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胶园林下间作对玫瑰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 1
-
-
作者
袁淑娜
潘剑
黄坚雄
郑定华
涂寒奇
周立军
-
机构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农业部儋州热带作物科学观测试验站/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林下资源综合利用研究中心
-
出处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008-2013,共6页
-
基金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318QN270)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1630022017019)
-
文摘
【目的】本文研究了全周期胶园林下不同光照时长和光照强度间作区玫瑰茄的植株发育,产量表现和品质特征,为橡胶树/玫瑰茄间作模式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光照时长和光照强度的差异,在全周期胶园的宽行内设置5个观测区,分析不同观测区林下间作玫瑰茄的株高,茎粗,分枝数,叶片数,单株收果数,单果重,花萼产量,花萼矿质元素和营养成分含量,评价胶园林下不同间作区玫瑰茄的产量和品质表现。【结果】①间作区不同位置玫瑰茄植株的分枝数,叶片数差异较大,均显著低于裸地对照,表现为CK>E7>M10>W7>E4>W4;②间作区M10,E7和W7玫瑰茄新鲜花萼产量显著高于E4和W4。M10单果重与裸地对照没有差异。间作区玫瑰茄平均单株收果数,单果重和新鲜花萼产量比裸地对照分别降低42.71%,26.07%和55.88%;③间作区Ca,Mg和总黄酮的含量显著低于裸地对照,而N,P,K,Fe,Zn,粗蛋白和总糖含量含量显著高于裸地对照。间作区各处理间玫瑰茄花萼营养成分差异较小。【结论】全周期胶园林下间作玫瑰茄的产量性状和显现花萼降低明显,且间作区不同位置产量差异较大,各处理间玫瑰茄花萼品质差异不大。全周期胶园林下间作区W7?E7中间6 m的位置更适宜玫瑰茄的生长,宜获得较高产量,W7?W4,E7?E4位置可种植更耐阴作物,实现橡胶林下组合种植,使经济效益最大化。
-
关键词
玫瑰茄
间作
发育进程
分枝数
花萼产量
总黄酮含量
-
Keywords
Roselle(Hibiscus sabdariffa L.)
Intercrop
Developmental progress
Number of branches
Calyx yield
Flavonoid content
-
分类号
S641
[农业科学—蔬菜学]
-
-
题名采收时间对玫瑰茄萼片产量及营养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6
- 2
-
-
作者
侯文焕
赵艳红
廖小芳
唐兴富
李初英
-
机构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
出处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623-2627,共5页
-
基金
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资助项目(No.CARS-16S15)
广西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专项项目(No.桂农科2020YM114)
+1 种基金
广西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专项项目(No.2015YT65)
广西科技重大专项(桂科AA17204045-7)。
-
文摘
为明确玫瑰茄最佳采收时间,以玫瑰茄种质M3和M5为试验材料,对不同采收时间玫瑰茄的萼片产量和原花青素、单宁等营养成分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时间推迟,2份种质的萼片产量和营养成分含量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M3的鲜果重、鲜萼片重均在开花后21 d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2.82 g和7.75 g,干萼片重在开花后28 d达到最大值,为0.98 g;M5的鲜果重在开花后21 d达到最大值,为6.97 g,鲜萼片重、干萼片重均在开花后28 d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90 g和0.47 g,以采收花萼为目的时,适宜采收期为开花后21~28 d。M3萼片的原花青素含量在开花后35 d时最高,达2180.00 mg·kg^-1,M5在开花后21 d时最高,达573.50 mg·kg^-1,以提取原花青素为目的采收时,M3和M5的适宜采收期分别为开花后35 d和开花后21 d。M3的单宁含量在开花后28~35 d时最高,达2.30 g·kg^-1,M5在开花后42 d时最高,达1.38 g·kg^-1,以提取单宁为目的采收时,M3和M5的适宜采收期分别为开花后28~35 d和开花后42 d。综上,玫瑰茄的适宜采收时间为开花后一个月左右(28~35 d)。本研究可为玫瑰茄合理采收提供参考依据。
-
关键词
玫瑰茄
采收时间
花萼产量
原花青素
单宁
-
Keywords
roselle
harvesting time
sepal yield
proanthocyanidins
tannins
-
分类号
S567.219
[农业科学—中草药栽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