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6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芳香化酶细胞色素P450及CA_(125)联合检测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曾飞 薛敏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82-685,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芳香化酶细胞色素P450(简称芳香化酶P450),CA125联合检测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的诊断价值。方法:36例经腹腔镜检或开腹手术证实为内异症的患者为研究组,22例非内异症的不孕或盆腔疼痛妇女为对照组。化学发光...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芳香化酶细胞色素P450(简称芳香化酶P450),CA125联合检测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的诊断价值。方法:36例经腹腔镜检或开腹手术证实为内异症的患者为研究组,22例非内异症的不孕或盆腔疼痛妇女为对照组。化学发光法测定血CA125值。术中取子宫内膜,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芳香化酶P450在上述妇女子宫内膜的表达情况。结果:血CA125值测定用于诊断内异症的敏感性为44%,特异性为82%,阳性预测值为80%,阴性预测值为47%;子宫内膜芳香化酶用于诊断内异症的敏感性为83%,特异性为86%,阳性预测值为91%,阴性预测值为76%;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芳香化酶P450联合血CA125用于诊断内异症的敏感性为91.7%,特异性为68.2%。结论:子宫内膜芳香化酶及CA125联合检测对内异症诊断价值高,尤其对于早期内异症患者,明显优于血CA125值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化酶细胞色素p450 CA125 子宫内膜异位症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细胞色素P450酶参与单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李梦佳 杨洋 +2 位作者 肖红仕 袁志辉 周海燕 《化学与生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17,共10页
单萜类化合物是由2个异戊二烯单位构成的高附加值天然产物,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抗病毒、降血糖及抑制癌细胞生长等多种药理特性。植物细胞色素P450酶通过催化烯丙基羟基化反应修饰单萜骨架,在单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中发挥重要作... 单萜类化合物是由2个异戊二烯单位构成的高附加值天然产物,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抗病毒、降血糖及抑制癌细胞生长等多种药理特性。植物细胞色素P450酶通过催化烯丙基羟基化反应修饰单萜骨架,在单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中发挥重要作用。系统综述了细胞色素P450酶催化系统、单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植物细胞色素P450酶在单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中的调控作用及细胞色素P450酶的表达与合成策略,为深入研究植物细胞色素P450酶在单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机制中的作用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p450 单萜类化合物 生物合成调控 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色素芳香化酶P-450在正常、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6
3
作者 王化丽 于静 +2 位作者 王莲芬 汪洁平 曹锐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5-96,共2页
目的 :探讨细胞色素芳香化酶P - 45 0在子宫内膜异位症 (内异症 )发病中的作用 ,检测子宫内膜细胞色素芳香化酶P - 45 0的表达用于诊断内异症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和内异症的在位及异位内膜细胞色素芳香化... 目的 :探讨细胞色素芳香化酶P - 45 0在子宫内膜异位症 (内异症 )发病中的作用 ,检测子宫内膜细胞色素芳香化酶P - 45 0的表达用于诊断内异症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和内异症的在位及异位内膜细胞色素芳香化酶P - 45 0的表达。结果 :细胞色素芳香化酶P - 45 0在正常子宫内膜无表达 ,在内异症的在位和异位内膜均有强表达 ,增殖期与分泌期无差别。检测子宫内膜细胞色素芳香化酶P - 45 0的表达 ,用于诊断内异症的敏感度为 91 5 % ,特异度为 10 0 % ,阳性预测值为 10 0 %。内异症子宫内膜细胞色素芳香化酶P - 45 0的表达与AFS分期无相关性。结论 :子宫内膜细胞色素芳香化酶P - 45 0分泌增加促进内异症的发生 ;内异症子宫内膜细胞色素芳香化酶P -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芳香化p-450 子宫内膜异位症 免疫组化方法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关中人群骨质疏松性骨折与细胞色素P450芳香化酶编码基因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王金堂 武世勋 贾云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0-164,共5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osteoporotic hip fracture,OHF)与细胞色素P450芳香化酶编码基因(cyto-chrome P450c19,CYP19)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群体关联分析的方法,对来自陕西关中人群的400例OHF患者和400例正常对照的7个单核苷酸...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osteoporotic hip fracture,OHF)与细胞色素P450芳香化酶编码基因(cyto-chrome P450c19,CYP19)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群体关联分析的方法,对来自陕西关中人群的400例OHF患者和400例正常对照的7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位点进行了分型实验和单体型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共700个个体分型成功,haploview关联分析识别出了3个单体域的单体型,并挑选出7个标签SNP。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位于CYP19基因的SNP位点rs643892和rs3781590以及单体域3区多态性与髋部骨折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细胞色素P450芳香化酶编码基因和我们所研究的陕西关中汉族群体的骨质疏松性骨折(osteoporotic fracture,OF)发病率关联。细胞色素P450芳香化酶编码基因可能对中国陕西关中汉族人群OHF的发病率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细胞色素p450 单核苷酸多态性 单体型 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色素P450芳香化酶活性调控对小鼠卵巢发育的影响
5
作者 薛青光 宋学雄 +3 位作者 楚宁宁 孙旺吾 曹俊新 曲洪磊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95-100,共6页
本研究旨在探索P450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对小鼠卵巢发育的影响。将SPF级昆明系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2、4、6、8、10、30、50g/kg来曲唑剂量组,连续灌服3d,在停药后的第9、15和30天观测小鼠卵巢的发育情况。结果表明:①在停药后第... 本研究旨在探索P450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对小鼠卵巢发育的影响。将SPF级昆明系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2、4、6、8、10、30、50g/kg来曲唑剂量组,连续灌服3d,在停药后的第9、15和30天观测小鼠卵巢的发育情况。结果表明:①在停药后第9、30天的6和8g/kg组及第15天的4~10g/kg组的卵巢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停药后第15和30天的50g/kg组显著低于(P<0.05)对照组和2~10g/kg组;②在停药后第9和15天的4~8g/kg组及停药后第30天的6g/kg组的初级卵泡数显著高于(P<0.05)对照组和其它各试验组,而停药后第9天的30和50g/kg组、第15天的50g/kg组及第30天的10~50g/kg组都显著低于(P<0.05)对照组和其它各试验组;③在停药后第9、15和30天的4~8g/kg组的次级卵泡数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停药后第9天的30和50g/kg组、第30天的50g/kg组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④在停药后第9天的4~8g/kg组、第15天的6和8g/kg组及第30天的2~8g/kg组的成熟卵泡数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停药后第9天的10~50g/kg组、第15、30天的30和50g/kg组几乎没有成熟卵泡的形成。以上结果表明,用6g/kg来曲唑浓度可一定程度抑制P450芳香化酶的活性,降低内源性雌激素合成,能够促进小鼠卵巢和卵泡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卵巢 p450芳香化 来曲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飞虱LWO/AC/cAMP/PKA信号通路调控细胞色素P450基因表达介导对溴氰菊酯抗性
6
作者 张怡萍 徐圣 吴敏 《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41-554,共14页
【目的】前期研究发现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抗溴氰菊酯品系JH-del中CYP6AY3v2和CYP439A1v3的过量表达是灰飞虱对溴氰菊酯产生抗性的主要机制。本研究旨在阐明灰飞虱CYP6AY3v2和CYP439A1v3上调表达的机理,揭示其调控信号通路。... 【目的】前期研究发现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抗溴氰菊酯品系JH-del中CYP6AY3v2和CYP439A1v3的过量表达是灰飞虱对溴氰菊酯产生抗性的主要机制。本研究旨在阐明灰飞虱CYP6AY3v2和CYP439A1v3上调表达的机理,揭示其调控信号通路。【方法】通过定量PCR检测灰飞虱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GPCR)A家族长波敏感视蛋白(long wavelength-sensitive opsin, LWO)基因LWO在灰飞虱溴氰菊酯抗性品系JH-del和敏感品系JHS 4龄若虫中的表达量;通过RNAi和盐酸布比卡因干扰灰飞虱JH-del品系3龄若虫LWO/AC/cAMP/PKA信号通路基因LWO,AC-2,AC-3,PKA-1,PKA-2和PKA-3,利用生物测定检测灰飞虱对溴氰菊酯敏感性的变化,验证LWO通过增加自身表达量激活下游AC/cAMP/PKA/CYP450s信号通路基因,介导灰飞虱对溴氰菊酯产生抗性。利用转基因果蝇Drosophila结合GAL4/UAS系统和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分别在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3日龄雌成虫和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Sf9细胞中异源表达灰飞虱LWO并验证其功能。【结果】LWO在抗溴氰菊酯灰飞虱品系JH-del中的相对表达量是敏感品系JHS中的1.54倍;与对照组(喂食dsGFP)比,喂食目标基因dsRNA干扰灰飞虱品系JH-del 3龄若虫中LWO/AC/cAMP/PKA信号通路中的任何一个节点,该信号通路下游代谢溴氰菊酯的灰飞虱CYP6AY3v2和CYP439A1v3的表达量都显著下降,灰飞虱JH-del品系3龄若虫对溴氰菊酯的敏感性都得以恢复。将灰飞虱LWO分别在黑腹果蝇和Sf9细胞中异源表达后,黑腹果蝇和Sf9细胞对溴氰菊酯的抗性也显著提高,抗性的提高也是通过灰飞虱LWO/AC/cAMP/PKA/CYP450s信号通路介导的。【结论】LWO受体通过增加自身表达量激活下游AC/cAMP/PKA/CYP450s信号通路,介导了灰飞虱对溴氰菊酯抗性的产生,该研究结果为灰飞虱抗性的治理和杀虫剂新靶标的筛选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飞虱 溴氰菊酯 抗药性 G蛋白偶联受体 信号通路 细胞色素p450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香型鲜食葡萄细胞色素P450编码基因CYP76F14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7
作者 孙行杰 陶亦菲 +4 位作者 迟军利 唐美玲 管雪强 SHI Matthew 宋志忠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从3种不同香型‘奥利文’(玫瑰香型)、‘京秀’(中性香型)和‘金星无核’(草莓香型)葡萄中克隆CYP76F 14基因,分析其在果实发育不同时期的表达模式,并揭示决定其酶活性的关键氨基酸残基。结果表明,‘奥利文’果实中的芳樟醇含量在整个... 从3种不同香型‘奥利文’(玫瑰香型)、‘京秀’(中性香型)和‘金星无核’(草莓香型)葡萄中克隆CYP76F 14基因,分析其在果实发育不同时期的表达模式,并揭示决定其酶活性的关键氨基酸残基。结果表明,‘奥利文’果实中的芳樟醇含量在整个果实发育时期均显著高于‘京秀’和‘金星无核’,且随着葡萄果实的不断发育而持续上升,在转色期达到峰值并持续到成熟期;CYP76F 14的表达水平与芳樟醇含量呈现正相关性,即‘奥利文’果实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京秀’和‘金星无核’;玫瑰香型CYP76F14蛋白中含有12个氨基酸突变位点,利用定点突变技术分别获得氨基酸残基定点突变的CYP76F14-SMs,体外酶活测定表明,CYP76F14-E378G和CYP76F14-T380A定点突变蛋白的酶活力显著低于对照蛋白CYP76F14,E378和T380是决定玫瑰香型CYP76F14酶活性的关键氨基酸残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葡萄 香型 芳樟醇 细胞色素p450 氨基酸定点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雄及性畸变疣荔枝螺P450芳香化酶差异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邓瑞鹏 韩雅莉 +1 位作者 周小朋 李张伟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0-112,共3页
关键词 疣荔枝螺 性畸变 微粒体 细胞色素p450芳香化 有机锡防污漆涂料 海洋环境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香化酶P450、ERβ在宫颈癌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赵恒芳 刘孜 +2 位作者 康安静 苏进 代丽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05-508,共4页
目的探讨芳香化酶P450、ERβ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癌组织及癌周组织的表达差异,进而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04年至2008年手术切除的正常宫颈组织、宫颈癌组织及癌周组织存档蜡块标本各30例,用免疫组化S... 目的探讨芳香化酶P450、ERβ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癌组织及癌周组织的表达差异,进而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04年至2008年手术切除的正常宫颈组织、宫颈癌组织及癌周组织存档蜡块标本各30例,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其表达。结果芳香化酶P450在正常宫颈组织、癌周组织和宫颈癌组织的表达率分别为0%(0/30)、0%(0/30)和36.7%(11/30),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正常宫颈组与癌周组织组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ERβ在正常宫颈组织、癌周组织和宫颈癌组织的表达率分别为73%(22/30)、70%(21/30)和36.7%(11/30),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正常宫颈组织与癌周组织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芳香化酶P450在宫颈癌组织的阳性表达可能参与宫颈癌的发生;ERβ在宫颈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低,可作为预测宫颈癌变及宫颈癌预后良好的一项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芳香化p450 ERΒ 免疫组织化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子宫肌瘤中芳香化酶P450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10
作者 夏晓梦 伍小敏 方小玲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733-736,I0001,共5页
目的:探讨芳香化酶P450(P450arom)在绝经后子宫肌瘤中的表达及其在子宫肌瘤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00例子宫肌瘤患者,其中绝经后非萎缩性组40例,绝经后萎缩性组20例,绝经前增生期组20例,分泌期组20例。术前测定血清中雌二醇(E2)含量,... 目的:探讨芳香化酶P450(P450arom)在绝经后子宫肌瘤中的表达及其在子宫肌瘤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00例子宫肌瘤患者,其中绝经后非萎缩性组40例,绝经后萎缩性组20例,绝经前增生期组20例,分泌期组20例。术前测定血清中雌二醇(E2)含量,术中取肌瘤及其相应肌层组织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P450arom的表达。结果:绝经后非萎缩性组与萎缩性组两组血清E2含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450arom在绝经后非萎缩性组、增生期及分泌期组肌瘤中的表达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高于其相应肌层组织及绝经后萎缩性组(P<0.01);而P450arom在绝经后萎缩性组中的肌瘤表达水平与相应肌层组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450arom在绝经后非萎缩性肌瘤中过度表达,可能导致雌激素原位合成增加,使其不萎缩或继续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化p450 子宫肌瘤 绝经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香化酶P450及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11
作者 邢燕 王淑玉 孙丽洲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8期851-854,共4页
目的:探讨芳香化酶P450及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子宫内膜增生症及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与子宫内膜癌发生机制、临床分期、细胞分化的相关性。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对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52例、复杂性增生38例、不典型增... 目的:探讨芳香化酶P450及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子宫内膜增生症及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与子宫内膜癌发生机制、临床分期、细胞分化的相关性。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对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52例、复杂性增生38例、不典型增生36例、内膜样腺癌58例患者的芳香化酶P450表达及ER、PR进行检测,并以42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作为对照。结果: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无芳香化酶P450的表达,而在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不典型增生的子宫内膜组织、内膜样腺癌组织中芳香化酶P450的表达均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4%、47.4%、69.4%和72.4%,与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典型增生与内膜样癌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不典型增生、内膜样腺癌的E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5%、61.5%、57.5%、61.1%和60.3%,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8%、73.1%、73.7%、72.2%和74.1%,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且与芳香化酶P450的表达无相关性。芳香化酶P450在子宫内膜癌不同临床分期、不同分化级别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芳香化酶P450的不同表达与子宫内膜增生、癌变的发生发展有相关性,是子宫内膜发生不典型增生和癌变的促进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增生 子宫内膜癌 芳香化p450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香化酶P450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其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晓玲 邹明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0期1715-1717,共3页
目的:检测P450芳香化酶(P450A)蛋白和mRN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5例卵巢巧克力囊肿的囊壁(巧囊组)、32例卵巢内异症的在位内膜(在位内膜组)和35例... 目的:检测P450芳香化酶(P450A)蛋白和mRN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5例卵巢巧克力囊肿的囊壁(巧囊组)、32例卵巢内异症的在位内膜(在位内膜组)和35例正常子宫内膜(正常对照组)中P450A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巧囊组P450A mRNA表达量高于在位内膜组(P<0.01);35例正常子宫内膜中仅有2例呈阳性表达;免疫组化检测巧囊壁P450A蛋白其表达特征与mRNA一致。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灶中有P450A表达,这种雌激素的合成酶能在异位灶局部合成异常的雌激素;卵巢内异症的在位内膜有P450A表达,提示在位内膜本身局部有雌激素的合成,其保护机制劣于正常内膜。子宫内膜异位症中P450A的表达在其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免疫组织化学 芳香化p450A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色素P450介导的杂草抗药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谷涛 张自常 +3 位作者 曹晶晶 李贵 娄远来 王红春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5,共15页
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是一类重要的亚铁血红素-硫醇盐蛋白超家族,属于单加氧酶,广泛分布于生物界中。研究发现P450主要具有“生物合成”和“生物解毒”两大功能,被誉为“万能的生物催化剂”。大多数除草剂在植物体内代谢的初... 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是一类重要的亚铁血红素-硫醇盐蛋白超家族,属于单加氧酶,广泛分布于生物界中。研究发现P450主要具有“生物合成”和“生物解毒”两大功能,被誉为“万能的生物催化剂”。大多数除草剂在植物体内代谢的初始阶段即涉及植物细胞色素P450的作用。近些年,由P450介导的抗药性杂草呈多发态势,其复杂的抗性谱,给杂草化学防除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对P450分类命名、P450与除草剂代谢的关系、P450抗性鉴定手段、P450介导抗性杂草发生情况、与除草剂代谢有关的植物细胞色素P450基因克隆等内容进行了综述,旨在为该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p450 除草剂 鉴定手段 抗性杂草 p450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香化酶P450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14
作者 廖凤儿 卢丽娜 陈金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564-566,共3页
目的:研究芳香化酶P450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早期诊断、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子宫内膜癌50例的芳香化酶P450、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进行研究,并设子宫颈原位癌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子... 目的:研究芳香化酶P450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早期诊断、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子宫内膜癌50例的芳香化酶P450、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进行研究,并设子宫颈原位癌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子宫内膜癌中P450arom阳性表达率为92%,与对照组0%有显著性差别,其阳性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450arom的表达与ER、PR的表达无正相关关系。结论:P450arom的异常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关,为促进子宫内膜恶变的因素之一,提示P450arom可为子宫内膜组织早期癌变的生物学标记之一,芳香化酶抑制剂可成为治疗子宫内膜癌的一个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受体 雌激素 芳香化p450 孕激素受体 免疫组化S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450芳香化酶活性调控对小鼠睾丸和附睾发育及精子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楚宁宁 薛青光 +2 位作者 孙旺吾 曹俊新 宋学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9期14204-14206,共3页
[目的]探索P450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调控内源性雌激素合成,对小鼠睾丸和附睾发育及精子发生产生的影响。[方法]将SPF级昆明系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分为0.001、0.002、0.004、0.006、0.008、0.010 mg/kg来曲唑剂量... [目的]探索P450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调控内源性雌激素合成,对小鼠睾丸和附睾发育及精子发生产生的影响。[方法]将SPF级昆明系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分为0.001、0.002、0.004、0.006、0.008、0.010 mg/kg来曲唑剂量组,连续灌服3 d,在停药后的第9、15和30天检测小鼠睾丸和附睾的发育及精子的发生情况。[结果]①各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体重增长率无显著差异;②0.010 mg/kg来曲唑组与对照组比较,在灌服后的第15天睾丸系数显著减少(P<0.05),其他各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③各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附睾系数无显著差异;④在第15和30天,0.006~0.010 mg/kg来曲唑组与对照组比较,精子密度显著减少(P<0.05),其他各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该研究使用的来曲唑浓度,对小鼠体重增长率及睾丸和附睾的发育率无显著影响或影响很小,但是超过0.006 mg/kg浓度时抑制精子的发生,说明一定程度抑制P450芳香化酶的活性,降低内源性雌激素合成,能够直接影响精子的发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睾丸 附睾 精子发生 p450芳香化 来曲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色素P450基因CYP4S47和CYP332A29参与美国白蛾对氯虫苯甲酰胺耐受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韦红艳 张承志 +1 位作者 孙丽丽 曹传旺 《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06-1616,共11页
【目的】揭示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450)基因HcCYP4S47和HcCYP332A29在响应氯虫苯甲酰胺胁迫中的功能。【方法】采用饲料混药法制成含LC_(30)浓度(0.06 mg/L)的氯虫苯甲酰胺饲料分别饲喂室内种群、... 【目的】揭示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450)基因HcCYP4S47和HcCYP332A29在响应氯虫苯甲酰胺胁迫中的功能。【方法】采用饲料混药法制成含LC_(30)浓度(0.06 mg/L)的氯虫苯甲酰胺饲料分别饲喂室内种群、北方种群(辽宁铁岭种群)和南方种群(湖北孝感大悟种群)美国白蛾3龄幼虫,并分别于饲喂处理后6,12,24和48 h时收集存活的幼虫,测定美国白蛾3龄幼虫体内CYP450酶活性;通过RT-qPCR技术检测在0.06 mg/L氯虫苯甲酰胺胁迫下这3个地理种群中HcCYP4S47和HcCYP332A29的表达量;利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沉默3个地理种群美国白蛾3龄幼虫HcCYP4S47和HcCYP332A29,并使用RT-qPCR技术检测注射dsRNA后的靶基因表达量,饲喂含0.06 mg/L氯虫苯甲酰胺饲料,并于饲喂后12,24,36,48,60和72 h统计幼虫存活率。【结果】0.06 mg/L氯虫苯甲酰胺处理后,南方种群和北方种群3龄幼虫在6,12,24和48 h 4个时间点的CYP450酶活性均高于室内种群;24和48 h时北方种群处理组CYP450酶活性最高,而12和24 h时南方种群处理组3龄幼虫中CYP450活性最高。系统发育分析发现,HcCYP4S47和HcCYP332A29分别属于CYP4和CYP3亚家族。HcCYP4S47和HcCYP332A29在美国白蛾北方种群和南方种群3龄幼虫体内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室内种群3龄幼虫中的。0.06 mg/L氯虫苯甲酰胺处理后,室内种群3龄幼虫体内HcCYP4S47和HcCYP332A29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上调表达,其中以处理后12 h时表达量最高;南方种群和北方种群3龄幼虫体内HcCYP 4 S47在处理后6,12和48 h时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调,北方种群3龄幼虫体内HcCYP4S47在处理后24 h时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上调,南方种群3龄幼虫体内HcCYP4S47在处理后24 h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北方种群3龄幼虫体内HcCYP332A29在氯虫苯甲酰胺处理后6和12 h时表达量均显著降低,48 h时表达量显著上调;南方种群3龄幼虫体内HcCYP332A29在氯虫苯甲酰胺处理后6 h时表达量显著下调,12和24 h时表达量显著上调。沉默HcCYP332A29和HcCYP4S47显著增加了美国白蛾3龄幼虫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敏感性。【结论】HcCYP332A29和HcCYP4S47在美国白蛾对氯虫苯甲酰胺的胁迫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白蛾 细胞色素p450 氯虫苯甲酰胺 耐受性 RNA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丹参滴丸对大鼠肝细胞色素P450酶的影响 被引量:19
17
作者 胡东华 王宇光 +9 位作者 陈志武 马增春 梁乾德 肖成荣 谭洪玲 汤响林 李桦 沈国林 张伯礼 高月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78-684,共7页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及其单味药对大鼠肝细胞色素P450酶(CYP)主要亚型的影响。方法 SD大鼠分别ig给予复方丹参滴丸0.3258 g.kg-1,丹参0.27 g.kg-1,三七0.0528 g.kg-1和冰片0.003 g.kg-1,每天1次,连续28 d,取大鼠肝微粒体,与CYP1A2,CYP2...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及其单味药对大鼠肝细胞色素P450酶(CYP)主要亚型的影响。方法 SD大鼠分别ig给予复方丹参滴丸0.3258 g.kg-1,丹参0.27 g.kg-1,三七0.0528 g.kg-1和冰片0.003 g.kg-1,每天1次,连续28 d,取大鼠肝微粒体,与CYP1A2,CYP2B6,CYP2C12,CYP2C13,CYP2D2和CYP3A1特异性底物探针共孵育,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PLC-MS/MS)测定底物的代谢产物,分析CYP1A2,CYP2B6,CYP2C12,CYP2C13,CYP2D2和CYP3A1酶活性,同时用PCR方法检测cyp1a2,cyp2b1/2,cyp2c11,cyp2e1和cyp3a1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苯巴比妥(阳性对照)对CYP2D2和CYP3A1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对CYP1A2,CYP2B6,CYP2C12和CYP2C13有明显诱导作用(P<0.05,P<0.01);复方丹参滴丸对CYP1A2和CYP2B6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对CYP2D2有诱导作用(P<0.05);丹参对CYP1A2和CYP2B6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三七对CYP1A2,CYP2B6,CYP2C13和CYP2D2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冰片明显抑制CYP1A2,CYP2B6,CYP2C12,CYP2C13和CYP2D2活性(P<0.01),且抑制强度高于复方丹参滴丸。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苯巴比妥对cyp1a2和cyp2b1/2 mRNA水平有明显诱导作用(P<0.05);复方丹参滴丸、丹参和三七对cyp1a2,cyp2b1/2,cyp2c11,cyp2e1和cyp3a1 mRNA水平无明显影响;冰片对cyp1a2,cyp2b1/2和cyp2c11 mRNA水平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P<0.01)。结论复方丹参滴丸中各单味药对CYP酶的影响强于全方对CYP酶的影响,其中以冰片对药物代谢酶的影响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滴丸 丹参 三七 冰片 细胞色素p450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菲和芘对蚯蚓(Eisenia fetida)细胞色素P450和抗氧化酶系的影响 被引量:31
18
作者 张薇 宋玉芳 +3 位作者 孙铁珩 宋雪英 周启星 郑森林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2-206,共5页
研究了菲和芘在单一低剂量污染胁迫下对蚯蚓(Eisenia fetida)体内细胞色素P450酶系和抗氧化酶系的影响.通过滤纸接触染毒法,检测蚯蚓细胞色素P450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结果表明,在供... 研究了菲和芘在单一低剂量污染胁迫下对蚯蚓(Eisenia fetida)体内细胞色素P450酶系和抗氧化酶系的影响.通过滤纸接触染毒法,检测蚯蚓细胞色素P450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结果表明,在供试浓度范围内,蚯蚓体内细胞色素P450含量和三种抗氧化酶活性均对毒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响应.菲和芘在蚯蚓体内的代谢诱发了细胞色素P450总含量的增加,且在此过程中有活性氧自由基产生.不同酶对毒性效应响应的域值不同,其敏感性大小为:P450>SOD(POD)>CAT.根据四个指标对污染物浓度响应的域值不同,可将四者联合应用互为补充作为一套生物标记物体系,以满足污染物不同暴露浓度下土壤的毒理诊断,增强指示的敏感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 细胞色素p450 抗氧化 生物标记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奈酚和槲皮素对大鼠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3
19
作者 张芳芳 郑一凡 +2 位作者 祝慧娟 沈筱筠 朱心强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观察山奈酚和槲皮素两种银杏黄酮对细胞色素P450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接触0.1~10.0μmol/L的山奈酚或槲皮素,作用12h、24h和48h,用Nash法检测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一红霉素N-脱甲基酶(ENRD)和氨基比林N-脱甲... 目的:观察山奈酚和槲皮素两种银杏黄酮对细胞色素P450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接触0.1~10.0μmol/L的山奈酚或槲皮素,作用12h、24h和48h,用Nash法检测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一红霉素N-脱甲基酶(ENRD)和氨基比林N-脱甲基酶(ADM)的活性。分别以红霉素(10.0μmol/L)和二甲基亚砜(DMSO)作为阳性对照和溶剂对照。结果:0.1、1.0和10.0μmol/L山奈酚作用24h,ENRD酶活性分别为(0.088±0.008)、(0.074±0.006)和(0.041±0.003)μmol/(mg·min^-1);槲皮素相同浓度和作用时间处理的ENRD酶活性分别为(0.082±0.007)、(0.063±0.007)和(0.034±0.005)μmol/(mg·min^-1)。其中1.0和10.0μmol/L山奈酚和槲皮素处理的肝细胞ENRD酶活性都显著低于溶剂对照组(0.085±0.011)μmol/(mg·min^-1),且呈剂量-效应关系(P〈0.01)。10μmol/L山奈酚处理细胞12h和48h后,ENRD酶活性为(0.053±0.006)和(0.037±0.007)μmol/(mg·min^-1);10μmol/L槲皮素处理细胞12h和48h后,ENRD酶活性为(0.067±0.005)和(0.032±0.004)μmol/(mg·min^-1),都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关系(P〈0.01)。山奈酚只有在10μmol/L浓度下作用24h对ADM活性出现抑制,槲皮素对ADM活性没有明显影响。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山奈酚和槲皮素能明显抑制大鼠肝细胞ENRD活性;山奈酚在10μmol/L浓度下能轻度抑制ADM,而槲皮素对ADM活性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细胞色素p450 山奈酚 槲皮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针药物法评价半夏生姜配伍对细胞色素P_(450)酶的影响 被引量:19
20
作者 奚丽君 陈卫平 +2 位作者 陆兔林 袁冬平 潘英伟 《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运用探针药物法分析半夏生姜配伍对大鼠细胞色素P450(CYP)酶的影响,为揭示相畏相杀配伍的科学内涵提供依据。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分别给予半夏、生姜的水提物及半夏-生姜合煎剂,以0.9%氯化钠溶液作为空白对照组,尾静脉注... 目的运用探针药物法分析半夏生姜配伍对大鼠细胞色素P450(CYP)酶的影响,为揭示相畏相杀配伍的科学内涵提供依据。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分别给予半夏、生姜的水提物及半夏-生姜合煎剂,以0.9%氯化钠溶液作为空白对照组,尾静脉注射丙米嗪探针药物,于给药后10,20,30,40,50和60min,眼眶取静脉血0.5mL,经提取、处理后,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探针药物丙米嗪的药物浓度。结果半夏组、生姜组及配伍组丙米嗪浓度均低于对照组,各组CYP水平均明显升高;配伍组在10min处丙米嗪浓度低于半夏组,即配伍后CYP水平高于半夏组。结论半夏、生姜及半夏-生姜配伍均可诱导CYP酶;同时半夏-生姜配伍运用较之半夏单用,配伍运用对CYP酶具有诱导作用,可抵消半夏单用对CYP酶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米嗪 半夏 生姜 探针药物法 细胞色素p450 配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