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最大花岗岩型铀矿床外围找矿取得突破
1
《矿业快报》 2006年第9期90-90,共1页
我国最大的花岗岩型铀矿床——江西桃山铀矿田大布矿床外围找矿工作取得新进展。目前已终孔的25个钻孔有22个见到较好铀矿化,11个孔内发现工业铀矿体,最大的工业矿体视厚度达5.6m。
关键词 花岗岩型铀矿床 外围找矿 找矿工作 铀矿 铀矿 工业 矿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东明月峰地区金管冲铀矿床沥青铀矿电子探针U Th Pb化学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谷勇 王珂 +4 位作者 范鹏飞 刘传东 黄宏业 欧阳平宁 王前林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8-266,共9页
金管冲铀矿床位于湘东明月峰地区,属花岗岩外接触带型铀矿床,主要铀矿化类型为沥青铀矿方解石和沥青铀矿微晶石英萤石。为厘定金管冲地区的铀成矿时代与成矿期次,开展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岩相学、电子探针化学分析以及U Th Pb化学定... 金管冲铀矿床位于湘东明月峰地区,属花岗岩外接触带型铀矿床,主要铀矿化类型为沥青铀矿方解石和沥青铀矿微晶石英萤石。为厘定金管冲地区的铀成矿时代与成矿期次,开展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岩相学、电子探针化学分析以及U Th Pb化学定年研究。结果表明,两类沥青铀矿的UO_(2)含量高、PbO与SiO_(2)含量低,且w(CaO)与w(UO_(2)+PbO)、w(SiO_(2)+CaO+FeO)与w(PbO)以及沥青铀矿年龄均无明显相关性,表明沥青铀矿形成时较为稳定,受后期改造作用影响弱。金管冲铀矿床中沥青铀矿方解石型铀矿化加权平均年龄为(90.7±3.2)Ma(MSWD=1.9,n=17),沥青铀矿微晶石英萤石型铀矿化加权平均年龄为(70.1±2.4)Ma(MSWD=2.1,n=20),显示该矿床在晚白垩世至少经历了两阶段的铀成矿作用。综合前人已有数据,认为金管冲铀矿床铀成矿作用与华南岩石圈拉张减薄事件较为吻合,可能是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后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代学 电子探针U Th Pb化学定年 花岗岩外接触带铀矿床 湘东 金管冲铀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山-诸广岩体铀矿床地质-地球物理找矿模式探讨 被引量:23
3
作者 徐浩 崔焕敏 +1 位作者 蔡煜琦 何德宝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4期315-322,共8页
桃山-诸广铀成矿带是我国最大的花岗岩型铀成矿带,带内集中产出了桃山、鹿井、下庄等花岗岩型大矿田。桃山-诸广岩体地区位于华南活动带内。从区域重力、航磁、航放异常入手,结合地质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筛选出与铀元素富集有关的物探异常... 桃山-诸广铀成矿带是我国最大的花岗岩型铀成矿带,带内集中产出了桃山、鹿井、下庄等花岗岩型大矿田。桃山-诸广岩体地区位于华南活动带内。从区域重力、航磁、航放异常入手,结合地质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筛选出与铀元素富集有关的物探异常,列出了地球物理异常找矿的两级标志,总结了桃山-诸广岩体地区花岗岩型铀矿床区域地质-地球物理找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山-诸广 花岗岩型铀矿床 地质-地球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式识别与成矿预测Ⅱ——Hamming方法及其在花岗岩型铀矿预测中的应用
4
作者 张景廉 郭新补 叶伟龙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1990年第1期1-10,共10页
本文首次将Hamming的模式识别方法引入我国地质找矿预测。Hamming方法在确定对象、特征提取及投票等方面与Cora-3方法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学习阶段。Hamming方法的学习阶段,先是计算D类(有矿类)的Hamming,确定核后,计算每一对象与D... 本文首次将Hamming的模式识别方法引入我国地质找矿预测。Hamming方法在确定对象、特征提取及投票等方面与Cora-3方法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学习阶段。Hamming方法的学习阶段,先是计算D类(有矿类)的Hamming,确定核后,计算每一对象与D类Hamming核之间的距离Di,当给出一定的阈值T时,便可按一定规则进行分类。本文确定的187个对象,选择了11个特征进行模式识别,其误识率为17.5%,识别结果比较稳定。删除特征的控制试验证明:NEE向主干断裂、主干断裂与次级断裂的节点数,次级断裂之间的节点数,地层、复式岩体等与矿床的定位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Hamming方法原来只在AX机上运行,经笔者修改调试,可在长城0520机上进行计算,从而大大增加了其实际应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监督模式识别 Hamming方法 Hamming核 花岗岩型铀矿床 成矿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山南部咸口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周万蓬 刘林清 姜勇彪 《现代矿业》 CAS 2015年第8期122-124,共3页
通过对咸口岩体主量、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该岩体为一套印支期富铀复式岩体,具富硅、高钾、弱过铝质,属高钾钙碱性系列;2稀土元素配分型式具右倾斜特征,富轻稀土,轻稀土分馏比重稀土明显,铕亏损明显;3微量元... 通过对咸口岩体主量、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该岩体为一套印支期富铀复式岩体,具富硅、高钾、弱过铝质,属高钾钙碱性系列;2稀土元素配分型式具右倾斜特征,富轻稀土,轻稀土分馏比重稀土明显,铕亏损明显;3微量元素Nb、Ce、Pr、Zr、Ba明显亏损,Rb、Th、U、Pb、Ta、Nd、Hf元素富集,Rb/Sr值变化较大(0.92-6.52);4岩体平均铀含量为19.55×10^-6,属富铀花岗岩体。由微量、主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及区域地质背景可知,咸口岩体为板内后造山构造环境下形成的富铀花岗岩体,咸口富铀岩体的发现为解决相山铀矿田的铀源问题以及在相山南部寻找花岗岩型铀矿床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口富铀岩体主量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花岗岩型铀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东桃源地区中新生代构造演化与铀成矿
6
作者 孙中瑞 李伟林 +2 位作者 彭渤洋 李海东 尹征平 《矿产勘查》 2019年第8期1899-1906,共8页
利用节理构造、擦痕滑动矢量反演法等构造应力场研究方法,结合区内地质特征及区域构造演化,系统分析了桃源地区构造应力作用的方向和期次,进行构造应力场期次的划分,推测区内由早至晚经历了近SN向挤压、近EW向挤压、近EW向拉张、NW-SE... 利用节理构造、擦痕滑动矢量反演法等构造应力场研究方法,结合区内地质特征及区域构造演化,系统分析了桃源地区构造应力作用的方向和期次,进行构造应力场期次的划分,推测区内由早至晚经历了近SN向挤压、近EW向挤压、近EW向拉张、NW-SE向的挤压、NW-SE向拉张等主要构造应力作用。初步探讨了区域构造应力场演化与铀成矿作用之间的关系,进而预测铀富集成矿的有利构造部位。认为区内的NEE、NWW向断裂为近EW向挤压应力产生的一组共轭断裂,具有相似的成矿潜力。前人探索较少的NWW向断裂,为下步找矿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源地区 构造演化 构造应力场 铀成矿 花岗岩型铀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