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上海老港纳滤浓缩液再生制备除臭剂工艺研究
被引量:1
- 1
-
-
作者
林小淇
申哲民
-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出处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3-121,共9页
-
基金
环境保护部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专项(2017ZX07202005-005)
上海交通大学医工交叉研究基金重点项目(YG2017ZD15)。
-
文摘
为探究垃圾渗滤液浓缩液资源化利用的新途径,该文以上海老港综合填埋场内产生的纳滤浓缩液为研究对象,采用芬顿氧化-絮凝沉淀相结合的方式对其进行降解预处理,后采用电解处理将浓缩液中的氯离子转化为氯酸根离子。分别使用响应面法和单因素法确定了芬顿氧化反应和絮凝反应的一系列理想反应条件,并对芬顿氧化反应中各因素之间的关联作用进行研究并拟合了回归公式。预处理出水的COD和TOC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5.3%和96.1%。在电解反应中最佳条件为pH=7.0,板间距离=1.0 cm,电流密度=18 A/dm2,电解时间=150 min,可制得最大浓度为(5.1±0.3)g/L的氯酸钠除臭剂。渗滤液出水的各项水质指标符合相关排放标准。在避免了人体健康隐患下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实地实验以评估生产除臭剂的功效,当地的空气报警概率和H2S浓度在使用该除臭剂后显著下降。该工艺在有效去除纳滤浓缩液污染物实现污水净化的同时可制备高氯除臭剂,实现了资源化再利用的目的。
-
关键词
纳滤浓缩液
响应面法
芬顿絮凝
电解
-
Keywords
NF concentrated leachate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Fenton-flocculation
electrolysis
-
分类号
X703.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
题名不同组合工艺处理浓缩液效果对比实验研究
- 2
-
-
作者
乔如林
张庆芳
贾小宁
孔秀琴
-
机构
蓝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兰州理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
-
出处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5年第7期52-54,共3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268034)
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44FKCA085)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B类资助项目(02-0097)
-
文摘
以COD去除率为考核指标,研究了组合工艺絮凝沉淀-芬顿法、絮凝沉淀-活性炭-双氧水法、芬顿氧化-生化法(第一次、第二次)、次氯酸法、高锰酸钾法对浓缩液的处理效果,并研究了稀释倍数对COD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絮凝沉淀-芬顿法工艺COD去除率为30.9%,絮凝沉淀-活性炭-双氧水法工艺COD去除率为23.5%,芬顿氧化-生化法(第一次)工艺COD去除率为46.1%,芬顿氧化-生化法(第二次)工艺COD去除率为38.8%,次氯酸法工艺COD去除率为50.3%,高锰酸钾法工艺COD去除率为2.5%;稀释倍数对COD测定结果影响较大,最佳稀释倍数为10倍以内。
-
关键词
絮凝沉淀-芬顿法
絮凝沉淀-活性炭-双氧水法
芬顿氧化-生化法
次氯酸法
高锰酸钾法
浓缩液
-
Keywords
flocculating settling-Fenton method
flocculating settling-activated carbon-hydrogen peroxide method
Fenton-biochemical method
hypochlorous acid method
potassium permanganate method
concentrated leachate
-
分类号
X703.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