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花果香型红茶加工技术
被引量:
10
1
作者
张方舟
黄震标
《中国茶叶》
2019年第2期32-34,共3页
花果香型红茶系采用乌龙茶品种,在工夫红茶加工技术的基础上对工艺进行改革与创新,增加了日光萎凋、抖青与荡青工序,试制成功的新产品,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产品面世后,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本文介绍了该花果香型红茶的加工技术与工...
花果香型红茶系采用乌龙茶品种,在工夫红茶加工技术的基础上对工艺进行改革与创新,增加了日光萎凋、抖青与荡青工序,试制成功的新产品,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产品面世后,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本文介绍了该花果香型红茶的加工技术与工艺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果香型
红茶
乌龙茶品种
日光萎凋
荡青
抖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花果香型工夫红茶摇青过程中香气变化分析
被引量:
3
2
作者
古能平
《食品安全导刊》
2021年第18期147-149,151,共4页
本文对花果香型工夫红茶摇青过程中的香气变化进行探究,分析摇青过程中的香气组分,进而为后续花果香型功夫红茶摇青过程中的工艺优化提供理论参考。为能进一步确定花果香型工夫红茶摇青过程中的香气变化,试验中采用正交试验法,通过固相...
本文对花果香型工夫红茶摇青过程中的香气变化进行探究,分析摇青过程中的香气组分,进而为后续花果香型功夫红茶摇青过程中的工艺优化提供理论参考。为能进一步确定花果香型工夫红茶摇青过程中的香气变化,试验中采用正交试验法,通过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对花果香型工夫红茶摇青过程中香气组分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发现,花果香型工夫红茶在萎凋时间18 h、摇青时间55 min、堆积发酵时间3.0 h时的香气呈现出明显的甜花香。此外,在花果香型工夫红茶摇青过程中共检测出83种香气组分,其中包括酯类、醇类、醛类、烯烃类和酮类等,其中酯类化合物和醇类化合物的含量最高,醇类主要包括有苯乙醇、芳樟醇、香叶醇和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等组分,酯类主要包括有水杨酸甲酯等,这些酯类化合物和醇类化合物共占香气总成分量的61.44%,是花果香型功夫红茶摇青过程中组成甜花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可能是导致花果香型功夫红茶摇青过程中产生甜花香的特殊组分。同时,在试验中还检测出了如β-环柠檬醛、柠檬醛等31种对照试验中未检测出的香气成分,相关研究内容需在后续试验中进行进一步分析探究。总体来说,花果香型工夫红茶摇青过程将会增加红茶的香气组分,有利于提高花果香型工夫红茶的整体香气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果香型
红茶
工夫红茶
正交试验
香气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冲泡时间对花果香型坦洋工夫红茶感官品质及茶汤中化学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
2
3
作者
刘忠雄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3年第5期52-57,共6页
为了明确花果香型坦洋工夫红茶最佳品饮的冲泡时间模式,以市售花果香型坦洋工夫红茶为试验材料,设计6种冲泡时间模式,对每种冲泡方式的每个泡次进行感官审评,并取样检测茶汤中水浸出物含量、游离氨基酸总量、茶多酚总量、咖啡碱含量。...
为了明确花果香型坦洋工夫红茶最佳品饮的冲泡时间模式,以市售花果香型坦洋工夫红茶为试验材料,设计6种冲泡时间模式,对每种冲泡方式的每个泡次进行感官审评,并取样检测茶汤中水浸出物含量、游离氨基酸总量、茶多酚总量、咖啡碱含量。结果表明:冲泡时间模式15 s-15 s-15 s-20 s-20 s-20 s-30 s-30 s 8个泡次累加的感官审评分数最高,表现为“花果香显,滋味醇厚”,可应用于日常泡饮。不同的冲泡时间模式茶汤中水浸出物、氨基酸和咖啡碱的浸出规律相似,在第2~5泡次出现浸出波峰。茶多酚在第3~8泡次浸出量较为平均,冲泡后期没有出现快速下降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
坦洋工夫
花果香型
冲泡时间模式
感官品质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乌龙茶做青工艺在茶叶加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4
作者
刘宝贵
梁光志
+3 位作者
李子平
杨晶晶
王云仙
赵云雄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5期156-160,共5页
近年来,花果香型茶叶受到大众的喜爱,尤其深受年轻消费群体的青睐。乌龙茶做青工艺激发了茶叶的天然花果香型,并促进了一系列物质的转化,对于夏秋茶苦涩味重、鲜爽度差、茶香淡薄等品质缺陷具有明显的改善效果。将乌龙茶做青工艺应用到...
近年来,花果香型茶叶受到大众的喜爱,尤其深受年轻消费群体的青睐。乌龙茶做青工艺激发了茶叶的天然花果香型,并促进了一系列物质的转化,对于夏秋茶苦涩味重、鲜爽度差、茶香淡薄等品质缺陷具有明显的改善效果。将乌龙茶做青工艺应用到不同茶类加工中,其所带来的品质特征基本表现为花香型,滋味也得到进一步改善。本文综述了乌龙茶做青工艺在五大茶类加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分析了乌龙茶做青工艺实质,以期为夏秋茶资源利用、加工工艺改进及品质改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做青工艺
茶叶加工
花果香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花果香型红茶加工技术
被引量:
10
1
作者
张方舟
黄震标
机构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宁德市坦洋工夫研究所
春润(福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出处
《中国茶叶》
2019年第2期32-34,共3页
文摘
花果香型红茶系采用乌龙茶品种,在工夫红茶加工技术的基础上对工艺进行改革与创新,增加了日光萎凋、抖青与荡青工序,试制成功的新产品,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产品面世后,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本文介绍了该花果香型红茶的加工技术与工艺流程。
关键词
花果香型
红茶
乌龙茶品种
日光萎凋
荡青
抖青
分类号
TS272.52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花果香型工夫红茶摇青过程中香气变化分析
被引量:
3
2
作者
古能平
机构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食品安全导刊》
2021年第18期147-149,151,共4页
文摘
本文对花果香型工夫红茶摇青过程中的香气变化进行探究,分析摇青过程中的香气组分,进而为后续花果香型功夫红茶摇青过程中的工艺优化提供理论参考。为能进一步确定花果香型工夫红茶摇青过程中的香气变化,试验中采用正交试验法,通过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对花果香型工夫红茶摇青过程中香气组分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发现,花果香型工夫红茶在萎凋时间18 h、摇青时间55 min、堆积发酵时间3.0 h时的香气呈现出明显的甜花香。此外,在花果香型工夫红茶摇青过程中共检测出83种香气组分,其中包括酯类、醇类、醛类、烯烃类和酮类等,其中酯类化合物和醇类化合物的含量最高,醇类主要包括有苯乙醇、芳樟醇、香叶醇和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等组分,酯类主要包括有水杨酸甲酯等,这些酯类化合物和醇类化合物共占香气总成分量的61.44%,是花果香型功夫红茶摇青过程中组成甜花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可能是导致花果香型功夫红茶摇青过程中产生甜花香的特殊组分。同时,在试验中还检测出了如β-环柠檬醛、柠檬醛等31种对照试验中未检测出的香气成分,相关研究内容需在后续试验中进行进一步分析探究。总体来说,花果香型工夫红茶摇青过程将会增加红茶的香气组分,有利于提高花果香型工夫红茶的整体香气品质。
关键词
花果香型
红茶
工夫红茶
正交试验
香气变化
分类号
TS272.7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O657.63 [理学—分析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冲泡时间对花果香型坦洋工夫红茶感官品质及茶汤中化学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
2
3
作者
刘忠雄
机构
福建省中福农科农业有限公司
出处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3年第5期52-57,共6页
基金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乡村振兴科技服务团队(2023KF03)。
文摘
为了明确花果香型坦洋工夫红茶最佳品饮的冲泡时间模式,以市售花果香型坦洋工夫红茶为试验材料,设计6种冲泡时间模式,对每种冲泡方式的每个泡次进行感官审评,并取样检测茶汤中水浸出物含量、游离氨基酸总量、茶多酚总量、咖啡碱含量。结果表明:冲泡时间模式15 s-15 s-15 s-20 s-20 s-20 s-30 s-30 s 8个泡次累加的感官审评分数最高,表现为“花果香显,滋味醇厚”,可应用于日常泡饮。不同的冲泡时间模式茶汤中水浸出物、氨基酸和咖啡碱的浸出规律相似,在第2~5泡次出现浸出波峰。茶多酚在第3~8泡次浸出量较为平均,冲泡后期没有出现快速下降的情况。
关键词
红茶
坦洋工夫
花果香型
冲泡时间模式
感官品质
化学成分
Keywords
Black tea
Tanyang Congou
Flowery-fruity flavor type
Brewing time mode
Sensory quality
Chemical constituents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乌龙茶做青工艺在茶叶加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4
作者
刘宝贵
梁光志
李子平
杨晶晶
王云仙
赵云雄
机构
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5期156-160,共5页
基金
广西农业科学院科技发展基金(桂农科2022JM97)
广西农业科技创新联盟项目(桂农科盟202306-1)
+1 种基金
广西科技基地和人才专项(桂科AD23026328)
广西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专项(桂农科2021YT160)。
文摘
近年来,花果香型茶叶受到大众的喜爱,尤其深受年轻消费群体的青睐。乌龙茶做青工艺激发了茶叶的天然花果香型,并促进了一系列物质的转化,对于夏秋茶苦涩味重、鲜爽度差、茶香淡薄等品质缺陷具有明显的改善效果。将乌龙茶做青工艺应用到不同茶类加工中,其所带来的品质特征基本表现为花香型,滋味也得到进一步改善。本文综述了乌龙茶做青工艺在五大茶类加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分析了乌龙茶做青工艺实质,以期为夏秋茶资源利用、加工工艺改进及品质改善提供参考。
关键词
乌龙茶做青工艺
茶叶加工
花果香型
Keywords
Oolong tea green-making technology
tea processing
flowery-fruity flavor
分类号
TS272.5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花果香型红茶加工技术
张方舟
黄震标
《中国茶叶》
2019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花果香型工夫红茶摇青过程中香气变化分析
古能平
《食品安全导刊》
202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冲泡时间对花果香型坦洋工夫红茶感官品质及茶汤中化学成分的影响
刘忠雄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乌龙茶做青工艺在茶叶加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刘宝贵
梁光志
李子平
杨晶晶
王云仙
赵云雄
《现代农业科技》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