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省丹凤地区花岗伟晶岩型铀矿特征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16
1
作者 冯张生 张夏涛 +3 位作者 焦金荣 王兆泉 王强 王菊婵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3年第2期159-166,共8页
陕西省丹凤地区花岗伟晶岩型U矿呈脉状产于加里东期花岗岩株内外接触带的富U黑云母花岗伟晶岩脉中,矿石以中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为主,副矿物组合为磷灰石-锆石,铀矿物主要是晶质铀矿。矿石矿物为富团块状黑云母、棕红色更长石,富Si、... 陕西省丹凤地区花岗伟晶岩型U矿呈脉状产于加里东期花岗岩株内外接触带的富U黑云母花岗伟晶岩脉中,矿石以中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为主,副矿物组合为磷灰石-锆石,铀矿物主要是晶质铀矿。矿石矿物为富团块状黑云母、棕红色更长石,富Si、富K、铝过饱和,Eu亏损,轻稀土元素富集,富Mo、Zr、F元素特点。该类型铀矿是加里东期壳幔混源含U、含F、低氧逸度的岩浆-热液过渡性流体体系,在拉伸大陆动力学背景下随富U黑云母花岗伟晶岩成岩结晶分异形成。流体体系中U以F的铀酰络合物方式迁移,岩浆结晶分异成岩过程中U形成晶质铀矿物富集于黑云母花岗伟晶岩局部形成了铀矿(化)体,F形成团块状黑云母矿物。岩体东南部花岗岩株内外接触带300m是铀矿体分布范围及找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省丹凤地区 花岗伟晶岩型铀矿特征 找矿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秦岭光石沟伟晶岩型铀矿床相关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陈佑纬 胡瑞忠 +2 位作者 毕献武 董少花 冯张生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279-,共1页
北秦岭地区光石沟铀矿床是我国著名的伟晶岩型铀矿床,是丹凤地区铀矿找矿勘探的重点矿床。铀矿床主要发育在灰池子岩体南部的二长花岗岩和大毛沟碱性长石花岗岩与黑云母伟晶岩的外接触带上。前人对该矿床及相关花岗岩开展了许多研究,得... 北秦岭地区光石沟铀矿床是我国著名的伟晶岩型铀矿床,是丹凤地区铀矿找矿勘探的重点矿床。铀矿床主要发育在灰池子岩体南部的二长花岗岩和大毛沟碱性长石花岗岩与黑云母伟晶岩的外接触带上。前人对该矿床及相关花岗岩开展了许多研究,得到了许多重要的认识,但对于花岗岩的源区特征、形成时代及成岩背景等方面还存在的争议,特别是对大毛沟碱长花岗岩的相关认识还较为薄弱。本次研究选择矿床相关的灰池子南部二长花岗岩和大毛沟碱长花岗岩为研究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晶岩铀矿 花岗岩体 北秦岭 铀矿 石沟 碱长花岗 二长花岗 外接触带 形成时代 地球化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卢氏县灰池子岩体外围花岗伟晶型铀矿地质特征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张盼盼 陈化凯 +6 位作者 温国栋 张同林 莫鸿飞 司马献章 曲凯 阿丽莉 尹青青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25-1438,共14页
灰池子岩体外围发育大量的伟晶岩脉,是伟晶岩型铀矿的重要富集区,已在陕西境内发现2个大型伟晶岩型铀矿床。经过近几年的铀矿勘查,在河南省卢氏县灰池子岩体外围也发现了伟晶岩型铀矿体,证明该区存在巨大的铀矿找矿潜力。然而,由于该区... 灰池子岩体外围发育大量的伟晶岩脉,是伟晶岩型铀矿的重要富集区,已在陕西境内发现2个大型伟晶岩型铀矿床。经过近几年的铀矿勘查,在河南省卢氏县灰池子岩体外围也发现了伟晶岩型铀矿体,证明该区存在巨大的铀矿找矿潜力。然而,由于该区研究程度较低,不利于进一步的铀矿勘查。文章以灰池子岩体外围含铀伟晶岩为研究对象,在全面分析其宏观、微观及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指出研究区伟晶岩型铀矿以晶质铀矿和铀钍石的形式赋存于黑云母花岗伟晶岩中,并提出了伟晶岩型铀矿的宏观、微观及地球化学找矿标志。通过对研究区伟晶岩铀矿石与光石沟铀矿石的对比研究,发现两区铀矿石虽具有相似的矿物组成及结构构造等特征,但在常量及微量元素含量、副矿物种类、岩石分异度、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配分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推测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与两个地区所处的构造位置及岩浆活动强烈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灰池子岩体 伟晶岩铀矿 地质特征 卢氏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秦岭柳树湾花岗伟晶岩型铀矿床流体包裹体和氢-氧-硫同位素研究
4
作者 刘行 曾威 +4 位作者 叶丽娟 尹青青 王佳营 温国栋 张盼盼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2期13710-13717,共8页
河南省柳树湾花岗伟晶岩型铀矿床位于北秦岭东段,含矿伟晶岩受灰池子岩体与秦岭岩群的接触带控制。通过对研究区的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以及氢-氧-硫同位素的研究,探讨柳树湾花岗伟晶岩型铀矿床的成矿物质、流体来源。伟晶岩型铀矿成矿... 河南省柳树湾花岗伟晶岩型铀矿床位于北秦岭东段,含矿伟晶岩受灰池子岩体与秦岭岩群的接触带控制。通过对研究区的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以及氢-氧-硫同位素的研究,探讨柳树湾花岗伟晶岩型铀矿床的成矿物质、流体来源。伟晶岩型铀矿成矿流体温度为513.5~567.4℃,H同位素为-107.9‰~-89.6‰,O同位素为11‰~13.2‰,S同位素为3.5‰~5.8‰。结果表明:柳树湾花岗伟晶岩型铀矿床成矿流体主要为深部岩浆水,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深部岩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秦岭 柳树湾铀矿 流体包裹体 氢-氧-硫同位素 花岗伟晶岩铀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丹地区光石沟-陈家庄伟晶岩型铀矿区矿床类型及特征差异 被引量:4
5
作者 冯张生 程德进 +2 位作者 陈金录 王兆泉 张夏涛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2期126-131,183,共7页
商丹地区光石沟—陈家庄伟晶岩型铀矿区位于我国秦祁昆成矿域祁连—秦岭成矿省北秦岭成矿带内,是我国目前伟晶岩型铀矿地质工作程度较高、成果最显著的地区。在2010—2012年全国铀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将该区铀矿床划分为岩浆岩型伟晶岩类... 商丹地区光石沟—陈家庄伟晶岩型铀矿区位于我国秦祁昆成矿域祁连—秦岭成矿省北秦岭成矿带内,是我国目前伟晶岩型铀矿地质工作程度较高、成果最显著的地区。在2010—2012年全国铀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将该区铀矿床划分为岩浆岩型伟晶岩类铀矿床的基础上,依据矿床产出的地质特征将该区的铀矿床进一步划分为岩浆岩型伟晶岩类岩体内接触带型铀矿床、岩体外接触带型铀矿床两类矿床类型,其中岩浆岩型伟晶岩类岩体外接触带型铀矿床以陕西省商南县光石沟铀矿床为代表,最显著特征是矿化脉岩及矿体分布于岩体外接触带地层中,矿化脉岩及矿体规模大、连续性较好。岩浆岩型伟晶岩类岩体内接触带型铀矿床以陕西省丹凤县陈家庄铀矿床为代表,最显著特征是矿化脉岩及矿体分布于岩体内接触带,矿化脉岩及矿体规模小、连续性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丹地区 花岗伟晶岩铀矿 矿床类 矿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秦岭光石沟铀矿区花岗岩、伟晶岩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成因意义 被引量:30
6
作者 袁峰 刘家军 +9 位作者 吕古贤 沙亚洲 张帅 翟德高 王功文 张宏远 刘刚 杨尚松 王菊婵 仁王瑞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5-45,共21页
光石沟铀矿床是中国重要的伟晶岩型铀矿,铀矿体产在黑云母花岗伟晶岩和黑云斜长片麻岩的接触带上。本文对矿区出露的花岗岩、花岗伟晶岩开展了详细的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以约束花岗质岩石的成因和形成环境。LA-ICP-MS锆石U-Pb测年... 光石沟铀矿床是中国重要的伟晶岩型铀矿,铀矿体产在黑云母花岗伟晶岩和黑云斜长片麻岩的接触带上。本文对矿区出露的花岗岩、花岗伟晶岩开展了详细的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以约束花岗质岩石的成因和形成环境。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了黑云母花岗闪长岩、黑云母正长花岗岩、产铀黑云母花岗伟晶岩、非矿黑云母花岗伟晶岩的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440.3±2.6)Ma、(420.4±2.7)Ma、(415.1±2.6)Ma和(413.6±2.4)Ma。地球化学数据显示,从矿区花岗岩到花岗伟晶岩分异程度逐渐升高,富集LILE(Rb、Ba、Sr),亏损HFSE(Nb、Ta、Ti),并且具有I型花岗岩的特征。花岗伟晶岩为具有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TE1,3=1.06~1.14)的NYF型(Nb>Ta、Y、F)伟晶岩,指示了熔体与出溶的富挥发分流体间强烈的相互作用。黑云母花岗闪长岩、黑云母正长花岗岩、黑云母花岗伟晶岩的锆饱和温度TZr分别为730~765℃、700~723℃和518~640℃。花岗质岩浆在深成中等还原(ΔO_x=-0.54^-0.25)的环境上升侵位,源区为石榴石和斜长石稳定区。黑云母花岗闪长岩的岩石成因与混入幔源物质的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有关。伴随汇聚挤压作用的减弱,同源母岩浆的缓慢分离结晶形成了黑云母正长花岗岩-花岗伟晶岩组合。产铀黑云母花岗伟晶岩中较高含量的FeO^T、MgO、TiO_2、MnO、LILE(Rb、Ba、K)和较低的HFSE(Nb、Ta)是伟晶岩浆和黑云斜长片麻岩发生化学交换的结果。伟晶岩浆的同化分离结晶(AFC)导致了U在接触带的饱和,在中等还原的环境下富集成矿。光石沟花岗岩和花岗伟晶岩形成于北秦岭同造山-造山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特征 岩石成因 伟晶岩铀矿 陕西光石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家庄铀矿床矿化类型厘定及其找矿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鲁宝龙 杨福新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39-40,共2页
陈家庄铀矿床位于秦岭古海洋板块与中朝―华北古陆板块俯冲碰撞带的接触复合部位(孙圭等,1988),赋存于上地壳重熔型黄龙庙花岗岩体外接触带的东南缘。在20世纪80年代,矿床的铀矿化确定为伟晶状花岗岩型或为花岗伟晶岩型2种不同类型。而... 陈家庄铀矿床位于秦岭古海洋板块与中朝―华北古陆板块俯冲碰撞带的接触复合部位(孙圭等,1988),赋存于上地壳重熔型黄龙庙花岗岩体外接触带的东南缘。在20世纪80年代,矿床的铀矿化确定为伟晶状花岗岩型或为花岗伟晶岩型2种不同类型。而矿化类型的不同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 铀矿化类 陈家庄 花岗伟晶岩 上地壳 伟晶岩 花岗岩体 板块俯冲碰撞 秦岭古海洋 花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小花岔铀矿床岩浆演化及其对铀成矿作用的制约 被引量:16
8
作者 刘刚 刘家军 +4 位作者 袁峰 张帅 沙亚洲 张宏远 王功文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90-1005,共16页
陕西小花岔铀矿床位于北秦岭造山带的东北部,矿体产于黑云母花岗伟晶岩和黑云斜长片麻岩的接触带同化混染区。为了厘定研究区花岗质岩浆演化与铀矿化作用的关系,对矿区内出露的花岗岩、花岗伟晶岩开展了详细的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 陕西小花岔铀矿床位于北秦岭造山带的东北部,矿体产于黑云母花岗伟晶岩和黑云斜长片麻岩的接触带同化混染区。为了厘定研究区花岗质岩浆演化与铀矿化作用的关系,对矿区内出露的花岗岩、花岗伟晶岩开展了详细的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灰池子花岗岩体的形成年龄为(444±4.0)Ma;高山沟花岗岩株的形成年龄为(422±0.82)Ma;产铀黑云母花岗伟晶岩的形成年龄为(417±2.6)Ma;非含矿黑云母花岗伟晶岩的形成年龄为(413±1.8)Ma。地球化学数据表明:矿区花岗质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含矿黑云母花岗伟晶岩由于同化混染作用及与围岩的元素交换等原因,其基性组分Fe、Mg和挥发分F-含量较高,同一条黑云母花岗伟晶岩脉元素组成的差异是由于伟晶岩浆的同化分离结晶所致,在伟晶岩-黑云斜长片麻岩的接触带发生化学组分的元素交换,使得伟晶岩浆中U-F络合物发生分解,并且在良好的成矿条件下(围岩的铀含量较高、较好的构造环境)使得铀饱和沉淀形成铀矿物,如晶质铀矿等。小花岔铀矿床的形成主要受到了伟晶岩浆、围岩成分、岩浆热液中挥发分共同的作用,最终导致了铀矿床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特征 伟晶岩铀矿 同化混染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茶卡北山地区印支期高分异花岗岩的发现及找矿意义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秉璋 潘彤 +5 位作者 王强 李五福 祁生胜 郑英 金婷婷 刘金恒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402-2428,共27页
青藏高原东北缘茶卡北山地区发现了伟晶岩型Li-Be矿床,然而该地区尚未发现与成矿相关的花岗岩类侵入体,这也制约了成矿规律研究与成矿预测的开展。本文报道了茶卡北山地区新识别的阿斯合塔花岗岩的锆石、独居石U-Pb年龄、全岩地球化学... 青藏高原东北缘茶卡北山地区发现了伟晶岩型Li-Be矿床,然而该地区尚未发现与成矿相关的花岗岩类侵入体,这也制约了成矿规律研究与成矿预测的开展。本文报道了茶卡北山地区新识别的阿斯合塔花岗岩的锆石、独居石U-Pb年龄、全岩地球化学、锆石Hf同位素、全岩Nd同位素资料。阿斯合塔岩体由黑云母花岗闪长岩、黑云母花岗岩和含石榴子石花岗岩组成;含石榴子石花岗岩锆石^(206)Pb/^(238)U年龄分散分布,主要介于248~232Ma,独居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43.0±1.1Ma和246.3±1.0Ma。岩石具高SiO_(2)(76.56%~77.70%)和K_(2)O+Na_(2)O(7.81%~8.50%),低Fe_(2)O_(3)T(0.50%~0.73%)和MgO(0.003%~0.072%)的特征,分异指数(DI)为94~96,铝饱和指数(A/CNK)为0.98~1.09,为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富集K、Rb、Th、U和Pb,强烈亏损Ba、Sr、P、Eu和Ti,高Rb/Sr比值(12~93)、低Zr/Hf比值(11~18)和K/Rb比值(61~93),全岩εNd(t)为-5.53~-5.26,锆石εHf(t)为-5.1~0.2。阿斯合塔岩体主体为高分异Ⅰ型花岗岩,岩浆源于元古代陆壳物质组成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并有少量幔源镁铁质岩浆混合或新生地壳的加入。综合分析表明,阿斯合塔岩体高分异花岗岩具有形成以Be为主稀有金属矿的可能,该地区Li-Be矿化呈现多期次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支期花岗伟晶岩 阿斯合塔岩体 Ⅰ-花岗 稀有金属 Li-Be矿化 锆石、独居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地球化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东北仁里矿区西侧X荧光异常特征及找矿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金益帆 刘晓辉 +5 位作者 张庆贤 文春华 曹创华 刘钧 张利军 张立平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55-964,共10页
湖南湘东北幕阜山地区新发现了仁里超大型钽铌矿床,为寻找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研究表明湘东北地区是铌—钽—锂—铍稀有金属矿重要的成矿区域,项目在仁里矿区西侧找矿勘查区开展了遥感—地球物理—化探—X荧光—... 湖南湘东北幕阜山地区新发现了仁里超大型钽铌矿床,为寻找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研究表明湘东北地区是铌—钽—锂—铍稀有金属矿重要的成矿区域,项目在仁里矿区西侧找矿勘查区开展了遥感—地球物理—化探—X荧光—地气分析综合探测研究工作,以建立南方高植被覆盖区伟晶岩型稀有金属找矿高效、快速勘查技术方法体系。本次研究利用X荧光勘查技术,对工作区布设的3条共长3000 m的测线,共153个测点的土壤样品进行了分析,每个测点获得了Nb、Ta、Rb等重要成矿元素的含量。通过矿致X荧光异常特征的分析,确定了工作区内异常的性质,与已获得的勘查成果比较,符合程度较好,并且在一条测线上推测可能存在未探明的含铌钽矿伟晶岩脉,为后续的勘探工作提供线索。同时也表明了X荧光勘查方法具有良好的找矿效果,可以为找矿提供参考和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X荧光测量 花岗伟晶岩铌钽矿 异常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