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8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芦沟桥事变与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实现
被引量:
3
1
作者
杜绍敏
李秋雁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19-22,共4页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的抗日战争,是近百年来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战争中第一次取得胜利的战争。这次战争从1931年9月18日就开始了。但是,多次局部抗战,包括1933年的长城抗战,1936年的绥远抗战,都未能形成全国性的全民族的抗战。...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的抗日战争,是近百年来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战争中第一次取得胜利的战争。这次战争从1931年9月18日就开始了。但是,多次局部抗战,包括1933年的长城抗战,1936年的绥远抗战,都未能形成全国性的全民族的抗战。1937年7月7日夜日寇向芦沟桥中国守军的突然进攻,中日矛盾进一步激化。为了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苦努力,得以再度与国民党合作,从而最终促成了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实现。对此,在纪念“七七”抗战五十周年的今天,我们愿略谈浅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民族抗战
国民党
芦沟桥事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蒋介石集团
合作抗日
红军改编
中国共产党
中共中央
国共两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评述芦沟桥事变爆发的根源
被引量:
2
2
作者
于学仁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4期27-33,共7页
一九三七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芦沟桥事变,中国驻军奋起抵抗,这一历史事件,揭开了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历史的新的一页,中国革命从此而进入有史以来的最伟大、最活跃、最生动的一个新阶段。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至今已四十周年了,但对芦沟桥事...
一九三七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芦沟桥事变,中国驻军奋起抵抗,这一历史事件,揭开了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历史的新的一页,中国革命从此而进入有史以来的最伟大、最活跃、最生动的一个新阶段。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至今已四十周年了,但对芦沟桥事变爆发的根源以及这次事变为什么扩大为全面战争,仍有不同的议论,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本文仅就此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帝国主义
芦沟桥事变
中国人民
日本侵略者
抗日战争
日本人
日本军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
国民党政府
侵略战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芦沟桥事变的历史考察
3
作者
张圻福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95-99,146,共6页
卢沟桥事变距今已整整五十年了。五十年前,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可是,时至今日,仍然有一些人在歪曲历史,为一小撮军国主义分子辩护,为战争罪犯翻案,甚至公然说卢沟桥事变是“中国放第一枪”等...
卢沟桥事变距今已整整五十年了。五十年前,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可是,时至今日,仍然有一些人在歪曲历史,为一小撮军国主义分子辩护,为战争罪犯翻案,甚至公然说卢沟桥事变是“中国放第一枪”等等。历史事实岂容篡改。本文将通过卢沟桥事变前后历史事实的考察及其爆发原因的分析,寻求科学的正确结论,这对于吸取历史教训,发展中日友谊将是十分有益的。卢沟桥在北平西南约十五公里处,位于平汉线上,横垮永定河。地势险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沟桥
事变
历史考察
日本军国主义
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人民
五十年
芦沟桥事变
全面侵华战争
历史教训
历史事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芦沟桥抗战何以成为全国抗战的开端——纪念全国抗战爆发五十周年
被引量:
3
4
作者
董令仪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2-6,共5页
1937年8月25日,毛泽东同志在《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一文中指出:“七月七日芦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大举进攻中国本部的开始。芦沟桥中国军队的抗战,是中国全国性抗战的开始。”芦沟桥抗战,为什么会成为全国性抗日战争...
1937年8月25日,毛泽东同志在《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一文中指出:“七月七日芦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大举进攻中国本部的开始。芦沟桥中国军队的抗战,是中国全国性抗战的开始。”芦沟桥抗战,为什么会成为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开端、起点,而不仅仅是局部地区性的抗战?我以为主要是由于南京国民党政府,在芦沟桥抗战后,确定了抗战的方针,发动了全国规模的抗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胜利
南京政府
蒋介石
中国共产党
中国军队
芦沟桥事变
抗日战争
抗战后
国民党政府
日本帝国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芦沟桥事迹
5
作者
张乃方
《电影文学》
1987年第7期2-21,共20页
霹雳炸裂。芦沟桥上空黑云中闪电如龙似蛇.迅速编列成片名:芦沟桥事变 军鼓声,军歌起。片头字幕和画面叠印。军歌:风云恶,陆将沉,狂澜挽转在军人。抉正气,砺精神,诚真正平树本根。锻炼体魂,涵养学问,胸中热血,掌中利刃。同...
霹雳炸裂。芦沟桥上空黑云中闪电如龙似蛇.迅速编列成片名:芦沟桥事变 军鼓声,军歌起。片头字幕和画面叠印。军歌:风云恶,陆将沉,狂澜挽转在军人。抉正气,砺精神,诚真正平树本根。锻炼体魂,涵养学问,胸中热血,掌中利刃。同心同德,报国血恨,复兴民族振国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迹
芦沟桥事变
军歌
鼓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九·一八”事变丛书》序
6
作者
王充闾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150-151,共2页
发生在沈阳的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整整60年了。在这半个多世纪里,世界上,尤其是中日两国都发生了巨大的、深刻的变化。昔日的一切,可谓“俱往矣”,但人民是不会忘记历史的,特别是东北人民,更不会忘记这段创巨痛深...
发生在沈阳的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整整60年了。在这半个多世纪里,世界上,尤其是中日两国都发生了巨大的、深刻的变化。昔日的一切,可谓“俱往矣”,但人民是不会忘记历史的,特别是东北人民,更不会忘记这段创巨痛深的历史。历史是一面镜子。今天我们组织辽宁史学界的学者们研究这段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民
中日两国
芦沟桥事变
史学界
第二次世界大战
日本帝国主义
抗日战争
日本人
反法西斯
革命战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七·七”事变后的旅日华侨
被引量:
5
7
作者
陈昌福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4期112-116,共5页
“七·七”事变后,旅居日本的一部分华侨毅然返回祖国,投入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还有一大部分华侨,在当时日本反动政府的法西斯统治下,在极端艰难和险恶的条件下同祖国人民一样,饱受苦难。一本文想对抗战全面爆之后,日本华侨...
“七·七”事变后,旅居日本的一部分华侨毅然返回祖国,投入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还有一大部分华侨,在当时日本反动政府的法西斯统治下,在极端艰难和险恶的条件下同祖国人民一样,饱受苦难。一本文想对抗战全面爆之后,日本华侨的抗日活动和苦难遭遇作一简要的概述。一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为了灭亡中国,悍然挑起“七·七”芦沟桥事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洋华侨
日本帝国主义
日本政府
日本警察
芦沟桥事变
留学生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神户
兵库县
抗日救亡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七·七”事变前后的亚太地区
8
作者
金卫星
《高校教育管理》
1988年第3期40-44,共5页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芦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驻军奋起抗战,揭开了全面抗战的序幕.它与欧洲西班牙反法西斯内战,同属于欧亚战场反法西斯斗争的序曲.而中国抗战所产生的国际影响尤为重大.本文拟就“七·七”...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芦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驻军奋起抗战,揭开了全面抗战的序幕.它与欧洲西班牙反法西斯内战,同属于欧亚战场反法西斯斗争的序曲.而中国抗战所产生的国际影响尤为重大.本文拟就“七·七”事变前后亚太地区的情况作一浅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太地区
反法西斯
国际影响
西班牙
全面侵华战争
芦沟桥事变
日本侵略者
内战
驻军
欧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全国抗战应以“八·一三”事变为起点
9
作者
周溯源
《学术论坛》
1987年第4期75-77,85,共4页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始,这一结论符合历史事实,无可争议。而中国全面抗战起于何时呢?传统的说法是把“七·七”事变作为起点。也就是说,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之日,即是中.国全面抗战之时。笔...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始,这一结论符合历史事实,无可争议。而中国全面抗战起于何时呢?传统的说法是把“七·七”事变作为起点。也就是说,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之日,即是中.国全面抗战之时。笔者认为这一传统说法值得商榷,兹将管见陈述如下,以就教于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
全面抗战
日本帝国主义
大使馆
平津
国民党政府
结论
芦沟桥事变
中国共产党
参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和平与人道的肆虐──侵粤日军的暴行
被引量:
1
10
作者
曾庆榴
官丽珍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1-14,共4页
关键词
日军
暴行
侵华战争
芦沟桥事变
日本帝国主义
抗战
侵略
广东
中国
东南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抗战陪都历史资源——在新时期海外统战工作中的应用
11
作者
欧可平
程明亮
《重庆社会科学》
1995年第1期38-40,共3页
一、什么是抗战陪都历史资源?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大举进攻中国,北平、天津、上海先后沦陷,南京危急,国民政府为适应战况,统筹全局,长期抗战,于1937年11月20日决定移驻重庆,12月1日开始在重庆办公1940年9月6,国民...
一、什么是抗战陪都历史资源?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大举进攻中国,北平、天津、上海先后沦陷,南京危急,国民政府为适应战况,统筹全局,长期抗战,于1937年11月20日决定移驻重庆,12月1日开始在重庆办公1940年9月6,国民政府明定重庆为陪都。1945年8月,抗战胜利,国民政府于1946年4月30日发市《还都令》,定于5月5日还都南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统战工作
国民政府
历史资源
日本帝国主义
芦沟桥事变
重庆
抗战胜利
南京
战况
天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陪都书法论
被引量:
3
12
作者
龙鸿
《重庆社会科学》
2000年第6期47-51,共5页
1937年7月7日,爆发了震惊世界的芦沟桥事变,表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已从局部发展至全面,从此,进人了中华民族“运用全力抗战”的抗日战争时期,时势危及着南京政权。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了《迁都宣言》:“国民政府...
1937年7月7日,爆发了震惊世界的芦沟桥事变,表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已从局部发展至全面,从此,进人了中华民族“运用全力抗战”的抗日战争时期,时势危及着南京政权。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了《迁都宣言》:“国民政府兹为适应战况,统筹全局,长期抗战起见,本日迁驻重庆。以后将以最广大之规模从事更持久之战斗”,“必须达到维护国家民族生存独立之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统筹
宣言
规模
世界
重庆
发展
抗战
芦沟桥事变
日本帝国主义
全文增补中
试论抗日战争史上限问题
被引量:
1
13
作者
张锦堂
《社会科学辑刊》
1985年第5期75-77,共3页
抗日战争史上限自何时算起呢?莫衷一说,一些人认为是从一九三七年七月开始的.所谓"抗战八年",即指一九三七年芦沟桥事变到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投降这段时间.比如《辞海》的《抗日战争》条:"一九三七——一九四五年中国人...
抗日战争史上限自何时算起呢?莫衷一说,一些人认为是从一九三七年七月开始的.所谓"抗战八年",即指一九三七年芦沟桥事变到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投降这段时间.比如《辞海》的《抗日战争》条:"一九三七——一九四五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抗击日本帝国主义而进行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如果抗日战争从一九三七年算起,那么从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这段时间内东北军民的武装抗日斗争、一九三二年上海的"一·二八"抗战,以及一九三三年的长城抗战等等,能说不是抗日战争吗?能说不是民族革命战争吗?所以,抗日战争史上限问题,值得认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史
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人民
坚持抗战
芦沟桥事变
日本投降
抗日义勇军
东北军
中国共产党领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罗洪创作初论
被引量:
2
14
作者
艾以
王平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3期41-47,共7页
罗洪是本世纪三四十年代活跃在中国文坛的女作家。自1930年在《真善美》杂志上发表第一篇小说《平行线》至建国前夕,她先后出版了短篇小说六部、长篇小说两部和部散文、随感集。她用敏锐的观察力深入地探索人生,通过自己的作品,传达出...
罗洪是本世纪三四十年代活跃在中国文坛的女作家。自1930年在《真善美》杂志上发表第一篇小说《平行线》至建国前夕,她先后出版了短篇小说六部、长篇小说两部和部散文、随感集。她用敏锐的观察力深入地探索人生,通过自己的作品,传达出人民的感情和时代的足音,展示了那个年代的社会风貌。她的作品以题材广阔、人物多样、文字朴素、无女性的“委婉纤柔”而引人注目。在我国新文学宝库中,罗洪的作品具有自己的光彩。本文试从罗洪创作的几个阶段,对其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作些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品
小说创作
长篇小说
思想内容
女作家
青年人
新文学
初步探讨
探索人生
芦沟桥事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东莞伦氏“续书楼”
被引量:
2
15
作者
罗继祖
《史学集刊》
1987年第1期77-77,共1页
东莞伦哲如(明)以“续书”名其藏书之楼,盖志在续修《四库书》也。顾志未遂而书又散佚,所著唯存《续藏书纪事诗》数卷而已。 哲如有《续书楼藏书记》
关键词
续书
东莞
纪事诗
藏书
书记
《四库全书》
芦沟桥事变
钱塘江
图书馆
《提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略论山东抗日武装起义的特点
被引量:
1
16
作者
陈荣勋
杨勤为
袁之舜
《齐鲁学刊》
1987年第5期29-32,共4页
芦沟桥事变开始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中国共产党为了挽救民族危亡,立即通电全国,要求立刻给进攻的日军以坚决的反攻,驱逐日寇出中国。党的洛川会议确定了深入敌后、发动群众,独立自主地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的...
芦沟桥事变开始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中国共产党为了挽救民族危亡,立即通电全国,要求立刻给进攻的日军以坚决的反攻,驱逐日寇出中国。党的洛川会议确定了深入敌后、发动群众,独立自主地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的伟大战略任务。中共山东省委遵照党中央的战略决策,响应北方局“每个优秀的共产党员,脱下长衫,到游击队去”的号召,从1937年冬到1938年春,在山东先后发动了几十起抗日武装起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装起义
山东省
山东抗日根据地
抗日救国
共产党员
中国共产党
敌后游击战争
芦沟桥事变
发动群众
党中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问题辨析
被引量:
1
17
作者
高明振
《江汉论坛》
1984年第3期61-65,共5页
1978年王振德、侯成德同志在《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问题》)以下简称《起点》,引文不另注)一文中,主张以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开始的标志。这种观点一经提出,立即引起国内有关研究工作者的浓厚兴...
1978年王振德、侯成德同志在《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问题》)以下简称《起点》,引文不另注)一文中,主张以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开始的标志。这种观点一经提出,立即引起国内有关研究工作者的浓厚兴趣和热烈争鸣。1980年两位作者又发表了《再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问题》(以下简称《再谈》,引文不另注),进一步阐发了他们的观点。为使讨论深入一步,仅就这两篇文章提出一些不同看法,与王振德、侯成德同志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次世界大战
全面战争
日本帝国主义
再谈
帝国主义战争
反法西斯战争
毛泽东
中日战争
芦沟桥事变
第一次世界大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疆各族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
被引量:
14
18
作者
朱杨桂
高新生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3期4-10,共7页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四十八年前,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七·七芦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我国军民奋起抵抗,我国历史进入了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战争,在东方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历史上也是伟大的。经过艰苦卓绝的八年浴血...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四十八年前,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七·七芦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我国军民奋起抵抗,我国历史进入了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战争,在东方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历史上也是伟大的。经过艰苦卓绝的八年浴血奋战,我国各族人民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是一百年来中国人民反对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历史上取得的第一次完全的伟大胜利。在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册中,新疆各族人民以自己伟大的历史贡献,书写了光荣的一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时期
新疆各族人民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盛世才
共产党人
抗战胜利
日本帝国主义
共产国际
反帝会
七·七
芦沟桥事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飘洋过海的人生
19
作者
沈关宝
李聆
《社会》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24-26,共3页
关键词
英国女人
外国人
烟囱
上海
祖父
养老金
芦沟桥事变
头发
新加坡华人
中国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来以前
20
作者
老舍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1期75-76,共2页
××兄: 大示收到,慨极!邮递迟滞,虽相隔仅千里,如居异国,计自发函至收读,已一月另三日矣!一向不暇作长函,这遭却须破些工夫;信既蜗行,再不多写一点,则我似不诚,兄必失望。芦沟桥事变初起,我们在青岛,正赶写病夫——宇宙风特约...
××兄: 大示收到,慨极!邮递迟滞,虽相隔仅千里,如居异国,计自发函至收读,已一月另三日矣!一向不暇作长函,这遭却须破些工夫;信既蜗行,再不多写一点,则我似不诚,兄必失望。芦沟桥事变初起,我们在青岛,正赶写病夫——宇宙风特约长篇,议定于九月中刊露。街巷中喊卖号外,自午及夜半,而所载电讯,仅三言两语,至为恼人!一闻呼唤,小儿女争来扯手:“爸!号外!”平均每日写两千字,每因买号外打断思路。至七月十五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号外
芦沟桥事变
稿费
青岛
迟滞
宇宙
空袭警报
思路
邮递
街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芦沟桥事变与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实现
被引量:
3
1
作者
杜绍敏
李秋雁
出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19-22,共4页
文摘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的抗日战争,是近百年来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战争中第一次取得胜利的战争。这次战争从1931年9月18日就开始了。但是,多次局部抗战,包括1933年的长城抗战,1936年的绥远抗战,都未能形成全国性的全民族的抗战。1937年7月7日夜日寇向芦沟桥中国守军的突然进攻,中日矛盾进一步激化。为了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苦努力,得以再度与国民党合作,从而最终促成了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实现。对此,在纪念“七七”抗战五十周年的今天,我们愿略谈浅见。
关键词
全民族抗战
国民党
芦沟桥事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蒋介石集团
合作抗日
红军改编
中国共产党
中共中央
国共两党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评述芦沟桥事变爆发的根源
被引量:
2
2
作者
于学仁
出处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4期27-33,共7页
文摘
一九三七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芦沟桥事变,中国驻军奋起抵抗,这一历史事件,揭开了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历史的新的一页,中国革命从此而进入有史以来的最伟大、最活跃、最生动的一个新阶段。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至今已四十周年了,但对芦沟桥事变爆发的根源以及这次事变为什么扩大为全面战争,仍有不同的议论,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本文仅就此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
日本帝国主义
芦沟桥事变
中国人民
日本侵略者
抗日战争
日本人
日本军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
国民党政府
侵略战争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芦沟桥事变的历史考察
3
作者
张圻福
出处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95-99,146,共6页
文摘
卢沟桥事变距今已整整五十年了。五十年前,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可是,时至今日,仍然有一些人在歪曲历史,为一小撮军国主义分子辩护,为战争罪犯翻案,甚至公然说卢沟桥事变是“中国放第一枪”等等。历史事实岂容篡改。本文将通过卢沟桥事变前后历史事实的考察及其爆发原因的分析,寻求科学的正确结论,这对于吸取历史教训,发展中日友谊将是十分有益的。卢沟桥在北平西南约十五公里处,位于平汉线上,横垮永定河。地势险要。
关键词
卢沟桥
事变
历史考察
日本军国主义
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人民
五十年
芦沟桥事变
全面侵华战争
历史教训
历史事实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芦沟桥抗战何以成为全国抗战的开端——纪念全国抗战爆发五十周年
被引量:
3
4
作者
董令仪
出处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2-6,共5页
文摘
1937年8月25日,毛泽东同志在《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一文中指出:“七月七日芦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大举进攻中国本部的开始。芦沟桥中国军队的抗战,是中国全国性抗战的开始。”芦沟桥抗战,为什么会成为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开端、起点,而不仅仅是局部地区性的抗战?我以为主要是由于南京国民党政府,在芦沟桥抗战后,确定了抗战的方针,发动了全国规模的抗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关键词
抗战胜利
南京政府
蒋介石
中国共产党
中国军队
芦沟桥事变
抗日战争
抗战后
国民党政府
日本帝国主义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芦沟桥事迹
5
作者
张乃方
出处
《电影文学》
1987年第7期2-21,共20页
文摘
霹雳炸裂。芦沟桥上空黑云中闪电如龙似蛇.迅速编列成片名:芦沟桥事变 军鼓声,军歌起。片头字幕和画面叠印。军歌:风云恶,陆将沉,狂澜挽转在军人。抉正气,砺精神,诚真正平树本根。锻炼体魂,涵养学问,胸中热血,掌中利刃。同心同德,报国血恨,复兴民族振国魂!
关键词
事迹
芦沟桥事变
军歌
鼓声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九·一八”事变丛书》序
6
作者
王充闾
机构
中共辽宁省委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150-151,共2页
文摘
发生在沈阳的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整整60年了。在这半个多世纪里,世界上,尤其是中日两国都发生了巨大的、深刻的变化。昔日的一切,可谓“俱往矣”,但人民是不会忘记历史的,特别是东北人民,更不会忘记这段创巨痛深的历史。历史是一面镜子。今天我们组织辽宁史学界的学者们研究这段历史。
关键词
中国人民
中日两国
芦沟桥事变
史学界
第二次世界大战
日本帝国主义
抗日战争
日本人
反法西斯
革命战争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七·七”事变后的旅日华侨
被引量:
5
7
作者
陈昌福
出处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4期112-116,共5页
文摘
“七·七”事变后,旅居日本的一部分华侨毅然返回祖国,投入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还有一大部分华侨,在当时日本反动政府的法西斯统治下,在极端艰难和险恶的条件下同祖国人民一样,饱受苦难。一本文想对抗战全面爆之后,日本华侨的抗日活动和苦难遭遇作一简要的概述。一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为了灭亡中国,悍然挑起“七·七”芦沟桥事变。
关键词
南洋华侨
日本帝国主义
日本政府
日本警察
芦沟桥事变
留学生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神户
兵库县
抗日救亡运动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七·七”事变前后的亚太地区
8
作者
金卫星
出处
《高校教育管理》
1988年第3期40-44,共5页
文摘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芦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驻军奋起抗战,揭开了全面抗战的序幕.它与欧洲西班牙反法西斯内战,同属于欧亚战场反法西斯斗争的序曲.而中国抗战所产生的国际影响尤为重大.本文拟就“七·七”事变前后亚太地区的情况作一浅述.
关键词
亚太地区
反法西斯
国际影响
西班牙
全面侵华战争
芦沟桥事变
日本侵略者
内战
驻军
欧洲
分类号
G6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全国抗战应以“八·一三”事变为起点
9
作者
周溯源
机构
红旗杂志社哲学历史编辑室
出处
《学术论坛》
1987年第4期75-77,85,共4页
文摘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始,这一结论符合历史事实,无可争议。而中国全面抗战起于何时呢?传统的说法是把“七·七”事变作为起点。也就是说,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之日,即是中.国全面抗战之时。笔者认为这一传统说法值得商榷,兹将管见陈述如下,以就教于读者。
关键词
华北
全面抗战
日本帝国主义
大使馆
平津
国民党政府
结论
芦沟桥事变
中国共产党
参谋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和平与人道的肆虐──侵粤日军的暴行
被引量:
1
10
作者
曾庆榴
官丽珍
机构
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
出处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1-14,共4页
关键词
日军
暴行
侵华战争
芦沟桥事变
日本帝国主义
抗战
侵略
广东
中国
东南亚
分类号
C913 [经济管理]
K265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抗战陪都历史资源——在新时期海外统战工作中的应用
11
作者
欧可平
程明亮
机构
重庆大学
出处
《重庆社会科学》
1995年第1期38-40,共3页
文摘
一、什么是抗战陪都历史资源?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大举进攻中国,北平、天津、上海先后沦陷,南京危急,国民政府为适应战况,统筹全局,长期抗战,于1937年11月20日决定移驻重庆,12月1日开始在重庆办公1940年9月6,国民政府明定重庆为陪都。1945年8月,抗战胜利,国民政府于1946年4月30日发市《还都令》,定于5月5日还都南京。
关键词
海外统战工作
国民政府
历史资源
日本帝国主义
芦沟桥事变
重庆
抗战胜利
南京
战况
天津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陪都书法论
被引量:
3
12
作者
龙鸿
机构
重庆大学
出处
《重庆社会科学》
2000年第6期47-51,共5页
文摘
1937年7月7日,爆发了震惊世界的芦沟桥事变,表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已从局部发展至全面,从此,进人了中华民族“运用全力抗战”的抗日战争时期,时势危及着南京政权。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了《迁都宣言》:“国民政府兹为适应战况,统筹全局,长期抗战起见,本日迁驻重庆。以后将以最广大之规模从事更持久之战斗”,“必须达到维护国家民族生存独立之目的。”
关键词
中国
统筹
宣言
规模
世界
重庆
发展
抗战
芦沟桥事变
日本帝国主义
分类号
C95 [社会学—民族学]
K265 [历史地理—中国史]
全文增补中
题名
试论抗日战争史上限问题
被引量:
1
13
作者
张锦堂
机构
辽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1985年第5期75-77,共3页
文摘
抗日战争史上限自何时算起呢?莫衷一说,一些人认为是从一九三七年七月开始的.所谓"抗战八年",即指一九三七年芦沟桥事变到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投降这段时间.比如《辞海》的《抗日战争》条:"一九三七——一九四五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抗击日本帝国主义而进行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如果抗日战争从一九三七年算起,那么从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这段时间内东北军民的武装抗日斗争、一九三二年上海的"一·二八"抗战,以及一九三三年的长城抗战等等,能说不是抗日战争吗?能说不是民族革命战争吗?所以,抗日战争史上限问题,值得认真研究.
关键词
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史
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人民
坚持抗战
芦沟桥事变
日本投降
抗日义勇军
东北军
中国共产党领导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罗洪创作初论
被引量:
2
14
作者
艾以
王平
出处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3期41-47,共7页
文摘
罗洪是本世纪三四十年代活跃在中国文坛的女作家。自1930年在《真善美》杂志上发表第一篇小说《平行线》至建国前夕,她先后出版了短篇小说六部、长篇小说两部和部散文、随感集。她用敏锐的观察力深入地探索人生,通过自己的作品,传达出人民的感情和时代的足音,展示了那个年代的社会风貌。她的作品以题材广阔、人物多样、文字朴素、无女性的“委婉纤柔”而引人注目。在我国新文学宝库中,罗洪的作品具有自己的光彩。本文试从罗洪创作的几个阶段,对其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作些初步探讨。
关键词
作品
小说创作
长篇小说
思想内容
女作家
青年人
新文学
初步探讨
探索人生
芦沟桥事变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莞伦氏“续书楼”
被引量:
2
15
作者
罗继祖
出处
《史学集刊》
1987年第1期77-77,共1页
文摘
东莞伦哲如(明)以“续书”名其藏书之楼,盖志在续修《四库书》也。顾志未遂而书又散佚,所著唯存《续藏书纪事诗》数卷而已。 哲如有《续书楼藏书记》
关键词
续书
东莞
纪事诗
藏书
书记
《四库全书》
芦沟桥事变
钱塘江
图书馆
《提要》
分类号
K0 [历史地理—历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略论山东抗日武装起义的特点
被引量:
1
16
作者
陈荣勋
杨勤为
袁之舜
出处
《齐鲁学刊》
1987年第5期29-32,共4页
文摘
芦沟桥事变开始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中国共产党为了挽救民族危亡,立即通电全国,要求立刻给进攻的日军以坚决的反攻,驱逐日寇出中国。党的洛川会议确定了深入敌后、发动群众,独立自主地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的伟大战略任务。中共山东省委遵照党中央的战略决策,响应北方局“每个优秀的共产党员,脱下长衫,到游击队去”的号召,从1937年冬到1938年春,在山东先后发动了几十起抗日武装起义。
关键词
武装起义
山东省
山东抗日根据地
抗日救国
共产党员
中国共产党
敌后游击战争
芦沟桥事变
发动群众
党中央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问题辨析
被引量:
1
17
作者
高明振
出处
《江汉论坛》
1984年第3期61-65,共5页
文摘
1978年王振德、侯成德同志在《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问题》)以下简称《起点》,引文不另注)一文中,主张以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开始的标志。这种观点一经提出,立即引起国内有关研究工作者的浓厚兴趣和热烈争鸣。1980年两位作者又发表了《再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问题》(以下简称《再谈》,引文不另注),进一步阐发了他们的观点。为使讨论深入一步,仅就这两篇文章提出一些不同看法,与王振德、侯成德同志商榷。
关键词
第二次世界大战
全面战争
日本帝国主义
再谈
帝国主义战争
反法西斯战争
毛泽东
中日战争
芦沟桥事变
第一次世界大战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疆各族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
被引量:
14
18
作者
朱杨桂
高新生
出处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3期4-10,共7页
文摘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四十八年前,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七·七芦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我国军民奋起抵抗,我国历史进入了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战争,在东方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历史上也是伟大的。经过艰苦卓绝的八年浴血奋战,我国各族人民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是一百年来中国人民反对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历史上取得的第一次完全的伟大胜利。在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册中,新疆各族人民以自己伟大的历史贡献,书写了光荣的一页。
关键词
抗日战争时期
新疆各族人民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盛世才
共产党人
抗战胜利
日本帝国主义
共产国际
反帝会
七·七
芦沟桥事变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飘洋过海的人生
19
作者
沈关宝
李聆
出处
《社会》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24-26,共3页
关键词
英国女人
外国人
烟囱
上海
祖父
养老金
芦沟桥事变
头发
新加坡华人
中国文化
分类号
K828 [历史地理—历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来以前
20
作者
老舍
出处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1期75-76,共2页
文摘
××兄: 大示收到,慨极!邮递迟滞,虽相隔仅千里,如居异国,计自发函至收读,已一月另三日矣!一向不暇作长函,这遭却须破些工夫;信既蜗行,再不多写一点,则我似不诚,兄必失望。芦沟桥事变初起,我们在青岛,正赶写病夫——宇宙风特约长篇,议定于九月中刊露。街巷中喊卖号外,自午及夜半,而所载电讯,仅三言两语,至为恼人!一闻呼唤,小儿女争来扯手:“爸!号外!”平均每日写两千字,每因买号外打断思路。至七月十五日。
关键词
号外
芦沟桥事变
稿费
青岛
迟滞
宇宙
空袭警报
思路
邮递
街巷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芦沟桥事变与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实现
杜绍敏
李秋雁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评述芦沟桥事变爆发的根源
于学仁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芦沟桥事变的历史考察
张圻福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芦沟桥抗战何以成为全国抗战的开端——纪念全国抗战爆发五十周年
董令仪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芦沟桥事迹
张乃方
《电影文学》
198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九·一八”事变丛书》序
王充闾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七·七”事变后的旅日华侨
陈昌福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七·七”事变前后的亚太地区
金卫星
《高校教育管理》
198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试论全国抗战应以“八·一三”事变为起点
周溯源
《学术论坛》
198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对和平与人道的肆虐──侵粤日军的暴行
曾庆榴
官丽珍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抗战陪都历史资源——在新时期海外统战工作中的应用
欧可平
程明亮
《重庆社会科学》
199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陪都书法论
龙鸿
《重庆社会科学》
2000
3
全文增补中
13
试论抗日战争史上限问题
张锦堂
《社会科学辑刊》
198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罗洪创作初论
艾以
王平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东莞伦氏“续书楼”
罗继祖
《史学集刊》
198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略论山东抗日武装起义的特点
陈荣勋
杨勤为
袁之舜
《齐鲁学刊》
198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问题辨析
高明振
《江汉论坛》
198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新疆各族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
朱杨桂
高新生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飘洋过海的人生
沈关宝
李聆
《社会》
北大核心
199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南来以前
老舍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