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块花柳珊瑚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徐圆缘 李玲 +1 位作者 易杨华 张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21-424,共4页
目的对采自中国广西省北海附近的块花柳珊瑚(Anthogorgia sp.)进行化学成分的研究。方法用硅胶柱层析(石油醚:丙酮=99:1,49:1,39:1,34:1,29:1,24:1,19:1,14:1,11:1,9:1,8:1,7:1,6:1,5:1,4:1,3:1,2:1,1:1,100%丙酮;氯仿:甲醇=24:1,19:1,1... 目的对采自中国广西省北海附近的块花柳珊瑚(Anthogorgia sp.)进行化学成分的研究。方法用硅胶柱层析(石油醚:丙酮=99:1,49:1,39:1,34:1,29:1,24:1,19:1,14:1,11:1,9:1,8:1,7:1,6:1,5:1,4:1,3:1,2:1,1:1,100%丙酮;氯仿:甲醇=24:1,19:1,14:1,9:1,7:1,5:1,3:1,1:1,1:4,1:9,1:39,100%甲醇)梯度洗脱和SephadexLH-20凝胶柱层析(正己烷:氯仿:甲醇2:1:1洗脱)对块花柳珊瑚丙酮提取物的乙醚部分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经1HNMR、13CNMR、MS等现代光谱技术对其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6个甾醇类化合物以及1个神经酰胺,其结构分别为:麦角甾-5,24(28)-二烯-3β-醇(1)、(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2)、(22E,24S)-麦角甾-5,22-二烯-3β-醇(3)、胆甾-5-烯-3β,7β,19α-三醇(4)、(22E)-胆甾-5,22-二烯-3β-醇(5)、胆甾醇(6)、N-正十六碳酰基-正十八碳-4(E)-烯鞘胺醇(7)。结论这些化合物均首次从该种海洋动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柳珊瑚 甾醇类 神经酰胺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迟花柳和迟花矮柳之分类修订
2
作者 何理 廖帅 张志翔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904-1908,共5页
经过对标本和文献的研究,在中国植物志(英文版)中,迟花柳(Salix opsimantha Schneid.)和迟花矮柳(Salix oreinoma Schneid.)物种描述的互换是属错误鉴定;并对S.opsimantha和S.oreinoma作了全面的修订;Salix opsimantha Schneid.var.wawa... 经过对标本和文献的研究,在中国植物志(英文版)中,迟花柳(Salix opsimantha Schneid.)和迟花矮柳(Salix oreinoma Schneid.)物种描述的互换是属错误鉴定;并对S.opsimantha和S.oreinoma作了全面的修订;Salix opsimantha Schneid.var.wawashanica(Mao&P.X.He)G.Zhu为Salix oreinoma Schneid.var.wawashanica Mao&P.X.He(娃娃山矮柳)的异名;Salix faxoniana Schneid.(矮柳)为S.opsimantha的异名,Salix ludingensis T.Y.Ding&C.F.Fang(泸定垫柳)为S.oreinoma的异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属 花柳 迟花矮柳 分类修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杞柳模式化栽培技术研究
3
作者 刘少先 刘炳刚 周胜强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43-48,共6页
杞柳是柳编业的主要原材料。随着沙区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水浇密植型的栽培形式,得以应运而生,充分显示了其节约用地,提高单产,增加效益等优点。但这样的栽培形式,在具体技术上,究竟以多大密度为宜?采用何种种植形式为好?它与过去传统... 杞柳是柳编业的主要原材料。随着沙区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水浇密植型的栽培形式,得以应运而生,充分显示了其节约用地,提高单产,增加效益等优点。但这样的栽培形式,在具体技术上,究竟以多大密度为宜?采用何种种植形式为好?它与过去传统的带状栽植方法相比较,在管理技术上有什么新的特点和新的要求,密植柳田的经济寿命有多长?如何延长其稳产高产年限等技术问题,当地群众并无成熟经验,国内这方面的研究报导也不多,本研究试图通过连续的试验研究和技术考察,总结出一套稳定高产的栽培技术,特别是从规律中寻求实现亩产千斤白柳的一些量化技术指标,以利于指导今后杞柳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杞柳 模式化栽培 初插密度 有效条株数 白柳 青柳 花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清照诗考释——《李清照集校注》补正
4
作者 张昌余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4期26-31,共6页
清代学者杭世骏说过:“作者不易,笺疏家尤难。何也?……为之笺与疏者,必语语核其指归,而意象乃明;必字字还其根据,而证佐乃确。才不必言,夫必有十倍于作者之卷轴,而后可以从事焉。”(《道古堂集》卷八《李太白集辑注·序》)他强调... 清代学者杭世骏说过:“作者不易,笺疏家尤难。何也?……为之笺与疏者,必语语核其指归,而意象乃明;必字字还其根据,而证佐乃确。才不必言,夫必有十倍于作者之卷轴,而后可以从事焉。”(《道古堂集》卷八《李太白集辑注·序》)他强调注释古籍必须学识淹博、用语精审,也指出了替古籍作注的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清照 翁仲 拜手 稽颡 心志 宋高宗 建炎 花柳 王仲闻 尚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