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芦荟大黄素纳米脂质体介导的光动力对胃癌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8
1
作者 段勤勤 高青 +1 位作者 李开庭 白定群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5-309,共5页
目的:探讨芦荟大黄素纳米脂质体介导的光动力作用对胃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胃癌细胞SGC-7901,芦荟大黄素纳米脂质体(16μg/ml)作用胃癌细胞(1、2、4、6、8 h)后,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芦荟大黄素纳米脂质体在胃... 目的:探讨芦荟大黄素纳米脂质体介导的光动力作用对胃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胃癌细胞SGC-7901,芦荟大黄素纳米脂质体(16μg/ml)作用胃癌细胞(1、2、4、6、8 h)后,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芦荟大黄素纳米脂质体在胃癌细胞中的摄取情况;不同浓度芦荟大黄素纳米脂质体(0、2、4、8、16、32μg/ml)作用胃癌细胞4 h后,不同能量紫外光处理(紫外光波长为430 nm,连续输出方式,功率密度40 mW/cm2)胃癌细胞,光能量密度分别为:0.0、0.8、1.6、3.2、6.4、12.8、25.6 J/cm2,采用MTT法检测胃癌细胞增殖率的变化;芦荟大黄素纳米脂质体(16μg/ml)作用胃癌细胞4 h后,能量密度为(6.4J/cm2)紫外光处理(紫外光波长为430 nm,连续输出方式,功率密度40 mW/cm2)胃癌细胞,采用Hoechst33342细胞核染色观察凋亡细胞形态学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胃癌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芦荟大黄素纳米脂质体在胃癌细胞中的吸收时间在4 h达到高峰;不同浓度芦荟大黄素纳米脂质体作用胃癌细胞4 h后,浓度低于8μg/ml时对胃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5,P=0.074);单纯光照组与单纯芦荟大黄素纳米脂质体组对胃癌细胞抑制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5);芦荟大黄素纳米脂质体(16μg/ml)介导的光动力(6.4 J/cm2)作用胃癌细胞12 h后,胃癌细胞凋亡率芦荟大黄素纳米脂质体PDT组高于空白对照组、纳米脂质体组;Hoechst33342细胞核荧光染色可以观察到细胞核固缩、碎裂,可见凋亡小体。结论:芦荟大黄素纳米脂质体介导的光动力作用能有效的诱导胃癌细胞凋亡,芦荟大黄素纳米脂质体介导的光动力可能成为治疗胃癌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荟大黄素纳米脂质体 光动力 胃癌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荟大黄素纳米脂质体介导的光动力疗法对人舌鳞状细胞癌细胞Tca-8113治疗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邵明敬 王赫 +3 位作者 董丽 张红超 刘旭 孟培松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48-951,共4页
目的:探究芦荟大黄素纳米脂质体(aloe emodin nano-liposome,AE-L)介导的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对人舌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细胞Tca-8113的治疗效果。方法:逆相蒸发法制备AE-L;不同浓度AE-L(2.5、5.0、7.5、10.0、12.5μ... 目的:探究芦荟大黄素纳米脂质体(aloe emodin nano-liposome,AE-L)介导的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对人舌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细胞Tca-8113的治疗效果。方法:逆相蒸发法制备AE-L;不同浓度AE-L(2.5、5.0、7.5、10.0、12.5μg/mL)作用Tca-8113细胞4h后,不同光照时间处理(0、10、20、40、80、160s;激发波长为405nm,功率密度为80 mW/cm2)Tca-8113,采用噻唑蓝(methyl thiazol tetrazolium,MTT)检测细胞存活率;AE-L(7.5μg/mL)作用细胞4h后,光照时间为80s(激发波长为405nm,功率密度为80mW/cm2)处理细胞,荧光显微镜定性分析PDT后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结果:AE-L浓度≤7.5μg/mL时细胞毒性较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T组随着光照时间延长细胞存活率逐渐降低,光照时间80s时细胞存活率为76.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荧光染色结果显示,PDT治疗后细胞内ROS含量显著增加。结论:7.5μg/mL AE-L介导的PDT治疗对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具有显著的杀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荟大黄素 脂质体 人舌鳞状细胞癌 光动力疗法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包埋姜黄素和还原型谷胱甘肽的纳米脂质体的制备、修饰与表征 被引量:3
3
作者 于少轩 逄格雨 +5 位作者 张子豪 李世阳 徐硕 肖海芳 朱兰兰 宋元达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2-40,共9页
以大豆卵磷脂为壁材,制备共包埋姜黄素(curcumin,CUR)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的纳米脂质体,通过静电自组装将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修饰到纳米脂质体表面,采用激光粒度仪、透射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等设备对脂质体的包埋率... 以大豆卵磷脂为壁材,制备共包埋姜黄素(curcumin,CUR)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的纳米脂质体,通过静电自组装将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修饰到纳米脂质体表面,采用激光粒度仪、透射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等设备对脂质体的包埋率、体外释放、微观形貌、稳定性等进行表征,测定纳米脂质体同时递送CUR和GSH的能力。结果表明,CUR的包埋率为100%,与GSH共包埋及多糖修饰均没有影响CUR的包埋率;而与CUR共包埋时,GSH的包埋率从7.90%增加到27.03%,经多糖修饰后,进一步增加到41.22%。共包埋纳米脂质体对CUR的释放没有显著影响,但使GSH的释放率由51.2%减小至23.6%;经多糖修饰后,单包埋和共包埋纳米脂质体对CUR和/或GSH的缓释作用都增强。另外,共包埋使脂质体的平均粒径从(95.02±1.93)nm增加到(132.47±18.14)nm,Zeta电位从(-22.47±1.96)mV增加到(-14.70±0.46)mV;经壳聚糖和海藻酸钠双层修饰后,共包埋脂质体的平均粒径进一步增加到(161.97±5.58)nm,而Zeta电位减小到(-40.87±1.79)mV,并且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本研究可为生物活性物质共包埋的新型功能食品或药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素 还原型谷胱甘肽 共包埋 纳米脂质体 壳聚糖 海藻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修饰型叶黄素纳米脂质体结肠消化过程稳定性及对粪便菌群调节作用
4
作者 王晓芹 闫红旭 +3 位作者 徐亚元 李大婧 包怡红 戴竹青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376-383,共8页
目的:在构建叶黄素脂质体(Lutein nanostructured lipid carriers,LNLs)的基础上,利用壳聚糖(chitosan,CS)、壳聚糖-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共价(Chitosan 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covalent,C-CSEGCG)/非共价复合物(Chitosan epigal... 目的:在构建叶黄素脂质体(Lutein nanostructured lipid carriers,LNLs)的基础上,利用壳聚糖(chitosan,CS)、壳聚糖-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共价(Chitosan 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covalent,C-CSEGCG)/非共价复合物(Chitosan 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ester non covalent,Non-C-CS-EGCG),结合高压微射流技术,制备不同修饰类型的叶黄素纳米脂质体。方法:通过建立模拟结肠消化模型,探明三种不同修饰类型叶黄素纳米脂质体在结肠消化过程中的稳定性以及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经24 h模拟体外结肠发酵后,CS-LNLs中叶黄素含量较其他处理组显著(P<0.05)降低;除叶黄素(Lutein,LUT)以及CS-LNLs外,其他处理组发酵后发酵液中总糖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C-CS-EGCG-LNLs和Non-C-CS-EGCG-LNLs中总多酚含量变化呈现相反趋势;经24 h发酵后,除LUT组外,各处理组中乙酸和丙酸的产生量均显著增加(P<0.05),C-CS-EGCG-LNLs组乙酸浓度达到17.18±0.60 mmol/L;乳酸浓度达到2.87±0.05 mmol/L,显著(P<0.05)高于空白组(Blank Control Group,BLK)7.55倍;三种不同修饰类型叶黄素纳米脂质体对肠道菌群结构均产生显著影响,其中,CS-LNLs、C-CS-EGCG-LNLs和Non-C-CS-EGCG-LNLs中拟杆菌属、小杆菌属以及粪杆菌属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而C-CS-EGCG-LNLs中富集了较多的韦永氏球菌属(Veillonella)。结论:在结肠消化阶段,与其他修饰组纳米脂质体相比,C-CS-EGCG-LNLs具有显著的肠道微生物结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素 纳米脂质体 共价修饰 结肠消化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黄素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工艺优化及其氧化稳定性 被引量:21
5
作者 焦岩 李大婧 +1 位作者 刘春泉 肖亚冬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259-265,共7页
以叶黄素晶体为原料,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叶黄素纳米脂质体。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试验,优化叶黄素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工艺,得到了叶黄素纳米脂质体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叶黄素用量0.51 mg/m L、卵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4∶1)用量5... 以叶黄素晶体为原料,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叶黄素纳米脂质体。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试验,优化叶黄素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工艺,得到了叶黄素纳米脂质体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叶黄素用量0.51 mg/m L、卵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4∶1)用量5.0%、pH 7.4、温度62.9℃。此条件下叶黄素纳米脂质体包封率为(91.20±0.56)%,平均粒径为(226.8±10.62)nm;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显示,所制备的叶黄素纳米脂质体呈球形纳米结构,叶黄素在纳米脂质体内部均匀分布;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1-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研究结果表明,叶黄素及其纳米脂质体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与其质量浓度呈正相关,叶黄素纳米脂质体可有效提高叶黄素的热稳定性和抗氧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素 纳米脂质体 制备 响应面 氧化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黄素纳米脂质体的多聚赖氨酸修饰及其体外释放性能 被引量:5
6
作者 焦岩 高嘉宁 +3 位作者 常影 佟佳路 韩赫 景文娟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2-67,共6页
采用亲水性阳离子多肽多聚赖氨酸(ε-poly-L-lysine,ε-PLL)通过静电吸附作用修饰叶黄素纳米脂质体(LUT-NLP),构建新型ε-PLL修饰纳米脂质体载运体系,提高对脂溶性叶黄素的包封和释放性能。采用反向溶剂法制备LUT-NLP,通过单因素试验和... 采用亲水性阳离子多肽多聚赖氨酸(ε-poly-L-lysine,ε-PLL)通过静电吸附作用修饰叶黄素纳米脂质体(LUT-NLP),构建新型ε-PLL修饰纳米脂质体载运体系,提高对脂溶性叶黄素的包封和释放性能。采用反向溶剂法制备LUT-NLP,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ε-PLL修饰LUT-NLP的工艺条件,并考察修饰前后LUT-NLP的结构特征和体外释放性能。结果表明:在ε-PLL用量0.08%、pH 6.0、修饰时间2.0 h时,叶黄素的包封率可达95.36%;动态光散射分析表明修饰后的脂质体平均粒径为(299.4±8.4) nm,多分散指数(PDI)降低(<0.3),膜电位升高;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由于静电吸附作用,ε-PLL与脂质体表面结合形成保护包覆结构;体外释放性能评价结果显示,经ε-PLL修饰的LUT-NLP在胃肠液环境中对叶黄素的释放率显著升高。ε-PLL修饰可改善脂质体结构,增强对脂溶性叶黄素的包封效果和胃肠消化释放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聚赖氨酸 修饰 黄素 纳米脂质体 释放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龙果茎植物甾醇对姜黄素纳米脂质体稳定性以及释放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黎雨浩 李照莹 +5 位作者 周伟 付调坤 邹立强 彭盛峰 成策 刘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68-76,共9页
研究火龙果茎植物甾醇(pitaya stem phytosterol,PSP)对姜黄素纳米脂质体(curcumin-nanoliposomes,NLs-Cur)的稳定性、膜性质以及体外释放特性的影响。通过粒径、多分散系数(polydispersity index,PDI)、Zeta电位和不稳定指数评价加入PS... 研究火龙果茎植物甾醇(pitaya stem phytosterol,PSP)对姜黄素纳米脂质体(curcumin-nanoliposomes,NLs-Cur)的稳定性、膜性质以及体外释放特性的影响。通过粒径、多分散系数(polydispersity index,PDI)、Zeta电位和不稳定指数评价加入PSP的NLs-Cur在不同环境中的稳定性。随着PSP含量的增加,植物甾醇姜黄素纳米脂质体(curcumin-phytosterol nanoliposomes,PNLs-Cur)的平均粒径以及PDI显著增大。稳定性实验表明,PNLs-Cur相比NLs-Cur在同等的pH值、离子条件下稳定性更强,且在80℃条件下放置1 h,PNLs-Cur较NLs-Cur的姜黄素保留率更高,PNLs-Cur和NLs-Cur的姜黄素保留率分别为61.25%和57.48%。体外释放结果表明,72 h内,PNLs-Cur与NLs-Cur的累计释放率分别为50.08%和63.64%,PSP的存在使得姜黄素在纳米脂质体中释放更加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素 火龙果茎 植物甾醇 纳米脂质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纳米脂质体对糖尿病心肌病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4
8
作者 毛倩 田伟强 丁蔚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316-1320,共5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纳米脂质体对糖尿病心肌病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姜黄素纳米脂质体并进行质量考察。随机将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空白纳米脂质体组及姜黄素纳米脂质体组,每组15只。除正常对照组外... 目的探讨姜黄素纳米脂质体对糖尿病心肌病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姜黄素纳米脂质体并进行质量考察。随机将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空白纳米脂质体组及姜黄素纳米脂质体组,每组15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70 mg·kg^(-1))建立糖尿病模型。模型稳定2周后,姜黄素纳米脂质体组尾静脉注射姜黄素纳米脂质体5 mg·kg^(-1);空白纳米脂质体组尾静脉注射等剂量空白纳米脂质体;模型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尾静脉注射等剂量0.9%氯化钠溶液。12周后超声心动图在体评价大鼠心功能,Masson胶原染色及TUNEL凋亡染色测定大鼠心肌细胞胶原容积分数(CVF)及凋亡指数。结果所制备的姜黄素纳米脂质体形态圆整,分散性好,包封率(88.37±1.21)%,稳定性好。超声心功能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与空白纳米脂质体组大鼠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IDd)、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显著下降(P<0.05),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及空白纳米脂质体组比较,姜黄素纳米脂质体组大鼠干预12周后心肌LVIDd、LVFS显著升高(P<0.05),LVPW显著下降(P<0.05)。MASSON胶原染色及TUNEL凋亡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大鼠比较,模型对照组及空白纳米脂质体组大鼠心肌细胞CVF及凋亡指数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姜黄素纳米脂质体组大鼠心肌CVF及凋亡指数显著下降(P<0.05)。结论姜黄素纳米脂质体能够降低糖尿病模型大鼠心肌细胞纤维化及凋亡指数,改善糖尿病大鼠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素纳米脂质体 细胞凋亡 糖尿病心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状纳米金修饰碳纤维超微电极检测芦荟大黄素 被引量:3
9
作者 杨莉莉 王婷婷 +1 位作者 鲍昌昊 程寒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01-405,共5页
该文建立了芦荟大黄素(AE)的电化学检测方法。通过柠檬酸三钠还原氯金酸制备线状纳米金,采用一步恒电位沉积方法将线状纳米金沉积在碳纤维超微电极(CFME)表面,考察了电极修饰前后对AE的电催化性能,得到最佳修饰时间为12 min。结果表明,... 该文建立了芦荟大黄素(AE)的电化学检测方法。通过柠檬酸三钠还原氯金酸制备线状纳米金,采用一步恒电位沉积方法将线状纳米金沉积在碳纤维超微电极(CFME)表面,考察了电极修饰前后对AE的电催化性能,得到最佳修饰时间为12 min。结果表明,线状纳米金修饰碳纤维电极(LGN/CFME)的氧化峰电流与AE浓度在2.0×10-6~1.0×10-4 mol/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Ip(nA)=0.318 1C(μmol/L)+25.01,r2=0.965 3,检出限(S/N=3)为6.19×10-7 mol/L,说明此方法可用于芦荟汁中AE的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状纳米 碳纤维超微电极 电催化性能 芦荟大黄素(A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荟大黄素在石墨烯/聚多巴胺/金复合纳米材料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检测 被引量:3
10
作者 阳敬 兰慧 +3 位作者 吴其国 蓝伦礼 庄晨曦 赵佳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5-100,共6页
制备了石墨烯/聚多巴胺/金(GNs/PDA/Au)复合纳米材料,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X射线衍射及扫描电镜对合成的材料进行表征,并将该材料用于构建电化学传感器对芦荟大黄素进行检测。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差分脉冲伏安法(DPV)对影响芦荟大... 制备了石墨烯/聚多巴胺/金(GNs/PDA/Au)复合纳米材料,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X射线衍射及扫描电镜对合成的材料进行表征,并将该材料用于构建电化学传感器对芦荟大黄素进行检测。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差分脉冲伏安法(DPV)对影响芦荟大黄素检测的pH和富集时间进行优化,最佳条件为pH=5.72,富集时间280 s。在最佳实验条件下,GNs/PDA/Au修饰电极对芦荟大黄素检测的峰电流与芦荟大黄素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16.03~125.8μmol/L,检测限为4.82μmol/L。可用于中药材中芦荟大黄素的定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聚多巴胺 纳米粒子 芦荟大黄素 电化学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药动学 被引量:12
11
作者 万坤 孙立力 +2 位作者 胡雪原 杨梅 张景勍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503-2507,共5页
目的建立测定大鼠血浆中姜黄素的HPLC法,并研究姜黄素纳米脂质体大鼠灌胃给药后的药动学行为。方法 12只SD大鼠随机分成2组,单剂量灌胃给予纳米脂质体及游离姜黄素后,采用HPLC法测定血浆中药物浓度,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建立了姜黄... 目的建立测定大鼠血浆中姜黄素的HPLC法,并研究姜黄素纳米脂质体大鼠灌胃给药后的药动学行为。方法 12只SD大鼠随机分成2组,单剂量灌胃给予纳米脂质体及游离姜黄素后,采用HPLC法测定血浆中药物浓度,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建立了姜黄素在大鼠血浆中的测定方法。结果表明纳米脂质体在大鼠体内吸收迅速,清除率降低,其AUC(0-t)为(930.08±18.95)μg·h/L,t1/2为(10.71±3.30)h,Cmax为(117.57±4.61)μg/L,相对于游离药物,纳米脂质体的生物利用度提高了约800%。结论纳米脂质体是姜黄素较好的递送系统,HPLC法可用于大鼠血浆姜黄素测定及药代动力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素 纳米脂质体 药代动力学 大鼠血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NPs对RAW264.7-4T1共培养体系中乳腺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12
作者 张曦文 田文霞 +3 位作者 王晓飞 唐浩 党微旗 陈婷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36-539,共4页
目的:探索联氨基姜黄素纳米脂质体(hydrazinocurcumin-loaded nanopaticles,HC-NPs)通过抑制STAT3(signal trannsduction and activators oftranscription-3)活化,对RAW264.7-4T1共培养体系中4T1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以乳腺癌细... 目的:探索联氨基姜黄素纳米脂质体(hydrazinocurcumin-loaded nanopaticles,HC-NPs)通过抑制STAT3(signal trannsduction and activators oftranscription-3)活化,对RAW264.7-4T1共培养体系中4T1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以乳腺癌细胞—巨噬细胞共培养体系中的乳腺癌细胞4T1为研究对象,分PBS对照组和10%NPs对照组、10%HC-NPs处理组采用检测细胞形态学变化,台盼蓝染色计数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变化,Western blot检测STAT3、p-STAT3、c-MYC、Bcl-2及Bax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刘氏染色发现经10%HC-NPs处理后,4T1细胞形态变圆,台盼蓝染色计数显示细胞存活率减低,且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HC-NPs处理组细胞凋亡率为(24.21±2.37)%,细胞周期结果显示HC-NPs组处理的细胞主要阻滞在G_2/M期为(63.70±2.53)%,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Western blot检测显示,HC-NPs组4T1细胞的p-STAT3、c-MYC表达明显减少,Bcl-2/Bax比值下降,而总STAT3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HC-NP_s能通过抑制STAT3活化(p-STAF3),影响细胞增殖、凋亡相关基因,抑制共培养体系中乳腺癌细胞4T1的增殖,促进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氨基姜黄素纳米脂质体 STAT3 共培养 乳腺癌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E的分布及其在ZnO NPs作用下的颜色与光谱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兰兰 徐长山 +3 位作者 陈泽林 邵海玲 张海娇 乔金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83-889,共7页
氧化锌纳米粒子(ZnO NPs)是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多功能无机材料,主要应用于化妆品、涂料、抗菌等领域。ZnO纳米粒子的大量使用增加了与生物接触的机会,可能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芦荟是百合科常绿多肉质草本植物,具有重要的观赏... 氧化锌纳米粒子(ZnO NPs)是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多功能无机材料,主要应用于化妆品、涂料、抗菌等领域。ZnO纳米粒子的大量使用增加了与生物接触的机会,可能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芦荟是百合科常绿多肉质草本植物,具有重要的观赏和药用价值。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AE)是芦荟中重要的色素分子,也是芦荟作为药用植物的重要有效成分。因此,以芦荟为实验对象,利用荧光显微镜通过纵向切片的方法观察了AE在叶片中的分布,较横向切片法更为全面、清晰地揭示了AE在叶片中的分布情况。通过荧光光谱结合颜色变化研究了ZnO纳米粒子与AE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黑暗条件下,ZnO纳米粒子处理后溶液颜色由淡黄色逐渐变成橙色;紫外光照射使得AE溶液颜色变化加快,在相同的作用时间内,溶液颜色变得更深,由淡黄色逐渐变成橙红色。光谱研究发现,AE的荧光光谱有四个发光峰,分别是500,540,580与630nm,与对照组相比,ZnO纳米粒子引起芦荟大黄素540和580nm两个荧光峰的相对强度发生变化,随着ZnO纳米粒子作用时间的增加,I540/I580比值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 纳米粒子 芦荟 芦荟大黄素 荧光光谱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