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提高棉花花粉管通道技术转化率的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静 韩秀兰 +1 位作者 沈法富 刘莲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7-71,共5页
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将含有IPT基因的双元表达载体质粒 pBG121 导入不同的陆地棉品种(中棉所10号、中棉所24和中棉所36)中,采取正交试验设计,探讨基因型、导入时间、导入DNA的浓度和化学诱变剂的浓度对棉花转化率的影响,筛选出了适宜提... 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将含有IPT基因的双元表达载体质粒 pBG121 导入不同的陆地棉品种(中棉所10号、中棉所24和中棉所36)中,采取正交试验设计,探讨基因型、导入时间、导入DNA的浓度和化学诱变剂的浓度对棉花转化率的影响,筛选出了适宜提高棉花花粉管通道技术转化率的方法。应用结果表明,改进方法的转化率比传统的方法提高两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粉管通道技术 棉花 中棉所 陆地棉 化学诱变剂 品种 转化率 研究 正交试验设计 导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将抗虫基因导入大豆的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杨庆凯 曹越平 +1 位作者 崔岩 周思军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7-20,共4页
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将Bt基因导入大豆品种。对132株D1代植株进行PCR检测,得到5株阳性转化植株。再将获得的5株D1代阳性转化植株的种子放在温箱中发芽,提取DNA进行检测,结果得到2株D2代稳定遗传的阳性转化植株。用X-Glue溶液对转Bt基因... 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将Bt基因导入大豆品种。对132株D1代植株进行PCR检测,得到5株阳性转化植株。再将获得的5株D1代阳性转化植株的种子放在温箱中发芽,提取DNA进行检测,结果得到2株D2代稳定遗传的阳性转化植株。用X-Glue溶液对转Bt基因132株D1代植株进行检测,结果没有发现阳性反应。另外,本实验还采用荧光制片方法从植物组织结构的角度证明利用花粉管通道方法导入外源基因的可行性,并提出花粉管通道方法操作的最佳时间为授粉后6~20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粉管通道技术 抗虫基因 大豆 BT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大豆花粉管通道技术的转化率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崔岩 杨庆凯 +1 位作者 周思军 孔凡江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5-77,共3页
试验用荧光显微镜观察了大豆花粉的萌发、花粉管的延伸和进入子房的情况 ,从形态学和解剖学角度分析了大豆采用花粉管通道技术转基因成功率低的原因 ,并提出利用该技术进行转化的有利时间以提高转化率。
关键词 大豆 花粉管通道技术 转化率 转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创造棉花变异种质及其SSR标记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王芙蓉 张传云 +3 位作者 刘国栋 刘任重 刘勤红 张军 《山东农业科学》 2006年第1期10-12,共3页
将海岛棉品种海7124的基因组总DNA通过花粉管通道导入到陆地棉品种石远321中,获得了纤维品质明显改善的优良新种质系,而且在后代材料中还获得了一个形态性状发生明显变异的突变体。利用SSR标记对DNA供体、受体及突变体二代材料进行了多... 将海岛棉品种海7124的基因组总DNA通过花粉管通道导入到陆地棉品种石远321中,获得了纤维品质明显改善的优良新种质系,而且在后代材料中还获得了一个形态性状发生明显变异的突变体。利用SSR标记对DNA供体、受体及突变体二代材料进行了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海岛棉DNA片段已经整合到受体基因组中,这为花粉管通道技术提供了间接的分子生物学证据,同时对外源DNA片段的整合机制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花粉管通道技术 变异种质 SSR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花粉管通道技术选育超级稻龙粳14试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刘传雪 潘国君 +3 位作者 冯雅舒 刘丽艳 刘文萍 吕晓波 《北方水稻》 CAS 2009年第1期14-17,27,共5页
应用花粉管通道技术,以玉米黑301总DNA溶液为供体导入寒地水稻28个组合,结果表明:D1代表现与受体表型相同,D2代仅在转化龙粳4号的组合中出现3个变异植株;从其遗传变异规律看,变异植株可能由玉米黑301总DNA转化引起,但目前还缺乏直接的... 应用花粉管通道技术,以玉米黑301总DNA溶液为供体导入寒地水稻28个组合,结果表明:D1代表现与受体表型相同,D2代仅在转化龙粳4号的组合中出现3个变异植株;从其遗传变异规律看,变异植株可能由玉米黑301总DNA转化引起,但目前还缺乏直接的分子证据;经过连续定向选择,现已育成超级稻新品种龙粳14号审定推广;组合的遗传转化率看似很高,但从颖花数的遗传转化率看确很低,尤其是花粉管通道技术应用的很多物质和环境条件的不确定性,导致了试验存在很大的偶然性,试验的重演性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粉管通道技术 选育 超级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粉管通道技术在棉花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勤红 刘任重 +2 位作者 王芙蓉 杨静 李素英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32-33,共2页
关键词 花粉管通道技术 棉花 转基因育种 应用 外源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花粉管通道法将抗旱耐盐基因导入玉米自交系的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董春林 张明义 +4 位作者 林忠平 张彦芹 杨丽莉 梁改梅 孙洁 《山西农业科学》 2011年第5期392-394,共3页
采用改进的花粉管通道法,将海藻糖合酶基因(TPS)导入玉米自交系郑58中。3~5叶期时喷雾Basta(0.7%)溶液筛选,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目的基因已导入转化植株并整合到植株染色体上。田间初步抗旱性检测显示,转化植株(株系)的抗旱性高于对... 采用改进的花粉管通道法,将海藻糖合酶基因(TPS)导入玉米自交系郑58中。3~5叶期时喷雾Basta(0.7%)溶液筛选,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目的基因已导入转化植株并整合到植株染色体上。田间初步抗旱性检测显示,转化植株(株系)的抗旱性高于对照植株。应用改进的花粉管通道法导入抗旱目的基因,可以得到玉米抗旱新资源,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抗旱育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花粉管通道技术 海藻糖合酶基因(TPS) 转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粉管通道法转化蓖麻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宇杰 黄凤兰 +2 位作者 狄建军 苏雅拉图 王云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4-127,共4页
为验证花粉管通道法进行蓖麻转基因研究的可行性,优化花粉管通道法导入方式及导入时间,为花粉管通道法转基因技术在蓖麻分子育种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采用荧光显微观察对蓖麻品种通蓖5号人工授粉后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 为验证花粉管通道法进行蓖麻转基因研究的可行性,优化花粉管通道法导入方式及导入时间,为花粉管通道法转基因技术在蓖麻分子育种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采用荧光显微观察对蓖麻品种通蓖5号人工授粉后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花粉管通道法转化蓖麻的最佳时间为授粉后6~24 h。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将含有GUS基因的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PZP221SGN导入蓖麻品种通蓖5号。对85株T0植株进行PCR检测,得到10株阳性转化植株,阳性率约为1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 花粉管通道技术 pPZP221 SG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粉管通道转高丹草总DNA创制饲草玉米新种质 被引量:3
9
作者 杜周和 严旭 +4 位作者 左艳春 王红林 寇晶 张浩仁 蒲军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12期141-144,共4页
通过花粉管通道将高丹草总DNA导入玉米自交系,获得遗传改变的突变体。突变体第1代穗柄明显增长,结实双穗,第2代长穗柄性状消失,双穗性状保持,第3代双穗性状保持,株高发生分化。经纯化选择,获得遗传稳定的饲草玉米种质新材料,株高增高,... 通过花粉管通道将高丹草总DNA导入玉米自交系,获得遗传改变的突变体。突变体第1代穗柄明显增长,结实双穗,第2代长穗柄性状消失,双穗性状保持,第3代双穗性状保持,株高发生分化。经纯化选择,获得遗传稳定的饲草玉米种质新材料,株高增高,叶片变细长,双穗发育良好,饲用品质改善,全株干物质含量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粉管通道技术 高丹草 总DNA提取 饲草玉米 种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育种中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导入外源基因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10
作者 吴俊江 徐鹏飞 张淑珍 《大豆通报》 2005年第4期6-6,共1页
花粉管通道技术因其方法简便、易操作,目前在大豆遗传转化中普遍应用,笔者根据自己实际操作中得出的经验,提出了在大豆中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导入外源基因应注意的几点问题,并对该法的发展前景提出了几点展望。
关键词 花粉管通道 外源基因 大豆育种 导入 花粉管通道技术 遗传转化 实际操作 发展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技术在水稻育种上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培夫 《种子科技》 2007年第2期49-51,共3页
本文以国内发表的相关文献作为主要依据,侧重综述了农杆菌介导技术、基因枪导入技术、花粉管通道技术在外源基因导入与转化上的基本原理,以及在水稻育种上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并简明扼要地评价了上述3项转基因技术。
关键词 水稻 育种 转基因技术 农杆菌介导技术 基因枪导入技术 花粉管通道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入外源DNA大豆后代的抗虫性鉴定与筛选 被引量:13
12
作者 刘德璞 袁鹰 +2 位作者 王成武 周正平 郑培和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45-249,共5页
大豆食心虫 (Leguwinivoraglycinivorella )和大豆蚜虫 (Aphidglycines)是东北大豆生产的主要虫害。为拓宽资源的利用 ,创造抗虫大豆种质 ,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向大豆品种吉 2 0、吉 2 5、吉 2 7、吉 30等导入皂角 (Gleditisiajaponica )... 大豆食心虫 (Leguwinivoraglycinivorella )和大豆蚜虫 (Aphidglycines)是东北大豆生产的主要虫害。为拓宽资源的利用 ,创造抗虫大豆种质 ,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向大豆品种吉 2 0、吉 2 5、吉 2 7、吉 30等导入皂角 (Gleditisiajaponica )、鹰嘴豆 (Cicerarietinum )和农家早期品种DNA ,对从后代中选出的变异系进行了多年抗虫性鉴定和筛选 ,得到了抗虫品系 4个。本文报告了抗虫鉴定筛选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DNA 抗虫性 鉴定 筛选 大豆 抗虫育种 食心虫 蚜虫 转基因育种 花粉管通道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蚕丝芯蛋白基因获得高强纤维棉花植株 被引量:14
13
作者 张震林 陈松 +2 位作者 刘正銮 周宝良 张香桂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15-19,共5页
采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将棉纤维细胞特异表达启动子(E6)驱动的蚕丝芯蛋白基因导入陆地棉品种"泗棉3号"。共注射600朵花,收获497粒种子。通过GUS报告基因组化检测筛选,获得5株GUS阳性棉株。又经卡那霉素涂叶法鉴定,其中4株具有... 采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将棉纤维细胞特异表达启动子(E6)驱动的蚕丝芯蛋白基因导入陆地棉品种"泗棉3号"。共注射600朵花,收获497粒种子。通过GUS报告基因组化检测筛选,获得5株GUS阳性棉株。又经卡那霉素涂叶法鉴定,其中4株具有良好的卡那霉素抗性。用依据E6启动子序列和蚕丝芯蛋白基因序列设计的两对引物,对这5株棉花进行PCR扩增,获得1株转蚕丝芯蛋白基因棉株。纤维品质测定结果表明,这株转蚕丝芯蛋白基因棉花T1代纤维比强度达到34.6cN/tex,比对照"泗棉3号"(比强度为28.6cN/tex)提高了21.0%,T2代纤维比强度比对照平均增高2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丝芯蛋白基因 转基因 高强纤维 棉花 花粉管通道技术 品质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甘草DNA导入大豆性状变异的研究初报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文静 任林昌 战勇 《新疆农垦科技》 2001年第1期14-15,共2页
关键词 大豆 性状变异 外源DNA 新疆甘草 花粉管通道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入外源总DNA选育大豆新品种的后代处理方法初探 被引量:4
15
作者 吴秀红 李希臣 +6 位作者 郭泰 雷勃钧 齐宁 刘昭军 张荣昌 胡喜平 王志新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8-101,共4页
本文报导了在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导入外源总DNA选育大豆新品种的过程中 ,两种后代处理方法的对比产生了不同的选种效果 ,结果指出 ,同一组合内 ,D0 代以荚为单位收获、脱粒 ;D1代按荚种植 ,荚间设置隔离 ;D2 代以后形成荚系的系统方法 ... 本文报导了在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导入外源总DNA选育大豆新品种的过程中 ,两种后代处理方法的对比产生了不同的选种效果 ,结果指出 ,同一组合内 ,D0 代以荚为单位收获、脱粒 ;D1代按荚种植 ,荚间设置隔离 ;D2 代以后形成荚系的系统方法 ,即按荚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总DNA 大豆 后代处理方法 品种选育 花粉管通道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箭竹DNA导入水稻后其遗传背景、农艺性状及产量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华 梁发茂 +2 位作者 张德建 徐俊英 李志新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19-627,共9页
【目的】将箭竹DNA导入水稻,并分析其遗传背景、农艺性状及产量,为水稻遗传育种提供技术参考。【方法】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将箭竹DNA导入4个水稻恢复系受体材料(9311、华占、Q7和扬恢22)中,筛选出表型与受体材料存在差异的株系连续自交... 【目的】将箭竹DNA导入水稻,并分析其遗传背景、农艺性状及产量,为水稻遗传育种提供技术参考。【方法】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将箭竹DNA导入4个水稻恢复系受体材料(9311、华占、Q7和扬恢22)中,筛选出表型与受体材料存在差异的株系连续自交直至稳定,并利用筛选出的49对多态性SSR引物鉴定变异株系的遗传背景差异。以不同遗传背景的变异株系与不育系3S和6303S配制杂交组合,并比较分析其农艺性状差异。【结果】将箭竹DNA导入水稻后通过连续自交筛选出能稳定遗传的变异株系21个(T1~T21),其中9311、华占、Q7和扬恢22的变异率分别为4.85%、1.30%、2.35%和2.65%。利用SSR标记分析变异株系的遗传背景,发现其与受体材料在49对SSR标记在中存在差异的引物对数为2~24对,其中在24对标准引物中存在差异的对数范围为0~11对,表明通过花粉管通道技术产生的变异具有一定的随机性。不同遗传背景变异株系与不育系组配的杂交组合在农艺性状和产量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从中筛选出2个优势组合6303S×T10和6303S×T20,分别比我国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筛选试验对照品种丰两优4号增产10.9%和12.9%。【结论】将箭竹DNA导入水稻可产生稳定遗传的变异株系,从而获得与其组配的优势杂交组合,即通过花粉管通道技术导入外源DNA或基因是水稻种质资源创新及新品种选育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箭竹 花粉管通道技术 SSR标记 农艺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大豆DNA导入受体幼荚成活率因素的初探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志新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0年第4期10-11,28,共3页
对影响大豆外源 DNA导入成活率诸多因素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 ,适当的 DNA导入时间、正确选择导入花部位、适量的柱头切取、适宜的土壤水分及疏花疏荚都可显著提高 DNA导入成活率 ,成活率最高为 49% ,平均为 34.3%
关键词 大豆 DNA导入 成活率 花粉管通道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入大豆的外源DNA同工酶鉴定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昭军 雷勃钧 +4 位作者 卢翠华 韩玉琴 李希臣 周思君 钱华 《黑龙江农业科学》 1999年第5期19-21,共3页
本文采用双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对海豆、虎林绿草豆的外源总DNA导入后代用过氧化物同工酶酶谱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酶谱清晰,供体受体及后代在谱带上存在着差异及相关特性。从生化角度揭示了其遗传背景相关性,证明外... 本文采用双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对海豆、虎林绿草豆的外源总DNA导入后代用过氧化物同工酶酶谱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酶谱清晰,供体受体及后代在谱带上存在着差异及相关特性。从生化角度揭示了其遗传背景相关性,证明外源DNA已经导入受体,并得到整合、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总DNA 过氧化物同工酶 酶谱分析 大豆 花粉管通道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蚕丝芯蛋白基因获得高强纤维棉花植株
19
作者 秦春圃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6年第5期108-108,共1页
江苏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张震林、陈松和江苏太仓棉花原种场刘正銮等5位棉作科研工作者,采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将棉纤维细胞特异表达启动子(E6)驱动的蚕丝芯蛋白基因导人陆地棉品种“泗棉3号”,共注射600朵花.收获497粒种子。通过GU... 江苏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张震林、陈松和江苏太仓棉花原种场刘正銮等5位棉作科研工作者,采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将棉纤维细胞特异表达启动子(E6)驱动的蚕丝芯蛋白基因导人陆地棉品种“泗棉3号”,共注射600朵花.收获497粒种子。通过GUS报告基因组化验筛选.获得5株GUS阳性棉株。又经卡那霉素涂叶法鉴定。其中4株具有良好的卡那霉素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植株 蛋白基因 高强纤维 蚕丝 卡那霉素抗性 花粉管通道技术 科研工作者 棉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DNA导入水稻引起变异研究
20
作者 铙水佳 刘云发 +1 位作者 铙华锋 陈祖武 《农业科技通讯》 2008年第11期65-66,共2页
采用花粉管通道技将人参DNA导入水稻"补血黑糯"获得D2代变异植株,利用12条染色体上的400多对SSR引物对供体、受体及变异后代进行了DNA检测,证实其中代材料出现补血黑糯不具有的带型,表明人参基因已经导入补血黑糯中。
关键词 人参 DNA 花粉管通道技术 补血黑糯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