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小豆花器官分化对花荚形成及脱落的影响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刘明
姜雪梅
张月辰
-
机构
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
河北农业大学现代科技学院
-
出处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39-42,共4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71653)
河北农业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重点扶持计划项目(2013003)
-
文摘
通过对小豆全株各叶位腋芽的整体解剖观察,结合田间花荚形成及脱落情况调查,探讨了花器官分化对小豆花荚形成及脱落的影响。结果表明:小豆开花的次序遵循小花原基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进行,开花次序按从内而外依次开放,以不同节位小花原基首现位置从内而外依次划定内外圈,同一圈的小花经历分化的时间不同但也有可能同时开放,第4圈开花数最多;每朵小花的花萼生长速度不同,差异较大;同一分枝前一节位比后一节位相同花位花萼生长速度慢的小花,有的花药变黄却不能开放;苞片腋芽多数是花芽,芽的发育速度很慢,其着生部位多集中在主茎的中上部或多节分枝的中部或中上部,苞片腋芽形成的花序现蕾、开花数量明显高于结荚数量,这对一级分枝和主茎一级花序的营养吸收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田间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苞片腋芽花序的发育。
-
关键词
小豆
花器官分化
花荚形成
脱落
-
Keywords
adzuki bean
differentiation of immature flowers
pod forming
abscission
-
分类号
S521.0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小豆小花分化进程差异对花荚形成及脱落的影响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姜雪梅
张月辰
-
机构
河北农业大学现代科技学院
河北农业大学科教兴农中心
-
出处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1-28,共8页
-
基金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C2009000526)
-
文摘
通过对小豆全株各叶位腋芽的整体解剖观察,结合田间花荚形成及脱落情况调查,探讨了小花分化进程差异对小豆花荚形成及脱落的影响。结果表明,一级分枝不同节位相同花位小花分化速度表现为"慢-快-慢"的趋势;同一分枝不同节位基部的小花发育速度落后于中部各节位小花的发育,随着分枝节位的升高,发育时期差异越小,基部1~3节落蕾率高,中部7~9节落花率高;一级花序不同节位相同花位小花分化速度从下到上依次加快;花荚的形成随着同一花序不同序节小花发育经历天数的递减而减少。小豆小花分化速度直接影响小豆花荚的形成及脱落。
-
关键词
小豆
小花分化
花荚形成
落蕾
落花
落荚
-
Keywords
Adzuki bean
differentiation of immature flower
forming of pod
bud falling
flower falling
pod falling
-
分类号
S5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密度对不同株型春大豆品种花荚形成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 3
-
-
作者
张建勋
任金涛
吴海军
王聪
章建新
-
机构
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
-
出处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39-546,共8页
-
基金
自治区科技支疆项目(2020E0218)。
-
文摘
【目的】研究分枝型春大豆品种花荚形成及产量对密度响应及其与主茎型品种的差异。【方法】2020年在田间分析4个种植密度42.0×10^(4)株/hm^(2)(D_(1))、32.0×10^(4)株/hm^(2)(D_(2))、27.0×10^(4)株/hm^(2)(D_(3))、22.0×10^(4)株/hm^(2)(D_(4))对绥农52(分枝型)、新大豆27号(独秆型)花荚形成及产量的影响。【结果】绥农52、新大豆27号单株开花数D_(1)较D_(4)分别减少42.04%(其中,主茎、分枝花数分别减少9.78%、80.59%)、18.81%,绥农52主要是主茎中、上部节花数和基部第一、二分枝花数减少的结果,新大豆27号主要减少植株中、下部节开花数,开花期提前结束;单位面积总花数D_(1)较D_(4)分别增加6.60%(其中,主茎花数增加65.94%,分枝花数减少64.30%)、55.89%;绥农52、新大豆27号单株荚腔数D_(1)较D_(4)分别降低44.87%(其中,主茎、分枝荚腔数分别减少17.90%、74.82%)、35.27%;绥农52单位面积总腔数D_(3)较D_(4)增加6.47%(其中,主茎腔数增加14.11%,分枝腔数减少2.0%),新大豆27号D_(1)较D_(4)增加24.32%;产量绥农52以D_(2)较高(5931.90 kg/hm^(2),其中,分枝占19.96%),新大豆27号以D_(1)较高(6469.23 kg/hm^(2))。【结论】增加单位面积总花数、总腔数和总粒数可以增加密度增产;增加密度抑制分枝花、荚、粒形成,绥农52号总花数、总腔数、总粒数和产量的增加幅度小于新大豆27号;绥农52号获高产密度(27.0×10^(4)~32.0×10^(4)株/hm^(2))低于新大豆27号(32.0×10^(4)~42.0×10^(4)株/hm^(2))。
-
关键词
春大豆
分枝型品种
密度
花荚形成
产量
-
Keywords
spring soybean
branching-type variety
density
formation of flower and pod
yield
-
分类号
S56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早晚熟夏大豆品种花荚形成的比较
被引量:1
- 4
-
-
作者
张孟臣
-
机构
河北省粮油作物所
-
出处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36-241,共6页
-
文摘
通过对17个有限、亚有限型夏大豆品种的研究结果,鼓粒前的花荚期长短是选择夏大豆品种生育期长短的重要因素。不同熟期类型品种间生殖器官发育规律存在差异。早熟品种较晚熟品种花、荚形成发育快、时间短,脱落也快。当早熟品种生育重心进入鼓粒前的中、大荚形成发育过程中(相当于R4阶段)时,晚熟品种的相对时期还处在花和幼小荚的形成发育过程中(相当于R2-R3阶段)。早熟品种较晚熟品种的盛花期和终花期相对缩短10天左右,始荚期缩短5天左右,盛荚期和鼓粒期(开始鼓粒荚大量增多时期)缩短了10-15天。通过分析认为,在本区所代表的生态条件下,夏大豆鼓粒前的花荚期以25天左右为宜。因早熟品种开花结荚时间短而集中,在该期如加强管理可获得高产。晚熟品种开花结荚时间长,不因短期不良环境而大量减产,稳产性强。
-
关键词
夏大豆
生育期与生育阶段
花荚形成
-
Keywords
Summer soybean
Period of duration and growing stage
Flower and pod formation
-
分类号
S565.103
[农业科学—作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