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芳羟基受体相互作用蛋白基因与家族性单纯性垂体腺瘤 被引量:2
1
作者 蔡锋 张熠丹 +4 位作者 代从新 刘小海 杨亚坤 姚勇 王任直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40-644,共5页
家族性单纯性垂体腺瘤(FIPA)是一类常染色体显性疾病,其特点为低外显率、早期发病、多呈侵袭样生长及以生长激素腺瘤和泌乳素腺瘤为主。芳羟基受体相互作用蛋白基因(AIP)是抑癌基因,20%左右的FIPA家庭存在AIP杂合性突变,AIP突变导致肿... 家族性单纯性垂体腺瘤(FIPA)是一类常染色体显性疾病,其特点为低外显率、早期发病、多呈侵袭样生长及以生长激素腺瘤和泌乳素腺瘤为主。芳羟基受体相互作用蛋白基因(AIP)是抑癌基因,20%左右的FIPA家庭存在AIP杂合性突变,AIP突变导致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目前尚不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羟基受体相互作用蛋白基因 家族性单纯性垂体腺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RIP2基因启动子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被引量:1
2
作者 蒋宇 胡巢凤 +1 位作者 曾琪 孙丽萍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0-144,共5页
目的:构建人RIP2基因启动子的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方法:根据特定限制性内切酶位点,以人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含人RIP2基因启动子不同长度2段序列,构建含人RIP2基因启动子驱动的绿色荧光蛋白载体pEGFP-C2-RIP2(750 bp)wt、pEGFP-C2... 目的:构建人RIP2基因启动子的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方法:根据特定限制性内切酶位点,以人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含人RIP2基因启动子不同长度2段序列,构建含人RIP2基因启动子驱动的绿色荧光蛋白载体pEGFP-C2-RIP2(750 bp)wt、pEGFP-C2-RIP2(941 bp)wt,用VspⅠ和NheⅠ双酶切鉴定重组质粒,进行DNA序列分析,重组质粒经阳离子聚合物JetPeiTM介导转染HEK293细胞48 h后观察。结果:酶切鉴定和序列测定证实目的基因已插入重组质粒;细胞转染结果表明,重组质粒转染HEK293细胞均能表达绿色荧光,其中构建的pEGFP-C2-RIP2(750 bp)wt重组质粒绿色荧光表达强于pEGFP-C2-RIP2(941 bp)wt。结论:成功构建2段不同长度的人RIP2基因启动子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2启动子(RIP2启动子) 载体 绿色荧光蛋白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二羟基维生素D_3通过诱导基质金属蛋白酶7的表达上调小鼠肠道中活性防御素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子硕 刘誉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7-63,共7页
为探索维生素D对肠道先天免疫抗菌肽——α-防御素1(alpha-1-defensin,DEFA1)剪切酶基质金属蛋白酶7(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7,MMP-7)的调控,利用维生素D受体基因敲除小鼠(Vitamin D receptor knock-out,VDR-KO)与肠道细胞系作为研... 为探索维生素D对肠道先天免疫抗菌肽——α-防御素1(alpha-1-defensin,DEFA1)剪切酶基质金属蛋白酶7(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7,MMP-7)的调控,利用维生素D受体基因敲除小鼠(Vitamin D receptor knock-out,VDR-KO)与肠道细胞系作为研究模型,通过免疫组化染色、q RT-PCR及免疫印迹等研究方法,发现其肠道细胞中MMP-7的转录水平与蛋白水平较野生型(wild type,WT)小鼠显著降低,并且DEFA1的表达量也较低,表明维生素D可以调控肠道MMP-7的表达,从而影响DEFA1的成熟。同时,体外细胞实验表明:1,25-二羟基维生素D_3能够上调肠道细胞MMP-7的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初步表明,维生素D通过调控MMP-7的表达影响DEFA1的成熟,而维生素D缺失,MMP-7下调从而DEFA1下调,进一步可能造成肠道菌群失调,导致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5-二羟基维生素D3 维生素D受体基因敲除鼠 基质金属蛋白酶7 α防御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IP2对大肠杆菌的抗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席琼 胡巢凤 +2 位作者 张芸 陆大祥 蒋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51-955,共5页
目的:探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2(RIP2)对人肠细胞清除大肠杆菌的作用。方法:使用阳离子聚合物JetPeiTM介导人RIP2基因(pEGFP-C2-PIP2)转染人结肠癌SW480细胞株,以转染空质粒及未转染的SW480细胞株作为对照,应用RT-PCR检测外源性RIP2 mRNA... 目的:探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2(RIP2)对人肠细胞清除大肠杆菌的作用。方法:使用阳离子聚合物JetPeiTM介导人RIP2基因(pEGFP-C2-PIP2)转染人结肠癌SW480细胞株,以转染空质粒及未转染的SW480细胞株作为对照,应用RT-PCR检测外源性RIP2 mRNA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RIP2蛋白的表达;并利用大肠杆菌ATCC25922感染转染和未转染的SW480细胞24 h,用平板培养菌落计数活菌数。应用p38MAPK通路抑制剂SB203580作用于3组细胞,计数活菌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转染RIP2组其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有明显升高(P<0.01,P<0.05),表明RIP2表达质粒成功转染SW480细胞。转染RIP2细胞能清除胞内大肠杆菌;而阻断p38 MAPK信号通路后,RIP2清除胞内大肠杆菌的作用被阻断。结论:RIP2转染细胞可有效清除胞内大肠杆菌,这种胞内细菌的清除作用可能与p38 MAPK信号通路有关。这些结果提示RIP2在细菌感染性疾病治疗中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2 基因转染 抗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PA受体转运及其调控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5
5
作者 雷蕾 高灿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91-896,共6页
α-氨-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受体(α-amino-3-hydroxy-5-methyl-4-isoxazole-propionic acid receptors,AMPA receptors)介导中枢神经系统(CNS)绝大多数快兴奋性突触传递,在学习、记忆和认知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突触AMPA受体的数... α-氨-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受体(α-amino-3-hydroxy-5-methyl-4-isoxazole-propionic acid receptors,AMPA receptors)介导中枢神经系统(CNS)绝大多数快兴奋性突触传递,在学习、记忆和认知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突触AMPA受体的数量、分布和亚基组成是调节突触传递强度的一个主要机制,与AMPA受体转运密切相关.最新研究显示,异常的AMPA受体转运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脆性X综合征(fragile X syndrome,FXS)等神经疾病有关.本文主要针对AMPA受体转运及其调控的分子机制做一综述,以期为AD、FXS等神经疾病提供新的治疗靶点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氨-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受体(AMPA受体) 转运 AMPA受体相互作用蛋白 磷酸化修饰 阿尔茨海默病 脆性X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筛选结肠腺癌预后相关的免疫标志物
6
作者 何翔 万首伟 +1 位作者 贺强 侯吉学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09-515,共7页
目的寻找结肠腺癌(COAD)免疫相关预后标志物,以期能够准确预测COAD患者预后。方法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分析COAD患者免疫相关差异基因,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与COX回归分析得到风险模型,根据风险值的中位值将患... 目的寻找结肠腺癌(COAD)免疫相关预后标志物,以期能够准确预测COAD患者预后。方法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分析COAD患者免疫相关差异基因,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与COX回归分析得到风险模型,根据风险值的中位值将患者分为高、低风险组,比较两者预后,在基因表达数据集(GEO)数据库中验证模型。结果通过分析共得到1015个免疫相关差异基因。COX回归分析得到由维甲酸受体相关孤核受体C(RORC)、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Fli-I相互作用蛋白2(LRRFIP2)、半乳糖凝集素4(LGALS4)构成的风险模型,高风险组较低风险组预后较差并在GEO中得到验证,通过单因素与多因素COX分析发现模型可作为COAD患者独立预后风险模型。结论通过免疫相关预后差异基因建立模型,可以预测COAD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腺癌 免疫相关基因 维甲酸受体相关孤核受体C(RORC) 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Fli-I相互作用蛋白2(LRRFIP2) 半乳糖凝集素4(LGALS4/galectin-4) 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的组织定向表达
7
作者 孙雷心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5年第5期27-28,共2页
California大学(San Francisco)的Yuet Wai Kan研究小组成功地在血红细胞中定向表达了重组蛋白。这项研究将在基因疗法中起作用并有助于家畜疾病的治疗。 经基因工程手段将多肽激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基因和莫洛尼氏白血病毒部分病毒外壳... California大学(San Francisco)的Yuet Wai Kan研究小组成功地在血红细胞中定向表达了重组蛋白。这项研究将在基因疗法中起作用并有助于家畜疾病的治疗。 经基因工程手段将多肽激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基因和莫洛尼氏白血病毒部分病毒外壳蛋白基因接入逆转录病毒载体。病毒对带有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的鼠类和人类细胞(即血红细胞前体)的感染性增强了。基因导入效率高。该小组相信这种配体-受体相互作用可扩展到多种其它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 基因治疗 病毒外壳蛋白基因 基因疗法 病毒载体 血红细胞 定向表达 配体-受体相互作用 重组蛋白 白血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