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花岗质侵入岩地层隧址区的初始地应力场反演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周子寒 何川 +3 位作者 蒙伟 汪波 寇昊 陈子全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22-330,共9页
火山隧道隧址区地层主要以花岗闪长岩侵入砂、泥岩分布,隧道轴线穿越花岗质侵入岩附近,岩性变化剧烈,地应力分布复杂.利用地应力实测数据反分析侵入岩体区域初始地应力场分布规律以对设计、施工提供理论指导.根据火山隧道地勘资料建立... 火山隧道隧址区地层主要以花岗闪长岩侵入砂、泥岩分布,隧道轴线穿越花岗质侵入岩附近,岩性变化剧烈,地应力分布复杂.利用地应力实测数据反分析侵入岩体区域初始地应力场分布规律以对设计、施工提供理论指导.根据火山隧道地勘资料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基于现场水压致裂法实测原位地应力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反演得到工程区域初始地应力场,重点讨论了花岗闪长岩侵入面附近地应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花岗质侵入岩区域初始地应力场分布规律十分复杂,主应力量值及水平主应力方向均在侵入体内外侧发生剧烈变化(隧道轴线的主应力量值变化幅度为2.0~5.3 MPa,角度变化幅度为50.7°~178.8°);埋深和侵入体分布形态成为影响初始地应力场分布的重要因素,埋深越大或侵入体岩床横截面越小,初始地应力量值越大;同时侵入体前沿区域受到挤压构造作用显著,应力集中现象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质侵入岩 侵入 隧道 地应力 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北缘库鲁克塔格地区古生代花岗质侵入岩Sr-Nd-Hf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6
2
作者 邹明煜 郭瑞清 +3 位作者 梁文博 胡雪原 吴华楠 张梦迪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74-1083,共10页
为了解库鲁克塔格地区的地壳生长过程,对该区419.2~399.9 Ma的4个花岗质岩体进行了全岩Sr-Nd同位素研究,并选择其中两个岩体进行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4个岩体的岩石均具有中等Sr初始值(0.70658~0.71206),εNd(t)为-11.82^-6.81,... 为了解库鲁克塔格地区的地壳生长过程,对该区419.2~399.9 Ma的4个花岗质岩体进行了全岩Sr-Nd同位素研究,并选择其中两个岩体进行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4个岩体的岩石均具有中等Sr初始值(0.70658~0.71206),εNd(t)为-11.82^-6.81,高于同造山(同增生)的花岗质岩石,εHf(t)值为-6.59~0.82,tDM为1.35~1.80 Ga。结合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该期的地壳生长方式可能是在活动大陆边缘环境下,由强烈的俯冲作用导致了壳幔物质在源区混合形成原始岩浆,随后这一壳幔混源岩浆经过结晶分异并上升侵位固结成岩,从而造成陆壳垂向生长,该生长方式也为塔里木北缘古生代中期俯冲消减的构造环境(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提供了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鲁克塔格 古生代 花岗质侵入岩 SR-ND-HF同位素 地壳生长与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特征与成因 被引量:78
3
作者 王德滋 周金城 +1 位作者 邱检生 范洪海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487-498,共12页
晚中生代期间 ,中国东南部岩浆活动十分强烈。由内陆向沿海 ,花岗岩、火山岩的时代越来越新。花岗岩与酸性、中酸性火山岩在成因上存在密切联系。在时间、空间和成岩物质来源一致的条件下 ,花岗岩可视为流纹岩、英安岩所构成的中心式火... 晚中生代期间 ,中国东南部岩浆活动十分强烈。由内陆向沿海 ,花岗岩、火山岩的时代越来越新。花岗岩与酸性、中酸性火山岩在成因上存在密切联系。在时间、空间和成岩物质来源一致的条件下 ,花岗岩可视为流纹岩、英安岩所构成的中心式火山机构的“根” ,形成所谓的花岗质火山 侵入杂岩。中国东南部的花岗质火山 侵入杂岩可以区分为同熔型、陆壳重熔型和A型三类 ,它们具有不同的构造环境、形成机制和物质来源。同熔型火山 侵入杂岩主要分布于沿海 ,陆壳重熔型火山 侵入杂岩一般分布于内陆 ,而A型花岗质火山 侵入杂岩主要受浙闽沿海长乐 南澳断裂带控制。以桐庐和相山两个典型杂岩体为代表剖析了花岗质火山 侵入杂岩体的时、空、源一致性 ,所揭示的规律对于认识整个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花岗质火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质火山-侵入 石成因 晚中生代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北缘库鲁克塔格地区南华纪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岩石成因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海培 郭瑞清 +4 位作者 朱志新 金建斌 王明阳 魏震 吕彪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39-261,共23页
位于亚洲中部的塔里木克拉通是中国三大古老克拉通之一,经历了新元古时期罗迪尼亚(Rodinia)大陆聚合和裂解。然而,关于塔里木在该时期的构造演化仍然存在较多争议。本文对塔里木北缘库鲁克塔格地区南华系地层中流纹岩及伴生的正长... 位于亚洲中部的塔里木克拉通是中国三大古老克拉通之一,经历了新元古时期罗迪尼亚(Rodinia)大陆聚合和裂解。然而,关于塔里木在该时期的构造演化仍然存在较多争议。本文对塔里木北缘库鲁克塔格地区南华系地层中流纹岩及伴生的正长花岗岩开展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正长花岗岩与流纹岩是一套具有“时、空、源”一致的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组合,锆石U—Pb年龄分别为7354-10Ma和738.9±5.4Ma,同为新元古代南华纪岩浆作用的产物。它们具有高硅(69.85%-73.87%)、低铁(2.36%~2.96%)、贫镁(0.16%-0.75%)和富碱(Na2O+K2O=7.51%~9.05%)的特征,属碱性系列、过铝质岩石。富集K、Rb、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Nb、Ta、Ba、Sr、P和Ti等。具A2型花岗岩的特点,是俯冲挤压向减压伸展构造转换背景下岩浆活动的产物。锆石Hf同位素组成较均一,εHf(t)值大多为-17.4-10.6之间,其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2732~2321Ma,表明岩浆来源于太古宙—元古宙古老结晶基底。结合前人研究表明,大约在735Ma塔里木北缘开始进入减压伸展的拉张环境,之后可能发生了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成因 花岗质火山-侵入 南华纪 RODINIA超大陆 库鲁克塔格 塔里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东北构造活化期花岗岩形成构造环境及成因 被引量:9
5
作者 贾大成 胡瑞忠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77-281,共5页
华南大陆从印支期进入陆内活化阶段,形成一系列沿断裂分布的印支期花岗岩。该期花岗岩代表陆内活化期的开始,在岩石地球化学和形成构造环境上以及岩石的形成方式上都与该期以后的花岗质岩石存在一定的差异。表明华南中生代陆内活化构造... 华南大陆从印支期进入陆内活化阶段,形成一系列沿断裂分布的印支期花岗岩。该期花岗岩代表陆内活化期的开始,在岩石地球化学和形成构造环境上以及岩石的形成方式上都与该期以后的花岗质岩石存在一定的差异。表明华南中生代陆内活化构造环境的复杂性和多阶段性。本文以湘东北印支期花岗质侵入岩为例,分析其成岩构造环境,用以反映该区陆内开始活化时的构造环境和活化方式。湘东北印支期花岗质岩石以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岩石系列为主,以相对较低的SiO2、K2O和较高的TiO2、P2O5及负铕异常不明显区别于中生代其它侵入期次岩石,具有陆壳重熔型花岗岩特征,其形成为陆内俯冲导致陆壳物质在俯冲前缘重熔的结果,表明陆内俯冲作用是导致湘东北陆内开始活化的主要方式之一,其构造环境以逆冲式推覆挤压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内活化方式 构造环境 印支期 花岗质侵入岩 成因 形成方式 石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铁力兴安一带斑岩型钼矿资源潜力预测 被引量:11
6
作者 韩振哲 赵海玲 +3 位作者 李娟娟 罗建 张文龙 李文龙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53-259,共7页
黑龙江省铁力市兴安地区发育晚三叠世-早侏罗世的细粒二长花岗斑岩的U—Ph锆石LA—ICPMS年龄为195~201Ma,钼矿(化)体产于斑岩体的顶部或外接触带的中细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中,斑岩体的岩石学、矿化及围岩蚀变、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黑龙江省铁力市兴安地区发育晚三叠世-早侏罗世的细粒二长花岗斑岩的U—Ph锆石LA—ICPMS年龄为195~201Ma,钼矿(化)体产于斑岩体的顶部或外接触带的中细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中,斑岩体的岩石学、矿化及围岩蚀变、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均显示出斑岩型矿床的特征。另外,在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体中也见钼矿化,其异常模式虽显示出中温火山热液有关的特征,但从区域成矿演化特征来看,可能与晚三叠世-早侏罗世细粒二长花岗斑岩具有统一的构造-岩浆-成矿体系,具“同源不同环境、部位和同位、不同成矿期次”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长花岗斑 花岗质火山-侵入 型钼矿 资源潜力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栗木锡矿外围成矿预测 被引量:1
7
作者 崔彬 侯建光 +1 位作者 赵磊 曹瑞欣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739-740,共2页
栗木地区属桂西锡矿成矿带,构造上处于EW向和SN向断裂构造交叉发育组成该交汇部位,其大地构造环境、成矿地质条件及含矿岩系等均可类比,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研究区域内发现多出锡矿。预测区花岗质侵入岩极为发育,与成矿有关的火山侵入... 栗木地区属桂西锡矿成矿带,构造上处于EW向和SN向断裂构造交叉发育组成该交汇部位,其大地构造环境、成矿地质条件及含矿岩系等均可类比,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研究区域内发现多出锡矿。预测区花岗质侵入岩极为发育,与成矿有关的火山侵入主要发生在燕山早期,岩石类型为酸性岩,由同源、同期、三次先后侵位的三幕花岗岩组成,分三期侵入,岩浆侵入活动对栗木是成矿主要控矿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矿床 成矿地质条件 大地构造环境 栗木 成矿能量 找矿前景 断裂构造 花岗质侵入岩 主要控矿因素 综合成矿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