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a h 2是花生主要过敏原之一,为开发食物中Ara h 2过敏原成分的快速检测方法,减少因误食导致花生过敏事件的发生,该研究采用鼠源单克隆抗体作为捕获抗体、兔源多克隆抗体作为检测抗体,通过棋盘法优化抗体工作浓度,建立了一种检测花生...Ara h 2是花生主要过敏原之一,为开发食物中Ara h 2过敏原成分的快速检测方法,减少因误食导致花生过敏事件的发生,该研究采用鼠源单克隆抗体作为捕获抗体、兔源多克隆抗体作为检测抗体,通过棋盘法优化抗体工作浓度,建立了一种检测花生过敏原Ara h 2的间接双抗夹心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并对该方法的灵敏度、准确度、精密度和特异性进行评价。该方法的检出限为1.085 ng/mL,线性范围为3.12~200 ng/mL,添加回收率为78.30%~94.39%,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0%,且特异性良好,与其他常见食物过敏原无交叉反应。该方法与相同抗体所建立的间接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方法相比,在灵敏度上表现出一定优势。该研究开发的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可对花生食品生产过程中和消费前的Ara h 2过敏原成分检测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展开更多
为高效分离纯化花生过敏原Ara h 6,通过脱脂、蛋白浸提、阴离子交换层析分离得到目的蛋白,并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及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ting)对其...为高效分离纯化花生过敏原Ara h 6,通过脱脂、蛋白浸提、阴离子交换层析分离得到目的蛋白,并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及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ting)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蛋白为花生过敏原Ara h 6,其分子质量约为15kD,纯度大于95%,得率为22.5%。该方法简单、高效,可为花生过敏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实验材料。展开更多
通过皮下注射花生粗蛋白的致敏方式,建立Balb/c小鼠花生过敏模型,探讨食物过敏的发病机制.将16只Balb/c小鼠(雌性)分为PBS对照组和模型组,利用伊红苏木精(ha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用透射电镜观察小鼠肠道炎症和肠绒毛病理...通过皮下注射花生粗蛋白的致敏方式,建立Balb/c小鼠花生过敏模型,探讨食物过敏的发病机制.将16只Balb/c小鼠(雌性)分为PBS对照组和模型组,利用伊红苏木精(ha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用透射电镜观察小鼠肠道炎症和肠绒毛病理变化,发现花生过敏模型组较PBS对照组可见小肠黏膜水肿和炎症细胞浸润,组肠微绒毛严重损伤;通过伊文思蓝尾静脉注射,模型组中小鼠足部出现明显蓝色,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模型组腹腔灌洗液细胞相对PBS对照组炎症细胞数目显著增加,主要以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肥大细胞为主,且肥大细胞活化状态明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发现,血清中IgE、IL-4、IL-5、IL-6和组胺的水平及腹腔上清液组胺的水平,模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gG2a和IFN-γ的水平模型显著低于PBS对照组(P<0.01).花生模型组较对照组出现一系列的过敏病理变化,为开发治疗花生过敏药物提供了良好的动物模型.展开更多
花生中已确定的过敏原蛋白包括Ara h 1~Ara h 11 11种。本文详细介绍花生中主要过敏原蛋白(Ara h 1、Ara h 2、Ara h 3/4、Ara h 6)以及非主要过敏原蛋白(Ara h 7~Ara h 11)的分离纯化方法研究进展。花生过敏原蛋白的分离纯化方法包...花生中已确定的过敏原蛋白包括Ara h 1~Ara h 11 11种。本文详细介绍花生中主要过敏原蛋白(Ara h 1、Ara h 2、Ara h 3/4、Ara h 6)以及非主要过敏原蛋白(Ara h 7~Ara h 11)的分离纯化方法研究进展。花生过敏原蛋白的分离纯化方法包括硫酸铵沉淀法、柱层析法、电泳法。其中硫酸铵沉淀法主要用于粗提纯化过程,而柱层析法则主要用于花生过敏原蛋白的精制,它包括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亲和层析、疏水相互作用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目前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在花生过敏原蛋白分离纯化中应用最为广泛,而电泳法则仅见应用于Ara h 7及油质蛋白(Ara h 10、Ara h 11)的分离纯化。展开更多
为探讨辐照处理对花生Ara h 2蛋白结构与致敏活性的影响,采用不同剂量^(60)Co-γ辐照处理分离纯化所得到的花生过敏原Ara h 2蛋白,结合紫外扫描光谱、圆二色谱(CD)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评估辐照处理后Ara h 2蛋白的结构变化,...为探讨辐照处理对花生Ara h 2蛋白结构与致敏活性的影响,采用不同剂量^(60)Co-γ辐照处理分离纯化所得到的花生过敏原Ara h 2蛋白,结合紫外扫描光谱、圆二色谱(CD)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评估辐照处理后Ara h 2蛋白的结构变化,并用免疫印迹法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辐照处理后Ara h 2的抗原性变化。结果表明,^(60)Co-γ辐照处理可以显著改变花生Ara h 2蛋白的构象,使其降解、发生交联。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大,Ara h 2蛋白与抗体的结合能力呈逐渐下降趋势,且与蛋白紫外吸光度的增强和α-螺旋含量的降低呈现良好的相关性。当辐照剂量为10 kGy时,可基本破坏Ara h 2蛋白的结构和免疫活性。^(60)Co-γ辐照处理可以有效降低花生过敏原Ara h 2蛋白的致敏性,这为花生脱敏技术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展开更多
花生过敏已成为世界各地普遍存在的公众性健康问题,得到广泛关注,对花生过敏原的研究日渐深入。过敏原结构为加工降低其过敏原性提供基础,用各种加工手段降低甚至消除花生过敏原蛋白的致敏性,尤其是Ara h 1、Ara h 2和Ara h 6、Ara h 3/...花生过敏已成为世界各地普遍存在的公众性健康问题,得到广泛关注,对花生过敏原的研究日渐深入。过敏原结构为加工降低其过敏原性提供基础,用各种加工手段降低甚至消除花生过敏原蛋白的致敏性,尤其是Ara h 1、Ara h 2和Ara h 6、Ara h 3/4这些含量高、致敏性强的主要过敏原的致敏性已备受重视。本文主要介绍花生过敏原研究在结构及加工方面的进展,以期为低致敏甚至脱敏花生的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以保证实现丰富食物过敏患者食品选择的同时,有效降低食品安全风险。展开更多
花生过敏由于其高致敏率和致敏严重性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Ara h 1是花生中的主要过敏原,属于Cupin超家族,通过抗原表位识别结合免疫球蛋白E引发花生过敏。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花生主要过敏原Cupin超家族Ara h 1线性B细胞表位...花生过敏由于其高致敏率和致敏严重性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Ara h 1是花生中的主要过敏原,属于Cupin超家族,通过抗原表位识别结合免疫球蛋白E引发花生过敏。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花生主要过敏原Cupin超家族Ara h 1线性B细胞表位氨基酸组成,及其与Ara h 1二级、三级结构之间关系,通过质谱分析Ara h 1氨基酸序列中的抗消化肽段,并分析抗消化肽段与预测线性B细胞表位的关系。结果表明,Ara h 1的线性B细胞表位富含亲水性氨基酸和带电氨基酸;其二级结构没有明显的分布规律,具有一定的回转折叠结构;分析Ara h 1三级结构发现,表位主要位于单体之间的疏水相互作用区域,部分表位埋入三聚体构象内部;Ara h 1抗消化序列与表位之间存在部分重叠。综上,质谱检测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肽段并结合表位生物信息学分析可以作为鉴定Cupin超家族线性B细胞表位的新方法。展开更多
文摘Ara h 2是花生主要过敏原之一,为开发食物中Ara h 2过敏原成分的快速检测方法,减少因误食导致花生过敏事件的发生,该研究采用鼠源单克隆抗体作为捕获抗体、兔源多克隆抗体作为检测抗体,通过棋盘法优化抗体工作浓度,建立了一种检测花生过敏原Ara h 2的间接双抗夹心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并对该方法的灵敏度、准确度、精密度和特异性进行评价。该方法的检出限为1.085 ng/mL,线性范围为3.12~200 ng/mL,添加回收率为78.30%~94.39%,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0%,且特异性良好,与其他常见食物过敏原无交叉反应。该方法与相同抗体所建立的间接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方法相比,在灵敏度上表现出一定优势。该研究开发的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可对花生食品生产过程中和消费前的Ara h 2过敏原成分检测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文摘为高效分离纯化花生过敏原Ara h 6,通过脱脂、蛋白浸提、阴离子交换层析分离得到目的蛋白,并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及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ting)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蛋白为花生过敏原Ara h 6,其分子质量约为15kD,纯度大于95%,得率为22.5%。该方法简单、高效,可为花生过敏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实验材料。
文摘通过皮下注射花生粗蛋白的致敏方式,建立Balb/c小鼠花生过敏模型,探讨食物过敏的发病机制.将16只Balb/c小鼠(雌性)分为PBS对照组和模型组,利用伊红苏木精(ha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用透射电镜观察小鼠肠道炎症和肠绒毛病理变化,发现花生过敏模型组较PBS对照组可见小肠黏膜水肿和炎症细胞浸润,组肠微绒毛严重损伤;通过伊文思蓝尾静脉注射,模型组中小鼠足部出现明显蓝色,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模型组腹腔灌洗液细胞相对PBS对照组炎症细胞数目显著增加,主要以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肥大细胞为主,且肥大细胞活化状态明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发现,血清中IgE、IL-4、IL-5、IL-6和组胺的水平及腹腔上清液组胺的水平,模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gG2a和IFN-γ的水平模型显著低于PBS对照组(P<0.01).花生模型组较对照组出现一系列的过敏病理变化,为开发治疗花生过敏药物提供了良好的动物模型.
文摘花生中已确定的过敏原蛋白包括Ara h 1~Ara h 11 11种。本文详细介绍花生中主要过敏原蛋白(Ara h 1、Ara h 2、Ara h 3/4、Ara h 6)以及非主要过敏原蛋白(Ara h 7~Ara h 11)的分离纯化方法研究进展。花生过敏原蛋白的分离纯化方法包括硫酸铵沉淀法、柱层析法、电泳法。其中硫酸铵沉淀法主要用于粗提纯化过程,而柱层析法则主要用于花生过敏原蛋白的精制,它包括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亲和层析、疏水相互作用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目前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在花生过敏原蛋白分离纯化中应用最为广泛,而电泳法则仅见应用于Ara h 7及油质蛋白(Ara h 10、Ara h 11)的分离纯化。
文摘为探讨辐照处理对花生Ara h 2蛋白结构与致敏活性的影响,采用不同剂量^(60)Co-γ辐照处理分离纯化所得到的花生过敏原Ara h 2蛋白,结合紫外扫描光谱、圆二色谱(CD)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评估辐照处理后Ara h 2蛋白的结构变化,并用免疫印迹法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辐照处理后Ara h 2的抗原性变化。结果表明,^(60)Co-γ辐照处理可以显著改变花生Ara h 2蛋白的构象,使其降解、发生交联。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大,Ara h 2蛋白与抗体的结合能力呈逐渐下降趋势,且与蛋白紫外吸光度的增强和α-螺旋含量的降低呈现良好的相关性。当辐照剂量为10 kGy时,可基本破坏Ara h 2蛋白的结构和免疫活性。^(60)Co-γ辐照处理可以有效降低花生过敏原Ara h 2蛋白的致敏性,这为花生脱敏技术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文摘花生过敏已成为世界各地普遍存在的公众性健康问题,得到广泛关注,对花生过敏原的研究日渐深入。过敏原结构为加工降低其过敏原性提供基础,用各种加工手段降低甚至消除花生过敏原蛋白的致敏性,尤其是Ara h 1、Ara h 2和Ara h 6、Ara h 3/4这些含量高、致敏性强的主要过敏原的致敏性已备受重视。本文主要介绍花生过敏原研究在结构及加工方面的进展,以期为低致敏甚至脱敏花生的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以保证实现丰富食物过敏患者食品选择的同时,有效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文摘花生过敏由于其高致敏率和致敏严重性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Ara h 1是花生中的主要过敏原,属于Cupin超家族,通过抗原表位识别结合免疫球蛋白E引发花生过敏。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花生主要过敏原Cupin超家族Ara h 1线性B细胞表位氨基酸组成,及其与Ara h 1二级、三级结构之间关系,通过质谱分析Ara h 1氨基酸序列中的抗消化肽段,并分析抗消化肽段与预测线性B细胞表位的关系。结果表明,Ara h 1的线性B细胞表位富含亲水性氨基酸和带电氨基酸;其二级结构没有明显的分布规律,具有一定的回转折叠结构;分析Ara h 1三级结构发现,表位主要位于单体之间的疏水相互作用区域,部分表位埋入三聚体构象内部;Ara h 1抗消化序列与表位之间存在部分重叠。综上,质谱检测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肽段并结合表位生物信息学分析可以作为鉴定Cupin超家族线性B细胞表位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