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鳞云母花岗质岩浆的结晶分异及钠长花岗质岩浆的形成 被引量:9
1
作者 熊小林 饶冰 +2 位作者 朱金初 赵振华 王贤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23-230,共8页
以含F、过铝质、K_2O>Na_2O为特征的浅色黑鳞云母花岗岩为初始物,在P=150MPa,T=850~650℃和H_2O不饱和条件下进行熔化-结晶分异实验,结果表明:首先晶出的是石英和富钾碱性长石;随结晶温度下降和结晶相含量的增加,残余熔体中挥发份F... 以含F、过铝质、K_2O>Na_2O为特征的浅色黑鳞云母花岗岩为初始物,在P=150MPa,T=850~650℃和H_2O不饱和条件下进行熔化-结晶分异实验,结果表明:首先晶出的是石英和富钾碱性长石;随结晶温度下降和结晶相含量的增加,残余熔体中挥发份F及Na_2O、Al_2O_3含量逐渐增加,SiO_2、K_2O、CaO含量减少,显示含F浅色花岗质熔体具有向贫硅富钠的富氟钠长花岗质熔体组成演化的趋势;700℃开始,残余熔体具有天然富氟钠长花岗岩的组成特征:富Na_2O(Na_2O>K_2O)、Al_2O_3(>16%)和F(>1.5%)。上述残余熔体组成的演化特征与自然界从含氟黑鳞云母花岗岩到富氟钠长花岗岩的组成变化规律是一致的,充分证明了在本文的实验条件下,含氟黑鳞云母花岗岩能够经结晶分异演化出富氟钠长花岗岩熔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鳞云母花岗质岩浆 结晶分异 钠长花岗质岩浆 含氟浅色花岗岩 钠长花岗质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段扎兰屯地区晚古生代早期花岗质岩浆作用——对额尔古纳-兴安地块和松嫩地块拼合时限的制约 被引量:26
2
作者 钱程 陆露 +9 位作者 秦涛 李林川 陈会军 崔天日 江斌 那福超 孙巍 汪岩 吴新伟 马永非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190-2214,共25页
扎兰屯地区位于二连-贺根山-黑河构造带中段,区内发育韧性变形叠加的晚古生代早期花岗岩类。本文在详尽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对该套花岗岩类的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其成岩年代序列,探讨岩石成因及构造背景,厘定... 扎兰屯地区位于二连-贺根山-黑河构造带中段,区内发育韧性变形叠加的晚古生代早期花岗岩类。本文在详尽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对该套花岗岩类的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其成岩年代序列,探讨岩石成因及构造背景,厘定韧性构造叠加的时限,进一步揭示扎兰屯地区额尔古纳-兴安地块和松嫩地块的拼合过程,为兴蒙造山带的区域构造演化研究提供新材料。大量年代学研究显示,扎兰屯地区晚古生代早期花岗质岩浆作用发生于405~325Ma之间,该作用可进一步细化为早中泥盆世(Ⅰ期、405~380Ma)、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初(Ⅱ期、365~350Ma)和早石炭世晚期(Ⅲ期335~325Ma)等3期。其中Ⅰ期和Ⅱ期花岗岩类属高钾—钾玄质钙碱性、准铝质—弱过铝质花岗岩类,可能为俯冲背景下岛弧岩浆活动形成的I型-分异I型花岗岩;Ⅲ期花岗岩类属中—高钾钙碱性、准铝质—弱过铝质花岗岩类,可能为后碰撞背景下岩浆活动形成的分异I型-A型花岗岩。该套花岗岩类普遍叠加韧性变形,可能为碰撞后侧向逃逸作用的产物,变形时限为晚石炭世末—早二叠世(308~290Ma)。大兴安岭北段晚古生代早期花岗质岩浆作用与额尔古纳-兴安地块和松嫩地块的碰撞拼合作用有关,扎兰屯地区二者的碰撞拼合时限可能为早石炭世中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古生代早期 花岗质岩浆作用 锆石U-PB年代学 贺根山-黑河构造带 扎兰屯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吕梁山中段元古代花岗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被引量:26
3
作者 于津海 王德滋 +1 位作者 王赐银 王丽娟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500-513,共14页
对吕梁山中段花岗质岩石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研究区存在两期古元古代花岗质岩浆活动 ,分别形成于 2 0 6 3Ma和 180 6Ma ;它们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 :早期石英二长岩具有埃达克质岩浆特点 ,低SiO2 ,MgO ,Y和Yb ,高Al2 O3,Na2 ... 对吕梁山中段花岗质岩石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研究区存在两期古元古代花岗质岩浆活动 ,分别形成于 2 0 6 3Ma和 180 6Ma ;它们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 :早期石英二长岩具有埃达克质岩浆特点 ,低SiO2 ,MgO ,Y和Yb ,高Al2 O3,Na2 O ,Sr,Ba和Sr/Y比值 ,没有明显的Eu异常 ;后期二长花岗岩则具高SiO2 ,Rb ,Nb ,Y ,Yb和低Na2 O ,Al2 O3,Sr的特点 ,并具低的Sr/Y比值和明显的Eu负异常。结合同位素特征 ,道仁沟石英二长岩被解释为古老的地壳物质在地幔深部发生部分熔融形成 ,并与地幔围岩发生了物质交换。而宽坪花岗岩则由石榴子石麻粒岩在地壳深度分解熔融产生。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它们分别形成于同碰撞和造山后两种不同的构造背景。吕梁群主变质作用与第二期花岗质岩浆活动几乎同时发生 ,它们具有等温降压的顺时针PTt轨迹 ,表明它们经历了快速抬升的变质过程。这一期花岗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与华北地块许多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同时发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梁中段 花岗质岩浆作用 变质作用 元古代 岩石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别山花岗质岩浆的形成:胶水或含自由水体系的熔融——以天堂寨和九资河花岗岩为例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强 邱家骧 王人镜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3-71,共9页
本文以北大别地块中典型燕山期花岗岩——天堂寨、九资河花岗岩为例,研究了其黑云母、角闪石的矿物成分及岩石包体特征;并结合当前有关脱水熔融和含自由水体系的熔融实验岩石学成果,对花岗质岩浆的形成方式进行了讨论,认为天堂寨、九资... 本文以北大别地块中典型燕山期花岗岩——天堂寨、九资河花岗岩为例,研究了其黑云母、角闪石的矿物成分及岩石包体特征;并结合当前有关脱水熔融和含自由水体系的熔融实验岩石学成果,对花岗质岩浆的形成方式进行了讨论,认为天堂寨、九资河花岗岩是由含自由水体系的熔融作用形成的,含水流体的主要来源可能为南大别地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脱水 水体系 大别山造山带 花岗质岩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宜章县长城岭浅成花岗质岩浆隐爆机制及找矿意义探讨 被引量:6
5
作者 张术根 钱丽华 刘贤红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07-719,共13页
在长城岭铅锌多金属矿区,常见沿花岗斑岩脉与北东向断裂交汇处发育与成矿关系密切的角砾岩。这类角砾岩的空间就位、物质组成、岩石组构及蚀变特征等表明其为隐爆成因,可划分为爆破角砾岩、震碎角砾岩和混杂角砾岩。按照隐爆机制的不同... 在长城岭铅锌多金属矿区,常见沿花岗斑岩脉与北东向断裂交汇处发育与成矿关系密切的角砾岩。这类角砾岩的空间就位、物质组成、岩石组构及蚀变特征等表明其为隐爆成因,可划分为爆破角砾岩、震碎角砾岩和混杂角砾岩。按照隐爆机制的不同,其又可分为岩浆隐爆角砾岩和热液隐爆角砾岩。区内花岗斑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燕山早期晚阶段侵入的富含挥发分、流体-溶体相互作用强烈的浅成花岗斑岩具备有利的隐爆条件和明显的隐爆特征。隐爆作用不仅为铅锌多金属矿化富集提供物源及流体源,还为成矿流体汇聚及卸载沉淀提供了重要场所。长城岭地区与铅锌多金属成矿关系密切的隐爆角砾岩的发现对其矿区深部、湘南钨锡多金属矿化集中区乃至南岭中段有色金属找矿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质岩浆 花岗斑岩 隐爆作用 隐爆角砾岩 铅锌多金属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半岛中生代多系列花岗质岩浆的起源 被引量:1
6
作者 林景仟 谭东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09-321,共13页
山东半岛于220-120Ma时出现过3次地壳熔融事件。断裂花岗质岩浆带中,有3个亚旋回的花岗质岩浆活动过,其中包含了5个独立的岩石系列。最初形成的岩系的母岩浆,起源于麻粒岩相的下地壳。随地热的增高,岩浆起源层向角闪岩质的中地壳转移。... 山东半岛于220-120Ma时出现过3次地壳熔融事件。断裂花岗质岩浆带中,有3个亚旋回的花岗质岩浆活动过,其中包含了5个独立的岩石系列。最初形成的岩系的母岩浆,起源于麻粒岩相的下地壳。随地热的增高,岩浆起源层向角闪岩质的中地壳转移。在底辟花岗质岩浆带,先是从上地壳花岗质层生成岩浆,之后由中地壳产生岩浆。各亚旋回是以较富镁铁的岩浆的产生为起始,以生成近底共熔的岩浆为终结,它们是在特定层位以分层熔融形式生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质岩浆 岩浆 黑云母花岗岩 花岗岩体 中生代构造 岩浆源区 石英二长岩 底辟 单斜辉石 片麻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论华南中、新生代与花岗质岩浆活动有关的成矿系统
7
作者 华仁民 陈培荣 +4 位作者 张文兰 刘晓东 陆建军 林锦富 姚军明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132-135,共4页
华南地区中、新生代的大规模成矿作用与不同来源的花岗质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并因此而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征。本文把华南地区与中、新生代花岗质岩浆活动有关的矿床划分为四个成矿系统,即:①与钙碱性火山-浅成侵入花岗质岩浆活动有关的&qu... 华南地区中、新生代的大规模成矿作用与不同来源的花岗质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并因此而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征。本文把华南地区与中、新生代花岗质岩浆活动有关的矿床划分为四个成矿系统,即:①与钙碱性火山-浅成侵入花岗质岩浆活动有关的"斑岩-浅成热液金-铜成矿系统",②与板内高钾钙碱系列花岗闪长质岩石有关的铜铅锌成矿系统,③与陆壳重熔型花岗岩类有关的钨锡稀土铀多金属成矿系统,以及④与A型花岗岩类有关的金铜及铀成矿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系统 花岗质岩浆 中新生代 华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半岛中生代活动陆缘花岗质岩浆系列及成因
8
作者 林景仟 谭东娟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1990年第1期6-9,共4页
1.岩浆系列胶东半岛中生代花岗质岩浆活动剧烈。由于地幔和地壳的作用,曾多阶段产生花岗质岩浆,生成了片麻状花岗岩系列、黑云母花岗岩系列、碱性花岗岩系列、巨斑二长花岗岩系列、二长岩系列和正长岩系列。
关键词 花岗质岩浆 花岗岩体 黑云母花岗岩 胶东半岛 片麻状 二长岩 陆缘 正长岩 单斜辉石 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广才岭南部早—中侏罗世花岗质岩浆作用及构造演化 被引量:14
9
作者 任永健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813-2831,共19页
近年来对张广才岭南部中生代花岗岩成因和演化等问题的研究较少,对其进行系统的同位素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有助于加深对张广才岭南部早-中侏罗世构造岩浆演化及地球动力学背景的认识。张广才岭南部早侏罗世花岗岩主要由黑云母石英... 近年来对张广才岭南部中生代花岗岩成因和演化等问题的研究较少,对其进行系统的同位素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有助于加深对张广才岭南部早-中侏罗世构造岩浆演化及地球动力学背景的认识。张广才岭南部早侏罗世花岗岩主要由黑云母石英闪长岩、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3件样品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72.7~182.4Ma,属于早侏罗世。黑云母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以含有大量暗色微粒包体为特点,具有钙碱性、A/CNK值小于1.1、Eu具弱负异常(δEu=0.55~1.03)等地球化学特征,属于I型花岗岩,具有壳幔混合成因机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石,具有S型花岗岩特征;中侏罗世黑云英云闪长岩富含暗色微粒包体,其A/CNK值小于1.1(0.88~0.93),为钙碱性I型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和碱长花岗岩具有高硅(SiO2=76.89%~77.82%)、富碱(K2O+Na2O=6.36%~8.5%)、富铁贫镁(FeOT/MgO=6.2~20.6)的特征,并且稀土总量高、Eu负异常明显(δEu=0.01~0.74)、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属于A2型花岗岩。对张广才岭南部早-中侏罗世花岗岩的研究表明,早侏罗世早期(172.7~182.4Ma),由于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及后续的岩石圈拆沉效应,导致地幔上隆及幔源岩浆的板底垫托造成古老地壳和新生地壳的部分熔融,由此形成具壳幔混合成因的花岗岩体;早侏罗世晚期(172.7Ma),东侧佳木斯板块与张广才岭地块碰撞造山作用形成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中侏罗世早期(168.1Ma),东侧大洋板块的俯冲作用持续,形成具壳幔混合成因的黑云英云闪长岩;中侏罗世晚期(166Ma),构造环境逐渐由挤压造山向造山后伸展环境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广才岭南部 早-中侏罗世 花岗质岩浆 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岗质岩浆的温度有多高?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彭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46-1348,共3页
花岗岩是地壳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地球区别于太阳系其它类地行星的主要标志之一。花岗岩和大陆岩石圈的形成使地球变成了宜居行星,使人类有了赖以生存和栖息的居所。花岗岩的"花"指的是它的纹理不同于其它岩石均匀的外表;&qu... 花岗岩是地壳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地球区别于太阳系其它类地行星的主要标志之一。花岗岩和大陆岩石圈的形成使地球变成了宜居行星,使人类有了赖以生存和栖息的居所。花岗岩的"花"指的是它的纹理不同于其它岩石均匀的外表;"岗"同刚,即质地坚硬。由于花岗岩的这种性质,常被用来作建筑材料,如地板砖、操作台的台面等。许多国家地质公园也都是花岗岩地貌,如安徽的黄山、山东的泰山、陕西的华山等。花岗岩是如何形成的?它形成的温度有多高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地质公园 花岗质岩浆 大陆岩石圈 类地行星 花岗岩地貌 建筑材料 宜居行星 操作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岗质岩浆侵位的构造物理模拟研究进展
11
作者 李盈莹 王博 曹婷婷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43-558,共16页
构造作用产生的变形空间是花岗质岩浆上升和侵位的重要通道,岩体就位后的最终几何形态也会受到构造变形的控制。构造物理模拟实验是研究岩浆侵位过程的重要方法,文章梳理了前人在岩浆侵位物理模拟实验中常用的实验装置、实验材料和实验... 构造作用产生的变形空间是花岗质岩浆上升和侵位的重要通道,岩体就位后的最终几何形态也会受到构造变形的控制。构造物理模拟实验是研究岩浆侵位过程的重要方法,文章梳理了前人在岩浆侵位物理模拟实验中常用的实验装置、实验材料和实验相似性原则,总结了不同构造环境下各构造要素对岩体几何形态的影响并指出:(1)构造平静期(前构造静态条件下)岩体形态主要受控于围岩的性质;(2)在构造活动期(同构造动态条件下),围岩厚度与流变学分层、变形速率与总变形量、岩浆注射速率与总注射量、岩浆注射通道的位置、岩体侵位与构造活动的相对先后关系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岩体的最终形态和浅部围岩的构造变形样式,同时浅部构造变形又会反过来影响岩体的几何特征;(3)在不同构造环境下,变形速率与注射速率、围岩流变学分层等因素对岩体形态的影响总体一致。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岩浆侵位物理模拟研究的若干局限性,并提出工业CT扫描技术和数值模拟方法可以作为岩浆侵位物理模拟实验研究的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质岩浆 岩浆侵位 岩体形态 构造控制作用 物理模拟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灰石矿物化学示踪伟晶岩型锂矿岩浆-热液演化过程——以川西党坝矿床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阳 冉凤琴 +5 位作者 彭勃 唐菊兴 韩警锐 奉大博 菅旭 唐波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891-3908,共18页
川西可尔因地区党坝花岗伟晶岩型锂矿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中部,其探明氧化锂资源量超过百万吨,为超大型锂矿床。本文在详细的地质特征研究基础上,选取富锂辉石伟晶岩脉(钠长石锂辉石伟晶岩)和贫锂辉石伟晶岩脉(钠长石伟晶岩)中的磷灰石... 川西可尔因地区党坝花岗伟晶岩型锂矿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中部,其探明氧化锂资源量超过百万吨,为超大型锂矿床。本文在详细的地质特征研究基础上,选取富锂辉石伟晶岩脉(钠长石锂辉石伟晶岩)和贫锂辉石伟晶岩脉(钠长石伟晶岩)中的磷灰石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了显微结构观察、地球化学、U-Pb同位素年代学等研究,以探讨伟晶岩形成时代、动力学背景、花岗质岩浆源区及演化过程,并评价磷灰石地球化学特征对氧化态的指示意义。研究表明,磷灰石与钠长石、石英、白云母、铌钽铁矿等伴生,为高F、低Cl磷灰石。通过对钠长石锂辉石伟晶岩中的磷灰石开展LA-ICP-MS U-Pb同位素测试,获得其形成时代为186.78±4.17Ma,为燕山早期岩浆作用的产物。结合区内已有研究,表明党坝花岗伟晶岩型矿床是在岩石圈剥离的作用下,形成于由压缩向伸展的碰撞后期,并伴随着多期成矿作用的发生。地球化学结果显示,磷灰石具高F、Nd和低Cl、Sr的特征,指示区内伟晶岩与S型花岗岩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岩浆来源,且伟晶岩初始岩浆熔体与三叠纪复理石沉积物部分熔融作用紧密相关。在熔体-流体演化过程中,受到以长石为主导的分离结晶作用及含Cl流体活动的改造,流体出溶导致党坝伟晶岩中磷灰石轻稀土元素富集。钠长石锂辉石伟晶岩中的磷灰石具有较高氧逸度特征,可能经历了熔-流体相互作用或富挥发分熔体的不混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坝 伟晶岩 磷灰石 地球化学 花岗质岩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阿尔金古生代花岗岩U-Pb定年及岩浆活动对造山带构造演化的响应 被引量:20
13
作者 吴才来 雷敏 +3 位作者 吴迪 张昕 陈红杰 李天啸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276-2315,共40页
南阿尔金花岗岩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西部的且末县南依干村花岗岩体年龄分别为352SymbolqB@4Ma、349SymbolqB@2Ma、343SymbolqB@3Ma,东部的白干湖村北花岗岩体的年龄分别为447SymbolqB@4Ma、444SymbolqB@5Ma、448SymbolqB... 南阿尔金花岗岩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西部的且末县南依干村花岗岩体年龄分别为352SymbolqB@4Ma、349SymbolqB@2Ma、343SymbolqB@3Ma,东部的白干湖村北花岗岩体的年龄分别为447SymbolqB@4Ma、444SymbolqB@5Ma、448SymbolqB@2Ma,茫崖镇西花岗岩为444SymbolqB@6Ma、435SymbolqB@4Ma,阿克提山花岗岩为265SymbolqB@2M,柴水沟花岗岩为406SymbolqB@5Ma,常春沟石英闪长岩为469SymbolqB@3Ma,茫崖镇北花岗岩为462SymbolqB@8Ma。根据花岗岩的定年结果,结合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本文将南阿尔金花岗岩类划分出为五期:第1期岩石组合为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具有Ⅰ型花岗岩的属性,时代〉460Ma;第2期岩石组合为石英二长岩+正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具有S型号花岗岩的特征,时代为435~450Ma;第3期岩石组合为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具有A型花岗岩的属性,时代为404~411Ma;第4期花岗岩组合为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时代为343~352Ma,具有S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属性;第5期花岗岩组合为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具有Ⅰ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时代为265Ma。根据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结合区域地质特征,我们认为第1期(465~469Ma)花岗岩浆活动可能与洋壳的俯冲作用有关;第2期(435~450Ma)岩浆活动可能属碰撞后岩浆活动;第3期(404~411Ma)岩浆活动可能与板块碰撞后造山带块体均衡调整有关,第4期(343~352Ma)岩浆活动可能与特提斯构造活动有关,第5期(265Ma)岩浆活动可能与阿尔金断裂的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 Pb定年 花岗质岩浆活动期次 岩石成因 南阿尔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半岛中生代侵入岩浆活动序列及其构造制约 被引量:107
14
作者 张田 张岳桥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23-336,共14页
胶东半岛是我国东部中生代花岗质岩石较为发育的地区。通过对该区中生代侵入岩体高精度年代学数据资料分析,建立了区内中生代花岗质岩石3个显著不同的演化序列:晚三叠世(225~205Ma)幔源型花岗岩、晚侏罗世(160~150Ma)地壳重熔型花岗... 胶东半岛是我国东部中生代花岗质岩石较为发育的地区。通过对该区中生代侵入岩体高精度年代学数据资料分析,建立了区内中生代花岗质岩石3个显著不同的演化序列:晚三叠世(225~205Ma)幔源型花岗岩、晚侏罗世(160~150Ma)地壳重熔型花岗岩和早白垩世(130~105Ma)壳幔混合型花岗岩。通过与辽东和鲁西–徐淮地区中生代岩浆活动年代学格架的对比分析,探讨了华北东部地区中生代岩石圈构造演化和深部地球动力学过程。指出胶辽地区晚侏罗世(160~150Ma)地壳重熔型花岗岩记录了华北东部一次重要的岩石圈地壳增厚事件,其区域动力学背景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低角度向亚洲大陆俯冲作用密切相关。正是这次增厚作用导致了早白垩世时期岩石圈拆沉减薄和大规模伸展型花岗质岩浆活动。岩石圈地壳增厚和减薄作用过程主导了中国东部中生代陆内构造应力体制的转换和岩浆活动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质岩浆活动 年代学格架 中生代 构造制约 胶东半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幔岩浆相互作用过程对华南中生代Sn-W成矿作用的制约 被引量:1
15
作者 程素华 汪洋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3-4,共2页
关键词 成矿作用 中生代 花岗质岩浆 玄武质岩浆 部分熔融 成矿元素 扩散活化能 华南 基性岩浆 金属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陆地壳演化中岩浆作用的富碱趋势
16
作者 陈廷愚 任纪舜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1990年第1期25-28,共4页
长期以来,在岩浆岩的研究领域中,许多地质学家有一个传统的概念,即岩浆作用,特别是花岗质岩浆作用总是朝着酸性方向发展。也许在某些阶段,比如说在构造演化的早期及中期是如此。但是,就构造运动及岩浆作用的整个过程而言,这一概念却值... 长期以来,在岩浆岩的研究领域中,许多地质学家有一个传统的概念,即岩浆作用,特别是花岗质岩浆作用总是朝着酸性方向发展。也许在某些阶段,比如说在构造演化的早期及中期是如此。但是,就构造运动及岩浆作用的整个过程而言,这一概念却值得商榷。许多事实表明,岩浆作用在酸性演化趋势之后,还在继续朝着富碱的方向发展。因此,在构造运动及岩浆作用的后期便发育了碱性花岗岩甚至碱性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作用 地壳演化 花岗质岩浆 花岗岩类 构造演化 花岗闪长斑岩 构造环境 晚元古代 加里东期 燕山期花岗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拉斯托稀有金属-锡多金属矿床铌铁矿族矿物特征及其对岩浆-热液演化的指示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飞 武广 +4 位作者 陈公正 张彤 李英雷 李士辉 师江朋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63-480,共18页
大兴安岭南段维拉斯托大型稀有金属-锡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岩体从深部的中粒花岗岩向上逐渐过渡为斑状细粒碱长花岗岩,记录了岩浆演化的不同阶段。为查明铌铁矿族矿物成分、结构变化及其与岩浆演化过程的耦合关系,文章对采自不同深度的3种... 大兴安岭南段维拉斯托大型稀有金属-锡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岩体从深部的中粒花岗岩向上逐渐过渡为斑状细粒碱长花岗岩,记录了岩浆演化的不同阶段。为查明铌铁矿族矿物成分、结构变化及其与岩浆演化过程的耦合关系,文章对采自不同深度的3种类型花岗岩(中粒花岗岩、石英斑晶不具雪球结构的斑状细粒富云母碱长花岗岩和具雪球结构的斑状细粒碱长花岗岩)中的铌铁矿族矿物进行了详细的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和元素面扫工作。维拉斯托矿床铌铁矿族矿物主要为铌铁矿,发育渐变环带结构,从核部到边部Ta含量增加,且斑状细粒富云母碱长花岗岩和斑状细粒碱长花岗岩铌铁矿族矿物边部的铌铁矿、铌锰矿相较于幔部和核部的铌铁矿,其Ta含量具有明显的组分间隔;铌铁矿族矿物Mn/(Fe+Mn)原子比具有多种演化趋势,与分离结晶的矿物相和流体交代作用有关。中粒花岗岩和斑状细粒富云母碱长花岗岩中的铌铁矿结晶于岩浆阶段,斑状细粒碱长花岗岩中的铌铁矿族矿物结晶于岩浆-热液过渡阶段。其中,斑状细粒富云母碱长花岗岩铌铁矿边部Ta含量增加与铁锂云母的分离结晶作用有关,斑状细粒碱长花岗斑岩铌铁矿族矿物边部Ta含量的突变与岩浆-热液过渡阶段的水硅酸盐液体中Ta溶解度的增加有关。斑状细粒碱长花岗岩石英斑晶中共生的熔体包裹体和流体包裹体表明,石英斑晶的雪球结构形成于熔-流体共存的岩浆-热液过渡阶段,出溶的富钨流体交代铌铁矿族矿物在其边部形成富铌钽的黑钨矿,并导致边部铌铁矿族矿物中的Mn含量增加。铌铁矿族矿物结构和成分的连续变化可以用来示踪岩浆-热液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铌铁矿族矿物 花岗质岩浆分离结晶 岩浆-热液过渡阶段 维拉斯托稀有金属-锡多金属矿床 大兴安岭南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岗岩类岩浆动力学──理论方法及鄂东花岗岩类例析》评介
18
作者 杨超群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1994年第4期220-221,共2页
《花岗岩类岩浆动力学──理论方法及鄂东花岗岩类例析》评介杨超群(广东省地质矿产局,广州510080)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昌前等撰写的《花岗岩类岩浆动力学──理论方法及鄂东花岗岩类例析》一书,已于1994年4月由中国... 《花岗岩类岩浆动力学──理论方法及鄂东花岗岩类例析》评介杨超群(广东省地质矿产局,广州510080)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昌前等撰写的《花岗岩类岩浆动力学──理论方法及鄂东花岗岩类例析》一书,已于1994年4月由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上、下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类 岩浆作用 鄂东 动力学模式 岩体形成 侵位 中国地质大学 花岗质岩浆 包体 理论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岗岩结晶分离作用问题——关于花岗岩研究的思考之二 被引量:87
19
作者 张旗 潘国强 +2 位作者 李承东 金惟俊 贾秀勤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39-1251,共13页
岩浆结晶分离作用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很早就有学者指出,地球内部生成的岩浆大多是玄武质岩浆,大多数花岗岩是由玄武岩结晶分离形成的。本文在考察了岩浆结晶分离作用的制约因素、比较了不同性质岩浆结晶分离作用的特征之后指出:玄武质岩... 岩浆结晶分离作用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很早就有学者指出,地球内部生成的岩浆大多是玄武质岩浆,大多数花岗岩是由玄武岩结晶分离形成的。本文在考察了岩浆结晶分离作用的制约因素、比较了不同性质岩浆结晶分离作用的特征之后指出:玄武质岩浆可以发生结晶分离作用,因为有与其相关的堆晶岩产出;安山质岩浆也可以发生结晶分离作用,因为也有与其相关的堆晶岩产出。但是,花岗质岩浆似乎不大可能发生结晶分离作用,因为,很少见到有与(富硅的)花岗质岩浆相伴的堆晶岩产出。花岗质岩浆之所以不大可能发生结晶分离作用的原因在于:(1)岩浆的黏性大,它不仅阻滞了矿物的结晶作用(使斜长石不能发育为自形晶),而且阻止了密度大的矿物(例如角闪石)下沉;(2)主要造岩矿物(例如斜长石)的密度与花岗质岩浆的密度相差无几,使结晶分离作用难以进行。本文详细考察了花岗质岩浆中斜长石的行为,指出在花岗质岩浆中斜长石结晶分离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么,文献中大量充斥的花岗岩结晶分离作用的说法是依据什么呢?作者认为,文献中的许多说法可能主要是根据哈克图解得出的,而不是根据实际观察和理论研究得出的。作者认为,玄武岩和花岗岩不仅来源不同,成分不同,而且解释也不同。哈克图解中许多适合玄武岩的解释未必适合花岗岩。由于鲍文反应原理是结晶分离作用的理论基础,因此,文中也对鲍文反应原理进行了评述,并指出文献中存在的一些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例如,从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的连续演化序列是不可能的;单元-超单元填图方法是不科学的;中国东部中生代大规模花岗岩不可能是玄武质岩浆结晶分离形成的等等。本文还以 Ajaji el ai.(1998)报道的摩洛哥 Tanncherfi 花岗岩为例,指出结晶分离作用的解释是不可能的。作者认为,花岗岩类的成分变化大,主要可能与源区组成、温度、压力、挥发分、部分熔融程度和过程、混合作用、岩浆分异及结晶分离作用有关。其中,源区组成可能是花岗岩多样性的最重要的原因,而结晶分离作用的影响可能是微乎其微的。本文认为,花岗岩结晶分离作用对于花岗岩成因的意义已经被大大地夸大了,我们应当重新思考结晶分离作用对于花岗质岩浆的意义。由于花岗岩的极端复杂性,许多问题还得不到比较合理的解释,本文的认识只是初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质岩浆 玄武质岩浆 闪长质岩浆 结晶分离作用 哈克图解 鲍文反应系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阿尔金茫崖地区花岗岩类锆石SHRIMP U-Pb定年、Lu-Hf同位素特征及岩石成因 被引量:65
20
作者 吴才来 郜源红 +5 位作者 雷敏 秦海鹏 刘春花 李名则 B Ronald FROST Joseph L WOODEN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297-2323,共27页
南阿尔金茫崖地区早古生代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表明,阿克提山花岗岩为264±1Ma,柴水沟花岗岩分别为404±5Ma、406±4Ma,其中的辉绿岩为454±4Ma,常春沟花岗岩分别为411±5Ma、406±3Ma,茫崖镇北石英... 南阿尔金茫崖地区早古生代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表明,阿克提山花岗岩为264±1Ma,柴水沟花岗岩分别为404±5Ma、406±4Ma,其中的辉绿岩为454±4Ma,常春沟花岗岩分别为411±5Ma、406±3Ma,茫崖镇北石英闪长岩为466±5Ma,阿卡龙山花岗岩为469±6Ma。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表明,εHf(t)值大多数为正值,少数继承性锆石为负值,反映了它们的源岩以新生地壳为主,同时,也混有少量的古大陆壳的成分。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和各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将南阿尔金茫崖地区早古生代花岗质岩浆活动划分为3期,第一期(465~469Ma)岩石组合为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具有岛弧火成岩的地球化学属性,其形成可能与洋壳的俯冲作用有关;第二期(404~411Ma)岩石组合为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具有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可能与板块碰撞后造山带块体均衡调整有关,第三期(264Ma)岩石组合为石英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也具有I型花岗岩的特征,可能与阿尔金断裂的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锆石Lu-Hf同位素 花岗质岩浆活动期次 岩石成因 南阿尔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