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芳基烷醇-β-D-葡萄糖苷的化学合成与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王灼琛 李英波 +3 位作者 凌铁军 张雷 宛晓春 张正竹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21-24,共4页
采用改进的Helferich法立体选择合成了芳基烷醇-β-D-葡萄糖苷,合成路线比传统的Koenigs-Knorr法减少了一步,产物收率分别为53%(3a)和49%(3b),通过LC/MS、~1H-NMR、^(13)C-NMR等检测条件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添加芳基烷醇-β-D-葡萄糖... 采用改进的Helferich法立体选择合成了芳基烷醇-β-D-葡萄糖苷,合成路线比传统的Koenigs-Knorr法减少了一步,产物收率分别为53%(3a)和49%(3b),通过LC/MS、~1H-NMR、^(13)C-NMR等检测条件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添加芳基烷醇-β-D-葡萄糖苷对低焦油卷烟的香味具有一定的补偿作用,但转化率很低,仅为7.3%(3a)和5.03%(3b);芳基烷醇-β-D-葡萄耱苷对植物病原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基烷醇-β-d-葡萄糖苷 合成 表征 增香 抑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转移催化法合成α-紫罗兰醇-β-D-葡萄糖苷工艺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改红 刘宇 +4 位作者 李雪龙 潘鹏 柯宁 白冰 毛多斌 《轻工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43-48,共6页
以α-紫罗兰酮为原料,经选择性还原得到α-紫罗兰醇,α-紫罗兰醇与溴代四乙酰葡萄糖在相转移催化剂四丁基溴化铵(TBAB)作用下进行反应得到α-紫罗兰醇-2,3,4,6-四-O-乙酰基-β-D-葡萄糖苷,最后脱去乙酰基得到目标糖苷.糖苷化反应适宜的... 以α-紫罗兰酮为原料,经选择性还原得到α-紫罗兰醇,α-紫罗兰醇与溴代四乙酰葡萄糖在相转移催化剂四丁基溴化铵(TBAB)作用下进行反应得到α-紫罗兰醇-2,3,4,6-四-O-乙酰基-β-D-葡萄糖苷,最后脱去乙酰基得到目标糖苷.糖苷化反应适宜的反应条件为:以TBAB为相转移催化剂,用量为10%(摩尔百分比);以氯仿-水为反应溶剂;n(溴代四乙酰葡萄糖)∶n(α-紫罗兰醇)=1.6∶1;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8 h.该条件下糖苷化反应产率为30%.目标化合物经FT-IR,1H NMR,ESI-MS确证为β-构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转移催化法 α-紫罗兰-β-d-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柏醇-β-D-葡萄糖苷-[α-^(13)C]与造纸废水中LCC的聚合反应 被引量:1
3
作者 赵芳 谢益民 王涛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57-962,共6页
为了有效地去除废水中水溶性、难降解木素及木素碳水化合物复合体(LCC),降低废水的污染负荷。文研究了在木素氧化酶催化下,木素前驱物松柏醇-β-D-葡萄糖苷-[α-13C]与废水中的木素碳水化合物复合体反应的方法及其机理。采用了13C同位... 为了有效地去除废水中水溶性、难降解木素及木素碳水化合物复合体(LCC),降低废水的污染负荷。文研究了在木素氧化酶催化下,木素前驱物松柏醇-β-D-葡萄糖苷-[α-13C]与废水中的木素碳水化合物复合体反应的方法及其机理。采用了13C同位素示踪技术,并结合红外谱图分析、核磁共振技术来探讨聚合产物的化学结构。同时应用了GPC分析手段测定了聚合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Mn。研究表明:木素前驱物松柏醇-β-D-葡萄糖苷能与废水中LCC发生脱氢聚合反应,同时GPC测定的结果表明聚合后相对分子质量也明显增大,Mn从406上升为23810-36886。反应生成聚合产物为疏水性较好的木素-碳水化合物复合大分子而沉淀析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纸废水 松柏-β-d-葡萄糖 木素-碳水化合物复合体 -13 同位素示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机理的研究——松柏醇葡萄糖-β-D-葡萄糖苷-[α-^(13)C]与造纸废水中的LCC的聚合反应 被引量:1
4
作者 赵芳 谢益民 王涛 《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1期1-6,共6页
研究了在木素氧化酶催化的体系下,木素前驱物松柏醇-β-D-葡萄糖苷-[α-13C]与废水中的木素碳水化合物复合体反应的方法及其机理。采用13C同位素示踪技术,并结合红外谱图分析、核磁共振技术来探讨松柏醇葡萄糖苷与废水中木素碳水化合物... 研究了在木素氧化酶催化的体系下,木素前驱物松柏醇-β-D-葡萄糖苷-[α-13C]与废水中的木素碳水化合物复合体反应的方法及其机理。采用13C同位素示踪技术,并结合红外谱图分析、核磁共振技术来探讨松柏醇葡萄糖苷与废水中木素碳水化合物复合体的聚合产物的化学结构。同时应用GPC分析手段测定了聚合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Mn。研究表明:木素前驱物松柏醇-β-D-葡萄糖苷能与废水中LCC发生脱氢聚合反应,同时GPC测定的结果表明聚合后相对分子质量也明显增大,Mn从11320上升到23810~368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纸废水 松柏-β-d-葡萄糖 木素一碳水化合物复合体 -13 同位素示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氧代-α-紫罗兰醇-β-D-葡萄糖苷的合成
5
作者 张改红 白冰 +1 位作者 杨静 毛多斌 《化学世界》 CAS CSCD 2016年第5期303-307,共5页
以α-紫罗兰酮为原料,经烯丙位氧化、选择性还原得到3-氧代-α-紫罗兰醇,3-氧代-α-紫罗兰醇与溴代四乙酰葡萄糖反应得到3-氧代-α-紫罗兰醇-四乙酰基-β-D-葡萄糖苷,最后脱去乙酰基得到3-氧代-ɑ-紫罗兰醇-β-D-葡萄糖苷。目标化合物... 以α-紫罗兰酮为原料,经烯丙位氧化、选择性还原得到3-氧代-α-紫罗兰醇,3-氧代-α-紫罗兰醇与溴代四乙酰葡萄糖反应得到3-氧代-α-紫罗兰醇-四乙酰基-β-D-葡萄糖苷,最后脱去乙酰基得到3-氧代-ɑ-紫罗兰醇-β-D-葡萄糖苷。目标化合物经IR、~1 H NMR,^(13)C NMR,MS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氧代-α-紫罗兰 3-氧代-α-紫罗兰-β-d-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柏醇-β-D-葡萄糖苷-[α-^(13)C]与木素模型化合物的聚合反应方法及机理的研究
6
作者 赵芳 谢益民 +1 位作者 王鹏 王松 《黑龙江造纸》 2008年第3期4-8,共5页
研究了木素前驱物松柏醇-β-D-葡萄糖苷-[α-13C]与木素模型化合物的聚合反应方法及其反应机理。采用红外分析、核磁共振等方法分析聚合产物的特性及形成机理。并用偏光显微镜测定产物是否具有旋光性,从而进一步分析产物的特性;采用GPC... 研究了木素前驱物松柏醇-β-D-葡萄糖苷-[α-13C]与木素模型化合物的聚合反应方法及其反应机理。采用红外分析、核磁共振等方法分析聚合产物的特性及形成机理。并用偏光显微镜测定产物是否具有旋光性,从而进一步分析产物的特性;采用GPC分析手段,来测定产物分子量的大小,通过分子量的变化来反映聚合的程度。研究表明:木素前驱物松柏醇-β-D-葡萄糖苷与木素模型物聚合的产物没有旋光性,分子量也大大地增加了,因此说明松柏醇-β-D-葡萄糖苷能与木素模型物聚合成大分子,为进一步研究木素前驱物松柏醇葡萄糖苷用于废水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素 松柏-β-d-葡萄糖 木素模型化合物 聚合反应 -13 同位素示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联合紫杉醇抑制人乳腺癌细胞活力及侵袭转移的研究
7
作者 严亦舒 赵岩 +1 位作者 卢天公 孙震晓 《中国药物警戒》 2023年第7期728-734,共7页
目的探究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EG)与紫杉醇(PTX)联合抗人乳腺癌细胞活力及侵袭转移作用。方法MTT法检测EG、PTX单独及联合作用对人乳腺癌MCF 7、MDA-MB-231细胞活力的影响,以联合指数(CI)值判断药物联合作用效应;Transwell实验检... 目的探究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EG)与紫杉醇(PTX)联合抗人乳腺癌细胞活力及侵袭转移作用。方法MTT法检测EG、PTX单独及联合作用对人乳腺癌MCF 7、MDA-MB-231细胞活力的影响,以联合指数(CI)值判断药物联合作用效应;Transwell实验检测两药联用对人乳腺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转移相关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EG和PTX均能明显抑制人乳腺癌MCF7、MDA-M B-231的细胞存活(P<0.01),在实验浓度下两药联用具有协同效应;EG(240mmol·L^(-1))、PT X(5 nmol·L^(-1))联合用药可明显抑制人乳腺癌细胞的侵袭转移(P<0.01);两药联用能明显下调人乳腺癌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基因MMP2、MMP9(P<0.01),EMT相关基因Vimentin(P<0.01)和Snail(P<0.01,P<0.05)的转录水平,上调CDH1(MCF 7细胞)和下调CDH2(MDA-MB-231细胞)基因的转录水平(P<0.01)。结论EG与PTX联用可协同抑制人乳腺癌细胞活力及侵袭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8-O-β-d-葡萄糖 紫杉 联合用药 人乳腺癌细胞 侵袭转移 基质金属蛋白酶 上皮-间充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指标正交试验优化芪蛭益肺颗粒水提醇沉工艺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文平 倪健 +6 位作者 冷新 杨春静 游龙泰 刘艺 塞那 梁潇 尹兴斌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9期71-75,共5页
目的采用多指标正交试验优选芪蛭益肺颗粒的最佳提取及醇沉工艺。方法以黄芪中黄芪甲苷、葶苈子中槲皮素-3-O-β-D-葡萄糖-7-O-β-D-龙胆双糖苷的提取率及干膏得率为指标,优选芪蛭益肺颗粒的提取工艺;以黄芪甲苷、槲皮素-3-O-β-D-葡萄... 目的采用多指标正交试验优选芪蛭益肺颗粒的最佳提取及醇沉工艺。方法以黄芪中黄芪甲苷、葶苈子中槲皮素-3-O-β-D-葡萄糖-7-O-β-D-龙胆双糖苷的提取率及干膏得率为指标,优选芪蛭益肺颗粒的提取工艺;以黄芪甲苷、槲皮素-3-O-β-D-葡萄糖-7-O-β-D-龙胆双糖苷的保留率为指标,优选最佳醇沉工艺。结果最佳水提工艺为:加10倍量水,提取1.5 h,共提取3次。最佳醇沉工艺为:浓缩至相对密度1.05~1.10(60℃),加乙醇至60%醇沉。结论本试验优选的水提醇沉工艺稳定可行,可为该制剂生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蛭益肺颗粒 水提 黄芪甲 槲皮素-3-O-β-d-葡萄糖-7-O-β-d-龙胆双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HPLC法的巨豆三烯酮前体物同分异构体的定量分析及其在不同产地烟叶中的分布情况 被引量:2
9
作者 李石头 毕一鸣 +5 位作者 帖金鑫 杨晨 李庆祥 李永生 杨鹏飞 毛多斌 《轻工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3-87,共5页
以烟叶中重要致香成分巨豆三烯酮前体物(3-氧代-α-紫罗兰醇-β-D-吡喃葡萄糖苷)两种同分异构体,即(6R, 9R)-3-氧代-α-紫罗兰醇-β-D-吡喃葡萄糖苷(rrOIPG)和(6R, 9S)-3-氧代-α-紫罗兰醇-β-D-吡喃葡萄糖苷(rsOIPG)为研究对象,建立超... 以烟叶中重要致香成分巨豆三烯酮前体物(3-氧代-α-紫罗兰醇-β-D-吡喃葡萄糖苷)两种同分异构体,即(6R, 9R)-3-氧代-α-紫罗兰醇-β-D-吡喃葡萄糖苷(rrOIPG)和(6R, 9S)-3-氧代-α-紫罗兰醇-β-D-吡喃葡萄糖苷(rsOIPG)为研究对象,建立超声辅助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对rrOIPG和rsOIPG进行定量分析,并利用该方法考查国内外7个产地烟叶中两种同分异构体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rrOIPG和rsOIPG分别在25.85~258.50μg/mL(R2=0.999 1)和6.28~62.75μg/mL(R2=0.999 0)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分别为2.5μg/mL和2.9μg/mL,仪器精密度较高,样品的稳定性和重复性较好,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3.94%和105.90%,RSD分别为1.22%和1.93%;根据rrOIPG和rsOIPG含量分布可较好地区分国内外产地烟叶,国外产地烟叶中rsOIPG含量明显高于国内产地烟叶,且国内外产地烟叶中rrOIPG的含量均高于rsOIPG。该方法可行性较好,前处理步骤简单,适用于烟叶中rrOIPG和rsOIPG的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氧代-α-紫罗兰-β-d-吡喃葡萄糖 同分异构体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同时测定虎杖根不同部位中的5种活性成分 被引量:11
10
作者 孔德暄 朱映睿 +2 位作者 朱蔚然 傅敏 王光忠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0年第1期53-57,共5页
目的:测定虎杖不同根部位(根木质部、根茎木质部、根表皮、根茎表皮、根、根茎)中的5种活性成分含量,为虎杖的综合利用和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Extend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和水,柱温为40... 目的:测定虎杖不同根部位(根木质部、根茎木质部、根表皮、根茎表皮、根、根茎)中的5种活性成分含量,为虎杖的综合利用和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Extend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和水,柱温为40℃,检测波长为290 nm,流速为1.0 mL·min^-1。结果:5种成分线性良好(r>0.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4%~98.8%。虎杖苷在根茎表皮中含量最高,为72.48 mg·g^-1;白藜芦醇和大黄素在根表皮中含量最高,分别为8.83 mg·g^-1和23.96 mg·g^-1;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在根茎木质部中含量最高,为40.57 mg·g^-1;大黄素甲醚在根茎木质部中含量最高,为17.24 mg·g^-1。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操作简单,专属性强,可为虎杖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杖 虎杖 白藜芦 大黄素-8-O-β-d-葡萄糖 大黄素 大黄素甲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