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唑来磷酸防治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骨丢失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增 翁琳 程斌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0年第4期470-476,共7页
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AI)已逐渐成为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的标准疗法,但由于AI显著降低循环中雌激素水平,导致骨丢失增加,增加骨质疏松症和骨折发生的风险。因此,早期认识、预防和治疗AI诱导的骨丢失是非常有必要... 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AI)已逐渐成为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的标准疗法,但由于AI显著降低循环中雌激素水平,导致骨丢失增加,增加骨质疏松症和骨折发生的风险。因此,早期认识、预防和治疗AI诱导的骨丢失是非常有必要的。唑来磷酸是破骨细胞的特异性抑制剂,目前广泛应用于转移性骨病的治疗。近年来已有多个临床研究报道唑来磷酸能够防治绝经后乳腺癌患者中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骨丢失,降低骨折发生率。本文就唑来磷酸防治绝经后乳腺癌患者中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骨丢失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来磷酸 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骨丢失 绝经后乳腺癌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活血法预防芳香化酶抑制剂所致骨丢失的机制
2
作者 浦冬青 刘志勇 +4 位作者 冯丹丹 张梦棣 刘炳蔚 时光喜 李静蔚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27-1132,共6页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法预防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s,AIs)所致骨丢失的关键靶标和通路。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给药组,模型组和给药组去势后予以10μg/d来曲唑溶液皮下注射构建绝经后AIs所致骨质疏松动物模型,...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法预防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s,AIs)所致骨丢失的关键靶标和通路。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给药组,模型组和给药组去势后予以10μg/d来曲唑溶液皮下注射构建绝经后AIs所致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给药组同时予以黄芪补肾活血汤(HQD)19.24 g/(kg·d)灌胃预防骨丢失,假手术组与模型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给药三个月后取小鼠股骨进行骨密度检测验证造模效果,并借助TMT蛋白组学测序分析获取其组学特征。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骨小梁结构疏松紊乱,数量减少,证明造模成功。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骨小梁粗大致密,数量增多,证明补肾活血法预防作用显著。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上调蛋白275个,下调189个;给药组与模型组相比,上调蛋白286个,下调蛋白898个。三组对比后共有18个交集蛋白,分别为Ptbp1、Epx、Ear1、Ear2、Col6a5、Mta2、Alox15、Lztfl1、Ccl6、Diaph2、Wfdc21、Smarcb1、Strip1、C19orf12、Pex14、Akr1b7、Fahd1、Nr1d2。差异蛋白主要参与了细胞发育和分化的调节、脂质代谢、核酸内切酶活性等生物过程,并在铁死亡、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肌钙蛋白细胞骨架调节、PI3K-AKT等信号通路显著富集。结论补肾活血法可有效预防AIs所致骨丢失的发生,其关键靶标和作用机制可能与Ptbp1、Alox15及铁死亡、PI3K-AKT等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活血法 芳香化抑制 丢失 蛋白组学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唑来膦酸预防芳香化酶抑制剂引起骨丢失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徐亮 郝晓甍 +1 位作者 张敏 张瑾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392-394,共3页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预防绝经后乳腺癌患者芳香化酶抑制剂内分泌治疗引起骨丢失的效果。方法:选取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63例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唑来膦酸与芳香化酶抑制剂连用)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预防绝经后乳腺癌患者芳香化酶抑制剂内分泌治疗引起骨丢失的效果。方法:选取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63例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唑来膦酸与芳香化酶抑制剂连用)和对照组(单用芳香化酶抑制剂)。随访24个月,观察不同时期两组患者腰椎(L_2~L_4)前后位骨密度,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发生率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唑来膦酸组腰椎的骨密度与单用芳香化酶抑制剂组相比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9)。两组骨丢失事件的发生没有统计学差异(骨量减少:P=0.124,骨质疏松:P=0.573)。12个月时,治疗组腰椎骨密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8),治疗组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骨量减少:P=0.048,骨质疏松:P=0.042)。24个月时,治疗组的腰椎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治疗组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骨量减少:P=0.027,骨质疏松:P=0.011)。治疗期间,除治疗组骨痛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高外(P=0.039),两组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相似(P>0.05)。结论:唑来膦酸对芳香化酶抑制剂内分泌治疗引起的骨丢失有明显的预防作用,且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有效,耐受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芳香化抑制 丢失 唑来膦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壮骨方防治芳香化酶抑制剂引起的骨代谢异常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殷玉莲 张卫红 +2 位作者 周悦 叶媚娜 陈红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95-1200,共6页
目的观察补肾壮骨方防治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骨丢失(AIBL)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其与ERα基因rs9340799、rs2 234 693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的相关性。方法将116名接受AIs治疗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均行SNPs测序,并... 目的观察补肾壮骨方防治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骨丢失(AIBL)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其与ERα基因rs9340799、rs2 234 693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的相关性。方法将116名接受AIs治疗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均行SNPs测序,并口服钙剂+维生素D及常规中药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补肾壮骨方(仙灵脾15 g、补骨脂15 g、骨碎补15 g、菟丝子15 g、淮牛膝30 g)。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的骨代谢指标PINP、β-CTX、腰椎及股骨骨密度(BMD)及雌二醇、促卵泡刺激素水平,并分析骨代谢变化与SNPs分型的关联性。结果治疗6个月,治疗组腰椎及股骨BMD表现均优于对照组(P<0.05),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01)。治疗组的骨形成指标PINP高于对照组,骨重吸收指标β-CTX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ERα基因rs9340799与rs2 234 693位点SNPs对腰椎BMD值变化存在影响,纯合型A、T等位基因的腰椎BMD值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携带C、G等位基因患者的腰椎BMD值呈下降趋势。治疗期间,2组所有患者均未发现血常规、肝肾功能、血清雌二醇和促卵泡刺激素异常。结论补肾壮骨方具有较好防治AIBL的作用,能增加患者腰椎、股骨BMD,提高PINP水平和降低β-CTX水平。AIs对携带纯合型A、T基因的患者骨代谢影响较小,而C、G等位基因可能是患者发生AIBL的易感基因,补肾壮骨方能改善所有基因型患者的骨代谢异常,且具有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中药 补肾壮 乳腺癌 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骨丢失 ERα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α基因SNPs与乳腺癌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所致骨代谢异常的关系 被引量:10
5
作者 周悦 陈红风 +3 位作者 叶媚娜 胡升芳 张卫红 盛佳钰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98-1003,共6页
目的探讨接受芳香化酶抑制剂(AIs)治疗的乳腺癌患者ERα基因rs9340799、rs2234693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AIs所致骨代谢异常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160名接受AIs治疗的乳腺癌术后患者,排除影响骨代谢的疾病,提取全基因组DNA并进行PC... 目的探讨接受芳香化酶抑制剂(AIs)治疗的乳腺癌患者ERα基因rs9340799、rs2234693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AIs所致骨代谢异常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160名接受AIs治疗的乳腺癌术后患者,排除影响骨代谢的疾病,提取全基因组DNA并进行PCR扩增,对rs9340799、rs2234693位点进行单向测序;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腰椎(L1-4)骨密度(BMD)。结果 ERα基因rs9340799位点各基因型受试者的腰椎BMD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A/A型高于A/G型及G/G型(P<0.01);rs2234693位点各基因型间的腰椎BMD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T/T型、C/T型均高于C/C型(P<0.01)。去除绝经年数的影响,两位点各基因型受试者间腰椎BMD的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接受AIs治疗时间分层分析,两位点SNPs与服药1年内受试者的腰椎BMD相关(P<0.01),在服药1年及以上的受试者中,rs9340799位点SNP与腰椎BMD相关(P<0.05)。结论 ERα基因rs9340799、rs2234693位点SNPs与接受AIs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的腰椎BMD存在显著性关联。与纯合基因型A/A型、T/T型相比,杂合基因型A/G型、C/T型及纯合基因型G/G型、C/C型更具有发生骨代谢异常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α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乳腺肿瘤 芳香化抑制 质疏松 密度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芳香化酶抑制剂的乳腺癌患者维生素D水平变化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黄文娟 范芳芳 +1 位作者 胡兰 赵生俊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13-817,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使用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inhibitor,AI)的乳腺癌患者维生素D水平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收集乳腺癌患者的信息,对比使用AI和未使用AI组乳腺癌患者血清25(OH)D3的缺乏率。将使用AI患者的维生素D水平按照充足、不足、缺乏... 目的探讨影响使用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inhibitor,AI)的乳腺癌患者维生素D水平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收集乳腺癌患者的信息,对比使用AI和未使用AI组乳腺癌患者血清25(OH)D3的缺乏率。将使用AI患者的维生素D水平按照充足、不足、缺乏分类,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年龄、绝经时间、AI药物的使用时间、抗骨质疏松症药物的使用、抗骨质疏松症药物的种类和使用时间对25(OH)D3水平的影响。结果使用AI和未使用AI的乳腺癌患者25(OH)D3的缺乏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结果显示年龄、绝经时间、AI药物的使用时间是维生素D缺乏的危险因素,使用抗骨质疏松症药物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使用AI的乳腺癌患者较易发生维生素D缺乏,诸多因素增加了使用AI的乳腺癌患者25(OH)D3水平降低的风险,需要临床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芳香化抑制 维生素D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期间骨丢失的长期随访结果 被引量:3
7
作者 陈茜 孙婧 +5 位作者 王琴 汪麟 桂琳 李俏 罗扬 张频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92-997,共6页
目的 评估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后5年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 AI)辅助内分泌治疗过程中的骨丢失情况,为骨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入组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接受股... 目的 评估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后5年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 AI)辅助内分泌治疗过程中的骨丢失情况,为骨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入组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接受股骨颈、全髋和腰椎L1-L4等部位的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AI辅助内分泌治疗前进行基线骨密度检查,治疗期间每年检查骨密度1次。分析AI治疗过程中骨密度变化以及骨质疏松发生率。结果 2013年11月至2016年8月共纳入131例患者,中位年龄60岁,中位绝经年龄50岁,AI治疗时间60~100个月。中位随访86个月,AI治疗5年期间患者腰椎、股骨颈、全髋骨密度逐年下降,5年骨密度总下降率分别为6.90%、5.68%、7.14%,其中第1年骨密度下降最快,第2~5年骨密度平稳下降。腰椎骨密度第1年变化率显著高于第2~5年骨密度变化率(P<0.01)。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基线骨密度、年龄以及体质量指数值未影响患者骨密度下降率。5年间共17例(17%)患者新发骨质疏松,其中15例为基线骨量低下患者,76%出现在腰椎(13/17),骨折发生率2%(2/100)。结论 绝经后早期乳腺癌患者5年AI辅助内分泌治疗期间骨密度呈持续下降趋势。应加强AI治疗期间的骨健康管理,早期干预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内分泌治疗 芳香化抑制 密度 丢失 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乳腺癌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对骨微结构损害导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1例 被引量:3
8
作者 姜艳 金晨曦 夏维波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593-594,共2页
患者女性,61岁,因腰背酸痛1年于2019年11月就诊北京协和医院。患者5年前行左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病理为乳腺导管内癌,伴间质浸润,淋巴结转移。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显示,Erα为15%(中阳),ERβ为40%(弱阳),PR为20%(弱阳),HER-2阳性(1+),p53阴... 患者女性,61岁,因腰背酸痛1年于2019年11月就诊北京协和医院。患者5年前行左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病理为乳腺导管内癌,伴间质浸润,淋巴结转移。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显示,Erα为15%(中阳),ERβ为40%(弱阳),PR为20%(弱阳),HER-2阳性(1+),p53阴性,Ki-67为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芳香化抑制 质疏松 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保护对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骨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盛笑 石晓琦 +2 位作者 赵丹 彭园 成金罗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27-431,共5页
目的观察骨保护治疗对芳香化酶抑制剂辅助治疗乳腺癌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97例接受芳香酶抑制剂治疗的激素受体阳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其中行骨保护治疗的71例,未行骨保护治疗26例,比较1年后腰椎... 目的观察骨保护治疗对芳香化酶抑制剂辅助治疗乳腺癌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97例接受芳香酶抑制剂治疗的激素受体阳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其中行骨保护治疗的71例,未行骨保护治疗26例,比较1年后腰椎和股骨颈BMD改变。所有患者每天摄入500 mg元素钙和至少400 IU的维生素D。结果行骨保护治疗的患者,1年后BMD与基线BMD相比,腰椎、股骨颈、髋部BMD平均值均有上升或保持不变,总腰椎(L总)BMD较基线上升2.1%,股骨颈(NECK)BMD较基线上升1.3%,髋部(HT)BMD保持不变。其中总腰椎BMD上升较明显(P<0.05)。在未行骨保护治疗的早期乳腺癌患者,1年后BMD与基线BMD相比,腰椎、股骨颈、髋部骨密度平均值均下降或保持不变,HT较基线下降1.0%,L总BMD下降2.1%,NECK BMD保持不变。其中L总BMD下降较明显(P<0.05)。结论每年2次唑来膦酸4 mg静滴的骨保护治疗可以预防接受辅助芳香酶抑制剂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骨量的进一步的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芳香化抑制 保护 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