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花园幽径现象认知解读的程序化特性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杜家利 于屏方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5-9,38,共6页
花园幽径现象源自于认知语义短路,是语义流中途折返且另路通过的特殊语义排歧现象。花园幽径现象对先期理解产生行进式错位,是原有认知模式的否定之否定。基于程序设计的顺序、选择和循环结构可用于对花园幽径句进行算法剖析。以上下文... 花园幽径现象源自于认知语义短路,是语义流中途折返且另路通过的特殊语义排歧现象。花园幽径现象对先期理解产生行进式错位,是原有认知模式的否定之否定。基于程序设计的顺序、选择和循环结构可用于对花园幽径句进行算法剖析。以上下文无关语法(CFG)为主展开的句法解读,使花园幽径现象程序性在诸多特性中得到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园幽径现象 算法 程序性 语义短路 行进式错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园幽径现象理解折返性的数据结构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杜家利 于屏方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8-37,共10页
该文讨论了花园幽径现象(GPP)的数据结构。GPP数据结构呈现理解折返的认知树形结构,不同于语法前状态的词集合结构、句子理解的语法线性结构和语义匹配多对多的歧义图状结构。GPP结构的显著性特征如下:(1)GPP理解初期,数据结构呈线性特... 该文讨论了花园幽径现象(GPP)的数据结构。GPP数据结构呈现理解折返的认知树形结构,不同于语法前状态的词集合结构、句子理解的语法线性结构和语义匹配多对多的歧义图状结构。GPP结构的显著性特征如下:(1)GPP理解初期,数据结构呈线性特征;(2)GPP理解中期,语义触发点迫使原解码模式被推翻,数据结构表现为词集合结构;(3)GPP理解末期,行进式错位导致回溯形成,解码结构最终呈现树形结构;(4)GPP动态解码融合了除歧义图状结构之外的两种结构特征,语义触发语的激活产生额外认知负担。GPP树形结构与歧义图状结构的不同从数据结构角度证实了两种语法现象的迥异,从而为计算语言学解读GPP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园幽径现象 数据结构 认知 折返性 语义触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