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酒糟添加对芝麻香型白酒堆积工艺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孙昭 白钰琨 +3 位作者 贾一清 廖博曦 高翔 陈建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10-317,共8页
用模拟芝麻香型白酒固态发酵工艺的方法,探究加入酒糟后,糟醅中主要微生物的相互作用以及糟醅理化指标与风味物质的变化,并对堆积糟醅降酸现象以及酒糟与高梁的不同比例进行进一步探究。实验结果表明,经过测序可知酵母属(Saccharomyces... 用模拟芝麻香型白酒固态发酵工艺的方法,探究加入酒糟后,糟醅中主要微生物的相互作用以及糟醅理化指标与风味物质的变化,并对堆积糟醅降酸现象以及酒糟与高梁的不同比例进行进一步探究。实验结果表明,经过测序可知酵母属(Saccharomyces)、毕赤酵母属(Pichia)、芽孢杆菌属(Bacillus)、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是芝麻香型白酒糟醅堆积发酵阶段主要微生物属;经过单菌与混菌堆积发酵实验表明,酒糟的添加对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抑制作用较为明显,对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Pichia.kudriavzevii)、副干酪乳杆菌(Lacticaseibacillus paracasei)在堆积前期的数量有所抑制,堆积结束后P.kudriavzevii、L.paracasei依然能达到和纯高粱发酵样品中相近的菌体量;在加入酒糟后,P.kudriavzevii单菌堆积过程中酸度有较大幅度的下降,由(2.10±0.25)mmol NaOH/10 g酒醅降低至(0.95±0.43)mmol NaOH/10 g酒醅;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OPLS-DA)表明乙酸乙酯、正丁醇、正丙醇、异丁醇、异戊醇是加入酒糟后不同组别间重要挥发性风味成分[变量重要性投影(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值>1],且sc+pi组较sc组相比,其发酵25 d乙酸乙酯含量增加了(113.43±0.86)mg/L(P<0.05)。在添加不同梯度的乳酸及乙酸的高粱醅中接入P.kudriavzevii进行固态发酵实验得出,该酵母有着降低堆积醅体系中乳酸的能力。酒糟与高粱比例为1∶1时,其淀粉利用率最高(71.32%),同时风味物质也最为丰富,能够更好地利用资源并提高糟醅的风味成分。该研究对芝麻香型白酒加入酒糟后的堆积发酵有指导意义,并为酒糟添加后堆积醅的酸度调控提供了新的尝试与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香型白酒 模拟固态发酵 酒糟 微生物相互作用 风味物质 降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芝麻香型白酒堆积酒醅中酵母菌的分离及产香特性研究
2
作者 任广花 张梦梦 +6 位作者 刘玉涛 商海林 秦炳伟 崔新莹 吴玉轩 崔吉鹏 石国亮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67,共6页
为挖掘芝麻香型白酒生产过程中的酵母菌种资源,该研究利用WL固体培养基对堆积酒醅中酵母菌进行计数,选择酵母菌活菌数较多的酒醅样品为分离源,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酵母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菌种鉴定,并利用顶空固... 为挖掘芝麻香型白酒生产过程中的酵母菌种资源,该研究利用WL固体培养基对堆积酒醅中酵母菌进行计数,选择酵母菌活菌数较多的酒醅样品为分离源,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酵母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菌种鉴定,并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质联用(GC-MS)法测定其发酵液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在堆积40 h时酒醅中可培养酵母菌的种类和数量最多,在此阶段共分离鉴定出9类酵母菌,分别为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膜醭毕赤酵母(Pichia membranifaciens)、发酵毕赤酵母(Pichia fermentans)、Pichia exigua、戴尔有孢圆酵母(Torulaspora delbrueckii)、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Starmerella sorbosivorans、Starmerella apicola、异常威克汉姆酵母(Wickerhamomyces anomalus)。其中S.sorbosivorans首次从白酒酿造环境中分离。9类酵母菌产香既有共性又有特性,均能代谢产生醇类、酯类、酸类、醛酮类、酚类、吡嗪类等物质,其中醇类、酯类和酸类占比高达90%~98%。由此可见,芝麻香型白酒堆积酒醅中含有丰富的酵母菌种资源,为白酒生产中菌株的专项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香型白酒 堆积酒醅 酵母菌 分离 鉴定 气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要操作因素对芝麻香型白酒堆积影响研究
3
作者 廖博曦 白钰琨 +3 位作者 贾一清 孙昭 高翔 陈建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62-69,共8页
高温堆积作为芝麻香型白酒生产工艺中极其重要的环节,其效果直接影响入池发酵阶段以及最终原酒品质和产量。因此,该文通过改变堆积酒醅水分、堆积时间、翻堆时间以及配料比例,探究不同条件下,堆积过程中微生物演替规律、酒醅理化性质的... 高温堆积作为芝麻香型白酒生产工艺中极其重要的环节,其效果直接影响入池发酵阶段以及最终原酒品质和产量。因此,该文通过改变堆积酒醅水分、堆积时间、翻堆时间以及配料比例,探究不同条件下,堆积过程中微生物演替规律、酒醅理化性质的变化以及其原酒品质,进一步得出最优的堆积条件以及堆积过程好坏的判断依据。实验结果表明,在堆积过程中,细菌生长较快,8 h后处于动态平衡中,酵母生长较慢,数量随着堆积时间延长而增多,随着酵母数量的增长酒醅酸度会呈现下降状态;对堆积过程中影响最大的操作因素为酒醅水分和酒糟添加量;最优的堆积条件为:m(高粱)∶m(酒糟)=1∶2,初始堆积酒醅水分为56%,堆积过程温度30℃,翻堆时间为24 h,堆积时间为48 h,此条件下酒精产量体积分数为5.33%,原酒品质优,酯类物质丰富,其中乙酸乙酯达到了10.00 g/L;初步得出入池前酒醅判断依据,堆积结束时酵母数量应较高于细菌数量,产酯酵母和芽孢杆菌为优势菌种,入池前酒醅有一股淡淡的酯香,并且中上层酒醅出现白斑即可入池发酵。该研究为酒厂实际生产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香型白酒 高温堆积 微生物菌群演替 风味成分 原酒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结合多元统计方法解析芝麻香型白酒的风味组分研究
4
作者 江伟 伍琳 +7 位作者 吕志远 韩兴林 刘玉涛 陈志强 赵巧珍 张梦梦 陈杉彬 何猛超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293-300,共8页
该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comprehensive two-dimensional gas chromatography-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GC-TOFMS)技术分析鉴定了趵突... 该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comprehensive two-dimensional gas chromatography-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GC-TOFMS)技术分析鉴定了趵突泉芝麻香型与浓香型、泉香型白酒间的风味组分。3种香型白酒的风味组分分别能检出1493、1264、1178种,包括酯类、醇类、醛类、酮类、酸类等12类物质。对比发现,芝麻香型白酒的酯类含量最高,其醛类和酮类的含量与泉香型白酒接近,其醇类和酸类的含量与浓香型白酒接近,表明芝麻香型与泉香、浓香型白酒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共性。通过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显示,3种香型的白酒区分度较为明显,选择变量权重值(variable importance in the projection,VIP)>1且P<0.05的前50种风味组分进行热图分析,发现3种香型的特征组分各有不同。其中,芝麻香型白酒的苯乙酸己酯、正丙醇、辛醛、3-辛酮、2-乙基-6-甲基-吡嗪、3,5-二甲基吡唑等物质含量较浓香和泉香型白酒更为突出。泉香型白酒的苯乙酸乙酯、2-甲基丙酸己酯、2-庚醇和三甲基吡嗪等物质较为突出,浓香型白酒的苯丙酸乙酯、1-甲基丁酸己酯等物质较为突出。对比不同等级的芝麻香型成品酒,较高等级L1中乙酸乙酯、己酸乙酯、戊酸乙酯、三甲基吡嗪、四甲基吡嗪和糠醛等物质的含量较高,并对“炒芝麻香”的焦香和糊香具有积极贡献。对比芝麻香型的成品酒与基酒,发现5种白酒能明显区分,其中基酒J1和J2更为相似,并与J3存在明显差异。成品酒L2与基酒J2最为接近,表明成品酒L2的主要来源于基酒J2。综合不同香型、不同等级芝麻香白酒以及不同基酒的差异性统计分析,明确了芝麻型白酒的主要风味组分,为生产和勾调优质芝麻香型白酒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香型白酒 基酒 顶空固相微萃取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功能麸曲混合应用对芝麻香型白酒酿造的影响
5
作者 缪坤辰 张梦梦 +3 位作者 赵巧珍 吕志远 吕晓凤 任广花 《酿酒科技》 2024年第7期74-82,共9页
为了探究高产阿魏酸的功能麸曲和高产吡嗪类化合物的功能麸曲共同添加对芝麻香型白酒酿造的影响,将两种功能麸曲按1∶1∶4(传统麸曲)(w/w)的添加量进行应用,并分析酒醅微生物量、理化性质及风味物质的变化。结果显示,功能麸曲的应用显... 为了探究高产阿魏酸的功能麸曲和高产吡嗪类化合物的功能麸曲共同添加对芝麻香型白酒酿造的影响,将两种功能麸曲按1∶1∶4(传统麸曲)(w/w)的添加量进行应用,并分析酒醅微生物量、理化性质及风味物质的变化。结果显示,功能麸曲的应用显著提高了酒醅及原酒中4-VG、吡嗪类化合物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含量,原酒中四甲基吡嗪含量提升了4.06倍。出酒率提高了约4%,且芝麻香味更浓郁,酒体更丰满协调。研究表明,功能麸曲的应用未对芝麻香型白酒正常的自然发酵造成显著影响,对芝麻香型白酒酒体的改善有积极作用,同时两种功能麸曲的混合应用效果强于单一功能麸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麸曲 芝麻香型白酒 生产应用 原酒感官 风味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芝麻香型白酒中5种物质成分的测定分析
6
作者 张琴 李加涛 +3 位作者 唐兰 朱安甫 谢家蓉 余宏 《酿酒科技》 2024年第9期120-123,共4页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芝麻香型白酒中甲醇、乙酸乙酯、己酸乙酯、乳酸乙酯、乙酸进行了准确定性定量分析。试验选用HP-INOWAX毛细管色谱柱和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进行检测,以叔戊醇、乙酸正戊酯和2-乙基丁酸为内标定量。结果表明,5种物...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芝麻香型白酒中甲醇、乙酸乙酯、己酸乙酯、乳酸乙酯、乙酸进行了准确定性定量分析。试验选用HP-INOWAX毛细管色谱柱和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进行检测,以叔戊醇、乙酸正戊酯和2-乙基丁酸为内标定量。结果表明,5种物质能够实现有效分离,在各自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在0.999以上,检出限为0.54~1.81 mg/L,精密度试验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23%~0.86%,加标回收率为92.46%~104.12%。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一次进样可同时检测甲醇、乙酸乙酯、己酸乙酯、乳酸乙酯和乙酸,线性范围、相关性、重复性和精密度均满足检测方法的要求,可用于芝麻香型白酒中甲醇、乙酸乙酯、己酸乙酯、乳酸乙酯和乙酸的快速检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 风味物质 芝麻香型白酒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液-液萃取结合GC-MS与GC-NPD技术对国井芝麻香型白酒中含氮化合物的分析 被引量:47
7
作者 王柏文 李贺贺 +4 位作者 张锋国 信春晖 孙金沅 黄明泉 孙宝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26-131,共6页
应用液-液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与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GC-nitrogen phosphorus detector,GC-NPD)技术对国井芝麻香型白酒中含氮化合物进行分析,实验中以模拟酒样为研究对象确定分析的较... 应用液-液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与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GC-nitrogen phosphorus detector,GC-NPD)技术对国井芝麻香型白酒中含氮化合物进行分析,实验中以模拟酒样为研究对象确定分析的较优条件:用4 mol/L的盐酸溶液将酒样H+浓度调至1 mol/L,浓缩后用新重蒸的乙醚萃取出酸、中性组分,再将水相pH值调至9,用新重蒸的乙醚萃取出碱性组分,浓缩后进行GC-MS与GC-NPD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液-液萃取结合GC-MS与GC-NPD方法,从国井芝麻香型白酒中共检测出31种含氮化合物,其中23种通过标准品比对进行准确定性,确证为吡嗪类化合物14种、吡咯类化合物1种、吡啶类化合物4种、噻唑类化合物1种、噁唑类化合物1种,其他类化合物2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液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 芝麻香型白酒 含氮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非培养技术研究芝麻香型白酒高温大曲的细菌群落多样性 被引量:36
8
作者 姚粟 葛媛媛 +5 位作者 李辉 刘洋 赵纪文 张峰国 信春晖 程池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6,共6页
采用构建16S rDNA克隆文库的非培养方法,对我国芝麻香型白酒高温大曲细菌的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进行研究。文库中含有24个分类操作单元(OTU),优势菌属(丰度)分别为Thermoactinomyces sp.(51.99%),Kroppenstedtia sp.(17.38%),Saccharopol... 采用构建16S rDNA克隆文库的非培养方法,对我国芝麻香型白酒高温大曲细菌的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进行研究。文库中含有24个分类操作单元(OTU),优势菌属(丰度)分别为Thermoactinomyces sp.(51.99%),Kroppenstedtia sp.(17.38%),Saccharopolyspora sp.(13.87%),Lactobacillus sp.(6.95%)和Weissellasp.(4.96%)。首次在高温大曲中发现Thermoactinomyc vulgaris和Kroppenstedtia eburnea;同时发现3个潜在细菌新种,分属于Saccharothrix sp.,Streptoalloteichus sp.和Pseudofulvimonas 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香型白酒 高温大曲 细菌群落 16SrDNA克隆文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液液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芝麻香型白酒中的含硫化合物 被引量:25
9
作者 赵东瑞 张丽末 +5 位作者 张锋国 孙金沅 孙啸涛 黄明泉 郑福平 孙宝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99-106,共8页
应用固相微萃取法、液液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手段对芝麻香型白酒中含硫化合物进行定性分析。通过配制模拟酒样对固相微萃取法、液液萃取法的前处理条件进行优化。在最优条件下对36个芝麻香型白酒酒样中的微量成分提取分析,... 应用固相微萃取法、液液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手段对芝麻香型白酒中含硫化合物进行定性分析。通过配制模拟酒样对固相微萃取法、液液萃取法的前处理条件进行优化。在最优条件下对36个芝麻香型白酒酒样中的微量成分提取分析,固相微萃取法共检出178种挥发性成分,液液萃取法共检出239种挥发性成分。两种方法共检出14种含硫化合物,均采用标准品比对进行准确定性。首次在中国白酒中检测出硫代丁酸甲酯、糠基甲基硫醚、硫代呋喃甲酸甲酯、4-甲基二苯并噻吩、3-甲硫基丁醛、甲基硫代磺酸甲酯6种含硫化合物;此外,首次在芝麻香型白酒中检出苯并噻唑和苯并噻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法 液液萃取法 气相色谱-质谱 芝麻香型白酒 含硫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扳倒井芝麻香型白酒香成分分析 被引量:23
10
作者 郑杨 赵纪文 +4 位作者 张锋国 黄明泉 孙宝国 郑福平 孙金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0-65,共6页
采用液-液萃取法提取,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芝麻香型白酒中的香气成分,并通过标准品、NIST 11谱库检索、保留指数3种方法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扳倒井芝麻香型白酒中共鉴定出挥发性成分179种,包括酯类54种、烃类51种、酸类2... 采用液-液萃取法提取,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芝麻香型白酒中的香气成分,并通过标准品、NIST 11谱库检索、保留指数3种方法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扳倒井芝麻香型白酒中共鉴定出挥发性成分179种,包括酯类54种、烃类51种、酸类20种、醇类19种、芳香族化合物17种、醛类7种、呋喃类7种、酮类4种。其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有2-羟基丙酸乙酯(15.72%)、3-甲基-1-丁醇(11.20%)、乙酸(8.94%)、己酸乙酯(4.77%)、糠醛(4.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香型白酒 液-液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气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芝麻香型白酒高温大曲嗜热功能菌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12
11
作者 姚粟 张明娟 +4 位作者 刘勇 信春晖 许玲 张柏林 程池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8-23,共6页
以芝麻香型白酒高温大曲为材料,采用55℃高温分离培养,通过平板透明圈法初筛和三角瓶固态发酵物蛋白酶活力测定复筛,分离筛选嗜热功能细菌,并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进行菌株鉴定。结果表明,55℃条件下共分离获得85株... 以芝麻香型白酒高温大曲为材料,采用55℃高温分离培养,通过平板透明圈法初筛和三角瓶固态发酵物蛋白酶活力测定复筛,分离筛选嗜热功能细菌,并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进行菌株鉴定。结果表明,55℃条件下共分离获得85株嗜热细菌,其中M5中性蛋白酶活力为96.06 U/g,优于对照菌株。菌株M5经分子生物学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枯草亚种(Bacillus subtilis subsp.Subtilis),该菌株可制成微生物强化菌剂,应用于芝麻香型白酒的高温制曲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香型白酒 高温大曲 中性蛋白酶 筛选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芝麻香型白酒高温大曲嗜热细菌群落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葛媛媛 姚粟 +5 位作者 刘洋 曹艳花 张锋国 信春晖 许玲 程池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6-19,共4页
利用高温筛选和传统培养方法,借助于核糖体DNA扩增片段限制性内切酶(ARDRA)分型、分子鉴定以及系统发育分析技术,研究了芝麻香型白酒高温大曲嗜热细菌群落结构。结果显示,55℃高温筛选获得的85株嗜热细菌分属于4个菌属,分别为Thermoacti... 利用高温筛选和传统培养方法,借助于核糖体DNA扩增片段限制性内切酶(ARDRA)分型、分子鉴定以及系统发育分析技术,研究了芝麻香型白酒高温大曲嗜热细菌群落结构。结果显示,55℃高温筛选获得的85株嗜热细菌分属于4个菌属,分别为Thermoactinomyces sp.,Bacillus sp.,Schlegelella sp.以及Streptomyces sp.,其中第1优势菌为Thermoactinomyces vulgaris,丰度为69.41%。该研究首次报道了芝麻香型白酒高温大曲中的嗜热细菌类群,为进一步探索其功能性以及建立其与芝麻香型白酒风味的相关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香型白酒 高温大曲 嗜热细菌群落 ARDR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芝麻香型白酒堆积过程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的PLFA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徐泽江 孟镇 +2 位作者 钟其顶 熊正河 盛清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0-24,共5页
应用磷脂脂肪酸分析方法(PLFA)研究了芝麻香型白酒堆积过程微生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堆积过程,PLFA的种类和数量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可以反应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堆积过程中的优势PLFA是直链饱和脂肪酸和偶数... 应用磷脂脂肪酸分析方法(PLFA)研究了芝麻香型白酒堆积过程微生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堆积过程,PLFA的种类和数量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可以反应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堆积过程中的优势PLFA是直链饱和脂肪酸和偶数碳不饱和脂肪酸。堆积的时间和温度对生物量的含量影响显著。同时,细菌是整个堆积过程的优势微生物菌群,革兰氏阴性菌是细菌中的优势菌群。而厌氧菌和好氧菌在不同的样品中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香型白酒 磷脂脂肪酸 微生物群落结构 微生物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官定量描述分析对芝麻香型白酒典型感官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9
14
作者 刘传贺 刘明 +5 位作者 钟其顶 熊正河 孟镇 刘莉 吕志远 李秀华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15,共6页
在白酒"风味轮"感官术语的基础上,将感官定量描述分析方法与传统评分方法相结合,对12款具代表性芝麻香型白酒进行感官评价。统计筛选出芝麻香型白酒的感官特征描述语,包括8个香气描述语、3个口味描述语和5个口感描述语。相关... 在白酒"风味轮"感官术语的基础上,将感官定量描述分析方法与传统评分方法相结合,对12款具代表性芝麻香型白酒进行感官评价。统计筛选出芝麻香型白酒的感官特征描述语,包括8个香气描述语、3个口味描述语和5个口感描述语。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芝麻香、焦香、陈香等香气特征,浓厚、绵柔、协调、爽净等口感特征与产品质量评分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而苦味与质量评分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主成分分析对不同芝麻香型白酒香气进行风格区分和定位,将之划分为纯粹芝麻香型以及偏浓、偏清、偏酱4种风格类型,并通过风味剖面图清晰、直观地表达不同风格产品的质量差异。最后,以评分较高的产品为标准构建风味剖面图,建立芝麻香型白酒可视化感官特征标准。结果验证了定量描述分析方法可以作为研究白酒感官特征的一项有效技术手段,为建立白酒感官质量标准提供了理论和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芝麻香型白酒 定量描述分析 感官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芝麻香型白酒高温大曲产脂肪酶菌株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13
15
作者 翟磊 信春晖 +4 位作者 许玲 程宵宵 苏姣姣 姚粟 程池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6-39,共4页
芝麻香型白酒是我国传统白酒的创新香型,以独特的优雅芝麻香味而闻名,主体香微量成分是在醇、醛、酸、酯多种框架成分含量极其比例关系达到一定基础上再辅以一定量的吡嗪类、呋喃类、酚类等杂环化合物及含硫化合物而形成的复合香,其中... 芝麻香型白酒是我国传统白酒的创新香型,以独特的优雅芝麻香味而闻名,主体香微量成分是在醇、醛、酸、酯多种框架成分含量极其比例关系达到一定基础上再辅以一定量的吡嗪类、呋喃类、酚类等杂环化合物及含硫化合物而形成的复合香,其中产脂肪酶微生物是形成特殊风味物质的关键。研究采用纯培养技术,对山东扳倒井高温大曲不同发酵阶段的大曲样品进行产脂肪酶的微生物菌种的筛选与鉴定。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的罗丹明平板法筛选得到15株产脂肪酶菌株,通过活力测定得到6株产脂肪酶活性较高的菌株,对其进行了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鉴定。该研究为今后产脂肪酶功能基因的筛选提供了出发菌株,为芝麻香型白酒香气成分的解析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香型白酒 高温大曲 脂肪酶 功能性菌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芝麻香型白酒高温大曲微生物总DNA提取的改良方法 被引量:6
16
作者 葛媛媛 姚粟 +5 位作者 刘洋 李辉 赵纪文 张锋国 信春晖 程池 《酿酒》 CAS 2012年第4期33-37,共5页
从常温研磨、蛋白酶K和R nase的加入对传统CTAB法进行改良,并结合试剂盒法,提出了一种高效提取高温大曲微生物总DNA的方法。该方法获得的总基因片段大小约21Kb;A260/A280=1.878;A260/A230=1.706;PCR反应抑制物少,可直接用于16S rDNA的扩... 从常温研磨、蛋白酶K和R nase的加入对传统CTAB法进行改良,并结合试剂盒法,提出了一种高效提取高温大曲微生物总DNA的方法。该方法获得的总基因片段大小约21Kb;A260/A280=1.878;A260/A230=1.706;PCR反应抑制物少,可直接用于16S rDNA的扩增;并通过构建克隆文库技术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后发现高温大曲中细菌多样性丰富,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组成。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提取的DNA适用于芝麻香高温大曲中微生物的分子生态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香型白酒 高温大曲 DNA提取 16S rDNA DGGE 克隆文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芝麻香型白酒对大鼠血脂、血糖和肝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吴婷婷 孙惜时 +3 位作者 冉昇 赵巍 高传强 崔桂友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6-49,共4页
将SD大鼠随机分为5组,灌胃2个月后,常规方法制备大鼠血清及肝匀浆,测定血清中谷草转氨酶(sGOT)、谷丙转氨酶(sGPT)、碱性磷酸酶(s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GT)、血糖、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 将SD大鼠随机分为5组,灌胃2个月后,常规方法制备大鼠血清及肝匀浆,测定血清中谷草转氨酶(sGOT)、谷丙转氨酶(sGPT)、碱性磷酸酶(s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GT)、血糖、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肝匀浆中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的含量,以此探讨不同用量的梅兰春芝麻香型白酒(MSL)对大鼠血脂、血糖和肝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空白对照组的sGPT、γ-GGT高于其他剂量组;高剂量组sALP高于空白对照组和低剂量组;高剂量组TG高于低剂量组;高剂量组血糖高于空白对照组;空白对照组、高剂量组GSH高于其他剂量组;MDA含量随白酒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推断出饮用量低于1.43 mL/(kg·d)的42%vol梅兰春芝麻香型白酒有益于健康,高于2.86 mL/(kg·d)则会对机体产生不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兰春芝麻香型白酒(MSL) 血脂 血糖 肝功能 SD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芝麻香型白酒芽孢杆菌培养基的筛选及其产香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吕磊 王腾飞 +1 位作者 汤丹丹 王瑞明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9-32,共4页
正交试验筛选基础培养基,作为研究单种微生物产芝麻香的基质。通过实验表明,麦胚、麸皮以1∶1的比例,料水比为1∶7,添加400 U/g的酸性蛋白酶、糖化酶和木聚糖酶,水解反应8 h制成基础培养基,使其含有丰富的还原糖和α-氨基氮。用基础培... 正交试验筛选基础培养基,作为研究单种微生物产芝麻香的基质。通过实验表明,麦胚、麸皮以1∶1的比例,料水比为1∶7,添加400 U/g的酸性蛋白酶、糖化酶和木聚糖酶,水解反应8 h制成基础培养基,使其含有丰富的还原糖和α-氨基氮。用基础培养基进行地衣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单菌种发酵,利用GC-MS检测香气成分。结果表明,这两种细菌对芝麻香白酒中香气成分的产生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香型白酒 还原糖 Α-氨基氮 地衣芽孢杆菌 枯草芽孢杆菌 代谢产物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麸曲在芝麻香型白酒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明明 王君高 +1 位作者 孙朋朋 王孔斌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9-70,74,共3页
利用纯种米曲霉制作麸曲,结合芝麻香型白酒生产工艺,将麸曲与大曲混合应用到白酒发酵生产中。通过计算出酒率、酒体感官品评、测定总酸总酯的含量,确定最佳生产工艺。结果表明,添加麸曲为粮食总量的25%时所生产的芝麻香型白酒各项指标... 利用纯种米曲霉制作麸曲,结合芝麻香型白酒生产工艺,将麸曲与大曲混合应用到白酒发酵生产中。通过计算出酒率、酒体感官品评、测定总酸总酯的含量,确定最佳生产工艺。结果表明,添加麸曲为粮食总量的25%时所生产的芝麻香型白酒各项指标达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香型白酒 发酵 麸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芝麻香型白酒酿造功能霉菌及其与酵母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吴群 陈笔 +3 位作者 李勇 胡杰 曾凤鸣 徐岩 《酿酒科技》 2015年第1期7-11,共5页
通过对5株来自不同酿造环境的霉菌的生长速度、产酶、产酸以及产孢子能力的比较,筛选出具有生长迅速、产孢子和产酸较少以及较高的产酶能力的Aspergillus oryzae(XJ10)。将此菌株应用于芝麻香型白酒生产中,优化了霉菌与酵母的相互作用... 通过对5株来自不同酿造环境的霉菌的生长速度、产酶、产酸以及产孢子能力的比较,筛选出具有生长迅速、产孢子和产酸较少以及较高的产酶能力的Aspergillus oryzae(XJ10)。将此菌株应用于芝麻香型白酒生产中,优化了霉菌与酵母的相互作用。固定酵母用曲量,霉菌麸曲用量从31 kg提高至125 kg,当霉菌麸曲用量为125 kg时,出酒率达到最高,为27.9%,同时,所产白酒的香气和口味品评分值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菌 酵母 芝麻香型白酒 麸曲 白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