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东山县澳角村澳角群花岗质石榴黑云片麻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
1
作者 冯艳芳 邓晋福 +7 位作者 肖庆辉 邢光福 陆松年 崔显岳 公凡影 甄世民 贾德龙 齐钒宇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3-108,共6页
本文对福建东山县澳角村澳角群花岗质石榴黑云片麻岩中17颗锆石进行了SHRIMP U-Pb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显示锆石Th/U比值变化于0.31-1.01,平均值为0.48,为典型的岩浆锆石;其中16个分析点在谐和图上分布较为集中,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 本文对福建东山县澳角村澳角群花岗质石榴黑云片麻岩中17颗锆石进行了SHRIMP U-Pb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显示锆石Th/U比值变化于0.31-1.01,平均值为0.48,为典型的岩浆锆石;其中16个分析点在谐和图上分布较为集中,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52.8±1.6)Ma(n=17,MSWD=1.12);结合锆石自形、发育岩浆环带等特点,该年龄被解释为澳角群亲营山组花岗质石榴黑云片麻岩的形成年龄。其所指示的地质意义:(1)福建东山县澳角村澳角群亲营山组花岗质石榴黑云片麻岩形成于晚侏罗纪,而非前泥盆纪;(2)福建东山县澳角村澳角群亲营山组应解体为表壳岩与变质侵入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东山县 澳角群亲营山组 花岗质石榴黑云片麻岩 锆石SHRIMP U-PB定年 地质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吉南夹皮沟新太古代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的变质P-T-t演化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韩香巧 钱加慧 +3 位作者 卢成森 尹常青 张健 高彭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379-3397,共19页
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新太古代末期的构造体制是近年来备受学界关注的热点议题。本文对地处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东北部的吉南夹皮沟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矿物化学、变质相平衡模拟、传统地质温压计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 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新太古代末期的构造体制是近年来备受学界关注的热点议题。本文对地处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东北部的吉南夹皮沟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矿物化学、变质相平衡模拟、传统地质温压计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以明确其变质P-T-t演化,探讨构造过程和动力学机制。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主要由石榴石、黑云母、斜长石、角闪石、石英和少量钛铁矿组成,记录了逆时针P-T轨迹,可以划分为三个变质阶段。岩石第一阶段的矿物组合为黑云母+斜长石+角闪石+石英+钛铁矿(+熔体)(Bt 1+Pl 1+Amp 1+Qz+Ilm(+L)),记录的温压条件为790~854℃和0.55~0.88GPa,之后通过升压略降温到达压力峰期阶段,在这个过程中角闪石分解、石榴石生长、基质型斜长石的X_(An)值从核到边降低。第二阶段的矿物组合为石榴石+黑云母+斜长石+角闪石+石英+钛铁矿(+熔体)(Grt+Bt_(2)+Pl_(2)(核部)+Amp_(2)+Qz+Ilm(+L)),相平衡模拟获得该阶段的温压条件为670~745℃和1.10~1.24GPa,传统地质温压计的结果为707~771℃和0.99~1.18GPa,两者可相互佐证,可能代表了岩石的压力峰期阶段。第三阶段的矿物组合为黑云母+斜长石+石英+钛铁矿(Bt_(3)+Pl_(2)(边部)+Qz+Ilm),形成于压力峰期后的降温降压过程,石榴石边部分解形成斜长石,该类斜长石的X_(An)值从核到边逐渐升高。变质锆石U-Pb定年获得2483±8Ma(MSWD=3.2)的年龄,结合稀土配分模式和锆石Ti温度计计算结果,将该年龄解释为岩石压力峰期阶段前的变质时代。考虑到吉南变质地体新太古代末期岩浆活动与变质作用的时间重叠性、区域上的“穹窿-龙骨”构造样式、前人的变质作用资料以及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记录的升压轨迹,本文认为吉南新太古代末期变质作用与重力凹沉构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斜长片麻岩 变质P-T-t演化 新太古代 重力凹沉构造 华北克拉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北新太古代两类片麻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指示 被引量:10
3
作者 单厚香 翟明国 +1 位作者 王芳 张华锋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295-2312,共18页
在胶北三口探矿深钻中识别出两类新太古代片麻岩,一种是TTG片麻岩,数量较多;另一类是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数量相对较少,以夹层状发育于TTG片麻岩中。已有年代学资料显示,两种片麻岩原岩均形成于~2.5Ga。TTG片麻岩SiO2含量为53.95%~75.... 在胶北三口探矿深钻中识别出两类新太古代片麻岩,一种是TTG片麻岩,数量较多;另一类是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数量相对较少,以夹层状发育于TTG片麻岩中。已有年代学资料显示,两种片麻岩原岩均形成于~2.5Ga。TTG片麻岩SiO2含量为53.95%~75.56%,Na2O为1.51%~5.94%,Na2O/K2O>1;贫Fe2O3T(2.22%~9.54%)和MgO(0.53%~4.87%),Al2O3多大于15%(10.45%~17.64%),A/CNK=1.18~1.75,说明其属于高铝TTG岩系。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Ba、Sr),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Ta、Zr、Hf),Sr含量高(204×10-6~2906×10-6),Sr/Y比值高(7.30~355)。∑REE含量(40.4×10-6~512×10-6)相对较高,轻重稀土强烈分异((La/Yb)N=11.5~121),Eu无异常或弱正异常(δEu=0.79~1.89)。以上地球化学性质表明,胶北TTG片麻岩是含水玄武质岩石高压下部分熔融形成的,残留相主要是石榴石、角闪石和含Ti矿物,没有斜长石。全岩Nd和锆石Hf同位素数据显示其模式年龄与形成年龄相近,表明岩石源区可能是来源于亏损地幔的2.57~2.64Ga的初生玄武质地壳。另外,胶北TTG片麻岩高的Mg#值(40~67)和Cr(147×10-6~371×10-6)、Ni(6.68×10-6~156×10-6)含量,表示与地幔楔发生了反应,结合Nb、Ta负异常以及源区为初生的玄武质地壳等特征,说明研究区TTG形成于与俯冲有关的岛弧环境,而非加厚的下地壳。DF值和K-A关系图显示,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原岩是泥质-粉砂质沉积岩。Cr/Zr比值(0.90~1.99,平均为1.62)和Th/Sc比值(平均为0.30)与太古宙沉积岩相应值相近(分别为1.44和0.4),稀土配分型式与太古宙沉积岩类似,表明源区物质以长英质为主。绝大多数样品显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平坦的特征,总稀土含量平均为176×10-6,(La/Yb)N比值平均为14.7,LREE/HREE平均为3.3,Eu无异常或微弱的负异常(δEu=0.69~0.92,平均为0.84),这些特征值表明原岩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为岛弧或主动大陆边缘。Grt-Bi地质温度计得到的变质温度为549~663℃,其中黑云母化学成分与角闪岩相中黑云母特征相同,共同指示变质程度为角闪岩相,可能代表了~2.5Ga麻粒岩相-高角闪岩相变质作用的退变质阶段。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原岩与TTG属同一时代(~2.5Ga)的产物,形成的构造背景类似(岛弧或主动大陆边缘),说明当时该区有俯冲过程发生;TTG岩浆事件和~2.5Ga的变质事件大体同时,但变质事件较岩浆事件稍晚,可以用俯冲后的碰撞来解释。因此,研究区在~2.5Ga可能发生过一次重要的俯冲-碰撞拼合事件:TTG和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原岩形成于俯冲阶段,后期发生碰撞引发麻粒岩相-高角闪岩相的区域变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TG片麻岩 石榴斜长片麻岩 岩石成因 胶北地体 新太古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乌拉山地区石榴子石花岗岩中石榴子石转熔成因的显微结构及矿物学证据 被引量:4
4
作者 冯帆 徐仲元 +2 位作者 董晓杰 连光辉 贾振杨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819-3833,共15页
内蒙古乌拉山地区石榴子石花岗岩内发育大量石榴子石,这些石榴子石中保留着寄主岩石的变质演化历程的重要信息,故明确其成因类型至关重要。前人虽提出其为转熔成因,但未能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对此,本文对研究区深熔石榴黑云片麻岩以及石... 内蒙古乌拉山地区石榴子石花岗岩内发育大量石榴子石,这些石榴子石中保留着寄主岩石的变质演化历程的重要信息,故明确其成因类型至关重要。前人虽提出其为转熔成因,但未能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对此,本文对研究区深熔石榴黑云片麻岩以及石榴子石花岗岩内的石榴子石进行了岩相学以及矿物学研究。结果显示,在野外露头上,低度深熔石榴黑云片麻岩→中度深熔石榴黑云片麻岩的脉体/石榴子石花岗岩,石榴子石粒度逐渐增大,并且当岩石内的脉体小而少时不见粗粒石榴子石,脉体大而多时粗粒石榴子石发育,而石榴子石花岗岩内发育大量的粗粒石榴子石,此外脉体内的石榴子石粒度整体大于基体内的石榴子石粒度。在显微特征上,中度深熔石榴黑云片麻岩的脉体内的石榴子石和石榴子石花岗岩内的石榴子石晶形较差,形态各异,边界呈锯齿状,发育筛状变晶结构,并部分具有核部发育边部不发育的特点,基质内还具有逆反应结构以及斜长石堆晶体。矿物化学特征上,中度深熔石榴黑云片麻岩的脉体内的石榴子石和石榴子石花岗岩内的石榴子石以富Fe、Mg贫Mn、Ca为特点,不发育生长环带,与黑云母接触的石榴子石发育扩散环带,表现为TFeO曲线由中心向两边升高,MgO曲线由中心向两边降低,二者呈负相关。综合分析得出石榴子石花岗岩内的石榴子石是在变质深熔过程中,由固相变质生长至处于深熔熔体包裹状态下继续生长而成,这种石榴子石是转熔成因,为转熔矿物相(相当于残留矿物相),且中度深熔石榴黑云片麻岩的脉体内的石榴子石也具有相同成因,说明二者关系密切,为石榴子石花岗岩是石榴黑云片麻岩高度深熔的产物提供了有力依据。同时大量转熔型石榴子石保留在花岗岩内的现象说明研究区内的花岗岩并未经历长距离运移,故而未达到彻底的固液两相分离,进一步证明了其原地—半原地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熔石榴片麻岩 石榴子石花岗岩 转熔石榴子石 成因矿物学 成分环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小桥头岩体深源包体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孙志明 李兴振 +1 位作者 江新胜 杜德勋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1999年第A01期85-91,共7页
随岩浆或构造活动运移至地壳上部的超铁镁质岩、麻粒岩和碱性岩等可视为来自地幔或下地壳的岩石样品,似乎已达成共识。其中,被岩浆侵入并携带上来的这些岩石块体(岩石包体),可为人们认识下部地壳、上地幔的物质组成、生成过程、演化机... 随岩浆或构造活动运移至地壳上部的超铁镁质岩、麻粒岩和碱性岩等可视为来自地幔或下地壳的岩石样品,似乎已达成共识。其中,被岩浆侵入并携带上来的这些岩石块体(岩石包体),可为人们认识下部地壳、上地幔的物质组成、生成过程、演化机制以及深部地质作用(岩浆的起源、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源包体 石榴子石 岩石包体 片麻岩 斜长石 岩体 变粒岩 斜长角闪岩 夕线石榴片麻岩 斜长角闪片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乌拉山哈达门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尚林 段俊梅 +5 位作者 李丽 孟广路 袁华钵 杨文瑞 李国春 米继宏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957-958,共2页
1区域地质概况华北地台北缘内蒙地轴,是一个近东西走向隆起带,前寒武绿岩带广泛分布,为一套高、中、低级变质层状岩系。中太古界乌拉山群绿岩带,主要分布在乌拉山和大青山南、北两麓,其变质岩石组合可分为基性麻粒岩夹片麻岩组合和片麻... 1区域地质概况华北地台北缘内蒙地轴,是一个近东西走向隆起带,前寒武绿岩带广泛分布,为一套高、中、低级变质层状岩系。中太古界乌拉山群绿岩带,主要分布在乌拉山和大青山南、北两麓,其变质岩石组合可分为基性麻粒岩夹片麻岩组合和片麻岩夹麻粒岩组合。原岩建造下部为大洋拉斑玄武岩建造,夹少量科马提岩;中部为钙碱系列火山岩建造;上部为沉积岩建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达门沟 绿岩带 华北地台北缘 太古界 乌拉山岩群 内蒙古乌拉山 石榴斜长片麻岩 金矿床 大青山 钾长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贺兰山地区古元古代晚期的花岗岩浆事件及其地质意义:同位素年代学的证据 被引量:50
7
作者 耿元生 周喜文 +1 位作者 王新社 任留东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830-1842,共13页
位于华北克拉通西缘的贺兰山杂岩主要由孔兹岩系和变形花岗岩(正片麻岩)所组成,前者主要由夕线石榴片麻岩、石榴二长片麻岩、变粒岩和少量的大理岩及麻粒岩所组成,后者主要包括黑云斜长片麻岩、石榴子石花岗岩、斑状花岗岩和片麻状变质... 位于华北克拉通西缘的贺兰山杂岩主要由孔兹岩系和变形花岗岩(正片麻岩)所组成,前者主要由夕线石榴片麻岩、石榴二长片麻岩、变粒岩和少量的大理岩及麻粒岩所组成,后者主要包括黑云斜长片麻岩、石榴子石花岗岩、斑状花岗岩和片麻状变质闪长岩。本文报道了该区变形花岗岩的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黑云二长片麻岩和石榴子石花岗岩分别形成于2053±58Ma和2047±42Ma,斑状花岗岩和片麻状闪长岩分别在1955Ma和1920Ma侵位。大量的年代学资料表明,在华北克拉通北缘存在一条古元古代晚期的花岗杂岩带,该带中的花岗杂岩主要形成于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大于2.0Ga,第二阶段主要出现在2.0~1.87Ga期间,第三阶段的花岗杂岩在1.85~1.80Ga期间侵位。年代学研究还表明,古元古代晚期的花岗岩浆作用常常与变质事件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贺兰山地区 古代晚期 岩浆事件 地质意义 同位素年代学 证据 area North China Craton 变形花岗岩 斜长片麻岩 花岗杂岩 regional metamorphism 华北克拉通北缘 stage 石榴子石 二长片麻岩 zircon SHRIMP 闪长岩 片麻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贺兰山孔兹岩系的变质时代及其对华北克拉通西部陆块演化的制约 被引量:58
8
作者 周喜文 耿元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843-1852,共10页
贺兰山孔兹岩系作为华北克拉通西部孔兹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变质时代问题一直悬而未决。利用SHRIMP锆石U-Pb定年技术,对贺兰山孔兹岩系中3个代表性富铝片麻岩(石榴堇青钾长片麻岩、石榴堇青二长片麻岩与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样品进行... 贺兰山孔兹岩系作为华北克拉通西部孔兹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变质时代问题一直悬而未决。利用SHRIMP锆石U-Pb定年技术,对贺兰山孔兹岩系中3个代表性富铝片麻岩(石榴堇青钾长片麻岩、石榴堇青二长片麻岩与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样品进行了精确定年。发现这3种岩石虽处不同层位,但其碎屑锆石年龄却非常集中,各测点^(207)Pb/^(206)Pb年龄总体变化在2.0~2.1Ga之间,加权平均年龄则在2017~2040Ma之间。这些碎屑锆石都具有岩浆结构特征,反映当时曾存在大规模花岗质岩浆活动,所成岩体为孔兹岩系沉积提供了充足物源。另有少量大于2.5Ga的碎屑锆石(2520~2949Ma),表明本区存在太古代岩浆活动记录。本区石榴堇青二长片麻岩中发育典型的变质增生锆石,其成因很可能与黑云母的脱水熔融反应有关。利用该锆石确定贺兰山孔兹岩系的变质时代为1950±8Ma。该时代与东部大青山、乌拉山孔兹岩系变质时代相同,表明华北克拉通西部的阴山地块与鄂尔多斯地块大体是以平行的方式正面拼贴到一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 孔兹岩系 变质时代 华北克拉通 演化 region KHONDALITE series metamorphic age North China Craton 斜长片麻岩 碎屑锆石年龄 岩浆活动 石榴 magmatic origin 鄂尔多斯地块 time SHRIMP ages Ordos block 富铝片麻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