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将抗虫基因导入大豆的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杨庆凯 曹越平 +1 位作者 崔岩 周思军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7-20,共4页
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将Bt基因导入大豆品种。对132株D1代植株进行PCR检测,得到5株阳性转化植株。再将获得的5株D1代阳性转化植株的种子放在温箱中发芽,提取DNA进行检测,结果得到2株D2代稳定遗传的阳性转化植株。用X-Glue溶液对转Bt基因... 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将Bt基因导入大豆品种。对132株D1代植株进行PCR检测,得到5株阳性转化植株。再将获得的5株D1代阳性转化植株的种子放在温箱中发芽,提取DNA进行检测,结果得到2株D2代稳定遗传的阳性转化植株。用X-Glue溶液对转Bt基因132株D1代植株进行检测,结果没有发现阳性反应。另外,本实验还采用荧光制片方法从植物组织结构的角度证明利用花粉管通道方法导入外源基因的可行性,并提出花粉管通道方法操作的最佳时间为授粉后6~20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粉管通道技术 抗虫基因 大豆 BT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创造棉花变异种质及其SSR标记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王芙蓉 张传云 +3 位作者 刘国栋 刘任重 刘勤红 张军 《山东农业科学》 2006年第1期10-12,共3页
将海岛棉品种海7124的基因组总DNA通过花粉管通道导入到陆地棉品种石远321中,获得了纤维品质明显改善的优良新种质系,而且在后代材料中还获得了一个形态性状发生明显变异的突变体。利用SSR标记对DNA供体、受体及突变体二代材料进行了多... 将海岛棉品种海7124的基因组总DNA通过花粉管通道导入到陆地棉品种石远321中,获得了纤维品质明显改善的优良新种质系,而且在后代材料中还获得了一个形态性状发生明显变异的突变体。利用SSR标记对DNA供体、受体及突变体二代材料进行了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海岛棉DNA片段已经整合到受体基因组中,这为花粉管通道技术提供了间接的分子生物学证据,同时对外源DNA片段的整合机制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花粉管通道技术 变异种质 SSR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粉管通道技术在棉花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勤红 刘任重 +2 位作者 王芙蓉 杨静 李素英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32-33,共2页
关键词 花粉管通道技术 棉花 转基因育种 应用 外源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制取花粉及液体喷粉在梨树上的应用
4
作者 何子顺 《四川农业科技》 2005年第12期23-23,共1页
关键词 人工授粉 花粉技术 制取 应用 梨树 液体 喷粉 异花授粉 自花授粉 果实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育种中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导入外源基因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5
作者 吴俊江 徐鹏飞 张淑珍 《大豆通报》 2005年第4期6-6,共1页
花粉管通道技术因其方法简便、易操作,目前在大豆遗传转化中普遍应用,笔者根据自己实际操作中得出的经验,提出了在大豆中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导入外源基因应注意的几点问题,并对该法的发展前景提出了几点展望。
关键词 花粉管通道法 外源基因 大豆育种 导入 花粉管通道技术 遗传转化 实际操作 发展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番茄耐盐性研究及其利用 被引量:17
6
作者 陈火英 张建华 +1 位作者 钟建江 俞俊棠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1-55,共5页
将带有二叶一心的小苗扦插于附加不同浓度 Na Cl的 MS培养基中 ,研究不同番茄材料发根、植株生长以及 POD酶酶谱及其活性的变化 ,并通过花粉管导入技术将野生番茄的总 DNA导入到栽培种。研究结果表明 ,Lycopersicon pennellii LA71 6和 ... 将带有二叶一心的小苗扦插于附加不同浓度 Na Cl的 MS培养基中 ,研究不同番茄材料发根、植株生长以及 POD酶酶谱及其活性的变化 ,并通过花粉管导入技术将野生番茄的总 DNA导入到栽培种。研究结果表明 ,Lycopersicon pennellii LA71 6和 Lycopersicon pimpinellifoliumLA2 1 84始终具有相对高的生根率 ,在 1 50 mmol/L Na Cl胁迫 1 0 d时 ,相对发根率分别为 86.8%和1 0 0 %。参试的 4份野生种 ,在附加有 75mmol/L Na Cl的培养基上的株高和叶片数均高于对照 (无Na Cl) ,随着 Na Cl浓度的不断提高 ,株高和叶片数都下降 ,Lycopersicon pennellii LA71 6下降幅度最小。 4份野生种的耐盐性明显优于 2份栽培种 ,当 Na Cl浓度提高到 30 0 mmol/L时 ,4份野生种的鲜重可达对照的 0 .90、1 .0 7、1 .60和 1 .53倍 ,而 2份栽培种则为对照的 0 .55和 0 .33倍。当Na Cl浓度为 75mmol/L时 ,Lycopersicon peruvianum LA1 1 1和 Lycopersicon pennellii LA71 6材料 POD酶酶带数多于对照 2条和 1条 ,Lycopersicon cheesmanii LA1 66和 Lycopersicon pimpinellifoliumLA2 1 84则少于对照 1条和 3条。利用花粉管导入技术可以将野生番茄的 DNA导入到栽培番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发根 植株生长 过氧化物酶 氯化钠胁近 耐盐性 基因转移 花粉管导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microsatellite study on outcrossing rates and contamination in an Eucalyptus globulus breeding arboretum
7
作者 饶红欣 Briony Patterson +1 位作者 Brad Potts Réne Vaillancourt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36-140,共5页
Four pairs of microsatellite molecular polymorphism primers were used to analyse microsatellite fingerprints of 188 seedlings derived from an open-pollinated progeny grafted Eucalyptus globulus breeding arboretum in V... Four pairs of microsatellite molecular polymorphism primers were used to analyse microsatellite fingerprints of 188 seedlings derived from an open-pollinated progeny grafted Eucalyptus globulus breeding arboretum in Victoria, south-eastern Australia. The microsatellite loci chosen for this study were highly polymorphic with the mean number of alleles per locus of 14.25. Individual mothers varied in their outcrosssing rate estimate from 15% to 95%, the overall outcrossing level in the arboretum was 47.9% and the contamination rate was 17.6%. The high selfing level was likely to result in marked inbreeding depression in the performance of open-pollinated seed lots. Open-pollinated seeds collected from such arboreta are not advisable because of its low genetic quality, although such arboreta may be useful for the seed production through large-scale manual pollination or collecting seeds only from trees or genotypes within the arboretum that have high outcrossing ra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 globulus breeding arboretum MICROSATELLITE outcrossing rate pollen contamin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DNA导入水稻引起变异研究
8
作者 铙水佳 刘云发 +1 位作者 铙华锋 陈祖武 《农业科技通讯》 2008年第11期65-66,共2页
采用花粉管通道技将人参DNA导入水稻"补血黑糯"获得D2代变异植株,利用12条染色体上的400多对SSR引物对供体、受体及变异后代进行了DNA检测,证实其中代材料出现补血黑糯不具有的带型,表明人参基因已经导入补血黑糯中。
关键词 人参 DNA 花粉管通道技术 补血黑糯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