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芳香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的抗氧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陶杰 何平 +1 位作者 夏敏玲 俞三传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2-45,共4页
研究次氯酸钠、双氧水、过氧乙酸等氧化剂对芳香聚酰胺反渗透膜性能的影响。通过膜表面接触角、膜通量、截留率以及表面化学结构等表征,重点考察了pH、氧化剂浓度以及处理时间对膜的分离性能和化学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芳香聚酰胺反渗... 研究次氯酸钠、双氧水、过氧乙酸等氧化剂对芳香聚酰胺反渗透膜性能的影响。通过膜表面接触角、膜通量、截留率以及表面化学结构等表征,重点考察了pH、氧化剂浓度以及处理时间对膜的分离性能和化学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芳香聚酰胺反渗透膜对过氧乙酸和双氧水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能,其对次氯酸钠的抗氧化性能与pH、次氯酸钠浓度、处理时间等有关。为芳香聚酰胺反渗透膜的有机生物污染处理工艺的选择提供理论和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 抗氧化性能 次氯酸钠 双氧水 过氧乙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胺/聚醚醚酮复合膜的制备及其有机溶剂纳滤性能
2
作者 闫鹏程 高卓凡 +7 位作者 周志辉 吴红丹 陈霞 周显 范泽宇 邓闪闪 鲁麒 向媛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47-1156,共10页
有机溶剂纳滤(OSN)作为一种新兴的膜分离技术在医药化工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常见的纳滤膜不具备良好的耐溶剂性能,因此选择适合的膜材料是有机溶剂纳滤工业应用的关键。以哌嗪(PIP)为水相单体,均苯三甲酰氯(TMC)为油相单体,通过界... 有机溶剂纳滤(OSN)作为一种新兴的膜分离技术在医药化工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常见的纳滤膜不具备良好的耐溶剂性能,因此选择适合的膜材料是有机溶剂纳滤工业应用的关键。以哌嗪(PIP)为水相单体,均苯三甲酰氯(TMC)为油相单体,通过界面聚合法在聚醚醚酮(PEEK)多孔膜上负载了聚酰胺(PA)功能层,制备了良好耐溶剂性能的PA/PEEK复合纳滤膜,并对其微观结构、亲水性能等进行了研究。探究了PIP浓度对复合膜渗透分离性能的影响,并对性能最优异的膜进行了多种有机溶剂的通量测试以及低价盐离子和小分子有机物截留性能测试。结果表明,0.3%(质量分数)PIP浓度制备的膜具有最优渗透分离性能,其水通量达到(4.81±0.04)L/(h·m^(2)·bar)(1bar=10~5Pa),Na_(2)SO_(4)截留率为98.23%;复合膜对甲醇溶剂通量达到(2.77±0.22)L/(h·m^(2)·bar),在乙醇溶剂中的截留分子量约为519g/mol。此外,复合膜表现出稳定的长期有机溶剂纳滤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醚醚酮 酰胺 有机溶剂纳滤 复合材料 渗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改性纳米二氧化钛-芳香聚酰胺复合反渗透膜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5
3
作者 宋杰 徐子丹 +1 位作者 周勇 高从堦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4-28,共5页
采用TMC对亲水纳米TiO2进行表面改性,然后添加在复合反渗透膜的聚酰胺层中,制备了改性纳米TiO2-聚酰胺复合反渗透膜。改性纳米TiO2使用红外光谱法(FTIR)和粒径分析仪进行表征;采用渗透试验,扫描电镜(SEM)、静态接触角仪、原子力显微镜... 采用TMC对亲水纳米TiO2进行表面改性,然后添加在复合反渗透膜的聚酰胺层中,制备了改性纳米TiO2-聚酰胺复合反渗透膜。改性纳米TiO2使用红外光谱法(FTIR)和粒径分析仪进行表征;采用渗透试验,扫描电镜(SEM)、静态接触角仪、原子力显微镜等对复合膜的性能和结构分别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改性TiO2的表面接枝上酰氯基团,在有机溶剂中的分散性得到提高;SEM和AFM照片证实,TiO2在膜表面分布均匀,膜表面粗糙度增加;杂化复合膜亲水性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膜性能测试结果证实了添加TiO2的复合膜水通量均高于纯聚酰胺膜,同时脱盐率变化很小。当改性TiO2的添加量为0.05%(m/v)时,水通量由11.21 L/(m2.h)提升到32.61 L/(m2.h),对NaCl截留率达到98.9%。试验结果表明,改性TiO2很好地分散在聚酰胺层,提高了水通量,还保持了高脱盐率,膜性能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酰胺 纳米TIO2 均苯三甲酰氯 渗透 脱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通量抗污染聚酰胺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
4
作者 刘新典 戴磊 +2 位作者 庄思杰 孙昌 龙柱 《膜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77,共12页
通过物理涂覆-交联方式,以戊二醛(GA)为交联剂,在聚酰胺(PA)复合膜表面构建聚乙烯醇(PVA)涂层的基础上,以羧甲基纤维素(CMC)为添加剂提高其渗透性能及抗污染性能。研究表明,当PVA的质量分数为1.0%、CMC的质量分数为0.2%时,制得的含PVA-1... 通过物理涂覆-交联方式,以戊二醛(GA)为交联剂,在聚酰胺(PA)复合膜表面构建聚乙烯醇(PVA)涂层的基础上,以羧甲基纤维素(CMC)为添加剂提高其渗透性能及抗污染性能。研究表明,当PVA的质量分数为1.0%、CMC的质量分数为0.2%时,制得的含PVA-1.0/CMC-0.2/GA涂层的聚酰胺复合膜纯水通量为53.2 L/(m^(2)·h),相较于仅含PVA-1.0/GA涂层的膜[纯水通量为46.5 L/(m^(2)·h)],纯水通量提升了14.4%。这一提升归因于PVA相对规整且含有大量的羟基,易通过氢键形成结晶区,从而阻碍水分子的渗透;而CMC的加入降低了涂层的结晶度,从而改善了膜的水渗透性。抗污染实验结果表明,与原始聚酰胺膜相比,PVA/GA和PVA/CMC/GA涂层显著提升了聚酰胺复合膜的抗污染性能,且添加CMC后,涂层的渗透性得到了显著提高。这种高纯水通量且抗污染的复合膜在水处理、分离及环境净化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胺复合 抗污染性能 渗透 乙烯醇 羧甲基纤维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淡化聚酰胺复合反渗透膜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被引量:15
5
作者 徐国荣 王生辉 +3 位作者 赵河立 胥建美 李露 刘晓昱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2-126,共5页
水资源短缺是当今全世界都面临的一个问题.能够把海水转化为人类可应用淡水的海水淡化技术为人们应对水资源危机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成为近几十年全人类关注的焦点.分离效率高、操作简单等优点使反渗透膜法海水淡化技术远远优于蒸馏等热... 水资源短缺是当今全世界都面临的一个问题.能够把海水转化为人类可应用淡水的海水淡化技术为人们应对水资源危机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成为近几十年全人类关注的焦点.分离效率高、操作简单等优点使反渗透膜法海水淡化技术远远优于蒸馏等热法海水淡化技术,成为目前海水淡化的主流技术.聚酰胺复合反渗透膜具有高的通量和盐离子截留率、优良的耐压性能、宽的适用温度和酸碱度范围,已经成为全球反渗透膜的主导.但是,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仍旧面临三个方面的问题:高能耗导致的相对较高的成本,易于污染,耐氯性较差.所以,其发展方向也主要是集中在这三个方面.本文结合膜法海水淡化技术和淡化膜的发展形势,围绕聚酰胺淡化膜的3个问题进行评述,并对其以后的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淡化 渗透 酰胺 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香聚酰胺类反渗透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6
作者 周勇 潘巧明 郑根江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10,共6页
芳香聚酰胺具有酰胺基团(-CO-NH-),亲水性好,且其机械稳定性、热稳定性及水解稳定性均很好,特别适用于反渗透过程。目前,芳香聚酰胺类膜已经成为主导的反渗透膜产品,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电厂水处理、纯净水制取等领域。对近10多年来芳... 芳香聚酰胺具有酰胺基团(-CO-NH-),亲水性好,且其机械稳定性、热稳定性及水解稳定性均很好,特别适用于反渗透过程。目前,芳香聚酰胺类膜已经成为主导的反渗透膜产品,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电厂水处理、纯净水制取等领域。对近10多年来芳香聚酰胺类反渗透膜的制备,改性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合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酰胺 渗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成膜机理初探 被引量:11
7
作者 高从堦 鲁学仁 +1 位作者 鲍志国 张玉楚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5-19,共5页
为了更好地把握聚酰胺类复合膜的成膜规律,以指导复合膜的进一步提高,本文对其成膜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这主要包括单体、官能团、反应活性、反应过程和有关参数的影响等,即从热力学和动力学的几个方面的初步认识。本研究为制备高性能和... 为了更好地把握聚酰胺类复合膜的成膜规律,以指导复合膜的进一步提高,本文对其成膜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这主要包括单体、官能团、反应活性、反应过程和有关参数的影响等,即从热力学和动力学的几个方面的初步认识。本研究为制备高性能和高分子量的复合膜提供了必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胺 渗透 复合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位芳香族聚酰胺复合纳滤膜制备及高温纳滤性能
8
作者 王纯 赖星 +2 位作者 颜鼎荷 付梦洁 郑文丽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4-443,共10页
本文以对位芳香族聚酰胺(PPTA)超滤膜为基膜,无水哌嗪(PIP)与1,3,5-苯三甲酰氯(TMC)分别作为水相单体和油相单体,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得高通量耐热PPTA/PA复合纳滤膜.研究了反应条件对PPTA/PA复合纳滤膜高温纳滤性能影响,观察了复合纳滤膜... 本文以对位芳香族聚酰胺(PPTA)超滤膜为基膜,无水哌嗪(PIP)与1,3,5-苯三甲酰氯(TMC)分别作为水相单体和油相单体,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得高通量耐热PPTA/PA复合纳滤膜.研究了反应条件对PPTA/PA复合纳滤膜高温纳滤性能影响,观察了复合纳滤膜表面形貌与致密层结构,考察了渗透通量、耐热性以及抗污染等性能.结果表明,当PIP浓度为15%wt,TMC浓度为2.5%wt,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分别为60℃和8 min时,所得PPTA/PA复合纳滤膜对不同染料分子截留率可达95%以上,对二价盐截留率可达90%以上.在高温条件下,所得PPTA/PA复合纳滤膜表现出优良的染料脱盐性能,在刚果红染料与Na_(2)SO_(4)截留率保持在99%的同时,渗透通量可达50 L·m^(-2)·h^(-1)·MPa^(-1)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位芳香酰胺 界面 复合纳滤 耐高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酯酰胺反渗透复合膜的制备及其表征 被引量:4
9
作者 娄红瑞 王铎 +2 位作者 王倩 陈国华 高从堦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4-76,共3页
以间苯二胺、氨基葡萄糖与均苯三甲酰氯为反应物,在聚砜基膜上用界面聚合法制备聚酯酰胺反渗透复合膜。用红外光谱仪(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原子力显微镜(AFM)对所制备膜的结构和形态进行表征。红外光谱的结果表明有聚酰胺和聚... 以间苯二胺、氨基葡萄糖与均苯三甲酰氯为反应物,在聚砜基膜上用界面聚合法制备聚酯酰胺反渗透复合膜。用红外光谱仪(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原子力显微镜(AFM)对所制备膜的结构和形态进行表征。红外光谱的结果表明有聚酰胺和聚酯结构的生成,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复合膜表面呈明显的峰谷状结构,原子力显微镜分析结果表明聚酯酰胺膜表面粗糙度较聚酰胺膜表面粗糙度大。实验考察了界面聚合反应中的水相单体配比对所制备复合膜分离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操作条件及物料性质对制备的聚酯酰胺反渗透复合膜分离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水相中氨基葡萄糖配比的增加,复合膜的脱盐率下降,通量上升。聚酯酰胺反渗透复合膜在1.6MPa操作压力下水通量达到27.4L/m2·h以上,对2000mg/L的NaCl、KCl、MgCl2、Na2SO4、MgSO4等无机盐的脱盐率均在97.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 酰胺 渗透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3
10
作者 樊晋琼 王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68-871,876,共5页
以钛酸四丁酯为原料,在水/丁醇界面区进行水解,制备了锐钛矿型TiO2。分别将不同量的TiO2分散在水相或油相中,以界面聚合方法制备了TiO2/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研究了TiO2含量对所制备复合膜结构和分离性能的影响。SEM图谱结果表明,当TiO2... 以钛酸四丁酯为原料,在水/丁醇界面区进行水解,制备了锐钛矿型TiO2。分别将不同量的TiO2分散在水相或油相中,以界面聚合方法制备了TiO2/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研究了TiO2含量对所制备复合膜结构和分离性能的影响。SEM图谱结果表明,当TiO2添加到水相中时,其同时存在于聚酰胺复合膜皮层的底层以及聚砜基膜的指状孔道中;当TiO2添加到油相中时,复合膜表面结构致密,峰谷结构明显,可看到在膜皮层的表面有TiO2存在。膜分离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与TiO2添加在水相中相比,TiO2添加在油相中能更好地提高膜分离性能。膜抑菌性能研究表明TiO2/聚酰胺反渗透膜在紫外光照下对大肠杆菌表现出良好的杀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酰胺 界面 渗透复合 抑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芳香聚酰胺海水反渗透复合膜元件高压测试系统的修正
11
作者 郭春禹 田长平 金磊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3-65,67,共4页
以简便实用的公式 ,介绍了芳香聚酰胺海水反渗透复合膜元件在非标准条件下的膜指标Fa(T ,Cf,p ,Y)与标准测试条件下的膜指标Fs(2 5℃ ,32 0 0 0mg/L ,5 5 0 0kPa ,8% )
关键词 高压测试系统 芳香酰胺 渗透复合 海水脱盐 修正系数 元件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改性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2
作者 潘春佑 徐国荣 +2 位作者 李露 刘筱昱 邵天宝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3-138,共6页
海水淡化是目前应对全球淡水资源危机的最有效的方法,反渗透膜法因为分离效率高、低能耗和操作简便的特点,已经逐渐成为海水淡化的主流技术。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由于其优良的分离性能成为目前膜法海水淡化的主流应用膜,但是膜通量和盐... 海水淡化是目前应对全球淡水资源危机的最有效的方法,反渗透膜法因为分离效率高、低能耗和操作简便的特点,已经逐渐成为海水淡化的主流技术。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由于其优良的分离性能成为目前膜法海水淡化的主流应用膜,但是膜通量和盐离子截留率之间互相限制的关系、膜表面污染和氯氧化是限制其应用的3个主要方面,因此多种改性技术用来对其进行改性,以提高其通量和盐离子截留率、表面抗污染性能和耐氯性能.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3层独立结构的特点为其改性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表面聚酰胺活性层、聚砜亚层和无纺布支撑层可以分开进行调节,从而达到复合膜结构和分离性能改性的目的.本文结合近年来围绕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改性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重点围绕聚酰胺活性层表面改性和无机纳米材料掺杂、聚砜亚层的改性3个方面展开讨论,并对未来改性技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淡化 渗透改性 酰胺 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聚(酰胺-脲-酰亚胺)反渗透复合膜的稳定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丽项 蔡志彬 +3 位作者 陈晓林 刘立芬 朱丽芳 高从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65-771,共7页
通过二次界面聚合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聚(酰胺-脲-酰亚胺)反渗透复合膜.将常规二元胺——间苯二胺(MPD)与关键功能单体5-异氰酸酯基-异肽酰氯(ICIC)通过界面聚合得到MPD-ICIC初生态基膜,再与关键功能单体N,N'-二甲基间苯二胺(DMMPD)... 通过二次界面聚合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聚(酰胺-脲-酰亚胺)反渗透复合膜.将常规二元胺——间苯二胺(MPD)与关键功能单体5-异氰酸酯基-异肽酰氯(ICIC)通过界面聚合得到MPD-ICIC初生态基膜,再与关键功能单体N,N'-二甲基间苯二胺(DMMPD)经二次界面聚合制得聚(酰胺-脲-酰亚胺)反渗透复合膜.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膜活性层的化学结构,评价膜的分离性能,在此基础上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从微观角度分析二次聚合膜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酰胺-脲-酰亚胺) 渗透复合 稳定性 N N'-二甲基间苯二胺 二次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胺反渗透膜复合膜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兆峰 何灿 +1 位作者 刘淑琴 任百霞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54-57,63,共5页
反渗透复合膜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经广泛应用于水处理、医药、化工等各个方面,新型的膜材料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综述了反渗透的基本过程、基膜以及聚酰胺聚合层对反渗透复合膜的影响。此外,从聚酰胺的表面改性、反应单体研发、材料... 反渗透复合膜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经广泛应用于水处理、医药、化工等各个方面,新型的膜材料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综述了反渗透的基本过程、基膜以及聚酰胺聚合层对反渗透复合膜的影响。此外,从聚酰胺的表面改性、反应单体研发、材料掺杂等方向对聚酰胺复合层的改性方法进行了分类总结。结合目前反渗透膜在应用处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未来的应用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 酰胺 材料 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胺膜耐氯改性及氯化修复研究进展
15
作者 朱勤燕 李新冬 +4 位作者 包罗 郏江辉 于思伟 钟招煌 蔡勐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123,共11页
介绍了间苯二胺-均苯三甲酰氯和哌嗪-均苯三甲酰氯两种典型的PA膜,深入剖析其最新的氯化破坏机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针对这两种膜的耐氯改性方法,包括改变单体结构、本体掺杂技术、物理涂覆方法以及化学接枝手段等.对PA膜氯化修... 介绍了间苯二胺-均苯三甲酰氯和哌嗪-均苯三甲酰氯两种典型的PA膜,深入剖析其最新的氯化破坏机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针对这两种膜的耐氯改性方法,包括改变单体结构、本体掺杂技术、物理涂覆方法以及化学接枝手段等.对PA膜氯化修复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论述,包括初期氯化后的还原法修复和氯化降解后的修补剂修复.分析表明,耐氯PA膜的研制仍面临巨大挑战,PA膜的耐氯改性研究应在不牺牲其分离性能的前提下,综合考虑膜的其他各项性能,灵活运用各种改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胺 渗透 纳滤 氯化破坏机理 耐氯改性 氯化修复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聚酰亚胺-氨酯反渗透复合膜材料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立芬 徐德志 +2 位作者 茅佩卿 张林 高从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605-1612,共8页
采用关键功能单体N,N'-二甲基间苯二胺(DMMPD)和多元酰氯5-氯甲酰氧基-异肽酰氯(CFIC)聚合制备了一种耐氧化的聚酰亚胺-氨酯(DMMPD-CFIC)反渗透复合膜材料.研究了水相溶剂、多元胺浓度和组成及两相接触时间等因素对DMMPD聚合成膜的... 采用关键功能单体N,N'-二甲基间苯二胺(DMMPD)和多元酰氯5-氯甲酰氧基-异肽酰氯(CFIC)聚合制备了一种耐氧化的聚酰亚胺-氨酯(DMMPD-CFIC)反渗透复合膜材料.研究了水相溶剂、多元胺浓度和组成及两相接触时间等因素对DMMPD聚合成膜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DMMPD-CFIC膜的脱盐率不够理想,但将4-甲基间苯二胺(MMPD)与DMMPD以2∶1(质量比)组合后制得的MMPD/DMMPD-CFIC膜的脱盐率得到显著提高,并且对膜的耐氯性能影响不大.采用傅里叶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了2种膜的活性层的结构,并利用扫描电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膜的表面形态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亚胺-氨酯 渗透复合 表面形态 分离性能 耐氯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钛/聚酰胺正渗透复合膜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7
17
作者 樊晋琼 苏燕 王铎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43-46,53,共5页
以钛酸四丁酯为原料,在水/丁醇界面区进行水解,制备了锐钛矿型二氧化钛。将TiO2分别分散在水相(MPD溶液)和油相(TMC溶液)中,以界面聚合方法制备了TiO2/聚酰胺正渗透复合膜,初步研究了TiO2分散在油相和水相中制备的二氧化钛/聚酰胺复合... 以钛酸四丁酯为原料,在水/丁醇界面区进行水解,制备了锐钛矿型二氧化钛。将TiO2分别分散在水相(MPD溶液)和油相(TMC溶液)中,以界面聚合方法制备了TiO2/聚酰胺正渗透复合膜,初步研究了TiO2分散在油相和水相中制备的二氧化钛/聚酰胺复合膜的结构及其在正渗透过程中分离性能。SEM图谱结果表明,TiO2添加到水相中时,其主要存在于聚砜基膜的指状孔道中;当TiO2添加到油相中时,其主要分布在复合膜表面。膜分离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TiO2添加在水相和油相中都能显著提高膜的水通量和截盐率;TiO2添加在油相中对膜的分离性能改进更大,膜的水通量为未添加TiO2聚酰胺复合膜的两倍,截盐率可达9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酰胺复合 界面 渗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胺反渗透干膜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岳鑫业 林泽 +1 位作者 陈可可 潘巧明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9-52,共4页
研究了聚酰胺反渗透干膜的制备工艺,对制备工艺中保护液组份浓度、处理时间以及热处理条件进行了考察。通过实验优化了保护液各组份浓度及热处理条件,该条件下制备的反渗透干膜脱盐性能与原ULP湿膜相当,且具有很好的稳定性。SEM结果表明... 研究了聚酰胺反渗透干膜的制备工艺,对制备工艺中保护液组份浓度、处理时间以及热处理条件进行了考察。通过实验优化了保护液各组份浓度及热处理条件,该条件下制备的反渗透干膜脱盐性能与原ULP湿膜相当,且具有很好的稳定性。SEM结果表明,反渗透干膜表面形貌与原ULP膜一致。该研究结果对于实际工业生产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胺 渗透复合 元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胺反渗透膜的氯化机理及其耐氯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林 黄海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42-47,共6页
反渗透是一种重要的海水淡化技术,本文针对聚酰胺反渗透膜材料易被水中活性氯破坏导致性能下降的问题,阐述了聚酰胺反渗透膜氯化降解的机理,并深入探讨了当前针对聚酰胺膜材料进行的耐氯性能强化研究与开发现状,讨论了耐氯反渗透膜的研... 反渗透是一种重要的海水淡化技术,本文针对聚酰胺反渗透膜材料易被水中活性氯破坏导致性能下降的问题,阐述了聚酰胺反渗透膜氯化降解的机理,并深入探讨了当前针对聚酰胺膜材料进行的耐氯性能强化研究与开发现状,讨论了耐氯反渗透膜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淡化 渗透 酰胺 耐氯性 表面改性 本体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酸乙酯改性聚酰胺正渗透复合膜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兆峰 魏玉林 +3 位作者 张大鹏 朱桂茹 王海增 高从堦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18,共5页
针对正渗透膜本身存在较低水通量以及较高反向盐通量的问题,以筛网为支撑的聚砜膜作为底膜,间苯二胺(MPD)和均苯三甲酰氯(TMC)作为水相和有机相单体,不同含量的甲酸乙酯添加在有机相中作为共溶剂,通过界面聚合法制备了高通量的聚酰胺正... 针对正渗透膜本身存在较低水通量以及较高反向盐通量的问题,以筛网为支撑的聚砜膜作为底膜,间苯二胺(MPD)和均苯三甲酰氯(TMC)作为水相和有机相单体,不同含量的甲酸乙酯添加在有机相中作为共溶剂,通过界面聚合法制备了高通量的聚酰胺正渗透复合膜。以2 mol/L Na Cl和1 mol/L的MgCl_2作为汲取液,去离子水作为原料液,对所得正渗透膜进行水通量以及反向盐通量的测试。结果表明,在有机相中添加少量甲酸乙酯作为共溶剂时,可以提高膜的通量和效率。通过改变甲酸乙酯的添加量,可以改变膜性能以及形貌。当甲酸乙酯的添加质量分数为4%时,正渗透的水通量能达到未改性膜的2.6倍,同时J_--s/J_v仍维持在较低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胺渗透 甲酸乙酯 改性 渗透 复合 高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