三丁酯 ( TBP) -正庚烷体系萃取 Au( CN) - 2 的机理及过程 .提出了萃合物的结构模型是基于氢键的超分子体系 ,组成为 [R4N+]· ... 通过萃取平衡、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及分峰技术研究了季铵盐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 ( TDM-BAC) -磷酸三丁酯 ( TBP) -正庚烷体系萃取 Au( CN) - 2 的机理及过程 .提出了萃合物的结构模型是基于氢键的超分子体系 ,组成为 [R4N+]· [Au( CN) - 2 ]· 4 H2 O· 4 TBP.当有机相金浓度大于 3g·L- 1 时 ,有机相中存在聚集现象 .通过激光光散射技术测定了有机相中反向胶团的大小 ,表明萃取过程是分散在水相中的胶团在协萃剂 (或助表面活性剂 )作用下溶入有机相 ,转型为反向胶团或微乳液 ( W/O型 )聚集状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萃取 微观机理 微乳液 Au(CN)2^- FTIR 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 反向胶团 黄金 生产 氰化物浸取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二烯丙基甲基苄基氯化铵的合成及粘度行为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立华 李鑫 +1 位作者 曹菁 令玉林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77-784,共8页
以甲胺、烯丙基氯、NaOH、氯化苄和偶氮二异丙基咪唑啉盐酸盐为原料,合成了聚二烯丙基甲基苄基氯化铵(PDAMABC),采用FT-IR、1H NMR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考察了其在氯化钠、氯化钾、溴化钾、氯化钙、氯化镁、硫酸镁和硫酸钠溶... 以甲胺、烯丙基氯、NaOH、氯化苄和偶氮二异丙基咪唑啉盐酸盐为原料,合成了聚二烯丙基甲基苄基氯化铵(PDAMABC),采用FT-IR、1H NMR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考察了其在氯化钠、氯化钾、溴化钾、氯化钙、氯化镁、硫酸镁和硫酸钠溶液中的粘度行为。将所得水相和低沸点馏分回用,二烯丙基甲基胺的收率从72.79%提高至83.41%;以水与乙醇为混合溶剂(V(H2O)∶V(C2H5OH)为1∶3~2∶3),合成的二烯丙基甲基苄基氯化铵收率较高且水溶性好。PDAMABC的比浓粘度随外加盐浓度增加而降低。在0.1 mol/LNaC l溶液中,当其质量浓度低于0.031 25 g/L时,表现为聚电解质行为;质量浓度大于0.125 g/L时,表现为中性聚合物的粘度行为。外加盐对比浓粘度的影响顺序为:Na2SO4<NaC l<KC l<MgSO4<MgC l2<CaC l2<KB。r阴离子的屏蔽作用是导致比浓粘度降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二烯丙基甲基苄基氯化铵 粘度行为 聚电解质效应 比浓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氯-2-羟丙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的合成研究
4
作者 蔡照胜 宋湛谦 +1 位作者 杨春生 商士斌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30-433,438,共5页
以N,N-二甲基苄胺(DMBA)为原料,在稀盐酸中合成了DMBA盐酸盐;通过DMBA盐酸盐与环氧氯丙烷(表氯醇)反应合成了3-氯-2-羟丙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CHPDMBA);用连续减压水蒸汽汽提和乙酸乙酯重结晶法对产品进行了分离纯化,元素分析、熔点测定... 以N,N-二甲基苄胺(DMBA)为原料,在稀盐酸中合成了DMBA盐酸盐;通过DMBA盐酸盐与环氧氯丙烷(表氯醇)反应合成了3-氯-2-羟丙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CHPDMBA);用连续减压水蒸汽汽提和乙酸乙酯重结晶法对产品进行了分离纯化,元素分析、熔点测定、FT IR及1HNMR方法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电位滴定法分析了产品含量。结果表明连续减压水蒸汽汽提和乙酸乙酯重结晶可有效去除产品中残留的环氧氯丙烷和DMBA及副产物二氯丙醇,产品中CHPDMBA的含量在99%以上:CHPDMBA适宜的合成条件为:甲醇-水作反应介质且V甲醇/V水为1.0,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7.5 h,DMBA/表氯醇的摩尔比为0.95,在此条件下CHPDMBA的收率可达83%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氯-2-羟丙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 N N-二甲基苄胺 减压水蒸汽汽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与KI对钢在柠檬酸中的缓蚀协同效应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浩权 雷然 李向红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778-1790,共13页
采用静态失重法、动电位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EI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首次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227)对冷轧钢在1.0 mol/L柠檬酸(H_(3)C_(6)H_(5)O_(7))溶液中的缓蚀性能,并研究其与碘化钾(KI)复配后... 采用静态失重法、动电位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EI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首次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227)对冷轧钢在1.0 mol/L柠檬酸(H_(3)C_(6)H_(5)O_(7))溶液中的缓蚀性能,并研究其与碘化钾(KI)复配后缓蚀协同效应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单独1227或KI均能一定程度抑制冷轧钢在柠檬酸中的腐蚀,100 mg/L 1227与200 mg/L KI复配后最大缓蚀率高达95.3%。缓蚀协同效应系数(s)高于1,表明两者复配后存在协同效应。1227、KI及1227/KI的吸附行为均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式。1227与KI协同后的吸附平衡常数进一步增大,标准吸附Gibbs自由能(ΔG^(Ө))降低;极化曲线表明1227、KI、1227/KI同时对阴阳两极反应产生抑制作用,为“几何覆盖”模型的混合抑制型缓蚀剂。Nyquist图呈两个时间常数的高频区弥散容抗弧和低频区的小感抗弧,1227与KI复配后的电荷转移电阻进一步增大,缓蚀性能进一步增强;SEM微观形貌表明1227/KI复配缓蚀剂能更有效抑制柠檬酸介质对钢表面的腐蚀,表明二者协同作用后具有良好的缓蚀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蚀 协同效应 柠檬酸 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 碘化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苄基三乙基氯化铵增敏阻抑动力学光度法测定食品中痕量碘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晓菊 倪秀珍 张丽辉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35-138,共4页
在稀硫酸介质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苄基三乙基氯化铵增敏剂存在下,微量碘离子对亚硝酸根催化溴酸钾氧化维多利亚蓝的褪色反应有显著阻抑作用。据此建立表面活性剂增敏阻抑动力学光度法分析测定痕量碘的新方法。测量碘离子的线性范围为0μ... 在稀硫酸介质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苄基三乙基氯化铵增敏剂存在下,微量碘离子对亚硝酸根催化溴酸钾氧化维多利亚蓝的褪色反应有显著阻抑作用。据此建立表面活性剂增敏阻抑动力学光度法分析测定痕量碘的新方法。测量碘离子的线性范围为0μg/L^600μg/L,检出限为1.09×10-6μg/L。本法在表面活性剂存在下,其灵敏度提高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苄基三乙基氯化铵 阻抑 动力学分光光度法 维多利亚蓝 溴酸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单体——对-乙烯基苄基三甲基氯化铵的合成 被引量:1
7
作者 荆国林 于占涛 +2 位作者 毛国梁 王善强 韩颖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8-40,共3页
研究了阳离子单体———对 -乙烯基苄基三甲基氯化铵 (VBTAC)的合成路线及反应条件 ;实验结果表明 :在苯乙烯氯甲基化反应中 ,投料物质的量比为n(苯乙烯 )∶n(聚甲醛 )∶n(HCl)∶n(PCl3) =1.0∶2 .0∶1.0∶0 .3 ,每摩尔苯乙烯中催化剂... 研究了阳离子单体———对 -乙烯基苄基三甲基氯化铵 (VBTAC)的合成路线及反应条件 ;实验结果表明 :在苯乙烯氯甲基化反应中 ,投料物质的量比为n(苯乙烯 )∶n(聚甲醛 )∶n(HCl)∶n(PCl3) =1.0∶2 .0∶1.0∶0 .3 ,每摩尔苯乙烯中催化剂的用量为 5 .0g,反应温度为 6 5℃ ,反应时间为 2h的条件下 ;对 -氯甲基苯乙烯产率为 87.5 % ;在对 -氯甲基苯乙烯季铵化反应中 ,n(对 -氯甲基苯乙烯 )∶n(三甲胺 ) =1.0∶1.5 ,反应温度为 30℃ ,反应时间为 1h时 ,VBTAC的产率可达10 0 % .由该方法制备VBTAC是可行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单体 季铵化 乙烯基苄基三甲基氯化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阳离子型絮凝剂聚(N,N-二甲基-N-苄基-N-丙烯酰胺基氯化铵/丙烯酰胺)的合成 被引量:8
8
作者 朱驯 王风云 项东升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0-94,共5页
以乙醚为溶剂,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与氯化苄进行季铵化反应,合成了新型季铵盐阳离子单体N,N-二甲基-N-苄基-N-内烯酰胺基氯化铵(DBAAC);再以DBAAC和丙烯酰胺(AM)为单体在水相中进行共聚制备了阳离子型絮凝剂DBAAC/AM共聚物(P(DBAAC/AM));... 以乙醚为溶剂,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与氯化苄进行季铵化反应,合成了新型季铵盐阳离子单体N,N-二甲基-N-苄基-N-内烯酰胺基氯化铵(DBAAC);再以DBAAC和丙烯酰胺(AM)为单体在水相中进行共聚制备了阳离子型絮凝剂DBAAC/AM共聚物(P(DBAAC/AM));用P(DBAAC/AM)处理高岭土模拟废水,采用正交实验,研究了n(DBAAC):n(AM)、聚合时间、聚合温度、引发剂K_2S_2O_8用量对P(DBAAC/AM)絮凝性能的影响;并以P(DBAAC/AM)为絮凝剂对污泥进行脱水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合成P(DBAAC/AM)的最佳条件为:n(DBAAC):n(AM)=1:6,聚合温度60℃,K_2S_2O_8质量分数0.8%,聚合时间3h;用P(DBAAC/AM)对污泥进行脱水处理时,絮凝效果较好,所形成的絮体颗粒粒径大、沉降速率快;絮凝剂P(DBAAC/AM)的适宜加入量为6.0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型絮凝剂 N N-二甲基-N-苄基-N-丙烯酰胺基氯化铵 丙烯酰胺 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基丙烯酰氧乙基苄基二甲基氯化铵与核酸相互作用的共振光散射光谱及分析应用
9
作者 闫秋君 宋功武 《胶体与聚合物》 2007年第3期36-38,共3页
用核酸与聚阳离子聚甲基丙烯酰氧乙基苄基二甲基氯化铵(PMBDAC)的相互作用导致共振光散射(RLS)增强的现象来测定核酸。考察了pH值、PMBDAC浓度和离子强度对体系共振光散射强度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建立了用RLS光谱测定微量核酸的新方... 用核酸与聚阳离子聚甲基丙烯酰氧乙基苄基二甲基氯化铵(PMBDAC)的相互作用导致共振光散射(RLS)增强的现象来测定核酸。考察了pH值、PMBDAC浓度和离子强度对体系共振光散射强度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建立了用RLS光谱测定微量核酸的新方法。方法的抗干扰能力较强,可允许大部分的常见金属离子、核苷酸、氨基酸、糖、蛋白质等干扰物质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 甲基丙烯酰氧乙基苄基二甲基氯化铵 共振光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转移催化剂苄基三乙基氯化铵合成2,4-二硝基苯甲醚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夏小忠 许振良 +1 位作者 李峰 赵国生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62-164,共3页
采用苄基三乙基氯化铵(TEBA)作为相转移催化剂(PTC)合成了2,4-二硝基苯甲醚,讨论了催化剂与2,4-二硝基氯苯质量比、反应温度和氢氧化钠投放速度对反应效果的影响,验证了TEBA对合成反应的催化作用,比较了不使用催化剂的情况。实验结果表... 采用苄基三乙基氯化铵(TEBA)作为相转移催化剂(PTC)合成了2,4-二硝基苯甲醚,讨论了催化剂与2,4-二硝基氯苯质量比、反应温度和氢氧化钠投放速度对反应效果的影响,验证了TEBA对合成反应的催化作用,比较了不使用催化剂的情况。实验结果表明,TEBA能大大加快合成反应的进行,其合成的适宜条件为:温度56℃,催化剂与2,4-二硝基氯苯质量比为1∶100,氢氧化钠溶液投放时间为30 min。此外,采用红外光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表征了2,4-二硝基苯甲醚的结构和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转移催化剂(PTC) 苄基三乙基氯化铵(TEBA) 2 4-二硝基苯甲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转移催化剂四丁基溴化铵和苄基三乙基氯化铵的合成 被引量:10
11
作者 于希军 《苏盐科技》 2006年第2期1-3,共3页
实验研究了相转移催化剂四丁基溴化铵(TBAB)和苄基三乙基氯化铵(BTEAC)的合成工艺,得出合成TBAB的最佳反应物料摩尔配比为溴丁烷∶三丁胺=1.1∶1.0,最佳反应溶剂为乙腈,反应时间为16h,结晶最佳溶剂为乙酸乙脂;合成BTEAC的最佳反应物料... 实验研究了相转移催化剂四丁基溴化铵(TBAB)和苄基三乙基氯化铵(BTEAC)的合成工艺,得出合成TBAB的最佳反应物料摩尔配比为溴丁烷∶三丁胺=1.1∶1.0,最佳反应溶剂为乙腈,反应时间为16h,结晶最佳溶剂为乙酸乙脂;合成BTEAC的最佳反应物料摩尔配比为氯化苄:三乙胺=1:1,最佳反应溶剂为乙醇,反应时间为1h,结晶最佳溶剂为乙醇和另一相混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转移催化剂 四丁基溴化铵 苄基三乙基氯化铵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基苄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的制备及脱色性能
12
作者 孙运通 张秀娟 +2 位作者 陶贤平 贾旭 张跃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7,共7页
通过水溶液聚合法,采用引发剂一次性加入三阶段升温工艺,以甲基苄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AMBAC)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V-50)为引发剂,乙二胺四乙酸四钠盐(Na4EDTA)为金属离子络合剂,对聚甲基苄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AMBAC)制备工艺条件... 通过水溶液聚合法,采用引发剂一次性加入三阶段升温工艺,以甲基苄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AMBAC)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V-50)为引发剂,乙二胺四乙酸四钠盐(Na4EDTA)为金属离子络合剂,对聚甲基苄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AMBAC)制备工艺条件采用响应曲面优化法(RSM),得到聚合物最佳制备条件为:w(DAMBAC)=82.5%,m(V-50)∶m(DAMBAC)=3.03%,m(Na4EDTA)∶m(DAMBAC)=0.0147%,T1=61.8℃,T2=70.6℃和T3=85.0℃,各阶段均反应3 h。在实验范围内,各因素的影响顺序分别为T1>T2>T3、w(DAMBAC)>m(V-50)∶m(DAMBAC)>m(Na4EDTA)∶m(DAMBAC),得到聚合物重均相对分子质量(Mw)最高值为7.86×104,单体转化率(Conv.)为90.85%。模拟活性染料废水脱色性能对比实验表明,以脱色率为考察指标,该聚合物对活性染料模拟废水的脱色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二烯丙基季铵盐均聚物--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AMBAC对3种活性染料的脱色率均达到了96.00%以上,最佳投加量条件下对C.I.活性红3BF、C.I.活性蓝KN-R和C.I.活性黄3RF染料的脱色率分别为96.01%、97.21%和99.70%,分别比PDMDAAC的脱色率高9.14%、56.64%和10.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苄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均聚 响应曲面优化 相对分子质量 絮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金属簇-聚苄基醚型树枝状分子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伟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83-787,共5页
在乙醇水溶液中以聚苄基醚三乙酸氯化铵(G_3-NACl)为稳定剂制备了 Pt 金属簇(G_3-NACl-Pt)。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X 射线粉末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等方法对 G_3-NACl-Pt 进行了表征。改变原料 H_2PtCl_6与 G_3-NACl... 在乙醇水溶液中以聚苄基醚三乙酸氯化铵(G_3-NACl)为稳定剂制备了 Pt 金属簇(G_3-NACl-Pt)。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X 射线粉末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等方法对 G_3-NACl-Pt 进行了表征。改变原料 H_2PtCl_6与 G_3-NACl的摩尔比,制备的 G_3-NACl_-Pt 的平均粒径为2.0~5.5 nm;当 n(H_2PtCl_6)∶n(G_3-NACl)≤30时,G_3-NACl-Pt 具有很好的稳定性;n(H_2PtCl_6)∶n(G_3-NACl)=60所制得的 G_3-NACl-Pt 放置数周后发生聚沉。以 G_3-NACl-Pt 为催化剂考察了催化邻硝基苯甲醚加氢反应的活性,结果表明,G_3-NACl-Pt 催化剂中 n(Pt)∶n(G_3-NACl)=30时,在 n(邻硝基苯甲醚)∶n(G_3-NACl-Pt)=900、H_2气氛、反应温度40℃的条件下、反应3.5 h 时邻硝基苯甲醚的转化率大于99%。G_3-NACl-Pt 催化剂的重复使用实验结果表明,G_3-NACl-Pt 可重复使用,重复使用后催化加氢活性没有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苄基醚三乙酸氯化铵 铂金属簇 邻硝基苯甲醚 催化加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氧化石墨烯复合气凝胶的制备及其对抗生素的吸附
14
作者 王自娜 付义乐 +3 位作者 田乐 王宝杰 关丽 董社英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9-170,共12页
采用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BKC)对氧化石墨烯(GO)进行改性,利用聚多巴胺(PDA)包覆,以明胶(Gel)为骨架材料,通过溶胶-凝胶和冷冻干燥技术制得具有三维网状结构的明胶/改性氧化石墨烯/聚多巴胺复合气凝胶(GGB)。利用SEM,FTI... 采用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BKC)对氧化石墨烯(GO)进行改性,利用聚多巴胺(PDA)包覆,以明胶(Gel)为骨架材料,通过溶胶-凝胶和冷冻干燥技术制得具有三维网状结构的明胶/改性氧化石墨烯/聚多巴胺复合气凝胶(GGB)。利用SEM,FTIR,XPS等对GGB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分析不同条件(pH值、接触时间、温度、初始浓度、吸附剂用量)对GGB吸附抗生素盐酸左氧氟沙星(LEV)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复合未改性GO的复合气凝胶(GGO)相比,复合改性后GO的复合气凝胶GGB对LEV的吸附量提升了3倍以上。GGB对LEV的吸附过程为自发放热过程,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最大理论吸附量为476.42 mg/g。此外,经5次吸附脱附循环后,GGB对LEV的平衡吸附量仍在80 mg/g以上。研究结果表明,GGB复合气凝胶有望作为一种去除废水中LEV污染物的良好吸附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胶 气凝胶 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 改性氧化石墨烯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凹凸棒石/纳米铁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及对亚甲基蓝废水的处理
15
作者 贺广喜 朱霞萍 +2 位作者 王虹 赵平 任维 《矿产综合利用》 CAS 2024年第2期8-15,22,共9页
这是一篇陶瓷及复合材料领域的论文。亚甲基蓝(MB)是工业染料废水中的典型污染物,不经处理任意排放会给水体带来非常大的危害。本文通过对凹凸棒石灼烧、有机超声改性和原位负载纳米铁制备了凹凸棒石/纳米铁复合材料(DDBAC/ATP/nZVI)。... 这是一篇陶瓷及复合材料领域的论文。亚甲基蓝(MB)是工业染料废水中的典型污染物,不经处理任意排放会给水体带来非常大的危害。本文通过对凹凸棒石灼烧、有机超声改性和原位负载纳米铁制备了凹凸棒石/纳米铁复合材料(DDBAC/ATP/nZVI)。得到了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凹凸棒石原土经300℃焙烧1.5 h后加入20 mmol/100 g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DDBAC),超声20 min,然后用液相还原法负载纳米铁,铁土比为1∶3、KBH_(4)浓度为0.25 mol/L、反应时间为3 h。XRD、IR、SEM、BET、XPS等表征证实了DDBAC和纳米铁成功负载到凹凸棒石表面。复合材料对亚甲基蓝的较大吸附去除量为114.94 mg/g,60 d内应用性能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及复合材料 凹凸棒石 纳米铁 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 亚甲基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散型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合成与应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庆芬 武玉民 +1 位作者 毕建美 许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5-77,81,共4页
在(NH4)2SO4水溶液中,以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MBDAC)和丙烯酰胺(AM)为单体原料,聚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PDMC)为分散剂,采用水分散聚合技术,合成了环境友好型P(MBDAC-AM)共聚物。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其颗粒形貌,重点... 在(NH4)2SO4水溶液中,以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MBDAC)和丙烯酰胺(AM)为单体原料,聚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PDMC)为分散剂,采用水分散聚合技术,合成了环境友好型P(MBDAC-AM)共聚物。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其颗粒形貌,重点探讨了阳离子单体含量、分散剂浓度和无机盐用量对水分散聚合的影响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协同效应。透射电镜显示,沉淀聚合物为2.0μm^8.0μm的球形或椭球形颗粒;水分散聚合的本质为固相自加速反应,即聚合反应主要发生在颗粒相;制备稳定水分散型P(MBDAC-AM)的适宜条件分别是:xMBDAC为5%~22%(单体)、wPDMC为1.5%~3.5%和w(NH4)2SO4为23%~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散聚合 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增敏硝普钠分光光度法测定甲硝唑 被引量:6
17
作者 占海红 仉华 +1 位作者 李全民 杜新贞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84-787,共4页
本文建立了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铵增敏作用下硝普钠分光光度法测定甲硝唑的方法。研究表明:在碱性条件下,甲硝唑与硝普钠反应生成化学计量比为1∶1的红褐色产物,其最大吸收波长λmax=500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ε=9.8×103L.mol-1.c... 本文建立了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铵增敏作用下硝普钠分光光度法测定甲硝唑的方法。研究表明:在碱性条件下,甲硝唑与硝普钠反应生成化学计量比为1∶1的红褐色产物,其最大吸收波长λmax=500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ε=9.8×103L.mol-1.cm-1。甲硝唑在0.70~30μg.mL-1浓度范围内与吸光度成良好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A=-0.031+0.057C(μg.mL-1),线性相关系数r=0.9994,RSD为0.34%,检测限(3σ/k)为0.61μg.mL-1。本方法可用于甲硝唑注射液含量的测定,回收率为99.0~10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普钠 甲硝唑 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 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驱油体系用杀菌剂的研究与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伟 李辉 +1 位作者 汪娟娟 王淼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4-28,共5页
考察了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227)、异噻唑啉酮(Kathon 886)两种杀菌剂单独使用、复配使用时的杀菌效果和与聚合物的配伍性。结果表明,1227与异噻唑啉酮按照质量比1∶3复配时的杀菌效果优于两剂单独使用时的效果,且与聚合物相配伍... 考察了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227)、异噻唑啉酮(Kathon 886)两种杀菌剂单独使用、复配使用时的杀菌效果和与聚合物的配伍性。结果表明,1227与异噻唑啉酮按照质量比1∶3复配时的杀菌效果优于两剂单独使用时的效果,且与聚合物相配伍,在除氧、53℃的条件下老化90天,聚合物黏度保留率达到64.7%,该药剂可用作三次采油用新型高效杀菌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噻唑啉酮 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 杀菌率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膨润土的合成与表征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公召 刘哲 +3 位作者 梅晓丹 李雪姣 张强 徐炳辉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59-361,366,共4页
以天然膨润土和十八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827)为原料,合成有机膨润土。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有机化程度(漂浮物质量/产物总质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150°C,反应时间120 min,有机化程度为96.6%。利用红外光谱,... 以天然膨润土和十八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827)为原料,合成有机膨润土。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有机化程度(漂浮物质量/产物总质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150°C,反应时间120 min,有机化程度为96.6%。利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及差热分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经改性后的有机膨润土,层间距由1.21 nm增大到1.97 nm,有机物含量达3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膨润土 十八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 合成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柞丝绸活性染料无盐低碱染色工艺初探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群 丁斌 +3 位作者 关昶 王海东 李祥 郝凤岭 《染整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6-58,62,共4页
以1227(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作为促染剂,采用活性艳红X-3B上染柞丝绸。考察了1227用量、碳酸钠用量、固色温度、固色时间等对柞丝绸染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227用量10 g/L,碳酸钠用量5 g/L,固色温度90℃,固色时间20 min的染... 以1227(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作为促染剂,采用活性艳红X-3B上染柞丝绸。考察了1227用量、碳酸钠用量、固色温度、固色时间等对柞丝绸染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227用量10 g/L,碳酸钠用量5 g/L,固色温度90℃,固色时间20 min的染色工艺下,上染率为30.5%,固色率为23.9%,K/S值为10.271,耐洗色牢度达到4级以上;与10 g/L Na Cl促染效果基本一致,实现了柞丝绸的无盐低碱染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丝绸 无盐低碱染色 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